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宜昌,作为湖北省唯一的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提出打造“社会建设国家典范”。西陵,是宜昌的中心城区,辖区常住人口近60万,占全市城区人口的“半壁江山”。如何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培育新的社会组织结构、继而创新治理结构?带着这样的思考,西陵区委、区政府坚持以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以“业主委员会组建100%覆盖工程”为抓手,探索创新基层治理路径,打造社区治理的“现代版”和“主体版”。
今年上半年,西陵全区277个小区已经全部成立了业委会,网络家庭9万个、市民近30万人、在职党员6837名,实现了组建率100%的目标。业委会组建后,多方筹集资金2693万元,解决了小区乱停车、环境整治难、乱搭乱建等突出问题385件,受到了广大业主的交口称赞:幸福来得太突然!
坚持“把支部建在小区上”
西陵区委探索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坚持“把支部建在小区上”,将党员力量从社区再下沉一级,从引领社区治理向小区治理深入。
该区通过民主程序,把符合条件的社区“两委”成员推选为业委会成员,把市区在职优秀党员、退休老党员以及基层党组织书记推选为所住小区的业委会主任。据统计,在277个业委会中,有党员的业委会占82%,党员占业委会委员人数的42.6%。
“没有党组织支持,我们小区业委会没法成立!”龙腾佳苑小区业委会主任王超颇有感触。此前,该小区业委会历经3次筹备,均无果而终。最终,由区级主管部门指导,推动该小区业委会成功组建。大红底色的“党员责任区闪光行动”公示牌悬挂于该小区每栋楼的楼道口,公示牌上二维码是“标配”。手机一扫,党员照片、姓名、责任承诺书、电话号码、服务积分等情况“全掌握”。
政社联动实现利益最大化
宜昌是全国38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西陵区是宜昌网格化管理“一本三化”经验的发源地。
在网格化的基础上,该区探索构建了“1 4 N”的工作格局,即:1个小区业委会;4支固定力量: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专职工作者、网格员)、政法干警、法律工作者(律师);N支联系帮扶小区建设管理的弹性力量,主要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志愿者队伍、社会组织、慈善机构等。
通过这支队伍,网络了个人、家庭、小区组成的利益群体,共同参与小区自治,构建以小区业委会为“细胞”的社会治理体系,实现了“党治、法治、自治、共治”的有机结合。
金蓝花园小区因车位少致矛盾突出。业委会扩建停车场,却因施工现场某电信运营商废弃变压器台未迁走而无法施工。后经该区组织协调,政社联动,终于拆除了“拦路虎”。改建后的小区停车场环境优美,居民拍手叫好!
新世纪广场小区部分高层电梯因故障停运长达22天。业委会先后召开6次业主代表会议,积极讨论协商,最终由136户业主筹资130万元对电梯进行了更换维修。
嘉明花园小区通过物业公司叫号,148名车主正式拥有了固定车位。他们自掏腰包改造停车位,改造后,交警部门又为小区规划了新增的停车位。
3万元“撬动”1200万元
为了保证市民参与的“获得感”,实现“议事能落地、问题能解决”,西陵区创新设置了100万元的“社区自治金”,每个社区落实了20万元的 “惠民资金”,专门用于培育业委会的初期发展,解决居民反映的紧急问题。
该区财政还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和扶持业委会的组建和培育。对于组建困难、改善小区环境愿望迫切的,由社区党组织牵头,采取“财政资金投入一点、辖区单位支持一点、受益业主缴纳一点”的方式,实施整治工程;对于组建后运行好的,给予2万元的扶持资金,改变了居民“业委会建与不建一个样”的旧观念,全面调动了居民的参与热情。
“昔日小区烂如泥,老鼠成群粪满地;业主怨声又载道,犹如住在难民区。”这首打油诗是昔日长客宿舍小区的真实写照。该小区是典型的老旧单位型住宅区,2014年底小区成立业委会。2015年,通过民主协商,社区居委从“惠民资金”列支3万元,小区业主“众筹”1万元,协调原单位宜昌长途汽车客运站投入10万元,西陵区又将其列入该区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同时,在市、区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业委会又向市里申报了全市首个杂居小区综合改造项目,项目投资达1200万元,目前改造正在进行之中。
3万元惠民资金竟然“撬动”了1200万元的改造项目。这是西陵区巧用财政“小资金”撬动社会“大投入”的一个缩影。据悉,截至目前,该区已累计协调落实服务资金2693万元,解决了小区乱停车、环境整治难、乱搭乱建等突出问题385件,推动了业委会发展,改变了小区面貌,造福了小区居民。
赋予业委会相应的法律地位
西陵区出台的《关于加强业委会规范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在全国首次探索了街办层面以“业委会联合会”的形式,在民政部门进行社会组织注册、设立对公账户,并制定了注册流程图、银行开户指南,赋予业委会相应的法律地位。
该区还编印了《业委会工作指导手册》,绘制13步业委会成立流程图,严把资格认定、组建标准、组建程序、资料备案等4大关口,依法保障业主权利权益。
万佳幸福花园小区业委会、金缔华城小区业委会都历经多次筹备,无果而终。最后,由区级主管部门指导,纳入组建试点,严格13步程序,一次组建成功。
两年来,西陵区始终把社会治理的落脚点放在“以人民为中心”上,以“业委会组建全覆盖”为支点撬动社区自治,让社区居民成为社区事务的主人,从而有效解决了城市居民的“组织化”问题、城市进程中的“城市病”問题、城市治理体系中的“基层民主路径”问题和基层党建中的“前沿堡垒”问题。
今年上半年,西陵全区277个小区已经全部成立了业委会,网络家庭9万个、市民近30万人、在职党员6837名,实现了组建率100%的目标。业委会组建后,多方筹集资金2693万元,解决了小区乱停车、环境整治难、乱搭乱建等突出问题385件,受到了广大业主的交口称赞:幸福来得太突然!
