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王才仁教授的交际理论和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说为理论依据,探讨在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中如何实施协商式交际,以期最大程度地增强学生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的主体意识,降低学生的情感过滤指标,培养他们的创新及探究能力,进而克服我校英语专业学生对高级英语课程的畏难心理,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交际理论 高级英语教学 运用
最近我在拜读王才仁教授的《英语教学交际论》一书期间,对其第二章内容所提出的英语教学二主体联系自己的教学经历感受颇深。同时想起了学生在闲聊时提出的一个建议:上课提问时教师稍微远离被问的学生,否则学生会因为紧张而放弃思考和回答。当时,没有认真思考只是向同学作了解释,为了表示对回答问题学生的尊重,以及向别的学生作以表率,离他/她靠得近了些。现在想来,当时的做法给回答问题的学生造成压力,同时也可能把别的学生置之度外。不仅有可能挫伤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与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说中降低情感过滤指标的倡导相违背。本文以王才仁教授的交际理论和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说为理论依据,探讨在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中如何实施协商式交际,以期最大程度地增强学生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及探究能力,以及降低学生情感过滤指标,进而克服我校英语专业学生对高级英语课程的畏难心理。
1.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英语专业课程描述
1.1基础英语
基础英语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本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各种语言交际活动以获得基本的交际技能,并达到基础阶段对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要求。
1.2高级英语
高级英语(张汉熙,2003)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教学目的及任务是继续打好语言基本功,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课程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每课都应配有大量的相关练习,包括阅读理解、词汇研究、文体分析、中英互译和写作练习等,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质量上有较大的提高。
高级英语课程属于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课程,是基础阶段的综合英语课程在高层次上的延续。不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方面来讲,高级英语课程对学生和教师都有更高的要求。再者,我校属于二类本科师范院校,虽然近几年我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通过率逐年提高,并在有些方面取得了一定性的突破,但是學生的英语水平大多都一般。所以,在从低级阶段的基础英语到高级英语的过渡中(大概一两个月,根据具体行政班级的英语水平而言),学生的畏难心理的产生是很自然的。在这期间,不时地有学生和我就如何学好该课程进行交流,甚至个别学生着急得抹眼泪,担心学不好会影响自己将来的研究生入学考试。
2.理论基础
2.1情感过滤假说
克拉申(Krashen,1981)在他的情感过滤假设中指出,学习者的情感状态或态度是一个可以调节的过滤器,它可以使可理解性输入顺利通过,也可以阻隔甚至完全阻止习得所必需的输入。情感过滤越低,语言学习者所获得的输入量就越大。也就是说,有大量的可理解输入的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还要受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使学生习得。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只给学生大量的语言输入而不注意学生的情感因素是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的。
2.2交际理论的英语教学主体交际二层次及主体间交际形式理论介绍
王才仁教授在书中总结了英语课堂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三种交际形式:讲解式(action),这是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形式;应答式(interaction),即师生之间开展问答、反馈;协商式(transaction),要求课堂像生活和公务一样,有来有往,平等协商。第一种单调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形式已经在逐渐被摒弃,当今流行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以第二种为主,基本处于向协商式过渡的阶段。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这个过渡还可能需要漫长的一段时间。我认为,在英语专业高级阶段,大部分学生开始为自己将来职业作更多的思考,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技能和较强的认知能力,高级英语课堂上可以较早地朝着协商式交际形式改革。
同时,交际理论规定师生是二主体的交际关系,教师和学生都要发挥主体作用,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其主体意识;交际理论认为,英语教学是在两个层次上进行的,师生在进行英语信息传递,即进行英语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过程中总是伴随着感情交流。积极的感情交流可以使学生沉浸于和谐的合作气氛中,增进学生的主体意识,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传递,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如果教师忽视教学感情层次,以为教学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就会只管教,不管导,置学生的心理需要于不顾,就会使教学过程黯然失色,枯燥无味。内容层次是以任务定向的,这就是英语的教学;感情层次是以人格定向的,主要是满足心理需要、激发动力。
3.解决办法
