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feiya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喜欢运用的教学形式,恰到好处的提问,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自觉性,有助于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和分析问题以及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提问的技巧,把握好提问的时机,针对提问问题针对提问学生,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积极主动、快乐地完成了课堂上的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应该认真思考提问的技巧、注意的事项,那么,提问英爱注意什么呢?
  1. 提问应注意准确把握好时机
  课堂提问要把握时机,在恰当的时间提出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1 导入新课时要提问。教师导入新课时,提出适当问题,制造悬念,引起学生的兴趣,造成学生渴求谜底的效果。如:在导入新课标七年级Unit 2时,教师ask: what's this in English ?学生回答:It's a pencil.然后引出新课标七年级Unit 2的内容:Is this your pencil?水到渠成。
  1.2 教学环节过渡处要提问。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知识点的衔接,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答题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能引出新知识。
  1.3 复习时要提问。对己学过的知识复习,巧妙提出一些容易出错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加深印象、巩固知识。如在进行新课标七年级Unit 3复习时,教师有意提问:Is she your father ?Is he your nephew? Are he your parents?等错问句,有意让学生改错。一些学生在教师提问题时就指出错误,其他不太注意的同学在听到学生改错,注意力很快被吸引,加入到学习中。通过提问,增进了he/she/they 的理解强化了他们的用法。
  1.4 预习时提出针对预习内容的具体问题提问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好方法。如,新课标八年级Unit4How do you get to school?教师布置以下预习问题: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How do students in big city in Chinaget to school? How do students in Hongshanhu and Kaishandao get to school? How do students in country in China get to school? How do students in Japan get to school? How do students in North America get to school? 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新课标八年级Unit4的内容基本预习完。另外,教师在提问时不应过于盲目,应随时注意学生注意力和情绪的变化,正确把握提问时机,及时提问。
  2. 所提提问应注意难易适度
  提问应稍有力度,但留有一定思考的余地,使学生既要“跳一跳”,又能想得到。问得恰当,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师生情感交流,调控气氛。反之,若问得突兀,学生必感愕然,不知所措;问得过浅,学生脱口而出,不用思考,使提问流于形式;问得过难,学生无法回答,因而不去思考。因此,教师提问要适度,有的放矢,针对不同学生,富于启发性,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中都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例如,新课标九年级Unit6要求学习比较级后,向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To be an English teacher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we should have ?这样的提问联系现实生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尽可能多地运用英语发表自己的见解。
  3. 所提问题注意深刻而有趣味
  提问应针对知识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深刻性,调控学生的参与激情。如新课标九年级Unit10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给文章續上结尾。因此,提出What did she do at last? Please give the story an good ending ?这样的提问问题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跃跃欲试,设想了许多种情况,令人开怀大笑,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 提问应注意避免问题题目太大
  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提问的方式和学生理解水平,预习程度等因素,可能会出现问题题目太大造成启而不发的现象,这时教师应积极采用将大问题化小问题等方法,多给学生思考时间,进一步让学生学生理解问题,降低问题难度,使学生即回答了问题,又完成了知识的理解人物。如在呈现新课标八年级Unit4How do students around theworld get to school?一文时,考虑到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有话可说,提出:Would you please say something about Japan? 学生明明对America有所了解,但一时不知该从何说起,出现了短时的冷场,这时,教师可将大问题化解为几个小问题:(1)Where is Japan? (2)Is it large? (3)What languages are spoken in Japan?(4) Can you guess how do students in Japan get to school?
