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配电系统自动化系统正朝着市场发展的方向前景,本文分析了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电力企业 配电 技术 自动化
随着经济建设发展,中国当前城市建设都离不开电能,电能在现代工厂生产及整个国民经济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供配电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配电自动化是建设和改造中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发展综合自动化也是当前电网改造的基础环节之一。无论是工业上的高压电还是用户中的低压电,都离不开供配电系统的电网,通过降压分配电压到住宅区的用户,配电自动化能提高对电力系统的防范和维护,因为它是电力系统与分散的用户直接相连的部分,能使电网供电可靠性得到显著提高。同时配电自动化的实施要根据线路网络水平、调度自动化和变电站自动化水平、人员素质,合理制定实施的进度和方案。
一、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设备选择中的盲目求新
缺乏通盘考虑,忽视自身基础,盲目在局部设备上求新求好,结果新设备上马、老设备犯卡,无法取得整体优化的效果
(二)电力企业的配电网安全管理仍然存在许多误区
具体表现有:安排多落实少。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认识力度不够,存在“能过就过,不能过应付着过”的现象。配电网的运行维护管理者有顾此失彼的趋向,工作靠硬性指标卡着,而设备巡视维护就成了走过程的事了。口头喊的多,经常工作少。配电网安全责任隐患没有进行不定期总结,造成管理上不连贯。
(三)功能设计的单一问题
系统结构设计中的。在功能设计中顾此失彼,出现控制端与主站通信容量不足。把先进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装在陈旧的配电网架上,供电可靠率无法实现。由于功能设计的旧思路,成了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四)管理体制中存在传统弊端
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覆盖生产和营销两大方面,技术管理上没有条块分工协作的具体措施,还存在传统管理机制中的重系统、轻管理的做法。
二、提高电力企业配电自动化技术的措施
(一)加强电力企业配电自动化设计
首先是做好对供电系统设计的负荷计算,确定变配电的高低压主结线方案,合理选择高低压开关。其次是对电源的确定主要包括光源选择,配电设备的选择与布置,最后是做好 二次系统图设计,二次电路是用来控制、指示、监测和保护一次电路运行的电路,对操作电源的可靠性要求很高,容量要求足够大,尽可能在一次电路的安全,可靠,优质,经济的运行上有很力的控制作用。
(二)做好负荷计算工作
计算负荷是一个假想的持续性的负荷,其热效应与同一时间内实际变动负荷所产生的最大热效应相等。在配电设计中,通常采用 30 分钟的最大平均负荷作为按发热条件选择电器或导体的依据。 平均负荷为一段时间内用电设备所消耗的电能与该段时间之比,常选用最大负荷班(即有代表性的一昼夜内电能消耗量最多的一个班)的平均负荷,有时也计算年平均负荷,平均负荷用来计算最大负荷和电能消耗量。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有需要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及二项式等几种。
(三)保障配电网优化运行
保障配电网的无功补偿、提高供电质量、降低线损的优化运行。维护系统的安全性、电压合格率、频率合格率,安装故障自动报警,实现快速故障定位;对设备状态和电网参数进行经常性监测,在馈电线路上装设电动开关,配置馈线终端设备对分支线路进行开关遥控操作命令。对于一些降低电压质量的不平衡负载、焊接设备进行连续测量和质量分析,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无功补偿方式。
(四)配电网的工程设施应有计划地分期实施
首先确定配电网络的导线、输送容量、线路走向及用户的基本条件。 选择具有开放性的操作平台, 实时地反应配电系统的负荷情况, 实现负荷控制、远方抄表、设备数据库统计及规划、无功优化的理论计算。采用具有自动化功能的一次开关设备,完成故障自动分闸和隔离故障功能, 能做到隔离和区分避免走弯路,资金投入可以分批实施。
(五)合理选择配合方案,推行保护开关和馈线开关相配合的供电方案
电力企业的通信及远动装置,事故信息、监控系统由微机一次完成。设备与线路故障由主站系统判断,确认故障范围后,发令使故障段开关断开。尽可能避免由变电站断路器行分合,正确的做法是应使故障段两端重合器分断,故障由重合器与分断器动作次数来隔离。自动重合分段器在时间设置上,应保证断路器跳开后延时断开,同时故障点两侧线路断路器将故障段锁定断开,确保再次送电成功。
(六)遵守配电自动化的实施原则
配电自动化是电力系统与用户直接相连的部分,由于我国尚未真正实现电力市场化,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需求会因不同用户、因地、因行业而异随时变化。应将它看作一个长期的市场行为。供电可靠性不但要依赖于系统管理水平的提高,还要采用各种综合手段提高供电质量,研究客户长期的、变化的、潜在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丙垠.配电自动化远方终端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5).
[2]林功平.配电网馈线自动化解决方案的技术策略[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1,(7).
[3]陈亮.中低压配电网的自动化系统[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6).
[4]王振国,岳航.海勃湾城区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实施方案探讨[J].内蒙古电力技术.