教师在发挥自身主体作用的前提下,若能努力消除学生的紧张、压力情绪,满足学生主体感情层次上的需要,建立教学中两大主体间平等、融洽的教学合作协商关系,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交际氛围,就能更大程度地解除学生的畏难心理,降低语言学习中的情感过滤指标,发挥和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在进入高年级阶段的前一两个月里(也就是过渡阶段)在放慢速度、对学生进行课程介绍的基础上,我曾在高级英语教学中做过以下尝试,多数学生积极和我进行交流,反映效果很好。
3.1接触每一单元教学内容前的热身必不可少,准备充分的话,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又可以活跃课堂交际氛围。涉及学生生活的话,还可以表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缩短距离,消除交际障碍。王才仁教授也认为(1996),在外语课堂上,师生见面时,适当地、即兴地“寒暄”几句,对安定学生情绪、吸引学生进入外语课堂情境、创造良好的交际气氛很有好处。我时常翻阅有关西方文化的书籍和观看有关方面的电视节目(比如中央电视台十套的“希望英语——杂志”及宣传中国文化的节目,很适合当代大学生),在教学开始的前一两分钟里,适时地、恰当地引出一些相关有趣的时事、文化知识或话题,学生很感兴趣,如有些学生有这方面经历或是有更深的了解,还可以另外择时展开讨论。
3.2高年级的学生具有相对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从前面课程描述看来,高级英语的学习涉猎广泛,内容繁多,教师很有必要充分利用、发挥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和活动中,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在每开始一个单元以前,布置一些阅读作业,让他们查阅相关背景资料,并在课堂上演示和讲解,这样学生在查找资料过程中的乐趣和收获是不容置疑的,更重要的是在演示讲解资料时,他们互相之间实现了资源共享,而且无形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竞争式的交际氛围。一篇文章学完以后,在分析和讨论写作手法时,教师更应该完全放下权威的架子,摒弃王教授提到的第一种交际形式(讲解式),在学生进行自我讨论时,做一名指导者、观众、建议者及欣赏者,虚心听取学生的见解,对好的、独特的见解看法予以表扬,对有误解的学生进行鼓励。这样容易建立师生平等的协商关系,使学生的主体意识更能得到发挥,有时还会从学生的回答中得到启发。同时学生还可以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创新和探究能力。
3.3使用鼓励、赞许性语言,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强化学生的交际信心,这一点王才仁教授也给予了肯定(1996)。高级英语教学过程中时常会进行有深度的口头讨论或书面评论作业。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应认真倾听和适时地应答;作答后,教师应作出积极的反应,表示自己的态度、领会和评价,向学生表示:他们的回答是受到重视和尊重的。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应该尽可能地使用鼓励性语言。口头性语言比如:“Very good./Great./Interesting!/That’s what I thought./I totally agree./You speak my mind.”但是,学生若对文章或作者的观点有误解,教师应委婉地指出,并给予建议,否则,完全性的鼓励、赞许语言会让学生觉得老师不认真、负责。书面性作业的反馈尤为重要,它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我在十余年的教学中非常重视这一方面。写评语时,尽可能发现学生作业中好的一面,比如紧凑的结构、流利的表达、用词的准确等,哪怕只是漂亮、工整的书写,都给予肯定、鼓励、表扬,但也应客观地、委婉地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比如:“I’m greatly impressed by your marvelous choice of words and fluent expressing,but I’m afraid much attention should be given to careful spelling./It’s good that you express yourself fluently,but next time pay more attention to careless spelling.”可能的话,罗列出学生作业中代表性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加以讲评,使学生之间能互相学习、受益。
3.4提问是语言课堂常用方式之一,是加强课堂互动的主要手段,高级英语课堂上应该足够重视提问的质量。Long和Sato(1998)把教师的问题分为两大类:展示型问题(display questions)和咨询性问题(referential questions),前者以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某一具体知识点为目的,一般有具体答案或是简单的一般问句;后者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以激发学生思维,联系所学知识进行练习或讨论为目的。显而易见,教师提问应以咨询性问题为主,高级英语课堂尤其应该如此。可是他们通过研究还发现,79%的教师问题为展示型问题。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技能和较强的认知能力,简单的展示型问题不足以激发他们的交际动力,容易造成课堂上的“冷场”,中断交际,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对课堂教学失去兴趣;所以,在高级英语课堂上,教师提问时应该以有一定深度的咨询性问题为主,同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最大程度地让他们发挥能力及主体意识。
总之,从基础英语到高级英语有着质的过渡,学生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个时期,就会逐渐失去兴趣,丧失能动意识,不会有实质性的收获。那么,教师的责任就非常清楚了,即在引导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同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意识和能动性,在师生间建立平等协商的交际关系,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成功顺利地度过过渡期,克服畏难心理,降低语言学习中的情感过滤指标,培养创新、探究能力,这样他们才能很快地适应该课程的学习,并且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和能动性,在语言学习方面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Krashen,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
[2]Long,M.H.
