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月份是新生入园的时间,由于环境与生活习惯的改变,很多幼儿会每天哭闹着不愿去幼儿园。孩子哭闹,家长也是极不放心,早上送完孩子迟迟舍不得走,一天几个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更有甚者陪着孩子一起哭,或时不时地探到窗户口看几眼,关切焦虑之情溢于言表。所以如何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使其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成为值得家园双方共同探讨的问题,而家访不失为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的一个有效策略。
一、家访前的准备
家访,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到幼儿家中进行访问,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自理能力等情况,拉近与幼儿、家长之间的距离,减少彼此的陌生感。而要想使家访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有必要进行以下家访前的准备工作。
1.统计幼儿基本情况
在确定家访前,教师要对幼儿及其家庭情况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例如,笔者首先仔细翻阅幼儿的入园登记表,然后从月龄、父母学历及职业、看护方式等方面进行统计,得出结果:36—40月龄的幼儿有8个,40—44月龄的有13个,44—48月龄的有9个;父母学历方面,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达65%,中专以下达10%;其中60%的幼儿完全由爷爷奶奶看护,27%由父母和爷爷奶奶共同看护,13%完全由父母看护。
2.设计家访记录表
笔者通过分析幼儿入园登记表,初步发现了班级里幼儿在家庭环境和教养方面存在的一些差异。接着,笔者将最希望了解的信息进行了表格设计,以便最大程度地了解幼儿。主要包括自理能力方面:幼儿是否会独立进餐,是否有午睡习惯,是否会脱提裤子等;兴趣爱好方面:幼儿最喜欢看什么书,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喜欢什么游戏等;关于细节方面:幼儿入园最担心的问题,幼儿的口语表达情况,家长最希望孩子入园后提高的能力等。除了常规的家访表格外,笔者还针对不同学历层次的家长与看护者,制定了家访时侧重点不尽相同的访谈提纲。
3.合理分工及规划路线
在设计好家访记录表,准备好家访内容后,要开始考虑家访路线的规划,避免出现家访时无人在家,因路况不熟悉而多走弯路等情况,实现工作效率的最优化。首先根据幼儿的家庭住址分类整理入园登记表,然后以每个小区幼儿的人数来预设家访时间段,最后逐一打电话和家长约定家访的时间或咨询不熟悉的路线,以确保家访高效、顺利地进行。此外,教师之间也可以进行有序的分工:由热情外向的教师负责和幼儿进行交流和游戏,一人负责与家长进行沟通,另一人将有效信息详细地填写在家访表上。
二、家访时的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第一次交往时留下的印象,会在对方的头脑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在家访时可以采取一些小小的策略,以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
1.拉近与幼儿的距离
在家访时,首先用欢快的语气跟家长打招呼,并蹲下身来与幼儿热情问好,问问幼儿的名字,告诉他(她)“我就是宝宝的XX老师”。接着与幼儿玩一个简单的手指游戏,并送给幼儿一只用漂亮彩纸叠成的千纸鹤作为见面礼,祝福他们健康成长。最后请求幼儿送给教师一张最喜欢的全家福照片作为礼物。通过短时间里的小小互动,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真诚。
2.打消家长的顾虑
对于缓解入园焦虑,家长的态度及配合程度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在与幼儿拉近距离后,也应及时与家长沟通,打消家长的顾虑。为此,要认真询问幼儿的在家情况,诸如小名、生活习惯等;向家长介绍幼儿园将开设的课程与游戏,例如针对幼儿入园适应期开设的生活体验课程和各项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认真倾听家长的担忧与需求,与家长分享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小故事与有趣插曲;邀请家长写下对幼儿的祝福和特别注意事项。
