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经》是世界公认的第一部茶科学著作。但世界许多地方的人并不了解陆羽。日本“3·11”的9级地震海啸带来的核辐射危机,又一次提到了既善于吸收又能降低核辐射影响的绿茶。
茶承载的文化内涵探究不尽,茶科学与茶产业与人们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两年来我先后去了印度、尼泊尔、柬埔寨、越南和宝岛台湾探茶访茶喝茶。对比之下,觉得还是中国把茶与文化、生活发挥到了极致。茶文化活动的复苏,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复苏。日本通过茶展示着一种上层的生活规则与宗教化的仪式,觉得他们似乎生活在地球两极或人的双重性格的表现,远离了平民百姓,喝茶和不喝茶时的表现不一样。但他们对茶的综合利用和茶产业有很大的成就值得学习;韩国把茶作为村镇群体交流的纽带,经常举行茶礼活动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手段。但据我多次去韩国的观察了解,虽然基于他们的民族意识努力想摆脱日本茶道的影响,却依然觉得日韩两国茶的文化生活就像一个人和他的影子彼此难以分开。去年,美国的摄影家马修为大型画册《茶魂》和在世界巡展世界的茶,他到过中国许多的茶区和接触到许多的茶人,对中、日、韩的茶产量、茶生活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对陆羽《茶经》也看了不少解读的书籍。在和我有多次长时间的交谈中他说:“日本、韩国的茶生活都源自中国,但日本走偏了,中国目前走乱了。我在中国许多城市找不到一家能真正反映中国文化的茶馆。比较而言,韩国的茶馆算是保留中国文化最好的。台湾我还没有去,不知那里怎么样。”看了他的一些作品使我震动,为了拍好一张哈尼族老妈妈采茶的照片,他就花了3个小时。一个美国人能以相机反映东方茶的思想灵魂,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有一次,他用3架相机同时“给我拍了同一姿态共178张照片,最终只选了1张。那种刻苦认真的精神都是为了一个茶字。这又使我想到陆羽《茶经》的另一种文化影响,就是虽然不同国度、民族对世界的看法不一样,但通过对茶表达的和平愿望与生命的绿色是完全一致的。
印度的茶制作远没有中国茶的分类精细与讲究,除了加工不同外,还要适应当地人民要加糖和奶的口味。在恒河边祈求超度亡灵的人和讲经人的面前,往往就是鲜花水果和一罐茶水;山洞中的修行者会邀请你进去喝一杯用紫铜碗盛着的茶,那只是煮了茶叶的水,没有洁净多样的茶具,也谈不上有什么茶的品种。尼泊尔不产茶,如果没有西藏运进的中国茶和印度生产的茶,他们就不会有茶的生活。他们茶馆的招牌也写的是咖啡馆。大概他们仅仅是把茶和咖啡作为一种饮料,并不牵扯到文化方面的事。
本来我以为到束埔寨和越南一定会有好的茶喝,其实他们受殖民的长期影响,早晨喝咖啡,吃法式面包就像中国人早晨吃大饼油条一样普遍。商店中卖的茶品种极少,咖啡的品牌倒很多。束越两国喝茶的多半是老年人,我在胡志明市(原名西贡,有“东方巴黎”之称)与喝茶的华侨老人聊天,问他为什么喝茶?他说:“那当然啦,喝茶的人才是中国人嘛。今天的年轻人等他们老了也一定会喝茶的。”这话令人感动。老人说的是全世界的华侨,因为喝茶是中国人的一种标志。我又问他,中国有位茶圣写过一本《茶经》,你知道吗?他回答我的是一脸茫然。这让我的感动又降为失落。我们不能怪这位老人,看来似乎是家喻户晓的知识,却还有很大的群体不知道中国唐代出现的陆羽。反思一下我们介绍陆羽和弘扬茶的文化工作上是复杂化了还是简单化了呢?
2009年,韩国KBS电视派记者来访问我(当时正值普洱茶的宣传、价位高潮回落时期),他们的一个问题是:“你认为在炒了普洱茶之后中国还将炒什么茶?”炒作普洱茶并不是国家的行为,这让我无言以答。他又问:“当前你觉得中国的茶市场情况怎么样?”我不假思索地只回答一个字:“乱。”品种、价格,宣传上各打旗号,各编历史传说,甚至为强调一地的经济利益去编制陆羽的影视片。更可悲的是,一些知名茶学者、记者也被利用或被歪曲来为某一种茶摇旗呐喊,全然不顾历史起码的常识在误导消费者;其二,某些茶的文化团体存在的机关冗员化、思想停滞化、活动形式化,满足一时的效应,相反对基层的排忧解困实事却做得很少;其三,把对陆羽思想的研究商业化、复杂化,变化出许多名目,例如请和尚参与就说是禅茶;放置孔子、老子的塑像就是孔子茶道和道家茶道、阴阳五行茶道,还推出了与茶结合的香道、石道等等。试问,今日有多少人玩得起能把上万元的沉香木、檀香木、崖柏木的木条木屑化成一阵轻烟得到片刻享受?
