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号:Q1(2012)283-01-01
作者:张玉香
《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活动课程是在学科课程之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设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体系”。
一、生物活动课的特点
生物活动课程以学生的各种活动(如实地考察、设计实验、指导生产等)为中心,从学生需求和兴趣出发,注重学生对各种事件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根本目的的一种新型课程。它具备以下三个特点:(1)生物活动课教学中教师的“教”是指导学生自主的活动,学生的“学”是发现式的学习。这一点与生物学科教学有着显著的差别,学科教学中教与学是依附于教材,教学进程主要由教师掌握,教师是显性的。而活动课的教与学是依附于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的活动方案,教学进程依附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如果离开了学生的自主活动,活动课程便名存实亡了,可见教师的指导是隐性的。显而易见两类课程坚持同样的原则——“教为主导,学为主体”。(2)生物活动课程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关联,使生活成为构成课程的重要素材。在传统的生物学科课程里,课程是服务于未来生活的,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它不仅使学习活动与学生的实际产生隔膜,也与学生的未来发展相去甚远。要纠正传统的生物学科课程,就应当下大力气进行课程改革。虽然近几年全国有部分省份进行了教材改革,但是教材编写者考虑到教材使用的范围、地区学生的特点等因素,教材中难免有其不足之处。 (3)生物活动课程要与学生的“活动”相联系,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活动课开展的效果如何,考查的重点就是学生在思维、综合能力方面是否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传统的活动课程通常被窄化地理解为单纯的行为表现,是毫无教学价值和意义的,这就严重地曲解了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活动是一种由动机(其中体现着某种需要)所激励着和指引着的过程。
二、生物活动课的意义
生物活动课是依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项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最新信息以及实践能力的课程。它对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提高各种能力,具有独特的功能,对素质教育的贯彻和落实有极大的带头和示范作用。(1)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由于生物活动课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比较符合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因而活动的开展能够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够有效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并逐步形成特长,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目的。而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又是推动人进行创造思维的内部动力,是创造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关键。(2)能够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生物活动课的教学能够突破学科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在各类实践活动中,如发现性、探索性、批判性等问题研究中,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开发、训练。在活动中通过各种易于接受方式让学生去接触新事物,传递新信息,获得直接经验。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提高多种能力,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让学生从小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发展创造思维,形成创造品格,增长创造才干。(3)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课题提出、方案设计、实施操作总结讨论、撰写论文等全部过程。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掌握、运用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进行自我组织和评价,培养自己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探求新知的精神。亲身体验到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认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生物与环境的科学统一;不断确立生态学观点、进化论观点,促进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增强德育效应。此外,生物活动课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利于培养学生优良意志品质;利于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利于对学生进行美育、人口、情感等教育。
(作者单位: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龙山县召市镇
初级中学416800)
作者:张玉香
《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活动课程是在学科课程之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设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体系”。
一、生物活动课的特点
生物活动课程以学生的各种活动(如实地考察、设计实验、指导生产等)为中心,从学生需求和兴趣出发,注重学生对各种事件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根本目的的一种新型课程。它具备以下三个特点:(1)生物活动课教学中教师的“教”是指导学生自主的活动,学生的“学”是发现式的学习。这一点与生物学科教学有着显著的差别,学科教学中教与学是依附于教材,教学进程主要由教师掌握,教师是显性的。而活动课的教与学是依附于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的活动方案,教学进程依附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如果离开了学生的自主活动,活动课程便名存实亡了,可见教师的指导是隐性的。显而易见两类课程坚持同样的原则——“教为主导,学为主体”。(2)生物活动课程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关联,使生活成为构成课程的重要素材。在传统的生物学科课程里,课程是服务于未来生活的,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它不仅使学习活动与学生的实际产生隔膜,也与学生的未来发展相去甚远。要纠正传统的生物学科课程,就应当下大力气进行课程改革。虽然近几年全国有部分省份进行了教材改革,但是教材编写者考虑到教材使用的范围、地区学生的特点等因素,教材中难免有其不足之处。 (3)生物活动课程要与学生的“活动”相联系,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活动课开展的效果如何,考查的重点就是学生在思维、综合能力方面是否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传统的活动课程通常被窄化地理解为单纯的行为表现,是毫无教学价值和意义的,这就严重地曲解了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活动是一种由动机(其中体现着某种需要)所激励着和指引着的过程。
二、生物活动课的意义
生物活动课是依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项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最新信息以及实践能力的课程。它对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提高各种能力,具有独特的功能,对素质教育的贯彻和落实有极大的带头和示范作用。(1)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由于生物活动课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比较符合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因而活动的开展能够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够有效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并逐步形成特长,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目的。而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又是推动人进行创造思维的内部动力,是创造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关键。(2)能够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生物活动课的教学能够突破学科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在各类实践活动中,如发现性、探索性、批判性等问题研究中,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开发、训练。在活动中通过各种易于接受方式让学生去接触新事物,传递新信息,获得直接经验。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提高多种能力,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让学生从小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发展创造思维,形成创造品格,增长创造才干。(3)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课题提出、方案设计、实施操作总结讨论、撰写论文等全部过程。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掌握、运用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进行自我组织和评价,培养自己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探求新知的精神。亲身体验到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认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生物与环境的科学统一;不断确立生态学观点、进化论观点,促进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增强德育效应。此外,生物活动课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利于培养学生优良意志品质;利于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利于对学生进行美育、人口、情感等教育。
(作者单位: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龙山县召市镇
初级中学4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