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导入过程
第一次教学 摸球游戏,初步感受。前不久我们学校组织的游园活动,你们玩得过瘾吗?今天老师也带了几个盒子让同学们来抽奖。出示第一个盒子,你们摸到红球才是今天的幸运之星。学生开始摸,一个接一个摸完了都没有摸到红球,老师抓住时机,为什么摸不到呀?学生说:这盒子一定没有红球。(教师板书:一定)。出示第二个盒子,学生又开始摸,有的学生摸到了红球,有的学生没有摸到。教师又问:这是为什么呀?学生说这盒子可能有红球。(教师板书:可能)。出示第三个盒子,学生继续摸,每个同学摸出的都是红球,脸上洋溢着微笑。教师说:这次我们每个同学都是幸运之星,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说:这盒子不可能有别的颜色的球。(教师板书:不可能)。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从不同的盒子里摸球,有时结果是确定的,有时是不确定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可能性。
再次教学 摸球游戏,初步感受。前不久我们学校组织的游园活动,你们玩得过瘾吗?今天老师也带了一个盒子让同学们来抽奖,你们摸到红球才是今天的幸运之星,你们猜猜谁能摸到?学生开始议论纷纷:我有可能,我一定能,我不可能(因为我排在队伍后面)。学生开始摸球,有的摸到红球,有的摸到黄球。教师说:你们都摸到什么球?盒子里装了些什么颜色的球?几个学生马上说:我摸到了红球,可能装了红球;我摸到了黄球,也可能装了黄球。(教师板书:可能)。教师拿掉盒子里所有的黄球说:现在开始摸,你们能摸到什么球?学生马上说:一定能摸到红球。(教师板书:一定)。又一学生说:不可能摸到黄球。(教师板书:不可能)。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从盒子里摸球,有时结果是确定的,有时是不确定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可能性。
反思 在课的一开始,设计了一个抽奖游戏,让学生亲自参与抽奖活动,在摸球过程中,对抽奖盒产生了“问题”,从而积累到关于预测可能性的经验。同时,学生在摸球、猜测中对可能性的大小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一定”、“可能”、“不可能”是三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抽奖游戏导入,便于学生回答问题,也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第一次教学时,花大量的时间活动,导入新课时间过于久,导致后段学生活动时间紧,同时问题的设计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这样的结果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再次教学,开门见山直接从抽奖游戏导入,同时为后面的教学活动争取时间,先有学生猜测,学生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教师抓住时机有效地捕捉生成资源,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再次尝试的机会。这样体现了学生自主性和教师的主导性,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取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次教学 深入体验,合作探究
1 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 (1)操作学具袋1。 小组长组织同学们依次从袋中取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10次。
(2)讨论:得出什么结果?从1号袋里一定能取出红球吗?为什么一定能?还会取出其他颜色的球吗?为什么? (3)学生汇报结果。 2 感受不确定性事件 (1)操作学具袋2。 小组长组织同学们依次从袋中取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10次。
(2)交流合作:能确定每次取出什么颜色的球吗?
(3)学生汇报结果。
再次教学 深入体验,合作探究
1 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
(1)操作学具袋1。
小组长组织同学们依次从袋中取出一个球,每摸一次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5次。
(2)讨论:得出什么结果?从1号袋里一定能取出红球吗?为什么—定能?还会取出其他颜色的球吗?为什么?
(3)每个小组再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看看其他小组的结果,并交流看法,汇报结果。 2 感知不确定性事件 (1)操作学具袋2(1—4组放红球与黄球个数相同,5—8组放红球比黄球个数明显多些)。 小组长组织同学们依次从袋中取出一个球,再次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5次。
(2)学生论讨:能确定每次取出什么颜色的球吗?
