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作文教学的死胡同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77001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在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谓呕心沥血:每次作文,要篇篇见红,要有眉批、旁批、总批,要划出错别字,修改病句,还要看文章立意、布局谋篇……无奈之下,教师只得夜以继日,挑灯夜战;而在学堂的另一边,却是怨声载道、叫苦不迭——学生们越来越畏惧起来,越来越不会写作文。教师的心血,换来了学生的语句不通,错字百出等一系列“惨不忍睹”的现状。事实告诉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已走进了一条死胡同。
  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从练习基本功开始。写作实践是构成写作主体与客体辩证关系的基础,是写作主客体发生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交融的首要条件。没有写作实践,就没有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的区别与联系,也不可能完成写作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步骤,当然也就写不出任何文章来。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读十遍不如作一篇,盖常作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沈虹野云:‘文章硬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做’信在言乎!”这句话充分说明:只有通过多写才能熟练掌握写作的方法、技巧和语言,进而达到运笔自如的境界。
  因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互动,师生互动,双管齐下,对此,我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见解以供同仁参考。
  一、多写多练文自工
  在作文教学中应提倡学生勤练,教导学生乐练,教导学生恒练、苦练,在反复的历练中,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曾用“口舌生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为老而齿发早衰白”来表达自己勤学苦练的情况。“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二、充分利用片断练习,引导学生
  一个场面,教师可随意随机定题,不限文体,不限字数。布置的片断练习贴近现实生活,学生就有话说,有真情倾注。因事随感而发不受限制,所以学生积极性高,思危较为活跃,从而写出一些精彩内容。通过片断练习,将作文训练的任务化整为零,穿插于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既能起到熟练语言培养语感的作用,又能达到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之功效。
  俗话说,两个拳头打人不疼。因为两个拳头打人,势必分散力量,效果反倒不佳。在作文批改中,如果教师把有限的精力分散于每一篇作文之上,也势必会造成面面俱到而面面不到的状况。因此,从一批作文中归纳类型,以例文的形式,提取典型当堂评讲,这样在作文批改中,既能把握全盘,又能使每个同学从重点评讲中把握作文脉搏,以点带面,以面观点,既看到树木,又看到整个森林。
  三、引导学生修改,剔石出玉
  脚踏实地,反复历练,勤于修改,这些都是作文深造之法。一字穷岁月,十年成一赋,在日积月累中方能改出好的文章。南宋朱熹在《朱子语类大全》中写道:“欧阳工每为文,既成,必自窜易,至有不留本初一字者,其为文章则书而傅之屋壁,出入观省之。”因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修改文章意识,养成学生自觉修改文章之习惯。给学生信心,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乐于修改作文,从而通过反复地修改剔石出玉,改出好文章。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急需走出一条新路,这就要求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共同努力,促进作文教学的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兴平市秦岭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语文味”是程少堂老师在语文课改大背景下提出的一个概念,针对这些年语文课堂的现状——现在的语文课不像语文课,忽视了语文教育教学自身的特性和功能,失去了语文课堂的本色——“语文味”远离课堂。从而引起思考:对语文学科,对学生,对自身还有对社会的思考。进而提出语文味回归课堂的几点浅见,呼唤语文味的回归。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 语文味  当前,网络、现实评课中对语文课充斥着这样的评价:现
【时间】2014年3月21下午  【地点】合肥市琥珀中学阶梯教室  【学生】合肥市琥珀中学八年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课程前让我们先齐读一段文字。  生起立齐读: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师:“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特殊教育事业得到了同步的发展,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发现特殊教育的教学质量仍不如人意,与普通教育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多年来聋教育现实存在着师生之间的沟通障碍问题,听人教师看不懂聋生的手语,聋生看不懂听人教师的手语,这直接影响着聋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聋校,要想实现高效教学,进一步实现信息无障碍沟通,必须提高师生手语沟通与交往的有效性。下面,
2011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引导者与合作者。”“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就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依据“活动单”精心组织“活动”,是一种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的新教学模式。自从实践“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以来,我们的课堂精彩不断: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变得更积极、主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燃烧
导学案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方案。所谓初中思想品德导学案是教师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立足学情,编制导学案,来实施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则以导学案为载体,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关注每一个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那么如何才能最有效地发挥出思想品德导学案的作用呢?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中思品导学案与课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调查表明,学生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然而这种兴趣却只是对“计算机”本身的兴趣,他们的目的在于玩游戏、上网、聊天等,“学生喜欢玩电脑,但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却成了普遍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从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课
【内容摘要】新课标中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要求。为此,笔者从自己的实践工作中出发,谈谈自己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践行“从生活走向物理”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物理 从生活走向物理 教学模式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在学校教学中越来越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而物理教学作为一门实践型学科,更是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其实践潜能。且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的《物理课
Q2:If you were the writer, would you choose the same three theme parks as the writer did? If not, can you recommend or design another one?  为了降低学生对语言输出的难度,教师可以给持不同观点的双方搭建了充足的语言支架:  Agreement:  I think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许多学生喜欢历史却不喜欢历史课,是因为历史课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脱离人文教育的精神。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在体系建构上已改变了以往高中历史课程按照编年体编排的形式,整合成了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三大模块。新课程改革为历史教学走向生活化奠定了基石,指明了方向,目的在于为培养当代中国公民的人文素养和民族精神,为中学生正确认识社
阅读教学是教与学双方围绕文本开展的教学互动活动。可从笔者调研情况来看,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教师“析”得过深,学生“动”得过少的现象,“互动”变成了“单动”,学生阅读文本过于浅表化、粗略化,精彩的课堂也因之少之又少。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回归文本细读?文本细读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在哪里?  笔者尝试以朱自清先生的《春》为例,罗列十种文本细读的方法,或许能破解学生的细读入门问题。  一、替换法  对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