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宜昌市民营经济“后浪推前浪”,企业新生代有新担当。这份喜闻乐见的变化得益于市委、市政府部署实施的“菁英计划”,将包括继承型“民企二代”和青年“创一代”在内的新生代企业家培育作为重大人才工程,为宜昌建成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搭建了“第二梯队”。
扶强“企二代”,破解代际传承之困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艰苦奋斗,宜昌市民营企业大都分布在建筑、食品、机械制造等传统行业,亟待转型升级;民营企业“掌舵人”平均年龄超过60岁,一半以上的民营企业正在面临交接班,代际传承的高峰已经到来。
双重拐点同时到来,如何破解困局?2018年,宜昌适时启动“菁英计划”,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经信委、国资委等四家单位联合制定《宜昌市企业家“菁英计划”培育工程2018-2022五年行动方案》。
“我们大力开展新生代企业家‘菁英计划’,着力培养一批拥护党的领导、勇于创新、善于创业、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企业家,就是为了应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企业代际传承的挑战。”宜昌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解决新生代企业家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不足、经验欠缺的问题,宜昌市整合资源,量身打造了政策理论培训、案例培训、外出培训、行业专业培训和全民创业培训五大板块培训内容,先后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举办22期培训班,培训新生代企业家2100人次;举办“培养知识富有的新生代”主题论坛11期,700 余人参加了互动交流。
宜昌新丰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不仅实现年销售收入保持20%以上增幅,而且在3年内获得了12项国家发明专利。这标志着出生于1977年的“企二代”张峰接班以来,带领公司实现了由传统机械制造业向先进电子行业的成功转型。
张峰的成功不是个案,龙腾红旗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民营企业成功转型。令人欣喜的是,宜昌新生代企业家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78项,创办科技型企业200余家,为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全市规模以上企业77%的总产值、61%的利税作出了积极贡献。
孵化“创一代”,新鲜“血液”入市弄潮
“创一代”入市弄潮,往往信心不足,原因在于阅历经验、人脉资源和信息的匮乏。为此,“菁英计划”积极搭建组织平台,促进“好苗子”创新创业。
通过300余场创业讲座和项目路演以及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的磨砺,“创一代”利用商会资源优势崭露头角,100余家创新型企业破壳而出。
在“温室”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创一代”宜昌微特电子董事长聂道静,他从零开始,带领企业成长为起重机安全监控行业领军企业,占领高端大吨位起重机安全监控系统市场70%以上份额。他本人被特聘为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委员,起草3项国家标准,并成为“创业导师”,5年前创办宜昌传感物联孵化器,现已入孵企业104家,联盟企业35家,聚集人才超过3000人。
和其他创业人士一样,聂道静创业之初也面临着人脉资源和信息不活,创新创业信心不足等问题。为此,宜昌市按需而動,指导成立新生代企业家商会、青年企业家协会和青年创业者协会,以80后新生代企业家为主体,吸纳新生代企业家1280人,覆盖各行各业,为“创一代”多元合作创造机会。协会定期组织座谈、讲座、走访等活动,促进企业家之间、企业家与创业者之间沟通交流。同时推出“导师帮带行动”,组建由1名优秀企业家、1名相关部门负责人、1名知名律师、1名银行家组成的导师团,与新生代企业家结对,根据其个人经历、教育背景、产业现状和发展定位,进行全方位辅助引导。
宜昌星时达节能环保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彪由衷感慨:“新生代企业家商会不仅是交流平台,更是合作平台。”
加强政治引领,让新生代聚集在党委政府周围
针对部分新生代企业家存在理想信念缺失、社会责任意识淡化等问题,宜昌市组织开展了以“信念、信任、信心、信誉”为主题的民营企业家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在媒体开办“优秀建设者”“光彩人物榜”“民企之星”等专栏,树立了鑫鼎实业何建刚等一批诚信经营、开拓创新的典型,以典型示范和体验式教育,激发新生代企业家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履行社会责任的热情,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党的政治认同和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探索新生代企业家跟班交流培养模式,分批选派新生代企业家到政府部门、重点园区、国有企业进行实岗锻炼。同时,探索在工商联执(常)委企业、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和相关部门建立新生代企业家教育培养基地。
加大政治吸纳力度,积极推荐新生代企业家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执(常)委、光彩会理事,适当增加相应名额和比例;推荐参与行风评议、开展政企对话,引导新生代企业家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提高参政议政的荣誉感和积极性。
开通新生代企业家QQ群和微信群,及时了解、掌握新生代企业家在自身成长和企业壮大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办实事、解难事。
据悉,当前有193名新生代企业家先后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56人光荣加入了党组织;100多人担任市县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10余人担任农村“第一书记”或经济顾问。在“千名干部进千企”、精准扶贫、“感恩宜昌·光彩事业县市行”等创业帮扶、扶贫帮困活动中,新生代企业家捐款5000多万元,帮助1200多人实现了创业;713家企业联村622个,累计投入资金9亿多元。
