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突破自主学习瓶颈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想问、会问、乐问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师生之间的不断努力。只有不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才能更好地去探究新知与未知,才能真正实现由“被学”到“要学”的转化,才能突破自主学习的瓶颈,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问题意识;自主学习;生物学教学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开展自主学习”的理念,自主学习是中学生物教学的一个必然趋势,也符合当今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可是,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自主学习教学很难深入课堂,它的发展遇到了阻力。《学记》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自主学习如何开展,首先一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新课标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1]。要达到这一目的,学生需要的就不仅仅是解答问题,而是在学习中能够因为质疑去提出问题。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1.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是通向任何一门学科成功之路的钥匙。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冲动。以下是对我校七年级198名学生的调查统计表:
  问题 有 没有 偶尔有 其他回答
  上课时你想过要提问吗? 20.3% 14.5% 65.2%
  上课时你有过主动提问的经历吗? 4.2% 81.3% 14.5%
  平时你时常发现有趣的问题吗? 6.8% 78.6% 13.6% 1%
  调查显示,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什么问题可问,更不用说提出什么有价值、有见解的问题了。
  2.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
  2.1 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在习惯养成阶段,教师一般采用的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只要记住最关键的知识点和结论就可以了,被动的习惯养成了,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懒的问了。或者有些同学心中还是会想到一些问题,可从学生心理角度分析,初中阶段的他们普通内心敏感,并有紧张自卑的心理,许多学生怕提不出“好问题”而被教师批评或被同学取笑,也就放弃的提问的机会。
  2.2学习内驱力不足。教师创设的情境、演示或分组实验等时学生都很感兴趣,但当要求提问、思考、探究时,一些学生由于学习内驱力不强,提不起精神,总希望教师像以前那样给出结论,照抄照背。
  2.3问题设计不够精心。虽然很多老师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会提出很多问题引导学生,但在问题的设置和处理上不够精心,造成有的问题思维含量低,学生不用动脑就能回答;有的问题教师提的很有价值,但不给学生思考时间,问题的利用价值降低;
  分析了以上现象和原因,如何唤醒和挽救学生正在失去的问题意识并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3.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措施
  3.1创设有真实性、可探究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长期以来,学生已经习惯了老师问学生答的学习方式,学生往往不知道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又有什么用,这主要是因为有些问题设计的没有真实性、开放性和探究性[2]。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让学生通过主动的尝试和探索历经解决问题的过程。放下老师的架子,鼓励学生敢于表达,敢于提问。如在“探究生男生女的奥秘”活动中,当各小组完成探究汇报“生”男“生”女的次数,全班汇总数据,计算出“生男”和“生女”的比例大约是1:1,成功地完成了教材上的任务后,教师适时地结合时事,引导日本的核泄漏导致散发到大气中的放射性粒子损害精子中的X染色体,假设放射性粒子损害了一半的X染色体,对日本出生性别比例有影响吗?各小组设计探究过程,并请一组进行展示:在写有“男”字的袋子内放入5个黄色乒乓球代表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10个白色乒乓球代表含Y染色体的精子,再随机摸球,最后统计结果比较“生男”和“生女”的几率不是基本相同。这时同学们很兴奋地提问:“以后日本男的比女的多那么多,对他们国家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教师借此适时结合中国性别比例失调的现状,进行情感教育。
  3.2训练“问”的方法,让学生会问。学生具备了主动提问的问题意识后,但并不一定能提出有质量的能体现重点的问题,学生思维活跃往往会提出不着边际的想法和问题,有可能与学习内容也毫无关系,浪费课堂时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模仿和学习他人的提问方式。如血流的管道—血管一节,课前教师可站在学生的角度,精心创设这样一组问题:1.人体内血管分为哪几种?2.摸摸自己颈部腕部有跳动感的部位,跳动的是什么结构?看看手被上的青筋是什么血管?3.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功能? 4.我们生病需要输液时,护士将我们的手臂用橡胶带扎住的目的是什么?这些问题的设计,遵循有浅入深,结合生活实际这一规律。教师在课堂上把这些问题向学生演示,并告诉他们设计方法,让他们模仿和学习。久而久之学生自会潜移默化地运用这个规律,提出一些较有价值的问题[3]。
  3.3利用生物学实验,使学生乐问。生物学是实验学科,课本中的许多问题是通过实验得以解决的;同样,许多问题也是通过实验产生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发现、猜想、提问。例如,在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课,初一学生对于显微镜有着强烈的新鲜感与好奇心。他们一进实验室就会在教师不注意的时候,在显微镜下放上一根头发或白纸,甚至是自己的手指来观察。发现这些情况后,如果喝止他们,学生也肯定听话,不敢乱摸乱碰,但同时也扼杀了他们的好奇心。倒不如让他们说说都看到了什么,他们会借此提问:为什么没有看到图象?怎样才能看到东西呀?教师可以抓住机会让他们仔细想一想:显微镜观察所用材料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这样,一方面能让学生理解“观察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这一知识点,同时,学生的好奇心也能得到保护,也有利于在整个观察细胞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更多问题:“宽黑边的圆圈是不是细胞”,对这一问题,我让其他同学去进一步观察和比较,进而得出细胞和气泡的不同之处。又会有学生提出问题,“怎样才能避免出现气泡”。“转到高倍镜观察的时候怎么看不清楚了?”这样,问题的不断生成与解决,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为进一步学习知识奠定基础,增强了自信心。