关键词: 交际理论 高级英语教学 运用
最近我在拜读王才仁教授的《英语教学交际论》一书期间,对其第二章内容所提出的英语教学二主体联系自己的教学经历感受颇深。同时想起了学生在闲聊时提出的一个建议:上课提问时教师稍微远离被问的学生,否则学生会因为紧张而放弃思考和回答。当时,没有认真思考只是向同学作了解释,为了表示对回答问题学生的尊重,以及向别的学生作以表率,离他/她靠得近了些。现在想来,当时的做法给回答问题的学生造成压力,同时也可能把别的学生置之度外。不仅有可能挫伤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与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说中降低情感过滤指标的倡导相违背。本文以王才仁教授的交际理论和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说为理论依据,探讨在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中如何实施协商式交际,以期最大程度地增强学生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及探究能力,以及降低学生情感过滤指标,进而克服我校英语专业学生对高级英语课程的畏难心理。
1.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英语专业课程描述
1.1基础英语
基础英语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本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各种语言交际活动以获得基本的交际技能,并达到基础阶段对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要求。
1.2高级英语
高级英语(张汉熙,2003)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教学目的及任务是继续打好语言基本功,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课程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每课都应配有大量的相关练习,包括阅读理解、词汇研究、文体分析、中英互译和写作练习等,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质量上有较大的提高。
高级英语课程属于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课程,是基础阶段的综合英语课程在高层次上的延续。不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方面来讲,高级英语课程对学生和教师都有更高的要求。再者,我校属于二类本科师范院校,虽然近几年我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通过率逐年提高,并在有些方面取得了一定性的突破,但是學生的英语水平大多都一般。所以,在从低级阶段的基础英语到高级英语的过渡中(大概一两个月,根据具体行政班级的英语水平而言),学生的畏难心理的产生是很自然的。在这期间,不时地有学生和我就如何学好该课程进行交流,甚至个别学生着急得抹眼泪,担心学不好会影响自己将来的研究生入学考试。
2.理论基础
2.1情感过滤假说
克拉申(Krashen,1981)在他的情感过滤假设中指出,学习者的情感状态或态度是一个可以调节的过滤器,它可以使可理解性输入顺利通过,也可以阻隔甚至完全阻止习得所必需的输入。情感过滤越低,语言学习者所获得的输入量就越大。也就是说,有大量的可理解输入的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还要受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使学生习得。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只给学生大量的语言输入而不注意学生的情感因素是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的。
2.2交际理论的英语教学主体交际二层次及主体间交际形式理论介绍
王才仁教授在书中总结了英语课堂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三种交际形式:讲解式(action),这是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形式;应答式(interaction),即师生之间开展问答、反馈;协商式(transaction),要求课堂像生活和公务一样,有来有往,平等协商。第一种单调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形式已经在逐渐被摒弃,当今流行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以第二种为主,基本处于向协商式过渡的阶段。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这个过渡还可能需要漫长的一段时间。我认为,在英语专业高级阶段,大部分学生开始为自己将来职业作更多的思考,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技能和较强的认知能力,高级英语课堂上可以较早地朝着协商式交际形式改革。
同时,交际理论规定师生是二主体的交际关系,教师和学生都要发挥主体作用,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其主体意识;交际理论认为,英语教学是在两个层次上进行的,师生在进行英语信息传递,即进行英语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过程中总是伴随着感情交流。积极的感情交流可以使学生沉浸于和谐的合作气氛中,增进学生的主体意识,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传递,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如果教师忽视教学感情层次,以为教学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就会只管教,不管导,置学生的心理需要于不顾,就会使教学过程黯然失色,枯燥无味。内容层次是以任务定向的,这就是英语的教学;感情层次是以人格定向的,主要是满足心理需要、激发动力。
3.解决办法
教师在发挥自身主体作用的前提下,若能努力消除学生的紧张、压力情绪,满足学生主体感情层次上的需要,建立教学中两大主体间平等、融洽的教学合作协商关系,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交际氛围,就能更大程度地解除学生的畏难心理,降低语言学习中的情感过滤指标,发挥和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在进入高年级阶段的前一两个月里(也就是过渡阶段)在放慢速度、对学生进行课程介绍的基础上,我曾在高级英语教学中做过以下尝试,多数学生积极和我进行交流,反映效果很好。