茶的文化生活在目前需要发展提高,极少数人向奢侈的方向演化我也不持反对态度。但不能忽略和忘记的是对照陆羽的精行、俭朴、崇尚人际问的道德关系,要想到社会上还有许多喝不上一口好茶的人和《人民日报》载文指出的8类不幸福的群体、1.5亿在贫困线上挣扎生活着的人们。从事茶事的人们,千万不要或少做背离陆羽事茶的思想德操,不要把中华的茶文化发展之路也走偏了。茶就是天地间的精灵,每片茶叶都与人一样有自身的价值,我们应该尊重茶、爱惜茶,还要让大家体现陆羽思想喝平民的茶。让大家通过茶的文化生活,达到物质、精神、情感三者都充裕自由的、真正的饮茶世界。
茶承载的文化内涵探究不尽,茶科学与茶产业与人们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两年来我先后去了印度、尼泊尔、柬埔寨、越南和宝岛台湾探茶访茶喝茶。对比之下,觉得还是中国把茶与文化、生活发挥到了极致。茶文化活动的复苏,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复苏。日本通过茶展示着一种上层的生活规则与宗教化的仪式,觉得他们似乎生活在地球两极或人的双重性格的表现,远离了平民百姓,喝茶和不喝茶时的表现不一样。但他们对茶的综合利用和茶产业有很大的成就值得学习;韩国把茶作为村镇群体交流的纽带,经常举行茶礼活动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手段。但据我多次去韩国的观察了解,虽然基于他们的民族意识努力想摆脱日本茶道的影响,却依然觉得日韩两国茶的文化生活就像一个人和他的影子彼此难以分开。去年,美国的摄影家马修为大型画册《茶魂》和在世界巡展世界的茶,他到过中国许多的茶区和接触到许多的茶人,对中、日、韩的茶产量、茶生活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对陆羽《茶经》也看了不少解读的书籍。在和我有多次长时间的交谈中他说:“日本、韩国的茶生活都源自中国,但日本走偏了,中国目前走乱了。我在中国许多城市找不到一家能真正反映中国文化的茶馆。比较而言,韩国的茶馆算是保留中国文化最好的。台湾我还没有去,不知那里怎么样。”看了他的一些作品使我震动,为了拍好一张哈尼族老妈妈采茶的照片,他就花了3个小时。一个美国人能以相机反映东方茶的思想灵魂,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有一次,他用3架相机同时“给我拍了同一姿态共178张照片,最终只选了1张。那种刻苦认真的精神都是为了一个茶字。这又使我想到陆羽《茶经》的另一种文化影响,就是虽然不同国度、民族对世界的看法不一样,但通过对茶表达的和平愿望与生命的绿色是完全一致的。
印度的茶制作远没有中国茶的分类精细与讲究,除了加工不同外,还要适应当地人民要加糖和奶的口味。在恒河边祈求超度亡灵的人和讲经人的面前,往往就是鲜花水果和一罐茶水;山洞中的修行者会邀请你进去喝一杯用紫铜碗盛着的茶,那只是煮了茶叶的水,没有洁净多样的茶具,也谈不上有什么茶的品种。尼泊尔不产茶,如果没有西藏运进的中国茶和印度生产的茶,他们就不会有茶的生活。他们茶馆的招牌也写的是咖啡馆。大概他们仅仅是把茶和咖啡作为一种饮料,并不牵扯到文化方面的事。
本来我以为到束埔寨和越南一定会有好的茶喝,其实他们受殖民的长期影响,早晨喝咖啡,吃法式面包就像中国人早晨吃大饼油条一样普遍。商店中卖的茶品种极少,咖啡的品牌倒很多。束越两国喝茶的多半是老年人,我在胡志明市(原名西贡,有“东方巴黎”之称)与喝茶的华侨老人聊天,问他为什么喝茶?他说:“那当然啦,喝茶的人才是中国人嘛。今天的年轻人等他们老了也一定会喝茶的。”这话令人感动。老人说的是全世界的华侨,因为喝茶是中国人的一种标志。我又问他,中国有位茶圣写过一本《茶经》,你知道吗?他回答我的是一脸茫然。这让我的感动又降为失落。我们不能怪这位老人,看来似乎是家喻户晓的知识,却还有很大的群体不知道中国唐代出现的陆羽。反思一下我们介绍陆羽和弘扬茶的文化工作上是复杂化了还是简单化了呢?
2009年,韩国KBS电视派记者来访问我(当时正值普洱茶的宣传、价位高潮回落时期),他们的一个问题是:“你认为在炒了普洱茶之后中国还将炒什么茶?”炒作普洱茶并不是国家的行为,这让我无言以答。他又问:“当前你觉得中国的茶市场情况怎么样?”我不假思索地只回答一个字:“乱。”品种、价格,宣传上各打旗号,各编历史传说,甚至为强调一地的经济利益去编制陆羽的影视片。更可悲的是,一些知名茶学者、记者也被利用或被歪曲来为某一种茶摇旗呐喊,全然不顾历史起码的常识在误导消费者;其二,某些茶的文化团体存在的机关冗员化、思想停滞化、活动形式化,满足一时的效应,相反对基层的排忧解困实事却做得很少;其三,把对陆羽思想的研究商业化、复杂化,变化出许多名目,例如请和尚参与就说是禅茶;放置孔子、老子的塑像就是孔子茶道和道家茶道、阴阳五行茶道,还推出了与茶结合的香道、石道等等。试问,今日有多少人玩得起能把上万元的沉香木、檀香木、崖柏木的木条木屑化成一阵轻烟得到片刻享受?
茶的文化生活在目前需要发展提高,极少数人向奢侈的方向演化我也不持反对态度。但不能忽略和忘记的是对照陆羽的精行、俭朴、崇尚人际问的道德关系,要想到社会上还有许多喝不上一口好茶的人和《人民日报》载文指出的8类不幸福的群体、1.5亿在贫困线上挣扎生活着的人们。从事茶事的人们,千万不要或少做背离陆羽事茶的思想德操,不要把中华的茶文化发展之路也走偏了。茶就是天地间的精灵,每片茶叶都与人一样有自身的价值,我们应该尊重茶、爱惜茶,还要让大家体现陆羽思想喝平民的茶。让大家通过茶的文化生活,达到物质、精神、情感三者都充裕自由的、真正的饮茶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