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第一个成功采用横罐炼锌的人是饶湜,他于1892年出生于湖南长沙金井镇附近的一个村庄里。饶湜幼年家境清贫,父亲靠行医维持一家生计,饶湜曾就读于附近村塾。延至1906年,农村已无法生活下去,于是举家迁入长沙市区。时科举已废,饶湜入长沙明德小学及经正中学,学得一些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知识,眼界大开。
1912年,饶湜考入湖南高等工业学校(即今湖南大学前身)采矿冶金科学习,191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旋即由湖南省矿务总局派往水口山矿务局实习。水口山铅、锌藏量丰富,早在1896年已設局开采,有一定规模。饶湜从此与铅、锌矿结下不解之缘。
1916年实习期满,饶湜调回湖南黑铅炼厂任监炼员。当时该厂已采用美国机械设备,日炼铅砂50吨,是全国唯一的一家新法炼铅厂。可是该厂的冶炼技术,为德籍工程师韦加克所垄断,韦对中国技术人员严加保密,连炼铅配料专用的磅秤也由他掌握,钥匙不经他许可,别人不能动。饶浇身为工厂的监炼员、烘砂炉分班主任,在中国人自己的工厂里,却无权插手管理生产,一种民族的自尊使他无法忍受。于是他积极实践,潜心研究,不到一年,他终于掌握了全部炼铅工艺。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成为战败国,韦加克于1919年回国,韦在湖南黑铅炼厂的工作,即改由饶湜取代,他由鼓风炉主任逐渐递升到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等职,以迄1930年。
水口山铅锌矿的开采,在20世纪初叶,曾由湖南巡抚陈宝箴派廖树衡前往整顿,廖锐意革新,采用明窿法开采,先后添置抽水机、洗砂机、吊车等设备,机械化程度提高,生产规模扩大,产量倍增,职工最多时达到5000人,经常有2000人左右从事生产,年产铅锌矿砂1.37万吨,比1897年时增加了8倍。1910年湖南黑铅炼厂建成后,水口山所产铅矿砂由该厂承担冶炼任务,而锌矿砂却因一直用土法冶炼,生产效率低,收回率仅及45%,资源浪费严重,且土法冶炼只能焙烘整块锌砂,碎锌仍无法处理,越积越多,成为矿山一大包袱,运去汉口出售给洋商,价格低于煤炭。湖南省建设厅决心自建西法炼锌厂,拟定建厂经费预算为20万元。
1932年秋,正式成立湖南炼锌厂筹备处,任命饶湜为筹备处主任,负责改革土法炼锌。试验采用世界已通用的横罐炼锌法。饶湜接受任务后,不少亲友及同学都为他捏一把汗,因为在此以前,1918年军阀张敬尧任湖南督军时,曾与美商太平洋实业公司合资经营西法炼锌(即横罐炼锌),由美商提供10万美元作资本,聘德籍工程师韦加克负责试验。历时半年,韦制出的炼锌用关键性设备——蒸馏罐,烧到1200℃时即告熔蚀,达不到炼锌所需1300℃高温的要求,韦的试验宣告失败,韦回国以后,此事遂寝。现在旧事重提,不少人视横罐炼锌为“禁区”,认为洋人尚闯不过的关,何必再去碰壁。
饶湜对韦加克其人早有所了解。他不认为韦加克干不了的事,中国人就不能干,何况国家宝贵资源,长期无端浪费,而国内的需要,只能依赖进口,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不能为振兴民族工业作贡献,实在是莫大的耻辱。他立志攻破横罐炼锌这一难关。