【关键词】电力企业 配电 技术 自动化
随着经济建设发展,中国当前城市建设都离不开电能,电能在现代工厂生产及整个国民经济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供配电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配电自动化是建设和改造中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发展综合自动化也是当前电网改造的基础环节之一。无论是工业上的高压电还是用户中的低压电,都离不开供配电系统的电网,通过降压分配电压到住宅区的用户,配电自动化能提高对电力系统的防范和维护,因为它是电力系统与分散的用户直接相连的部分,能使电网供电可靠性得到显著提高。同时配电自动化的实施要根据线路网络水平、调度自动化和变电站自动化水平、人员素质,合理制定实施的进度和方案。
一、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设备选择中的盲目求新
缺乏通盘考虑,忽视自身基础,盲目在局部设备上求新求好,结果新设备上马、老设备犯卡,无法取得整体优化的效果
(二)电力企业的配电网安全管理仍然存在许多误区
具体表现有:安排多落实少。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认识力度不够,存在“能过就过,不能过应付着过”的现象。配电网的运行维护管理者有顾此失彼的趋向,工作靠硬性指标卡着,而设备巡视维护就成了走过程的事了。口头喊的多,经常工作少。配电网安全责任隐患没有进行不定期总结,造成管理上不连贯。
(三)功能设计的单一问题
系统结构设计中的。在功能设计中顾此失彼,出现控制端与主站通信容量不足。把先进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装在陈旧的配电网架上,供电可靠率无法实现。由于功能设计的旧思路,成了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四)管理体制中存在传统弊端
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覆盖生产和营销两大方面,技术管理上没有条块分工协作的具体措施,还存在传统管理机制中的重系统、轻管理的做法。
二、提高电力企业配电自动化技术的措施
(一)加强电力企业配电自动化设计
首先是做好对供电系统设计的负荷计算,确定变配电的高低压主结线方案,合理选择高低压开关。其次是对电源的确定主要包括光源选择,配电设备的选择与布置,最后是做好 二次系统图设计,二次电路是用来控制、指示、监测和保护一次电路运行的电路,对操作电源的可靠性要求很高,容量要求足够大,尽可能在一次电路的安全,可靠,优质,经济的运行上有很力的控制作用。
(二)做好负荷计算工作
计算负荷是一个假想的持续性的负荷,其热效应与同一时间内实际变动负荷所产生的最大热效应相等。在配电设计中,通常采用 30 分钟的最大平均负荷作为按发热条件选择电器或导体的依据。 平均负荷为一段时间内用电设备所消耗的电能与该段时间之比,常选用最大负荷班(即有代表性的一昼夜内电能消耗量最多的一个班)的平均负荷,有时也计算年平均负荷,平均负荷用来计算最大负荷和电能消耗量。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有需要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及二项式等几种。
(三)保障配电网优化运行
保障配电网的无功补偿、提高供电质量、降低线损的优化运行。维护系统的安全性、电压合格率、频率合格率,安装故障自动报警,实现快速故障定位;对设备状态和电网参数进行经常性监测,在馈电线路上装设电动开关,配置馈线终端设备对分支线路进行开关遥控操作命令。对于一些降低电压质量的不平衡负载、焊接设备进行连续测量和质量分析,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无功补偿方式。
(四)配电网的工程设施应有计划地分期实施
首先确定配电网络的导线、输送容量、线路走向及用户的基本条件。 选择具有开放性的操作平台, 实时地反应配电系统的负荷情况, 实现负荷控制、远方抄表、设备数据库统计及规划、无功优化的理论计算。采用具有自动化功能的一次开关设备,完成故障自动分闸和隔离故障功能, 能做到隔离和区分避免走弯路,资金投入可以分批实施。
(五)合理选择配合方案,推行保护开关和馈线开关相配合的供电方案
电力企业的通信及远动装置,事故信息、监控系统由微机一次完成。设备与线路故障由主站系统判断,确认故障范围后,发令使故障段开关断开。尽可能避免由变电站断路器行分合,正确的做法是应使故障段两端重合器分断,故障由重合器与分断器动作次数来隔离。自动重合分段器在时间设置上,应保证断路器跳开后延时断开,同时故障点两侧线路断路器将故障段锁定断开,确保再次送电成功。
(六)遵守配电自动化的实施原则
配电自动化是电力系统与用户直接相连的部分,由于我国尚未真正实现电力市场化,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需求会因不同用户、因地、因行业而异随时变化。应将它看作一个长期的市场行为。供电可靠性不但要依赖于系统管理水平的提高,还要采用各种综合手段提高供电质量,研究客户长期的、变化的、潜在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丙垠.配电自动化远方终端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5).
[2]林功平.配电网馈线自动化解决方案的技术策略[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1,(7).
[3]陈亮.中低压配电网的自动化系统[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6).
[4]王振国,岳航.海勃湾城区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实施方案探讨[J].内蒙古电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