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要稍微留心一下那些知名的班主任,我们就不难发现他们的做法有很多共同之处,我梳理出五条,认为这应该是优秀班主任的五堂必修课。
一、心底流露真爱
搞教育必须过真情这一关,当班主任更是如此。我们也常常谈感情,尤其是津津乐道于自己对学生的爱,情至深处,也常常将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以为真爱就是这种境界了。但高万祥老师讲:“教师爱学生,能把一个民族爱发达了;教师恨学生,能把一个民族恨萎缩了。”他爱学生是站在民族的未来这个角度爱的。既然关乎民族未来,爱得能不深沉而持久吗?他谈教育也是一句话:“我为中国教育流泪。”不知读到这句话别人是什么感受,反正对我来说,犹如一记响鞭抽到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了。
实际上,凡是读那些名师、大家的书,只要你稍微留意一下就不难发现,这份浓情是他们的共同特点。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到朱光潜的《谈美书简》,从《陶行知教育名篇》到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从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到郑立平的《把班级还给学生》,莫不如此,他们才是心有大爱的仁者!当从心底里流露出这份割不断的浓情的时候,举手投足、斟词酌句就都是在抒发这种情感了,他们的思想也就因此而具有了穿透时空的魔力!
作为班主任,心底有这种浓情与真爱漫溢,举手投足间自然就会流露出来,大爱无需言,情至自动人。为了眼前的短期效益做作出来的所谓的“爱”,最终是不会蒙蔽住学生们纯真却犀利的目光的!
这是成为优秀班主任必须迈过的第一道门槛。
二、构建班级管理机制
构建班级管理机制是班主任从“人治”走向“法治”、从普通走向优秀的一个分水岭。人治为主,班主任就容易陷于事务性的工作中不能脱身,通常只能扮演消防员、警察的角色,到处解决问题,结果却是问题越来越大,工作越来与被动。有效地建立起管理机制后,不管管理角色变更为何人,都按照既定的机制运行,既发挥了管理团队有效作用,减轻了班主任事务性工作的压力,也确保了班级工作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班主任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脱身之后,就有更多的时间考虑班级的决策性工作和协调性工作了。经过不断反思和修正,班级管理会越来越趋于良性运行,当然班主任也会越来越优秀。
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魏书生老师了,他的“值日班长制度”“每日必做、每周必做、每月必做、每年必做”“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等等,就是他的班级管理机制的重要体现。现在一些班主任老师在努力探索的“班级自主化管理”,以及“一日总统制”“三权分立制”“学生班主任制”“班级部落制”“班级管理币制度”,等等,也同样是他们在机制建设上的觉醒与实践。
三、培养班级管理团队
可以说,每一位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注意管理团队的培养。只不过,认识不同,侧重点就有所不同,培养出来的效果也就有很大的差异。参考班主任名家的论著,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其一,管理团队要有相对固定的职数,并且各自有具体的职责;职责划分要注意责权利一致的原则。
其二,团队成员要能够相互制衡,实行动态管理。
其三,要扶放相依,注意做好管理团队的培训指导工作。
其四,让团队牢固树立“管理即服务”的思想,谨防学生出现“权力腐败”。
笔者作为班主任,班级管理团队一般设有十个主要职位,即正、副班长各一名,学习、纪律、文艺、体育、卫生、生活、宣传、安全委员各一名,这可能和一般班主任的工作安排无太大的区别。其独特之处在于,我以“能分工合作、相互制约”为终极目标,对这支管理队伍进行了悉心锤炼。
首先是要分好工。班主任要为每位班委详细地划分好职责范围,规定好具体管理任务。如宣传委员的职责范围是负责对内、对外的一切宣传工作,具体任务有五项:为校内外各种媒体选送优质稿件;有计划地树立先进典型;组织同学办好黑板报;负责征订、分发报刊;负责制定和实施相关制度。我一向反对管理者越俎代庖的行为,一有苗头,就及时纠正,因为分工越细致,越便于集中才智干好本职工作,而且不至于因工作而影响学习。
其次就是使管理团队形成相互制约的网络,这样十指才能并拢成拳,使明确分工变为有效合作。我这样规定:班长照规定职数自行组阁,副班长任命组长,学习委员任命课代表,体育委员任命路队长,安全委员任命安全文明信息员;还规定:班长一届一学期,届满后重新选举,然后再由新班长自行组阁。这样一来,管理队伍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相互制约的网络。其中的每位成员,既制约人,又受制于人,既分工明确,又通力合作,为配套机制的正常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需要说明三点:其一,所有参与管理工作的同学,在其余管理者发挥职能作用的时候,都必须以普通同学的身份按制度接受管理,不允许有“权大于法”的现象出现。其二,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相互制约的网络中,班主任绝对不能私自剥夺和干涉管理者的任免权,当然也包括全班同学对班长的任免权,以免打破各环节相互间的制衡。其三,负责管理工作的同学最好不要身兼数职。
四、建设班级文化
郑学志老师主张: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我很是赞同。让学生在文化的氛围中浸润,远比空洞乏味的说教或是吆五喝六的威吓效果要好得多。王东华在《发现母亲》一书中举出了很多显赫家族背景下成就的那些不可多得的俊才,就是很好的例证。西南联大、南开中学、春晖中学等名校所涌现出的那些让我们仰望的大师,也向我们无可辩驳地证明:得到良好文化滋养的人,精神发育必然丰满,未来的路也必然走得更远!
