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巩固部分,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 数学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因此我们不仅应该关注课堂效果,更应该关注练习的设计. 要发挥练习的教学反馈作用,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在数学练习的设计上加以创新,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怎样才能使练习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设计趣味性练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在设计练习时,从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穿插在数学练习之中,设计具有童趣和亲近性的练习,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能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好学者. 例如在学习“比较小数的大小”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比较三只青蛙跳远比赛成绩,谁跳得最远?谁第二?谁第三?在这里我给三只青蛙取了花背、大嘴、鼓眼三个名字,学生一听这三个可爱的名字,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觉得三只青蛙的名字特别有趣,就跃跃欲试,这样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设计自主探索性练习
学生视完成数学练习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要靠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来完成,这样学生才能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从多渠道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成功者. 例如在学习“认识几分之几”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让学生亲自动手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一次、二次、三次、四次、五次、六次,分别数一数平均分成的份数,观察记录的数据,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设计层次性练习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因此,在练习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在设计练习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下不保底,上不封顶”与“保基础、求发展”的原则设计练习,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尽所能都有所获,都在不同程度地享受着成功的体验. 例如先把练习进行分层,可以分为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等. 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分层,分成A,B,C层,对A层学生布置的练习旨在培养能力,因此以能力题和拓展题为主;对C层学生布置的题目是以基础题为主;而对B层学生布置的练习则是以上两者结合. 这样对练习和学生进行分层后,让有能力的学生都能“吃饱”,让基础差一些的学生也能“吃好”.
四、设计生活性练习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数学练习也应将触角伸向学生的每一个角落, 数学练习可以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具体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学数学,去解决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是数学学习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 因此,我觉得在练习设计时,要多创设生活性的问题,促使学生灵活运用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体验数学成功的体验. 例如在学习“认识几分之一”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练习,爸爸的年龄是爷爷的■,小明的年龄是爸爸的■. 爷爷今年72岁,小明今年多少岁?这是一道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内容取材于生活,是学生需要了解的事物,通过练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所学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设计开放性练习
新课标指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那就需要设计一些内容新颖的开放性练习,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运用已学的知识与方法,在对问题的理解和处理的同时,得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意识. 另外,开放性作业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唯一、策略多样化,学生容易下手,使所有的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练习”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开放性的练习,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周长20米的花圃,学生自己设计. 这道练习题的答案不唯一,先让他们算出长和宽的和,再有条理地排出各种不同的长和宽. 这样的练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宽思路,避免思维过程的片面性、单一性,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总之,要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怎样做到更好?作为一名数学老师,需要我们耐心的思考与付出. 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勤于学习,大胆实践,就一定会摸索出一套更为有效的做法,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完成数学练习的过程中享受数学,享受学习的快乐.
一、设计趣味性练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在设计练习时,从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穿插在数学练习之中,设计具有童趣和亲近性的练习,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能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好学者. 例如在学习“比较小数的大小”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比较三只青蛙跳远比赛成绩,谁跳得最远?谁第二?谁第三?在这里我给三只青蛙取了花背、大嘴、鼓眼三个名字,学生一听这三个可爱的名字,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觉得三只青蛙的名字特别有趣,就跃跃欲试,这样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设计自主探索性练习
学生视完成数学练习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要靠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来完成,这样学生才能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从多渠道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成功者. 例如在学习“认识几分之几”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让学生亲自动手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一次、二次、三次、四次、五次、六次,分别数一数平均分成的份数,观察记录的数据,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设计层次性练习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因此,在练习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在设计练习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下不保底,上不封顶”与“保基础、求发展”的原则设计练习,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尽所能都有所获,都在不同程度地享受着成功的体验. 例如先把练习进行分层,可以分为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等. 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分层,分成A,B,C层,对A层学生布置的练习旨在培养能力,因此以能力题和拓展题为主;对C层学生布置的题目是以基础题为主;而对B层学生布置的练习则是以上两者结合. 这样对练习和学生进行分层后,让有能力的学生都能“吃饱”,让基础差一些的学生也能“吃好”.
四、设计生活性练习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数学练习也应将触角伸向学生的每一个角落, 数学练习可以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具体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学数学,去解决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是数学学习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 因此,我觉得在练习设计时,要多创设生活性的问题,促使学生灵活运用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体验数学成功的体验. 例如在学习“认识几分之一”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练习,爸爸的年龄是爷爷的■,小明的年龄是爸爸的■. 爷爷今年72岁,小明今年多少岁?这是一道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内容取材于生活,是学生需要了解的事物,通过练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所学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设计开放性练习
新课标指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那就需要设计一些内容新颖的开放性练习,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运用已学的知识与方法,在对问题的理解和处理的同时,得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意识. 另外,开放性作业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唯一、策略多样化,学生容易下手,使所有的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练习”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开放性的练习,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周长20米的花圃,学生自己设计. 这道练习题的答案不唯一,先让他们算出长和宽的和,再有条理地排出各种不同的长和宽. 这样的练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宽思路,避免思维过程的片面性、单一性,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总之,要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怎样做到更好?作为一名数学老师,需要我们耐心的思考与付出. 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勤于学习,大胆实践,就一定会摸索出一套更为有效的做法,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完成数学练习的过程中享受数学,享受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