坚持“把支部建在小区上”
西陵区委探索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坚持“把支部建在小区上”,将党员力量从社区再下沉一级,从引领社区治理向小区治理深入。
该区通过民主程序,把符合条件的社区“两委”成员推选为业委会成员,把市区在职优秀党员、退休老党员以及基层党组织书记推选为所住小区的业委会主任。据统计,在277个业委会中,有党员的业委会占82%,党员占业委会委员人数的42.6%。
“没有党组织支持,我们小区业委会没法成立!”龙腾佳苑小区业委会主任王超颇有感触。此前,该小区业委会历经3次筹备,均无果而终。最终,由区级主管部门指导,推动该小区业委会成功组建。大红底色的“党员责任区闪光行动”公示牌悬挂于该小区每栋楼的楼道口,公示牌上二维码是“标配”。手机一扫,党员照片、姓名、责任承诺书、电话号码、服务积分等情况“全掌握”。
政社联动实现利益最大化
宜昌是全国38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西陵区是宜昌网格化管理“一本三化”经验的发源地。
在网格化的基础上,该区探索构建了“1 4 N”的工作格局,即:1个小区业委会;4支固定力量: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专职工作者、网格员)、政法干警、法律工作者(律师);N支联系帮扶小区建设管理的弹性力量,主要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志愿者队伍、社会组织、慈善机构等。
通过这支队伍,网络了个人、家庭、小区组成的利益群体,共同参与小区自治,构建以小区业委会为“细胞”的社会治理体系,实现了“党治、法治、自治、共治”的有机结合。
金蓝花园小区因车位少致矛盾突出。业委会扩建停车场,却因施工现场某电信运营商废弃变压器台未迁走而无法施工。后经该区组织协调,政社联动,终于拆除了“拦路虎”。改建后的小区停车场环境优美,居民拍手叫好!
新世纪广场小区部分高层电梯因故障停运长达22天。业委会先后召开6次业主代表会议,积极讨论协商,最终由136户业主筹资130万元对电梯进行了更换维修。
嘉明花园小区通过物业公司叫号,148名车主正式拥有了固定车位。他们自掏腰包改造停车位,改造后,交警部门又为小区规划了新增的停车位。
3万元“撬动”1200万元
为了保证市民参与的“获得感”,实现“议事能落地、问题能解决”,西陵区创新设置了100万元的“社区自治金”,每个社区落实了20万元的 “惠民资金”,专门用于培育业委会的初期发展,解决居民反映的紧急问题。
该区财政还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和扶持业委会的组建和培育。对于组建困难、改善小区环境愿望迫切的,由社区党组织牵头,采取“财政资金投入一点、辖区单位支持一点、受益业主缴纳一点”的方式,实施整治工程;对于组建后运行好的,给予2万元的扶持资金,改变了居民“业委会建与不建一个样”的旧观念,全面调动了居民的参与热情。
“昔日小区烂如泥,老鼠成群粪满地;业主怨声又载道,犹如住在难民区。”这首打油诗是昔日长客宿舍小区的真实写照。该小区是典型的老旧单位型住宅区,2014年底小区成立业委会。2015年,通过民主协商,社区居委从“惠民资金”列支3万元,小区业主“众筹”1万元,协调原单位宜昌长途汽车客运站投入10万元,西陵区又将其列入该区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同时,在市、区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业委会又向市里申报了全市首个杂居小区综合改造项目,项目投资达1200万元,目前改造正在进行之中。
3万元惠民资金竟然“撬动”了1200万元的改造项目。这是西陵区巧用财政“小资金”撬动社会“大投入”的一个缩影。据悉,截至目前,该区已累计协调落实服务资金2693万元,解决了小区乱停车、环境整治难、乱搭乱建等突出问题385件,推动了业委会发展,改变了小区面貌,造福了小区居民。
赋予业委会相应的法律地位
西陵区出台的《关于加强业委会规范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在全国首次探索了街办层面以“业委会联合会”的形式,在民政部门进行社会组织注册、设立对公账户,并制定了注册流程图、银行开户指南,赋予业委会相应的法律地位。
该区还编印了《业委会工作指导手册》,绘制13步业委会成立流程图,严把资格认定、组建标准、组建程序、资料备案等4大关口,依法保障业主权利权益。
万佳幸福花园小区业委会、金缔华城小区业委会都历经多次筹备,无果而终。最后,由区级主管部门指导,纳入组建试点,严格13步程序,一次组建成功。
两年来,西陵区始终把社会治理的落脚点放在“以人民为中心”上,以“业委会组建全覆盖”为支点撬动社区自治,让社区居民成为社区事务的主人,从而有效解决了城市居民的“组织化”问题、城市进程中的“城市病”問题、城市治理体系中的“基层民主路径”问题和基层党建中的“前沿堡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