3.给出合理的建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所以,在打消家长顾虑,取得幼儿信任的基础上,还可以向家长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且合理的建议。例如,针对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建议家长耐心地鼓励幼儿自己吃饭、盥洗、安静午睡等;对于性格较内向的幼儿,建议家长多为幼儿创造与同伴互动的机会,并多肯定、赞赏幼儿的言行;对依赖性较强的幼儿,建议家长提前带其参观园所,并告诉幼儿上幼儿园是长大的标志,让幼儿对幼儿园生活充满憧憬。
三、家访后的措施
在家访结束后,及时整理家访记录表,进行数据的汇总与情况分析,最大限度地了解本班幼儿的真实情况,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1.自理能力方面
通过汇总发现,有一半的幼儿可以自己上厕所、脱裤子,但普遍不太会提裤子;80%的幼儿不分鞋子的左右脚,30%的幼儿会自己用勺子吃饭,约70%的幼儿吃饭有掉米粒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制定了相关教学内容,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例如教幼儿唱《吃饭歌》来规范幼儿吃饭的动作;开展综合活动“鞋子总动员”,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正确区分左右脚。
2.生活习惯方面
通过整理记录表发现,约有三分之二的幼儿午睡时间不固定,有4个幼儿依然喜欢吸奶瓶,表现为安全感的部分缺失。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查找了一些旋律轻柔甜美又带摇篮动荡感的音乐,例如《睡吧宝贝》《小鱼的梦》等,一方面安抚幼儿入睡,另一方面让幼儿在音乐提示后形成定时午睡的习惯。此外,还可以准备一些可爱的卡通造型贴纸及玩具筐上的分类标志,以此帮助幼儿入园后选择喜欢的图案给茶杯、毛巾、小床等贴上标志,养成有序摆放物品的习惯。
3.环境创设方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可见,幼儿园环境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调查发现,约 90%的幼儿喜欢角色扮演游戏,有65%的幼儿喜欢拼图之类的操作游戏。所以幼儿园设置了多个幼儿感兴趣的区域,如温馨的娃娃家可以让幼儿自由地過家家;生活区可以让幼儿自制拼图,给狮子、刺猬夹夹子,喂宝宝吃饼干等,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此外,针对依赖性较强的幼儿,在教室里布置了“照片墙”,把幼儿的全家福照片一一贴上,并用彩纸附上父母的话,力求为幼儿营造熟悉的氛围。
综上所述,一个充分、有效的家访可有效缓解小班幼儿的入园焦虑,给幼儿留下一个美好的童年记忆!
(责任编辑
一、家访前的准备
家访,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到幼儿家中进行访问,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自理能力等情况,拉近与幼儿、家长之间的距离,减少彼此的陌生感。而要想使家访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有必要进行以下家访前的准备工作。
1.统计幼儿基本情况
在确定家访前,教师要对幼儿及其家庭情况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例如,笔者首先仔细翻阅幼儿的入园登记表,然后从月龄、父母学历及职业、看护方式等方面进行统计,得出结果:36—40月龄的幼儿有8个,40—44月龄的有13个,44—48月龄的有9个;父母学历方面,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达65%,中专以下达10%;其中60%的幼儿完全由爷爷奶奶看护,27%由父母和爷爷奶奶共同看护,13%完全由父母看护。
2.设计家访记录表
笔者通过分析幼儿入园登记表,初步发现了班级里幼儿在家庭环境和教养方面存在的一些差异。接着,笔者将最希望了解的信息进行了表格设计,以便最大程度地了解幼儿。主要包括自理能力方面:幼儿是否会独立进餐,是否有午睡习惯,是否会脱提裤子等;兴趣爱好方面:幼儿最喜欢看什么书,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喜欢什么游戏等;关于细节方面:幼儿入园最担心的问题,幼儿的口语表达情况,家长最希望孩子入园后提高的能力等。除了常规的家访表格外,笔者还针对不同学历层次的家长与看护者,制定了家访时侧重点不尽相同的访谈提纲。
3.合理分工及规划路线
在设计好家访记录表,准备好家访内容后,要开始考虑家访路线的规划,避免出现家访时无人在家,因路况不熟悉而多走弯路等情况,实现工作效率的最优化。首先根据幼儿的家庭住址分类整理入园登记表,然后以每个小区幼儿的人数来预设家访时间段,最后逐一打电话和家长约定家访的时间或咨询不熟悉的路线,以确保家访高效、顺利地进行。此外,教师之间也可以进行有序的分工:由热情外向的教师负责和幼儿进行交流和游戏,一人负责与家长进行沟通,另一人将有效信息详细地填写在家访表上。
