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完晨田的诗,我的脑海里很自然地“浮出”了“生活在眼前,诗歌在别处”的想法,我立刻把这个想法作为晨田《我的夜晚比白天多》(组诗)的读后标题。
如果说,疼痛给诗人的灵感以出路,那么,是给其灵感的残余以出路;而灵感的残余又要经受时间和生活的双重考验。就拿晨田的这组诗歌来说,在简单、刻板的生活圈里,也许只有怀才不遇者才会有着“被简单”的苦涩与期许。故有“凌晨四点,海棠花未眠”(川端康成语)那种惺惺相惜的感慨。很显然,这种感慨,只有诗人与学者,才会有过的感叹:“我想弄清楚的我的一部分。”是呀!“我”的一部分属于“凌晨四点”,川端康成的一部分也属于“凌晨四点”。或许,时间没有高贵与卑贱之分,而生活中的“我”与川端康成的分野却显而易见。为此,“我”很想从川端康成诗语中找到契合点,哪怕是“哀伤的美”,哪怕“他(川端康成)想不到自己会含着煤气管道自杀”,哪怕是“有限与无限”的交织。但有一点:“在工作的夜里,我遇到无数个煤气中毒的人/没有一个人让我想起川端康成”,这是为什么?因为,“空虚而绝望的时候/那些时候在每一天最多出现一次/在凌晨四点”。所以,这一刻,成了川端康成(诗意)的标签,成为灵感残余的出路。正所谓:生活在眼前,诗歌在别处。
在晨田看来,既然疼痛不可避免,活着就是时间的恩赐。那么,日子天天都在“吱吱作响”,疼痛,或许还能使生活多一份质感:“穿上黑色风衣,竖立衣领,才能走进人群/修炼处世的本领,把嘶鸣的野马/摁在草糟里,我自己去喝酒,吃肉。”在这里,诗人从生活的隐秘处汲取自己的形象,他洞察到生活合理外壳下的嘈杂状态,从中捕捉转瞬即逝的形象和偶然的感受,将其投影于现实的客体,同时将疼痛“转化”为各式各样的“反疼痛”的物质载体与精神载体,其中的存在与表现,现状与幻念,经验与神话交织在一起,共同维护“脑组织”(诗歌)这一“独立王国”,又是一处:生活在眼前,诗歌在别处。
从晨田《我的夜晚比白天多》这一组诗歌里,我们不难发现,晨田一再向我们呈现出:面对“满满当当”的大地,“我”却“空无一物”的窘境。于是,“我”善于把“遥遥无期”或者是“说到就到了”的下半辈子放在“一家小杂货店”里去筛选,去诗化。此时此刻,生活就好比那些油盐、糖果、玩具、烟酒……它们处在简单与希望之间,处在被挑中或被遗弃的“货架”上:有诱惑,也有杂乱;有甜美,也有无奈。只不过“空无一物”的“我”却有着“细微的情绪”,可以“像蜜蜂的毒刺,像振动的翅羽/形而上下/无缝衔接”,这样的“逆袭”又使“我”无中生有:究竟是生活的悖论“成就”了诗歌,还是诗歌“成全”了生活的悖论?一切都“在雾中”……这不正是:生活在眼前,诗歌在别处。
总之,晨田善于把生活分解为感性因素,并能重新将其组合成出人意料之物。正如诗人所念想的那样,只有“高出”生活的那个部分,哪怕疼痛,哪怕漂浮,哪怕旋转,“我”都能“超速驾驶月亮”,看人间“月色真是皎白,云彩又缠绕它”。
→ 卢 辉 诗人,诗評家。现居福建三明。著有《卢辉诗选》《诗歌的见证与辩解》。
责任编辑 冯艳冰
如果说,疼痛给诗人的灵感以出路,那么,是给其灵感的残余以出路;而灵感的残余又要经受时间和生活的双重考验。就拿晨田的这组诗歌来说,在简单、刻板的生活圈里,也许只有怀才不遇者才会有着“被简单”的苦涩与期许。故有“凌晨四点,海棠花未眠”(川端康成语)那种惺惺相惜的感慨。很显然,这种感慨,只有诗人与学者,才会有过的感叹:“我想弄清楚的我的一部分。”是呀!“我”的一部分属于“凌晨四点”,川端康成的一部分也属于“凌晨四点”。或许,时间没有高贵与卑贱之分,而生活中的“我”与川端康成的分野却显而易见。为此,“我”很想从川端康成诗语中找到契合点,哪怕是“哀伤的美”,哪怕“他(川端康成)想不到自己会含着煤气管道自杀”,哪怕是“有限与无限”的交织。但有一点:“在工作的夜里,我遇到无数个煤气中毒的人/没有一个人让我想起川端康成”,这是为什么?因为,“空虚而绝望的时候/那些时候在每一天最多出现一次/在凌晨四点”。所以,这一刻,成了川端康成(诗意)的标签,成为灵感残余的出路。正所谓:生活在眼前,诗歌在别处。
在晨田看来,既然疼痛不可避免,活着就是时间的恩赐。那么,日子天天都在“吱吱作响”,疼痛,或许还能使生活多一份质感:“穿上黑色风衣,竖立衣领,才能走进人群/修炼处世的本领,把嘶鸣的野马/摁在草糟里,我自己去喝酒,吃肉。”在这里,诗人从生活的隐秘处汲取自己的形象,他洞察到生活合理外壳下的嘈杂状态,从中捕捉转瞬即逝的形象和偶然的感受,将其投影于现实的客体,同时将疼痛“转化”为各式各样的“反疼痛”的物质载体与精神载体,其中的存在与表现,现状与幻念,经验与神话交织在一起,共同维护“脑组织”(诗歌)这一“独立王国”,又是一处:生活在眼前,诗歌在别处。
从晨田《我的夜晚比白天多》这一组诗歌里,我们不难发现,晨田一再向我们呈现出:面对“满满当当”的大地,“我”却“空无一物”的窘境。于是,“我”善于把“遥遥无期”或者是“说到就到了”的下半辈子放在“一家小杂货店”里去筛选,去诗化。此时此刻,生活就好比那些油盐、糖果、玩具、烟酒……它们处在简单与希望之间,处在被挑中或被遗弃的“货架”上:有诱惑,也有杂乱;有甜美,也有无奈。只不过“空无一物”的“我”却有着“细微的情绪”,可以“像蜜蜂的毒刺,像振动的翅羽/形而上下/无缝衔接”,这样的“逆袭”又使“我”无中生有:究竟是生活的悖论“成就”了诗歌,还是诗歌“成全”了生活的悖论?一切都“在雾中”……这不正是:生活在眼前,诗歌在别处。
总之,晨田善于把生活分解为感性因素,并能重新将其组合成出人意料之物。正如诗人所念想的那样,只有“高出”生活的那个部分,哪怕疼痛,哪怕漂浮,哪怕旋转,“我”都能“超速驾驶月亮”,看人间“月色真是皎白,云彩又缠绕它”。
→ 卢 辉 诗人,诗評家。现居福建三明。著有《卢辉诗选》《诗歌的见证与辩解》。
责任编辑 冯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