当时横罐炼锌,在国内尚属创举,可供参考者,唯有英美出版的几本炼锌学和书本上所附的简单示意图,饶湜经过细心揣摩,认为横罐炼锌首先要解决的是炼锌所用横罐的耐火材料问题,作为一个外国人,韦加克当然不可能了解中国资源的分布情况。饶湜经过广泛调查,了解到湖南的东安、湘阴等地,蕴藏有丰富的优质耐火泥矿,可作炼罐材料,而长沙附近的铜官及醴陵等地的陶瓷工业已有数百年历史,当地的老窑工有成熟的烧窑经验。他充分利用了这些有利条件,用湘阴的耐火泥作生料,掺入开滦旧耐火砖碎碴作熟料,延请铜官几位老窑工,在长沙南郊金盆岭租得几间旧房作工棚,开始了炼罐的试制工作。他亲自绘图配料,日夜蹲在工棚,与老窑工共同琢磨,终于制出了第一批炼罐,送经长沙宝华玻璃厂窑内试烧,结果证明,炼罐达到了炼锌的高温要求。锌砂装入炼罐,在小型蒸馏炉内试炼后,l0天之内,共炼出锌块3.5吨左右,试验获得了初步成功。饶湜被任命为湖南炼锌厂总工程师兼厂长。饶湜选择位于湘江之滨、距长沙15华里的三汊矶为厂址,于沿江高阜处建厂房、砌炉座,安装机械设备,经过一年多筹备,中国第一家采用横罐炼锌的工厂——湖南炼锌厂,于1934年9月正式开炉生产。
锌锭炼出以后,产品销售又成了问题。原来沪、汉一带厂商,过去用惯进口锌,对国产锌疑虑重重,无人敢用,以致产品积压,影响资金周转,职工领不到工资,而湖南省建设厅要工厂自行设法解决困难。饶湜决定以每吨低于进口锌40元的价格出售锌锭,并亲自去沪、汉一带推销产品。经过多方努力,在上海成交200吨。经几家厂商试用,认为国产锌的质量,与进口锌不相上下,而价格低廉,货源有保障,于是纷纷来厂订货,销路从此打开。
八年抗战,日军数度进犯湘北,锌厂曾三次搬迁。1938年长沙大火前夕,饶湜率领职工将笨重设备深埋地下,重要机械设备及器材,则转移至湘西安全地带,1940年战争间隙,又在常宁松柏建立分厂,恢复部分生产。与此同时,他还在长沙老厂旧址,建成碾片部,利用双辊轧机,将锌锭碾压成片,增加新品种。当时沿海城市沦陷,日军对内地实行封锁,锌厂的产品,解决了抗战大后方一部分军用民需。当时市场所用干电池的外壳,就是用湖南炼锌厂的锌片制成的。
1912年,饶湜考入湖南高等工业学校(即今湖南大学前身)采矿冶金科学习,191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旋即由湖南省矿务总局派往水口山矿务局实习。水口山铅、锌藏量丰富,早在1896年已設局开采,有一定规模。饶湜从此与铅、锌矿结下不解之缘。
1916年实习期满,饶湜调回湖南黑铅炼厂任监炼员。当时该厂已采用美国机械设备,日炼铅砂50吨,是全国唯一的一家新法炼铅厂。可是该厂的冶炼技术,为德籍工程师韦加克所垄断,韦对中国技术人员严加保密,连炼铅配料专用的磅秤也由他掌握,钥匙不经他许可,别人不能动。饶浇身为工厂的监炼员、烘砂炉分班主任,在中国人自己的工厂里,却无权插手管理生产,一种民族的自尊使他无法忍受。于是他积极实践,潜心研究,不到一年,他终于掌握了全部炼铅工艺。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成为战败国,韦加克于1919年回国,韦在湖南黑铅炼厂的工作,即改由饶湜取代,他由鼓风炉主任逐渐递升到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等职,以迄1930年。
