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具体分为四个方面: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知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本文将对学科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和校长三类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讨论,并提出一些改善措施。
一、当前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
1.学科教师。总体而言,学科教师的信息素养不高。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接受的各种培训和学习,大多只是在技能层面上的培训,对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方面的学习不多。大部分教师只是在教学手段上有所改变,他们只是把多媒体作为教学工具而已,而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并没有发生变化,教学效果也没有多大变化。
2.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相对较高。但是,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时,只注重操作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正确引导。另外,信息技术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有效整合的意识不强,虽然能做出技术含量较高的课件,但是不能体现课程整合理念。
3.校长。在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校长及其信息素养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大部分中小学校长都能持肯定的态度,并且认为是适应基础教育新课改的重要手段。鼓励并支持教师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但是缺乏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正确措施。
二、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
(一)学科教师
1.改变教育观念,增强信息意识这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前提条件。在信息社会里,每个人的知识都在更新,我们的教师如果还是捧着一本教科书,抱着陈旧的教学观念来进行教学,就不能适应信息时代下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增强教师的信息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2.重视相关培训,拓宽培训渠道首先学校应组织相关的培训,使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参与培训。其次,更新培训观念,培训内容除基本的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外,应加强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方面的培训。再次,将培训内容渗透到教师真实的教学情景中,学以致用,使教师认识到培训对教学是有用的。
3.运用行政手段,加强学校引导,健全激励机制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投入,制定优惠政策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其次,学校要经常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方面的公开课和研讨课,鼓励教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二)信息技术教师
1.转变传统教学观,树立终身学习观
现代信息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做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者,做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者。
2.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把提高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着力点放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上,这样可以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和模式,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3.加强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信息技术教师应主动了解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法律。作为信息的传递者,信息技术教师应对那些良莠不齐的信息进行过滤,然后再传递给学生,以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判断、评价信息的好坏,引导学生安全地使用信息资源。
(三)校长
1.增强意识,提高能力在中小学校长培训活动中,加强培养中小学校长在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支持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加强培养中小学校长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指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
2.改变观念,注重评价改变旧观念,把信息技术应用真正落实到教师和学生上。因此,中小学校长应该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观。首先要真正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用于教学,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并应用信息技术。其次支持并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注重对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应用的评价,并建立相关的奖罚机制。
3.组织交流,共同提高通过上级部门组织开展各种有关信息技术应用与交流活动,相互学习,逐步提高。教育部门每年都会定期举行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中小学教师论文、教育软件及学生电脑制作等评比活动,以此促进校长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和参与程度,进而提高中小学校长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化社会中,中小学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知识的积累,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并将新的观念融合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培养出能跟得上社会发展要求的人,甚至是能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的人。
(责任编辑 易志毅)
一、当前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
1.学科教师。总体而言,学科教师的信息素养不高。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接受的各种培训和学习,大多只是在技能层面上的培训,对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方面的学习不多。大部分教师只是在教学手段上有所改变,他们只是把多媒体作为教学工具而已,而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并没有发生变化,教学效果也没有多大变化。
2.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相对较高。但是,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时,只注重操作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正确引导。另外,信息技术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有效整合的意识不强,虽然能做出技术含量较高的课件,但是不能体现课程整合理念。
3.校长。在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校长及其信息素养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大部分中小学校长都能持肯定的态度,并且认为是适应基础教育新课改的重要手段。鼓励并支持教师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但是缺乏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正确措施。
二、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
(一)学科教师
1.改变教育观念,增强信息意识这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前提条件。在信息社会里,每个人的知识都在更新,我们的教师如果还是捧着一本教科书,抱着陈旧的教学观念来进行教学,就不能适应信息时代下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增强教师的信息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2.重视相关培训,拓宽培训渠道首先学校应组织相关的培训,使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参与培训。其次,更新培训观念,培训内容除基本的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外,应加强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方面的培训。再次,将培训内容渗透到教师真实的教学情景中,学以致用,使教师认识到培训对教学是有用的。
3.运用行政手段,加强学校引导,健全激励机制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投入,制定优惠政策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其次,学校要经常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方面的公开课和研讨课,鼓励教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二)信息技术教师
1.转变传统教学观,树立终身学习观
现代信息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做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者,做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者。
2.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把提高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着力点放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上,这样可以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和模式,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3.加强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信息技术教师应主动了解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法律。作为信息的传递者,信息技术教师应对那些良莠不齐的信息进行过滤,然后再传递给学生,以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判断、评价信息的好坏,引导学生安全地使用信息资源。
(三)校长
1.增强意识,提高能力在中小学校长培训活动中,加强培养中小学校长在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支持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加强培养中小学校长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指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
2.改变观念,注重评价改变旧观念,把信息技术应用真正落实到教师和学生上。因此,中小学校长应该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观。首先要真正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用于教学,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并应用信息技术。其次支持并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注重对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应用的评价,并建立相关的奖罚机制。
3.组织交流,共同提高通过上级部门组织开展各种有关信息技术应用与交流活动,相互学习,逐步提高。教育部门每年都会定期举行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中小学教师论文、教育软件及学生电脑制作等评比活动,以此促进校长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和参与程度,进而提高中小学校长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化社会中,中小学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知识的积累,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并将新的观念融合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培养出能跟得上社会发展要求的人,甚至是能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的人。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