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裕固族传统民歌传承的不利因素(三)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deon0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裕固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裕固族传统民歌更是裕固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裕固族“象征标志”的一面旗帜。裕固族传统民歌在数辈人的努力下美丽绽放。裕固族地方区域和本身的语言传承现状对裕固族传统民歌影响深远。本文就影响裕固族传统民歌传承的不利因素中的“复合型音乐文化”和“研究者”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抛砖引玉,以求教于诸位前辈和同道,借以引起对裕固族传统民歌传承问题的关注。
  【关键词】裕固族;传统民歌;复合型音乐;研究者;传承发展;
  裕固族传统民歌繁花似锦,千百年来,裕固族人将裕固族独特的传统民歌记于心、流于口,历代相传。裕固族古老音乐文化记录了裕固族历史的足音,倾诉着裕固族人民的爱与恨,呈现着浓郁地方民族特色,展示了裕固族人民的处世品质和美德。裕固族传统民歌以其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和包罗万象的内容诉说着自己的悠悠历史。
  裕固族自定居河西(16世纪)至1953年,其音乐文化形成了丰厚的沉淀,成为裕固族文化中的代表性部分,这一时间段的裕固族民歌被普遍视为裕固族传统民歌。民歌是裕固族音乐文化中最主要的内容,它可以称得上是裕固族音乐的代名词。其内容丰富、品种纷繁、曲调优美、节奏明快,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体现着裕固族的历史演变和裕固族人的生活面貌。
  “复合型音乐文化”对裕固族传统民歌传承的负面影响
  裕固族文化是多元化的“复合型”文化,多元文化“夹缝”中成长的裕固族民歌在其多元融合中出现了一些令人心痛的问题。
  在多民族音乐融合发展中,存在着吸收和被吸收的问题,也存在着相互消长的问题。从裕固族的历史渊源和语言来看,其民歌与回鹘民歌和蒙古民歌有着同样的源流关系,歌词格律也有不少相似之处,此外,还具有许多古代语言的共性。
  由于裕固族本身属于“少小”民族,自16世纪东迁进入河西走廊,民歌中就吸收了藏族的“拉伊”、蒙古族的“酒曲”、回族的“花儿”、土族的“宴席曲”以及当地汉族地方民歌等的一些音乐元素。再加之多民族的融合,传唱人数较少和受众认知程度尚浅等原因,造成裕固族传统民歌在广大群众认知中的风格不是十分明显的认知结果。不像藏、蒙、回等民族歌曲,民族音乐风格独特而易于辨别。裕固族音乐文化中几乎只有“民歌”的音乐形式,传统器乐曲、舞蹈音乐等几乎没有。传播较缓慢、传播范围相对较小等原因,裕固族音乐元素在大众脑海里积累太少。而在裕固族聚居地随处都能听到藏歌蒙曲,裕固族传统民歌在多元文化的”夹缝”中显得羞涩而窘困。在“复合型”音乐文化迅速发展的趋势下,裕固族民歌的风格被严重弱化,裕固族传统民歌的“市场”也越来越小。
  复合型音乐文化有对裕固族音乐文化发展积极的一面,但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多元文化复合型音乐文化“夹缝”中成长的裕固族传统民歌在其多元融合中能否继续保持其独特的风格令人担忧。
  裕固族音乐文化研究者的匮乏
  裕固族音乐文化研究者匮乏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加之当地音乐师资的缺乏,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陷入僵局。就算培养出个别音乐专业学生进入高校,因本身对裕固族传统民歌掌握不够,且缺乏相关老师的指导,致使本土音乐专业的学生不能很好的从事裕固族传统民歌的传唱和裕固族音乐文化的研究。热衷于裕固族音乐文化研究的本土人士又苦于不具备专业的音乐知识,使研究只停留在泛泛的“现象”研究的层面而不能深入。所以说,裕固族本土音乐文化研究者极其匮乏。
  裕固族本土音乐研究者的情况如此,那么,一些非本土的裕固族音乐研究者的情况又如何呢!非裕固族本土的音乐专业研究者们对裕固族音乐文化的研究大致有两方面的目的:一是“被动型研究者”;二是“主动型研究者”。前者是出于某种“成果”的需要,为研究而研究的研究者。这种研究者是永远也达不到对裕固族传统民歌研究的境界,只能算是“高级观众”。“主动型研究者”是为裕固族纷繁魅力的音乐文化所吸引,怀抱一种炙热的情怀,以裕固族音乐文化传承为使命和自我研究价值的体现而投身到裕固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中去的。但由于不是当地土著居民,语言交流的障碍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让他们的研究异常困难。有很多这样的研究者对裕固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最终半途而废。能坚持下来且不断进取者甚少,笔者也是其中之一,让我们共勉。
  综合来看,裕固族音乐文化研究者非常匮乏,急需有关部门拿出政策培养本族音乐人才,也需要更多的裕固族音乐文化热爱者积极加入裕固族音乐文化研究的行列。
  参考文献
  [1]肃南裕县编委会.《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志》[M].甘肃: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
  [2]贺卫光.《裕固族民俗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3]周鸿德.《裕固族传统民歌研究现状及传承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9(6).