班级文化当然要注意墙壁、黑板、专栏、卫生角、图书角、桌凳等这些显性的层面,更要注意班级目标、班训、班徽、班歌、口号、一日常规等这些隐性的层面。
细细数来,那些班主任名家的一些话,比如魏书生的“尊人者,人尊之”,李镇西的“让别人因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于永正的“做最好的自己”,等等,不仅仅感染了他们一届届的学生,而且还流传到更广泛的社会范围,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这就不能不使我们感受到班级文化的魅力所在了。
五、提升人格魅力
这个话题无疑也是优秀班主任们早就达成的共识。遍览教育论著,从苏霍姆林斯基到陶行知,从魏书生到李镇西,自身人格无一例外都是熠熠生辉的典范。
班主任首先要有学术魅力,要成为学习者、先行者,要成为有学问、有思想的人。学习催生思想,思想引导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塑造性格,性格决定态度,态度决定高度。思想境界不高,教育者的形象自然要大打折扣。我就要求自己谨记两条铁的法则:班主任不是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管理起来只能是隔靴搔痒;不是一个思想者,绝对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班主任还必须具有令人信服的人格修养。作为班主任,要坚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禁止学生做的,自己首先不做。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此来影响和带动全班学生。坚持公正无私,不带偏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在人事任免、问题处理的敏感问题上,一定要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这样才能使学生内心信服而自愿接受影响,班主任才能有效地管理好班级。
每一名班主任因为性格不同、人生阅历不同、知识结构不同,也必然导致做事的方法有所差异,但是,以上这五堂课却应该是所有班主任专业化成长道路上不可回避的科目。愿每位班主任都能顺利通过这五堂课的考核,成就自己的做一名卓越班主任的梦想!
(作者单位:河南省林州市市直第九小学)
(责任编辑:朱蒙)
一、心底流露真爱
搞教育必须过真情这一关,当班主任更是如此。我们也常常谈感情,尤其是津津乐道于自己对学生的爱,情至深处,也常常将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以为真爱就是这种境界了。但高万祥老师讲:“教师爱学生,能把一个民族爱发达了;教师恨学生,能把一个民族恨萎缩了。”他爱学生是站在民族的未来这个角度爱的。既然关乎民族未来,爱得能不深沉而持久吗?他谈教育也是一句话:“我为中国教育流泪。”不知读到这句话别人是什么感受,反正对我来说,犹如一记响鞭抽到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了。
实际上,凡是读那些名师、大家的书,只要你稍微留意一下就不难发现,这份浓情是他们的共同特点。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到朱光潜的《谈美书简》,从《陶行知教育名篇》到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从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到郑立平的《把班级还给学生》,莫不如此,他们才是心有大爱的仁者!当从心底里流露出这份割不断的浓情的时候,举手投足、斟词酌句就都是在抒发这种情感了,他们的思想也就因此而具有了穿透时空的魔力!
作为班主任,心底有这种浓情与真爱漫溢,举手投足间自然就会流露出来,大爱无需言,情至自动人。为了眼前的短期效益做作出来的所谓的“爱”,最终是不会蒙蔽住学生们纯真却犀利的目光的!