  学生很快回答了这些问题,并且把注意力集中到Japan这一话题,通过几个简单的小问题,把日本国的情况简单回答,完成了教师提问大问题的回答,为下一步的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 所提提问应注意内容的层次性
  提问前,应创设发问的情境,做好心理的、知识的铺垫,形成发问的蓄势,而不应是突兀的、生硬的发问。一方面教师要由浅入深地合理设计问题,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由浅入深、多层次的提问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克服学英语恐惧心理,能够享受胜利者的喜悦,从而对英语保持学习兴趣,继续努力愉快的学习。例如,新课标九年级Unit8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首先让学生读了一篇关于和平渠到处是垃圾的报道,此报道震撼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接着提问 Why did it happen? What should we do ? 然后进行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状况的?紧接着因势利导:How can we deal with it? 这严酷的场面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激发学生不停地一步一步由潜入深的思考——这是因人们习惯不好,不注意环境保护,乱扔垃圾而造成的结果。在学生们认真思考,一一由浅入深的回答完问题之后,引发学生要养成好习惯,珍爱环境,成为保护环境的志愿者的冲动。
  6. 提问应注意问题形式的多样性 用多种形式提问,如单个回答、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如在讲授新课标九年级Unit 8时,提出以下的一些问题:①Why do you want to be a volunteer? ②What should you do to help a blind man ?③If you want to be a volunteer what you should do now ?①、②问题概括性强,答案涉及多个,由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回答,③联系学生目前学习的目的,需要教师利用此问题达到共实:努力学习学好技能才能奉献一片爱心。因此此问题适合全班讨论。
  7. 提问应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即因人施问 不是随心所欲地进行提问。注意对象的选择。在备课时,要认真地备学生。备学生选“对象”——即根据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的对象。对基础知识的内容进行提问时,针对那些学生学生,而对知识难点的提问时,针对那些学生学生。比如,在期末试题的阅读讲解时,对于简单的阅读回答,在阅读可文中能够有一目了然的答案,我就请那些基础比较差,但努力学习的学生回答,需要认真阅读,总结归纳的回答,就选择那些归纳比较好的学生根据学生水平进行分层提问,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生兴趣,尤其对基础薄弱学生树立信心,打破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8. 提问时要注意提问的灵活性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要有灵活性,不能一成不变。虽然通过课前备课,选定了某个对象,但是教师的主观判断往往也会有误差的,因为学生的个体情况总是在千百万化的,特别是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导致教师判断失误,即原来认为某个对象回答的问题,却问而不答,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察言观色”机动灵活地调整提问的对象,而不能因为该学生回答不出你所提出的问题而埋怨学生,这将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反感、对立的情绪,对教师的提问产生恐惧感,从而失去提问的意义,不能使教师的教学得不到落实。
  9. 提问应注意问题的思想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思义,借助一些问题的设计,把德育渗透到情景设计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在学习新课标九年级Unit8,设计问题To be a Chinese, what should we do? How to be a volunteer让学生讨论。学生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和的爱护家园的意识,增强了立志为国家的富强而努力的爱国主义情感。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师重要的教学手段,提问要精心安排、要设计合理、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这样才能点燃学生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收稿日期:2011-06-11
其他文献
1.背景   广西东兴市位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中越“两廊一圈”海陆交汇点,泛北合作“一轴两翼''的核心地带,处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东联西进,南下北上''的门户要冲,是广西立体交通“一枢纽两大港三通道四辐射”的咽喉要道,“三基地一中心''规划的重要口岸城市,也被设立为”国家级重点开放开发试验区,在国家各项优惠政策的指引下,我市社会经济各方面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大批的外地人员进入我市经商打工种地或
期刊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与重视。发达国家曾经走过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并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刚刚起步,理应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尽量减少污染,走一条发展与治理同步、以预防为主的环保工作新道路。为此,必须大力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1.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必要性
期刊
语文课是中学教育的基础,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在语文课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中,作为基本智力技能的阅读能力,必然影响到中学其他课程的学习。因此,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  在实际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也是语文课外学习的主要方式和内容,因此,必须加大气力研究阅读教学的一些问题,以下就本人的教学实
期刊
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科学的、艺术的、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塑造学生的创新品格。近几年来,我大胆地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前提。因此,我们必须把重知教育转向知智并重教育,首先应由单纯的引导学生解答问题转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至最终解决问题。这样学
期刊
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也在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着调整。这些都使德育教育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我们所要教育的这代人,他们积极接受多元化的信息,求知欲旺盛,自主意识强,但是伴随而来的品行障碍也日益明显,如自私、偷窃、欺骗、是非不分、自以为是等等这些都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还有学校的,这些现象归结到一点
期刊
教学是双边活动,即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课堂活动,教师每教一廛前的备课,设计等一切活动不是替代学生学习,而是要根据学生心理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培养学生意志,促进学生能动学习。  1.动机——学习的原动力   学生要使学习获得成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固然重要,但非智力因素也不可忽视。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学习兴趣,求知欲,学习意志等与学习积极有关的动机因
期刊
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何谓美育,它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美育,促使儿童对教学
期刊
新课标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很高,各级纲领性文件对此作了充分说明。毫无疑问,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创新能力。因此,发展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将创新精神贯彻到体育教学中去,对于推动体育教学改革,树立新的体育教学观念,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然而,如何认识这一问题,如何实践创新,在许多教师中还存在着不解和困惑,本文就“创新教育”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以共同探讨。  1.正确认识创新教育   创新是
期刊
【摘要】多媒体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使现代英语教学更加完善。本篇就多媒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从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1、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2、多媒体的应用创造生动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多媒体的应用为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架起一座桥梁。4、多媒体的应用加大课堂容量、节省教学时间,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因材施教。5、多媒体的应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6、
期刊
当今世界是信息世界,每个人每时每刻无不包围在信息之中。面对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信息,很多成年人都难以加以鉴别。那么对于为成年的中小学生更是难上加难了。我们如何帮助中小学生鉴别他们身边的信息,成了新时代每位中小学教师的一项责任。本文试图从在中小学中开设影视教育课程视角,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影视教育来帮助中小学生鉴别各种影视信息。  传媒事业虽然产生短暂,但它深刻的影响了世界的每一个人,尤其是中小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