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经济面临竞争性转型
2008年的金融危机彻底打破了原有新经济下形成的全球经济格局。在旧有的经济格局下,商品流沿着“资源国→生产国→消费国”的路线单向流动,资金流则沿着原路逆向返回。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型经济体系通过提高金融工具,得以完成资金流的闭合循环。
金融危机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性经济转型。综观各国的经济转型战略,低碳经济、绿色商业成为转型的方向和核心,各国的产业调整和发展无不是围绕此展开的。围绕低碳经济而发展的绿色商业,既有对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也有新兴产业。在新的商业模式下,新的产业链模式正在形成,其中物联网的产业链模式最为成熟,其上下游间的产业脉络已然清晰、颇具雏形。但就产业成熟程度而言,即使已是处于跨越式发展前夜的物联网产业,产业链上的产业主导者目前仍未出现。正处在培育、形成中的新产业链,必将带来国际经济竞争新格局的出现。
旧的格局已经被打破,但国际经济领域的新格局仍未形成。金融危机后各国均提出了经济转型战略,均希望通过经济转型,占领国际经济的制高点。在大家的转型方向一致的情况下,新的均衡格局难以马上形成。
美国凭借金融优势取得主动权
世界各国都在谋求经济的战略转型。拥有国际金融优势和国际货币主导权的美国,意图通过借助金融优势,谋求在新产业领域的优势,实现美国重振制造业的雄风。按照美国政府公布的经济发展战略,未来美国的转型方向将是生物技术、半导体、清洁能源技术等创新型行业。
对美国来说,扩张美元流动性,可实现“一箭多雕”的目的:短期解美国目前金融困局;长期助推经济转型。美元流动性的扩张将推动资源品的涨价,石油、铁矿石等国际大宗交易商品的涨价,将为美国的新产业创造出发展空间;此外,对美国来说,通过金融优势还可获得资源涨价的收益。一个明摆着的事实是,通过掌握“定价权”,华尔街取得了不匪的收益。
欧洲凭借法制进步领先一步
金融危机自然也加速了欧洲从传统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型。欧洲对“碳交易”、“碳税”等低碳社会建设的推进向来最为积极。欧洲“碳市场”的发展不仅已初具规模,而且还不遗余力地以规范、标准的形式向全世界推广。在欧洲,碳管制已开始影响到经济、社会活动的深层次领域,并有被用作国际经济交往中竞争优势工具使用的趋势。
中国起步先输一局
金融危机对中国贸易的冲击,实则是提供了一个加速推进转型的良机。经济转型是需要支付代价的,在通常情况下,这种较高的转型成本会带形成产业转换的阻力。在外来冲击下,中国社会对经济转型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任何转型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除非正好有承接体系来支付你的成本。在实践中,将淘汰下来的生产线卖给更落后的国家,或转移到更落后的地区,需要特定的国际经济环境。金融危机自然也加速了中国经济进行战略转型的步伐,“调结构、促发展”成为中国当前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2010 年11 月,国务院公布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决定,并随后被编入了“十二五”规划纲要。
面对金融危机造成的外部需求下降冲击,政府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思路——逐步减少对投资和出口增长的依赖,提高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由于中国现阶段仍然处于经济起飞阶段,投资型经济的特征仍将长期持续,短期实现经济增长动力模式的难度较大。应对金融危机导致的过度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又造成了资产价格的飞涨。用一句通俗话讲,产业转型就是“腾笼换鸟”,资产价格上涨抬升了“笼子”的价格,自然造成了望“笼”兴叹鸟儿的增多!
2008年的金融危机彻底打破了原有新经济下形成的全球经济格局。在旧有的经济格局下,商品流沿着“资源国→生产国→消费国”的路线单向流动,资金流则沿着原路逆向返回。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型经济体系通过提高金融工具,得以完成资金流的闭合循环。
金融危机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性经济转型。综观各国的经济转型战略,低碳经济、绿色商业成为转型的方向和核心,各国的产业调整和发展无不是围绕此展开的。围绕低碳经济而发展的绿色商业,既有对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也有新兴产业。在新的商业模式下,新的产业链模式正在形成,其中物联网的产业链模式最为成熟,其上下游间的产业脉络已然清晰、颇具雏形。但就产业成熟程度而言,即使已是处于跨越式发展前夜的物联网产业,产业链上的产业主导者目前仍未出现。正处在培育、形成中的新产业链,必将带来国际经济竞争新格局的出现。
旧的格局已经被打破,但国际经济领域的新格局仍未形成。金融危机后各国均提出了经济转型战略,均希望通过经济转型,占领国际经济的制高点。在大家的转型方向一致的情况下,新的均衡格局难以马上形成。
美国凭借金融优势取得主动权
世界各国都在谋求经济的战略转型。拥有国际金融优势和国际货币主导权的美国,意图通过借助金融优势,谋求在新产业领域的优势,实现美国重振制造业的雄风。按照美国政府公布的经济发展战略,未来美国的转型方向将是生物技术、半导体、清洁能源技术等创新型行业。
对美国来说,扩张美元流动性,可实现“一箭多雕”的目的:短期解美国目前金融困局;长期助推经济转型。美元流动性的扩张将推动资源品的涨价,石油、铁矿石等国际大宗交易商品的涨价,将为美国的新产业创造出发展空间;此外,对美国来说,通过金融优势还可获得资源涨价的收益。一个明摆着的事实是,通过掌握“定价权”,华尔街取得了不匪的收益。
欧洲凭借法制进步领先一步
金融危机自然也加速了欧洲从传统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型。欧洲对“碳交易”、“碳税”等低碳社会建设的推进向来最为积极。欧洲“碳市场”的发展不仅已初具规模,而且还不遗余力地以规范、标准的形式向全世界推广。在欧洲,碳管制已开始影响到经济、社会活动的深层次领域,并有被用作国际经济交往中竞争优势工具使用的趋势。
中国起步先输一局
金融危机对中国贸易的冲击,实则是提供了一个加速推进转型的良机。经济转型是需要支付代价的,在通常情况下,这种较高的转型成本会带形成产业转换的阻力。在外来冲击下,中国社会对经济转型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任何转型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除非正好有承接体系来支付你的成本。在实践中,将淘汰下来的生产线卖给更落后的国家,或转移到更落后的地区,需要特定的国际经济环境。金融危机自然也加速了中国经济进行战略转型的步伐,“调结构、促发展”成为中国当前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2010 年11 月,国务院公布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决定,并随后被编入了“十二五”规划纲要。
面对金融危机造成的外部需求下降冲击,政府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思路——逐步减少对投资和出口增长的依赖,提高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由于中国现阶段仍然处于经济起飞阶段,投资型经济的特征仍将长期持续,短期实现经济增长动力模式的难度较大。应对金融危机导致的过度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又造成了资产价格的飞涨。用一句通俗话讲,产业转型就是“腾笼换鸟”,资产价格上涨抬升了“笼子”的价格,自然造成了望“笼”兴叹鸟儿的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