二、家访时的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第一次交往时留下的印象,会在对方的头脑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在家访时可以采取一些小小的策略,以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
1.拉近与幼儿的距离
在家访时,首先用欢快的语气跟家长打招呼,并蹲下身来与幼儿热情问好,问问幼儿的名字,告诉他(她)“我就是宝宝的XX老师”。接着与幼儿玩一个简单的手指游戏,并送给幼儿一只用漂亮彩纸叠成的千纸鹤作为见面礼,祝福他们健康成长。最后请求幼儿送给教师一张最喜欢的全家福照片作为礼物。通过短时间里的小小互动,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真诚。
2.打消家长的顾虑
对于缓解入园焦虑,家长的态度及配合程度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在与幼儿拉近距离后,也应及时与家长沟通,打消家长的顾虑。为此,要认真询问幼儿的在家情况,诸如小名、生活习惯等;向家长介绍幼儿园将开设的课程与游戏,例如针对幼儿入园适应期开设的生活体验课程和各项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认真倾听家长的担忧与需求,与家长分享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小故事与有趣插曲;邀请家长写下对幼儿的祝福和特别注意事项。
3.给出合理的建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所以,在打消家长顾虑,取得幼儿信任的基础上,还可以向家长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且合理的建议。例如,针对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建议家长耐心地鼓励幼儿自己吃饭、盥洗、安静午睡等;对于性格较内向的幼儿,建议家长多为幼儿创造与同伴互动的机会,并多肯定、赞赏幼儿的言行;对依赖性较强的幼儿,建议家长提前带其参观园所,并告诉幼儿上幼儿园是长大的标志,让幼儿对幼儿园生活充满憧憬。
三、家访后的措施
在家访结束后,及时整理家访记录表,进行数据的汇总与情况分析,最大限度地了解本班幼儿的真实情况,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1.自理能力方面
通过汇总发现,有一半的幼儿可以自己上厕所、脱裤子,但普遍不太会提裤子;80%的幼儿不分鞋子的左右脚,30%的幼儿会自己用勺子吃饭,约70%的幼儿吃饭有掉米粒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制定了相关教学内容,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例如教幼儿唱《吃饭歌》来规范幼儿吃饭的动作;开展综合活动“鞋子总动员”,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正确区分左右脚。
2.生活习惯方面
通过整理记录表发现,约有三分之二的幼儿午睡时间不固定,有4个幼儿依然喜欢吸奶瓶,表现为安全感的部分缺失。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查找了一些旋律轻柔甜美又带摇篮动荡感的音乐,例如《睡吧宝贝》《小鱼的梦》等,一方面安抚幼儿入睡,另一方面让幼儿在音乐提示后形成定时午睡的习惯。此外,还可以准备一些可爱的卡通造型贴纸及玩具筐上的分类标志,以此帮助幼儿入园后选择喜欢的图案给茶杯、毛巾、小床等贴上标志,养成有序摆放物品的习惯。
3.环境创设方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可见,幼儿园环境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调查发现,约 90%的幼儿喜欢角色扮演游戏,有65%的幼儿喜欢拼图之类的操作游戏。所以幼儿园设置了多个幼儿感兴趣的区域,如温馨的娃娃家可以让幼儿自由地過家家;生活区可以让幼儿自制拼图,给狮子、刺猬夹夹子,喂宝宝吃饼干等,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此外,针对依赖性较强的幼儿,在教室里布置了“照片墙”,把幼儿的全家福照片一一贴上,并用彩纸附上父母的话,力求为幼儿营造熟悉的氛围。
综上所述,一个充分、有效的家访可有效缓解小班幼儿的入园焦虑,给幼儿留下一个美好的童年记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