3.1接触每一单元教学内容前的热身必不可少,准备充分的话,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又可以活跃课堂交际氛围。涉及学生生活的话,还可以表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缩短距离,消除交际障碍。王才仁教授也认为(1996),在外语课堂上,师生见面时,适当地、即兴地“寒暄”几句,对安定学生情绪、吸引学生进入外语课堂情境、创造良好的交际气氛很有好处。我时常翻阅有关西方文化的书籍和观看有关方面的电视节目(比如中央电视台十套的“希望英语——杂志”及宣传中国文化的节目,很适合当代大学生),在教学开始的前一两分钟里,适时地、恰当地引出一些相关有趣的时事、文化知识或话题,学生很感兴趣,如有些学生有这方面经历或是有更深的了解,还可以另外择时展开讨论。
3.2高年级的学生具有相对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从前面课程描述看来,高级英语的学习涉猎广泛,内容繁多,教师很有必要充分利用、发挥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和活动中,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在每开始一个单元以前,布置一些阅读作业,让他们查阅相关背景资料,并在课堂上演示和讲解,这样学生在查找资料过程中的乐趣和收获是不容置疑的,更重要的是在演示讲解资料时,他们互相之间实现了资源共享,而且无形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竞争式的交际氛围。一篇文章学完以后,在分析和讨论写作手法时,教师更应该完全放下权威的架子,摒弃王教授提到的第一种交际形式(讲解式),在学生进行自我讨论时,做一名指导者、观众、建议者及欣赏者,虚心听取学生的见解,对好的、独特的见解看法予以表扬,对有误解的学生进行鼓励。这样容易建立师生平等的协商关系,使学生的主体意识更能得到发挥,有时还会从学生的回答中得到启发。同时学生还可以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创新和探究能力。
3.3使用鼓励、赞许性语言,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强化学生的交际信心,这一点王才仁教授也给予了肯定(1996)。高级英语教学过程中时常会进行有深度的口头讨论或书面评论作业。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应认真倾听和适时地应答;作答后,教师应作出积极的反应,表示自己的态度、领会和评价,向学生表示:他们的回答是受到重视和尊重的。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应该尽可能地使用鼓励性语言。口头性语言比如:“Very good./Great./Interesting!/That’s what I thought./I totally agree./You speak my mind.”但是,学生若对文章或作者的观点有误解,教师应委婉地指出,并给予建议,否则,完全性的鼓励、赞许语言会让学生觉得老师不认真、负责。书面性作业的反馈尤为重要,它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我在十余年的教学中非常重视这一方面。写评语时,尽可能发现学生作业中好的一面,比如紧凑的结构、流利的表达、用词的准确等,哪怕只是漂亮、工整的书写,都给予肯定、鼓励、表扬,但也应客观地、委婉地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比如:“I’m greatly impressed by your marvelous choice of words and fluent expressing,but I’m afraid much attention should be given to careful spelling./It’s good that you express yourself fluently,but next time pay more attention to careless spelling.”可能的话,罗列出学生作业中代表性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加以讲评,使学生之间能互相学习、受益。
3.4提问是语言课堂常用方式之一,是加强课堂互动的主要手段,高级英语课堂上应该足够重视提问的质量。Long和Sato(1998)把教师的问题分为两大类:展示型问题(display questions)和咨询性问题(referential questions),前者以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某一具体知识点为目的,一般有具体答案或是简单的一般问句;后者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以激发学生思维,联系所学知识进行练习或讨论为目的。显而易见,教师提问应以咨询性问题为主,高级英语课堂尤其应该如此。可是他们通过研究还发现,79%的教师问题为展示型问题。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技能和较强的认知能力,简单的展示型问题不足以激发他们的交际动力,容易造成课堂上的“冷场”,中断交际,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对课堂教学失去兴趣;所以,在高级英语课堂上,教师提问时应该以有一定深度的咨询性问题为主,同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最大程度地让他们发挥能力及主体意识。
总之,从基础英语到高级英语有着质的过渡,学生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个时期,就会逐渐失去兴趣,丧失能动意识,不会有实质性的收获。那么,教师的责任就非常清楚了,即在引导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同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意识和能动性,在师生间建立平等协商的交际关系,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成功顺利地度过过渡期,克服畏难心理,降低语言学习中的情感过滤指标,培养创新、探究能力,这样他们才能很快地适应该课程的学习,并且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和能动性,在语言学习方面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Krashen,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
[2]Long,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