这是成为优秀班主任必须迈过的第一道门槛。
二、构建班级管理机制
构建班级管理机制是班主任从“人治”走向“法治”、从普通走向优秀的一个分水岭。人治为主,班主任就容易陷于事务性的工作中不能脱身,通常只能扮演消防员、警察的角色,到处解决问题,结果却是问题越来越大,工作越来与被动。有效地建立起管理机制后,不管管理角色变更为何人,都按照既定的机制运行,既发挥了管理团队有效作用,减轻了班主任事务性工作的压力,也确保了班级工作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班主任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脱身之后,就有更多的时间考虑班级的决策性工作和协调性工作了。经过不断反思和修正,班级管理会越来越趋于良性运行,当然班主任也会越来越优秀。
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魏书生老师了,他的“值日班长制度”“每日必做、每周必做、每月必做、每年必做”“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等等,就是他的班级管理机制的重要体现。现在一些班主任老师在努力探索的“班级自主化管理”,以及“一日总统制”“三权分立制”“学生班主任制”“班级部落制”“班级管理币制度”,等等,也同样是他们在机制建设上的觉醒与实践。
三、培养班级管理团队
可以说,每一位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注意管理团队的培养。只不过,认识不同,侧重点就有所不同,培养出来的效果也就有很大的差异。参考班主任名家的论著,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其一,管理团队要有相对固定的职数,并且各自有具体的职责;职责划分要注意责权利一致的原则。
其二,团队成员要能够相互制衡,实行动态管理。
其三,要扶放相依,注意做好管理团队的培训指导工作。
其四,让团队牢固树立“管理即服务”的思想,谨防学生出现“权力腐败”。
笔者作为班主任,班级管理团队一般设有十个主要职位,即正、副班长各一名,学习、纪律、文艺、体育、卫生、生活、宣传、安全委员各一名,这可能和一般班主任的工作安排无太大的区别。其独特之处在于,我以“能分工合作、相互制约”为终极目标,对这支管理队伍进行了悉心锤炼。
首先是要分好工。班主任要为每位班委详细地划分好职责范围,规定好具体管理任务。如宣传委员的职责范围是负责对内、对外的一切宣传工作,具体任务有五项:为校内外各种媒体选送优质稿件;有计划地树立先进典型;组织同学办好黑板报;负责征订、分发报刊;负责制定和实施相关制度。我一向反对管理者越俎代庖的行为,一有苗头,就及时纠正,因为分工越细致,越便于集中才智干好本职工作,而且不至于因工作而影响学习。
其次就是使管理团队形成相互制约的网络,这样十指才能并拢成拳,使明确分工变为有效合作。我这样规定:班长照规定职数自行组阁,副班长任命组长,学习委员任命课代表,体育委员任命路队长,安全委员任命安全文明信息员;还规定:班长一届一学期,届满后重新选举,然后再由新班长自行组阁。这样一来,管理队伍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相互制约的网络。其中的每位成员,既制约人,又受制于人,既分工明确,又通力合作,为配套机制的正常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需要说明三点:其一,所有参与管理工作的同学,在其余管理者发挥职能作用的时候,都必须以普通同学的身份按制度接受管理,不允许有“权大于法”的现象出现。其二,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相互制约的网络中,班主任绝对不能私自剥夺和干涉管理者的任免权,当然也包括全班同学对班长的任免权,以免打破各环节相互间的制衡。其三,负责管理工作的同学最好不要身兼数职。
四、建设班级文化
郑学志老师主张: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我很是赞同。让学生在文化的氛围中浸润,远比空洞乏味的说教或是吆五喝六的威吓效果要好得多。王东华在《发现母亲》一书中举出了很多显赫家族背景下成就的那些不可多得的俊才,就是很好的例证。西南联大、南开中学、春晖中学等名校所涌现出的那些让我们仰望的大师,也向我们无可辩驳地证明:得到良好文化滋养的人,精神发育必然丰满,未来的路也必然走得更远!
班级文化当然要注意墙壁、黑板、专栏、卫生角、图书角、桌凳等这些显性的层面,更要注意班级目标、班训、班徽、班歌、口号、一日常规等这些隐性的层面。
细细数来,那些班主任名家的一些话,比如魏书生的“尊人者,人尊之”,李镇西的“让别人因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于永正的“做最好的自己”,等等,不仅仅感染了他们一届届的学生,而且还流传到更广泛的社会范围,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这就不能不使我们感受到班级文化的魅力所在了。
五、提升人格魅力
这个话题无疑也是优秀班主任们早就达成的共识。遍览教育论著,从苏霍姆林斯基到陶行知,从魏书生到李镇西,自身人格无一例外都是熠熠生辉的典范。
班主任首先要有学术魅力,要成为学习者、先行者,要成为有学问、有思想的人。学习催生思想,思想引导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塑造性格,性格决定态度,态度决定高度。思想境界不高,教育者的形象自然要大打折扣。我就要求自己谨记两条铁的法则:班主任不是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管理起来只能是隔靴搔痒;不是一个思想者,绝对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班主任还必须具有令人信服的人格修养。作为班主任,要坚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禁止学生做的,自己首先不做。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此来影响和带动全班学生。坚持公正无私,不带偏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在人事任免、问题处理的敏感问题上,一定要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这样才能使学生内心信服而自愿接受影响,班主任才能有效地管理好班级。
每一名班主任因为性格不同、人生阅历不同、知识结构不同,也必然导致做事的方法有所差异,但是,以上这五堂课却应该是所有班主任专业化成长道路上不可回避的科目。愿每位班主任都能顺利通过这五堂课的考核,成就自己的做一名卓越班主任的梦想!
(作者单位:河南省林州市市直第九小学)
(责任编辑:朱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