扶强“企二代”,破解代际传承之困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艰苦奋斗,宜昌市民营企业大都分布在建筑、食品、机械制造等传统行业,亟待转型升级;民营企业“掌舵人”平均年龄超过60岁,一半以上的民营企业正在面临交接班,代际传承的高峰已经到来。
双重拐点同时到来,如何破解困局?2018年,宜昌适时启动“菁英计划”,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经信委、国资委等四家单位联合制定《宜昌市企业家“菁英计划”培育工程2018-2022五年行动方案》。
“我们大力开展新生代企业家‘菁英计划’,着力培养一批拥护党的领导、勇于创新、善于创业、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企业家,就是为了应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企业代际传承的挑战。”宜昌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解决新生代企业家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不足、经验欠缺的问题,宜昌市整合资源,量身打造了政策理论培训、案例培训、外出培训、行业专业培训和全民创业培训五大板块培训内容,先后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举办22期培训班,培训新生代企业家2100人次;举办“培养知识富有的新生代”主题论坛11期,700 余人参加了互动交流。
宜昌新丰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不仅实现年销售收入保持20%以上增幅,而且在3年内获得了12项国家发明专利。这标志着出生于1977年的“企二代”张峰接班以来,带领公司实现了由传统机械制造业向先进电子行业的成功转型。
张峰的成功不是个案,龙腾红旗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民营企业成功转型。令人欣喜的是,宜昌新生代企业家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78项,创办科技型企业200余家,为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全市规模以上企业77%的总产值、61%的利税作出了积极贡献。
孵化“创一代”,新鲜“血液”入市弄潮
“创一代”入市弄潮,往往信心不足,原因在于阅历经验、人脉资源和信息的匮乏。为此,“菁英计划”积极搭建组织平台,促进“好苗子”创新创业。
通过300余场创业讲座和项目路演以及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的磨砺,“创一代”利用商会资源优势崭露头角,100余家创新型企业破壳而出。
在“温室”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创一代”宜昌微特电子董事长聂道静,他从零开始,带领企业成长为起重机安全监控行业领军企业,占领高端大吨位起重机安全监控系统市场70%以上份额。他本人被特聘为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委员,起草3项国家标准,并成为“创业导师”,5年前创办宜昌传感物联孵化器,现已入孵企业104家,联盟企业35家,聚集人才超过3000人。
和其他创业人士一样,聂道静创业之初也面临着人脉资源和信息不活,创新创业信心不足等问题。为此,宜昌市按需而動,指导成立新生代企业家商会、青年企业家协会和青年创业者协会,以80后新生代企业家为主体,吸纳新生代企业家1280人,覆盖各行各业,为“创一代”多元合作创造机会。协会定期组织座谈、讲座、走访等活动,促进企业家之间、企业家与创业者之间沟通交流。同时推出“导师帮带行动”,组建由1名优秀企业家、1名相关部门负责人、1名知名律师、1名银行家组成的导师团,与新生代企业家结对,根据其个人经历、教育背景、产业现状和发展定位,进行全方位辅助引导。
宜昌星时达节能环保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彪由衷感慨:“新生代企业家商会不仅是交流平台,更是合作平台。”
加强政治引领,让新生代聚集在党委政府周围
针对部分新生代企业家存在理想信念缺失、社会责任意识淡化等问题,宜昌市组织开展了以“信念、信任、信心、信誉”为主题的民营企业家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在媒体开办“优秀建设者”“光彩人物榜”“民企之星”等专栏,树立了鑫鼎实业何建刚等一批诚信经营、开拓创新的典型,以典型示范和体验式教育,激发新生代企业家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履行社会责任的热情,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党的政治认同和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探索新生代企业家跟班交流培养模式,分批选派新生代企业家到政府部门、重点园区、国有企业进行实岗锻炼。同时,探索在工商联执(常)委企业、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和相关部门建立新生代企业家教育培养基地。
加大政治吸纳力度,积极推荐新生代企业家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执(常)委、光彩会理事,适当增加相应名额和比例;推荐参与行风评议、开展政企对话,引导新生代企业家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提高参政议政的荣誉感和积极性。
开通新生代企业家QQ群和微信群,及时了解、掌握新生代企业家在自身成长和企业壮大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办实事、解难事。
据悉,当前有193名新生代企业家先后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56人光荣加入了党组织;100多人担任市县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10余人担任农村“第一书记”或经济顾问。在“千名干部进千企”、精准扶贫、“感恩宜昌·光彩事业县市行”等创业帮扶、扶贫帮困活动中,新生代企业家捐款5000多万元,帮助1200多人实现了创业;713家企业联村622个,累计投入资金9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