  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想问、会问、乐问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师生之间的不断努力。只有不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才能更好地去探究新知与未知,才能真正实现由“被学”到“要学”的转化,才能突破自主学习的瓶颈,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林利. 重视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教育与管理
  [3] 韦红. 生物探究性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生物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首先应该尊重基本的史实,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历史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结合历史学科本身较强的人文特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本文从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首要条件、核心部分、最高层次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历史教学;高中;有效性  一、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首要环节——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  基础知识的传授是一个高中历史教师所应该必备的素材,基础知识的传授旨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教学实践,探讨了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学科课程整合的优越性: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学习地理的技能,丰富了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和信息量;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突出教学中的重点。最终体现新课改“以人为本”、以达到人的“终身学习”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教育目标的新理念。  【关键词
期刊
张宇豪是一个活泼好动的男孩子,在家里只有爸爸管得住他,他的爷爷总是看见他头疼。一大早恨不得刚睁开眼睛就送到幼儿园里来。其实他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比较强的,会自己穿衣、自己吃饭,照理说这样的小孩家长们不是很开心嘛,不用整天为孩子的烦琐事操心。可是令我们头疼的是这个孩子很活泼,无时不刻在动,坐在自己位置上能坐上个几分钟已经很好了。他在幼儿园几乎没有一节课安静地坐在椅子上,一会儿转到后面跟别的小朋友聊天,一
期刊
教师提问是指教师依据特定的活动目标,根据相关的活动内容,设置一定的疑问情景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活动组织形式。在故事教学活动过程中,提问是集体教学活动的核心。日本著名教育家斋滕喜博认为:提问是“教学的生命”。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善于发问,整个教学活动气氛就活跃,幼儿学习积极主动,有的教师不善于发问,或问得不得法,其气氛和教学效果就会很差,同样不合理的提问会抑制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教学的有效性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提出“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主题策略。那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应怎样构建好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呢?  【关键词】语文课程;课堂教学;语文教学  所以笔者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一、音乐融入课堂  “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出现的地方。”音乐和语文都是艺术,它们“直指人心”,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让人去听,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要求,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一般呈现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上,主要是学生不愿意听、老师教授的方式无法创新等。本文基于这样的客观现状,展开分析,试图从教学的形态上来体现这样的教学方式的突破。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前言  我国的历史发展对于整个科学的建设有着很强的指导性,但是随着近年来的社会形态和国际周边环境的变化,在关注到历史问题上依
期刊
语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环节,中考中的阅读题占的分值较高,有60分左右,而近10年来,泉州地区说明文阅读题的考察出现了6次,最高分值15分,最低也有9分。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说明文作为最常见,最实用的文体之一,在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小到日常生活用品的产品说明,大到国家法律制度的规则章程都离不开说明文。在语文教学中,大多数的学生偏向于喜欢叙述类的文章,认为情节
期刊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学习的主要输入方式,大量的有效阅读是提高听、说、写、译等其他语言技能和文化素养的基础。令人遗憾的是,我们以往对阅读教学的研究往往只从教学的可操作性这个角度出发,力图寻找出一种适合大多数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技巧,却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把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因素加以利用,引导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满足不
期刊
为什么有的学生看了大量的书,语文能力和素养却一点儿没有提高?如何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品读文章?怎样吸收运用阅读捕捉到的信息?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让学生养成读书时做笔记的习惯。如果只是囫囵吞枣,就像蜻蜓点水一般,看再多的书,收获也不大。要想酿成知识的花蜜,就得一边阅读书籍,一边做好笔记,不断地积累。因此,教师要有计划有序地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一、推荐合适的书籍  由于年龄、性别、爱好的差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