(3)每个小组再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看看其他小组表1的结果,并互相间交流看法,汇报结果。
总结:现在,请同学把学具袋1中的球全部拿出来看看是什么颜色。原来袋里只有红球,所以每次摸的全是红球。请同学打开学具袋2中的球看看是什么颜色,然后比较每个袋中红球、黄球各占多少,摸出来是不是一样,说说理由。
反思 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玩一玩、猜一猜、说一说”使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断体验与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性。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一系列活动,然后交流、讨论,教师在一旁点拨,真正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空间。第一次教学,一个环节摸球游戏就为学生设计了多次(10次)的摸球,安排次数太多,导致课堂纪律有些混乱,学生只顾地玩摸球游戏,忘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问题解决不深刻。再次教学,一个环节摸球游戏我安排了5次,恰到好处,而且制作了一个表格,让学生一边玩游戏,一边记录结果,在玩中学。在做第二个摸球游戏时,通过精心安排,学生在操作、体验后进一步发现,两种球个数相同时,摸到的可能性也基本相同;两种球个数相差甚远时,摸到可能性也不同。然后学生在小组合作实验中运用数据分析,比较鉴别、汇总统计,设想判断等一系列方法,理解并体会到可能性大小是可以预测的,进一步理解概率,也为下节课学习可能性大小做好铺垫。
教学延伸
第一次教学 联系生活,实践应用
(1)多媒体出示:下面事件,用哪个词表达比较合适。(可能、一定、不可能)
①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②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儿东西。 ③三天后下雨。 ④太阳从西边升起。 ⑤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 ⑥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 学生一一回答,并说说理由。 (2)讲述:这个星期,老师要和朋友去游泳,准备了一些东西(出示:水,中暑药,眼镜,救生圈,手机,泳衣,干净的衣服,伞,肥皂),你帮老师出出主意,哪些东西一定要带,哪些可能要带,哪些不可能带。
再次教学 联系生活,实践应用 (1)让学生用“可能”、“一定”、“不可能”说说你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教师示范说:①明天学校可能停电。②100不可能大于200。③老师一定比你们大。然后学生照例互相说。
(2)下面事件,用哪个词表达比较合适。(可能、一定、不可能。事件内容同上) 学生一一回答,并说说理由。 (3)讲述:这个星期,老师要去参加一个考试,准备了一些东西(出示:水,笔,眼镜,橡皮擦,手机,准考证,草稿纸,计算器,伞,手表),你帮老师出出主意:哪些东西一定要带,哪些可能要带;哪些不可能带。
反思 在练习设计中,第一次教学,笔者选了书上的几个例子,但深度上还不够,特别是学生对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判断上还有不明之处,没有深入下去,学生学得也不扎实。学生在判断时,表达很零乱,语言用的不规范。再次教学,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可能”、“一定”、“不可能”事件时,一组一组来举例。由教师先示范,学生再说,所以学生在做第二小题判断时,仿照上面题目说,这样既可加快课堂节奏,也可提高课堂效果。再如,联系生活、实践应用这道题,学生对教师游泳带什么并不感兴趣,只有少数几个同学发言,改为外出考试需带什么,明显课堂气氛比原来活跃了,更贴近了学生生活,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说一说、选一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数学更生活化,会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从而能使整节课圆满结束。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导入过程
第一次教学 摸球游戏,初步感受。前不久我们学校组织的游园活动,你们玩得过瘾吗?今天老师也带了几个盒子让同学们来抽奖。出示第一个盒子,你们摸到红球才是今天的幸运之星。学生开始摸,一个接一个摸完了都没有摸到红球,老师抓住时机,为什么摸不到呀?学生说:这盒子一定没有红球。(教师板书:一定)。出示第二个盒子,学生又开始摸,有的学生摸到了红球,有的学生没有摸到。教师又问:这是为什么呀?学生说这盒子可能有红球。(教师板书:可能)。出示第三个盒子,学生继续摸,每个同学摸出的都是红球,脸上洋溢着微笑。教师说:这次我们每个同学都是幸运之星,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说:这盒子不可能有别的颜色的球。(教师板书:不可能)。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从不同的盒子里摸球,有时结果是确定的,有时是不确定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可能性。
再次教学 摸球游戏,初步感受。前不久我们学校组织的游园活动,你们玩得过瘾吗?今天老师也带了一个盒子让同学们来抽奖,你们摸到红球才是今天的幸运之星,你们猜猜谁能摸到?学生开始议论纷纷:我有可能,我一定能,我不可能(因为我排在队伍后面)。学生开始摸球,有的摸到红球,有的摸到黄球。教师说:你们都摸到什么球?盒子里装了些什么颜色的球?几个学生马上说:我摸到了红球,可能装了红球;我摸到了黄球,也可能装了黄球。(教师板书:可能)。教师拿掉盒子里所有的黄球说:现在开始摸,你们能摸到什么球?学生马上说:一定能摸到红球。(教师板书:一定)。又一学生说:不可能摸到黄球。(教师板书:不可能)。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从盒子里摸球,有时结果是确定的,有时是不确定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可能性。
反思 在课的一开始,设计了一个抽奖游戏,让学生亲自参与抽奖活动,在摸球过程中,对抽奖盒产生了“问题”,从而积累到关于预测可能性的经验。同时,学生在摸球、猜测中对可能性的大小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一定”、“可能”、“不可能”是三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抽奖游戏导入,便于学生回答问题,也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第一次教学时,花大量的时间活动,导入新课时间过于久,导致后段学生活动时间紧,同时问题的设计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这样的结果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再次教学,开门见山直接从抽奖游戏导入,同时为后面的教学活动争取时间,先有学生猜测,学生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教师抓住时机有效地捕捉生成资源,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再次尝试的机会。这样体现了学生自主性和教师的主导性,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取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次教学 深入体验,合作探究
1 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 (1)操作学具袋1。 小组长组织同学们依次从袋中取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10次。
(2)讨论:得出什么结果?从1号袋里一定能取出红球吗?为什么一定能?还会取出其他颜色的球吗?为什么? (3)学生汇报结果。 2 感受不确定性事件 (1)操作学具袋2。 小组长组织同学们依次从袋中取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10次。
(2)交流合作:能确定每次取出什么颜色的球吗?