  [4]侯晓琴.周鸿德.《裕固族复合型音乐文化透视》[J].《科学时代》,2010(12).
  作者简介:周鸿德(1974— ),男,汉族,甘肃省张掖市人,硕士,讲师,专业:音乐学,研究方向:音乐表演艺术、教学与理论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软土地基组合结构非常松软,土层的紧密性很长差,含水量高,压缩性强,抗压能力和可渗透性弱,也有很強的触变性和流变性。因此,在道路和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正视软土地基问题,准确把握施工技术要点,全面优化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努力改善软土地基结构,因此提高软土层的抗压能力。对于地基的压缩性应予以科学调整,通过改变土壤的密实度来增强地基的可渗透性。本文将简单分析道路与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应用方案,
期刊
【摘要】2015年10月30日晚上,德国柏林喜歌剧院联袂英国新锐剧团1927,在广州大剧院歌剧厅为观众呈现一场轰动国内外的新版《魔笛》。这是一场西洋歌剧与新潮艺术的碰撞,是抽象与具象、古典与现代、传统与创新的碰撞,用全新的舞美概念完美的诠释了神话故事。本文以德国柏林喜歌剧团重新编排的莫扎特歌剧《魔笛》为例,浅析新版《魔笛》的创新之处。  【关键词】创作团队;创新之处  2015年10月30日—11
期刊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音乐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形势,由于中西方音乐文化间交流更具频繁性,使得大量的现代化音乐作品及理念涌入中国作曲家的眼前,因而竹笛的演奏技术与乐曲的创作水平也得到了快速的攀升。本文主要以现代创作的竹笛独奏曲《乐春》为切入点,逐步分析竹笛演奏技术在现代音乐中的运用,以期在今后的发展中,加强竹笛在现代音乐作品中的融合度,拓宽竹笛未来发展的音乐空间。  【关键词】竹笛演奏技术;现
期刊
【摘要】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音乐审美教育不仅要完整地体现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在音乐教师的教育观念中,更主要体现在音乐教学的活动中。音乐课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笔者认为:丰富课型,在学习的欲望中感受音乐美;走进自然,在大地的怀抱中体味音乐美;注重实践,在新奇的“刺激”中领悟音乐美。  【关键词】音乐;欣赏;音乐美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
期刊
摘要:水文地质研究在矿井地质工程勘察中主要是基于井下煤层赋存及井下水分布特征以及状态展开全方位分析,明确井下煤层赋存情况、地质构造及水体情况,对井下地质构造、煤层赋存及井下水进行全面研究,并根据水文地质勘探结果来预防矿井开采存在的各种隐蔽致灾环境,消除多种危险因素。并且通过水文地质勘探可为水文地质相关部门提供数据资料依据,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风险。但在具体工作中开展水文地质勘探仍存在诸多问题,故
期刊
【摘要】固定唱名法和首调唱名法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广泛采用的两种唱名法,长期以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的唱名法问题一直在备受争议。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以固定唱名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无法适应,教学效果不理想,最终导致教与学相矛盾, 教师费力学生吃力;学与用相脱节,课堂上所学的不是将来所用的。针对这种现象,本文提出并论证了结合学生实际,以首调为主、两种唱名法兼并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首调唱
期刊
乐谱:红河流
期刊
乐谱:致敬爱的老师
期刊
【摘要】中国民族器乐曲目,无不与当地的民间戏曲、说唱、民歌等艺术形式有着密切的血肉联系,陕西筝曲亦不例外,它是在陕西悠久、丰富、浩若烟海的民间音乐的哺育下,在陕西地方戏曲“秦腔”、“迷胡”、“碗碗腔”及大型器乐演奏形式“西安鼓乐”、“榆林小调”等陕西民间音乐的土壤中扎根、开花、结果的。本文以筝曲《五陵吟》作为切入点,通过对该作品的创作背景、风格特色和演奏技术的研究和剖析,进而分析陕西筝曲的风格特色
期刊
摘要:在铁路桥梁建设中,路基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公路工程整体施工效果,因此,为保证其能够顺利完成运营,本文就将对铁路桥梁跨越公路路堤填土进行分析,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高速公路桥梁的概述、桥涵以及地基等相关概念,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问题及解决措施以供参考借鉴意义与建议性参考价值所在,最后再根据实例来进一步探讨路基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其相应对策和方法,希望以此帮助铁路工程能够更好地开展施工工作。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