水口山铅锌矿的开采,在20世纪初叶,曾由湖南巡抚陈宝箴派廖树衡前往整顿,廖锐意革新,采用明窿法开采,先后添置抽水机、洗砂机、吊车等设备,机械化程度提高,生产规模扩大,产量倍增,职工最多时达到5000人,经常有2000人左右从事生产,年产铅锌矿砂1.37万吨,比1897年时增加了8倍。1910年湖南黑铅炼厂建成后,水口山所产铅矿砂由该厂承担冶炼任务,而锌矿砂却因一直用土法冶炼,生产效率低,收回率仅及45%,资源浪费严重,且土法冶炼只能焙烘整块锌砂,碎锌仍无法处理,越积越多,成为矿山一大包袱,运去汉口出售给洋商,价格低于煤炭。湖南省建设厅决心自建西法炼锌厂,拟定建厂经费预算为20万元。
1932年秋,正式成立湖南炼锌厂筹备处,任命饶湜为筹备处主任,负责改革土法炼锌。试验采用世界已通用的横罐炼锌法。饶湜接受任务后,不少亲友及同学都为他捏一把汗,因为在此以前,1918年军阀张敬尧任湖南督军时,曾与美商太平洋实业公司合资经营西法炼锌(即横罐炼锌),由美商提供10万美元作资本,聘德籍工程师韦加克负责试验。历时半年,韦制出的炼锌用关键性设备——蒸馏罐,烧到1200℃时即告熔蚀,达不到炼锌所需1300℃高温的要求,韦的试验宣告失败,韦回国以后,此事遂寝。现在旧事重提,不少人视横罐炼锌为“禁区”,认为洋人尚闯不过的关,何必再去碰壁。
饶湜对韦加克其人早有所了解。他不认为韦加克干不了的事,中国人就不能干,何况国家宝贵资源,长期无端浪费,而国内的需要,只能依赖进口,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不能为振兴民族工业作贡献,实在是莫大的耻辱。他立志攻破横罐炼锌这一难关。
当时横罐炼锌,在国内尚属创举,可供参考者,唯有英美出版的几本炼锌学和书本上所附的简单示意图,饶湜经过细心揣摩,认为横罐炼锌首先要解决的是炼锌所用横罐的耐火材料问题,作为一个外国人,韦加克当然不可能了解中国资源的分布情况。饶湜经过广泛调查,了解到湖南的东安、湘阴等地,蕴藏有丰富的优质耐火泥矿,可作炼罐材料,而长沙附近的铜官及醴陵等地的陶瓷工业已有数百年历史,当地的老窑工有成熟的烧窑经验。他充分利用了这些有利条件,用湘阴的耐火泥作生料,掺入开滦旧耐火砖碎碴作熟料,延请铜官几位老窑工,在长沙南郊金盆岭租得几间旧房作工棚,开始了炼罐的试制工作。他亲自绘图配料,日夜蹲在工棚,与老窑工共同琢磨,终于制出了第一批炼罐,送经长沙宝华玻璃厂窑内试烧,结果证明,炼罐达到了炼锌的高温要求。锌砂装入炼罐,在小型蒸馏炉内试炼后,l0天之内,共炼出锌块3.5吨左右,试验获得了初步成功。饶湜被任命为湖南炼锌厂总工程师兼厂长。饶湜选择位于湘江之滨、距长沙15华里的三汊矶为厂址,于沿江高阜处建厂房、砌炉座,安装机械设备,经过一年多筹备,中国第一家采用横罐炼锌的工厂——湖南炼锌厂,于1934年9月正式开炉生产。
锌锭炼出以后,产品销售又成了问题。原来沪、汉一带厂商,过去用惯进口锌,对国产锌疑虑重重,无人敢用,以致产品积压,影响资金周转,职工领不到工资,而湖南省建设厅要工厂自行设法解决困难。饶湜决定以每吨低于进口锌40元的价格出售锌锭,并亲自去沪、汉一带推销产品。经过多方努力,在上海成交200吨。经几家厂商试用,认为国产锌的质量,与进口锌不相上下,而价格低廉,货源有保障,于是纷纷来厂订货,销路从此打开。
八年抗战,日军数度进犯湘北,锌厂曾三次搬迁。1938年长沙大火前夕,饶湜率领职工将笨重设备深埋地下,重要机械设备及器材,则转移至湘西安全地带,1940年战争间隙,又在常宁松柏建立分厂,恢复部分生产。与此同时,他还在长沙老厂旧址,建成碾片部,利用双辊轧机,将锌锭碾压成片,增加新品种。当时沿海城市沦陷,日军对内地实行封锁,锌厂的产品,解决了抗战大后方一部分军用民需。当时市场所用干电池的外壳,就是用湖南炼锌厂的锌片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