(3)学生汇报结果。
再次教学 深入体验,合作探究
1 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
(1)操作学具袋1。
小组长组织同学们依次从袋中取出一个球,每摸一次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5次。
(2)讨论:得出什么结果?从1号袋里一定能取出红球吗?为什么—定能?还会取出其他颜色的球吗?为什么?
(3)每个小组再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看看其他小组的结果,并交流看法,汇报结果。 2 感知不确定性事件 (1)操作学具袋2(1—4组放红球与黄球个数相同,5—8组放红球比黄球个数明显多些)。 小组长组织同学们依次从袋中取出一个球,再次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5次。
(2)学生论讨:能确定每次取出什么颜色的球吗?
(3)每个小组再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看看其他小组表1的结果,并互相间交流看法,汇报结果。
总结:现在,请同学把学具袋1中的球全部拿出来看看是什么颜色。原来袋里只有红球,所以每次摸的全是红球。请同学打开学具袋2中的球看看是什么颜色,然后比较每个袋中红球、黄球各占多少,摸出来是不是一样,说说理由。
反思 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玩一玩、猜一猜、说一说”使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断体验与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性。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一系列活动,然后交流、讨论,教师在一旁点拨,真正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空间。第一次教学,一个环节摸球游戏就为学生设计了多次(10次)的摸球,安排次数太多,导致课堂纪律有些混乱,学生只顾地玩摸球游戏,忘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问题解决不深刻。再次教学,一个环节摸球游戏我安排了5次,恰到好处,而且制作了一个表格,让学生一边玩游戏,一边记录结果,在玩中学。在做第二个摸球游戏时,通过精心安排,学生在操作、体验后进一步发现,两种球个数相同时,摸到的可能性也基本相同;两种球个数相差甚远时,摸到可能性也不同。然后学生在小组合作实验中运用数据分析,比较鉴别、汇总统计,设想判断等一系列方法,理解并体会到可能性大小是可以预测的,进一步理解概率,也为下节课学习可能性大小做好铺垫。
教学延伸
第一次教学 联系生活,实践应用
(1)多媒体出示:下面事件,用哪个词表达比较合适。(可能、一定、不可能)
①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②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儿东西。 ③三天后下雨。 ④太阳从西边升起。 ⑤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 ⑥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 学生一一回答,并说说理由。 (2)讲述:这个星期,老师要和朋友去游泳,准备了一些东西(出示:水,中暑药,眼镜,救生圈,手机,泳衣,干净的衣服,伞,肥皂),你帮老师出出主意,哪些东西一定要带,哪些可能要带,哪些不可能带。
再次教学 联系生活,实践应用 (1)让学生用“可能”、“一定”、“不可能”说说你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教师示范说:①明天学校可能停电。②100不可能大于200。③老师一定比你们大。然后学生照例互相说。
(2)下面事件,用哪个词表达比较合适。(可能、一定、不可能。事件内容同上) 学生一一回答,并说说理由。 (3)讲述:这个星期,老师要去参加一个考试,准备了一些东西(出示:水,笔,眼镜,橡皮擦,手机,准考证,草稿纸,计算器,伞,手表),你帮老师出出主意:哪些东西一定要带,哪些可能要带;哪些不可能带。
反思 在练习设计中,第一次教学,笔者选了书上的几个例子,但深度上还不够,特别是学生对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判断上还有不明之处,没有深入下去,学生学得也不扎实。学生在判断时,表达很零乱,语言用的不规范。再次教学,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可能”、“一定”、“不可能”事件时,一组一组来举例。由教师先示范,学生再说,所以学生在做第二小题判断时,仿照上面题目说,这样既可加快课堂节奏,也可提高课堂效果。再如,联系生活、实践应用这道题,学生对教师游泳带什么并不感兴趣,只有少数几个同学发言,改为外出考试需带什么,明显课堂气氛比原来活跃了,更贴近了学生生活,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说一说、选一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数学更生活化,会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从而能使整节课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