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题展示](2014年福建省泉州市一级达标学校高三联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
古时无镜,常常以水为鉴,临水照人。以水为鉴,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水必须静,水静方能鉴物。而今做人做事,一个重要的境界也是“静”。人静才能观心,人静心不浮,心静能明理。
请结合材料,以“静”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引用的材料,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话题”型作文题,倘若单从“静”这个话题来看,那写作的范围是相当宽广的。但千万不要忽视了话题前的一小段材料,那便是解读这个话题的一个引导、方向与限制,同时这也是此题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对材料的审读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难度。材料内容主要涉及“水静”、“人静”、“心静”三个方面,并分别阐述了这三个方面所呈现出的作用或妙处:水静能鉴物、人静能观心、心静能明理。同时材料也是从“水静能鉴物”引申出“人静能观心、心静能明理”的为人处世之道。因此,我们在写作立意时,最好应选择从“静”的作用或妙处切入,而且还要注意挖掘出它的深度,切勿打擦边球,泛泛而谈。
比如在立意时,我们不妨将以下几个角度作为写作的突破口:我们可以理解静是一种品德,静是一种修为;静水深流、静能生慧、宁静致远、静以修身……静能过滤浅薄、沉淀浮躁,能诞生不朽的思想,长出精神的果实;面对社会的喧嚣,我们不做招摇的枝桠,而做静默的根系;不随波逐流,不迷失自我,不急功近利,在喧嚣中找到一片诗意的栖居之所等。
[作文示例]
静中真境,淡现本然
杨雅珊
古籍《菜根谭》中有云:“竹篱下,忽闻犬吠鸡鸣,恍似云中世界;芸窗下,雅听蝉吟鸦噪,方知静里乾坤。”揭示了“静”中蕴藏的无限情趣,然,我们又要如何方可达到“静”呢?
“静”须从闹中取得。毛泽东同志生前曾有一嗜好,很喜欢到县城里最热闹的茶馆看报纸,任周围的人谈天说地,胡吹乱侃,好不喧嚣,他仍旧安于茶馆一隅,饮一壶清茶,好似全然未发觉周遭的喧闹,这便是真正的“闹中取静”。在悄然无声的环境中得来的宁静不能算是真正的宁静,只有从喧闹噪杂的环境中得来的宁静,才是人类本性中真正静的世界。
“静”须抛却杂念,心无旁骛。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在治学过程中可以说是全身心投入,他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将自己锁在房间内,冥思苦想,揣摩问题,将妻儿拒之门外,从而达到真正的“静”,正是因为如此,他经过了始终如一、专心致志的研究后获得了诺贝尔奖。使自己的心灵保持宁静,不受杂念的影响,方可取得成就,用冷静的眼光对待外物,便可省去许多烦琐之事。
“静”须恬然洒脱,不为名利所牵累。著名作家莫言捧回诺贝尔文学大奖,那是轰动一时的新闻,他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鲜花、掌声、红毯、赞誉,来自各方的肯定顿时充斥了莫言的生活。而面对这些名利,他并未在意,而是发出了一些无奈的喟叹——“我以后的生活又将怎样呢?”势必莫言并不属于,也不热爱这样终日游走于公众面前被光环围绕的生活,反之,他所追求的,是静心创作于一个没有世俗纷扰,没有人群围绕的环境,恬然静谧便是他的追求,享受那一份难能可贵的宁静方是他心之所属,灵魂所依。
诚然,保持一颗静心是如此重要。若你已然达到“静”,那么贫富成败乃昨日旧梦,名利地位为过眼云烟。身在红尘之中而心却早已出世,心在白云之上而又何必“入山惟恐不深”呢?总之,拥有一颗静心,自然活出境界、活出自在!
[点评]
本文有两个突出亮点。首先,结构严谨,思维缜密。开篇紧扣文题,总起全文;然后作者又分别从“怎么办”的角度设置三个分论点来阐述如何得“静”,论据充实,论证深刻透彻;结尾水到渠成,照应开头,浑然一体。其次,全文多处娴熟地运用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文采斐然。
基础等级45分+发展等级20分=6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
古时无镜,常常以水为鉴,临水照人。以水为鉴,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水必须静,水静方能鉴物。而今做人做事,一个重要的境界也是“静”。人静才能观心,人静心不浮,心静能明理。
请结合材料,以“静”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引用的材料,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话题”型作文题,倘若单从“静”这个话题来看,那写作的范围是相当宽广的。但千万不要忽视了话题前的一小段材料,那便是解读这个话题的一个引导、方向与限制,同时这也是此题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对材料的审读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难度。材料内容主要涉及“水静”、“人静”、“心静”三个方面,并分别阐述了这三个方面所呈现出的作用或妙处:水静能鉴物、人静能观心、心静能明理。同时材料也是从“水静能鉴物”引申出“人静能观心、心静能明理”的为人处世之道。因此,我们在写作立意时,最好应选择从“静”的作用或妙处切入,而且还要注意挖掘出它的深度,切勿打擦边球,泛泛而谈。
比如在立意时,我们不妨将以下几个角度作为写作的突破口:我们可以理解静是一种品德,静是一种修为;静水深流、静能生慧、宁静致远、静以修身……静能过滤浅薄、沉淀浮躁,能诞生不朽的思想,长出精神的果实;面对社会的喧嚣,我们不做招摇的枝桠,而做静默的根系;不随波逐流,不迷失自我,不急功近利,在喧嚣中找到一片诗意的栖居之所等。
[作文示例]
静中真境,淡现本然
杨雅珊
古籍《菜根谭》中有云:“竹篱下,忽闻犬吠鸡鸣,恍似云中世界;芸窗下,雅听蝉吟鸦噪,方知静里乾坤。”揭示了“静”中蕴藏的无限情趣,然,我们又要如何方可达到“静”呢?
“静”须从闹中取得。毛泽东同志生前曾有一嗜好,很喜欢到县城里最热闹的茶馆看报纸,任周围的人谈天说地,胡吹乱侃,好不喧嚣,他仍旧安于茶馆一隅,饮一壶清茶,好似全然未发觉周遭的喧闹,这便是真正的“闹中取静”。在悄然无声的环境中得来的宁静不能算是真正的宁静,只有从喧闹噪杂的环境中得来的宁静,才是人类本性中真正静的世界。
“静”须抛却杂念,心无旁骛。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在治学过程中可以说是全身心投入,他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将自己锁在房间内,冥思苦想,揣摩问题,将妻儿拒之门外,从而达到真正的“静”,正是因为如此,他经过了始终如一、专心致志的研究后获得了诺贝尔奖。使自己的心灵保持宁静,不受杂念的影响,方可取得成就,用冷静的眼光对待外物,便可省去许多烦琐之事。
“静”须恬然洒脱,不为名利所牵累。著名作家莫言捧回诺贝尔文学大奖,那是轰动一时的新闻,他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鲜花、掌声、红毯、赞誉,来自各方的肯定顿时充斥了莫言的生活。而面对这些名利,他并未在意,而是发出了一些无奈的喟叹——“我以后的生活又将怎样呢?”势必莫言并不属于,也不热爱这样终日游走于公众面前被光环围绕的生活,反之,他所追求的,是静心创作于一个没有世俗纷扰,没有人群围绕的环境,恬然静谧便是他的追求,享受那一份难能可贵的宁静方是他心之所属,灵魂所依。
诚然,保持一颗静心是如此重要。若你已然达到“静”,那么贫富成败乃昨日旧梦,名利地位为过眼云烟。身在红尘之中而心却早已出世,心在白云之上而又何必“入山惟恐不深”呢?总之,拥有一颗静心,自然活出境界、活出自在!
[点评]
本文有两个突出亮点。首先,结构严谨,思维缜密。开篇紧扣文题,总起全文;然后作者又分别从“怎么办”的角度设置三个分论点来阐述如何得“静”,论据充实,论证深刻透彻;结尾水到渠成,照应开头,浑然一体。其次,全文多处娴熟地运用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文采斐然。
基础等级45分+发展等级20分=6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