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唱歌的火炉

来源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huaxue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样的童年是美好的?生长于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动乱时期的中国父母们很难回答这个问题。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团花似锦的童年。但是清贫和孤寂却不等于心灵贫乏和空虚,不等于没有情趣。大自然能给孩子们提供很多玩耍的场所和玩物。
  “童年的光影,在我心中从未暗淡过,因为它永远是生命中最明亮的部分。”茅盾文学奖得主迟子建如是说。她以优美至极的散文格式写就《会唱歌的火炉》,讲述了自己在大兴安岭北极村一带成长的北方童年。火炉、失传的农具及北极光等北方特色浓郁的生活细节让人又新鲜又感慨。
  我的少年时代是在大兴安岭度过的。那里一进入九月,大地的绿色植物就枯萎了,雪花会袅袅飘向山林、河流,漫长的冬天缓缓地拉开了帷幕。
  冬天一到,火炉就被点燃了。它就像冬夜的守护神一样,每天都要眨着眼睛释放温暖。一直到次年的五月,春天姗姗来临,火炉才能熄灭。
  火炉是要吞吃柴火的,所以一到寒假,我们就得跟着大人上山拉柴火。
  我们家拉柴火,都是由父亲领着的。我们通常是吃过早饭就出发。冬日的阳光映照到雪地上,格外刺眼,我常常被晃得睁不开眼睛。父亲生性乐观,很风趣。他常在雪路上唱歌,打口哨。他的歌声有时会把树上的鸟给惊飞了。我们拉的柴火,基本上是那些被风吹倒的树木。它们已经半干了,没有利用价值,最适宜当柴火。父亲是个爱树的人。他从来不伐鲜树,所以我们家拉柴火是镇上最本分的人家。为了这,我们就比别人家要费劲些,回来得也会晚些。
  倒木是有限的,它们被积雪覆盖着,很难被发现。我最乐意做的,就是在深山里寻找倒木。寻着寻着,听见啄木鸟笃笃地在吃树缝中的虫子,我就会停下来看啄木鸟。要是看见了一只白兔奔跑而过,我又会停下来看它留下的足迹。由于玩的心思占了上风,所以我找到倒木的机会并不多。往往在我游山逛景的时候,父亲的喊声会传来。他吆喝我过去,说是找到了柴火,我就寻着锯声走过去。父亲用锯把倒木锯成几截,粗的由他扛出去,细的由我和姐姐扛出去。把倒木扛到放置手推车的路上,总要有一段距离。有的时候我扛累了,支持不住了,就一耸肩把倒木丢在地上,对父亲大声抗议:“我扛不动!”那语气带着几分委屈。姐姐呢,即使那倒木把她压得抬不起头来,走得直摇晃,她也咬牙坚持着把它运到路面上。
  冬天的时候,零下三十、四十度的气温是司空见惯的。在山里呆久了,我和弟弟都觉得手脚发凉。父亲就会划拉一堆枝桠,为我们烧一堆火。洁白的雪地上,跳跃着一簇橘黄的火焰,那画面格外美。我和弟弟凑上去烤火。因为有了这团火,我和弟弟开始用棉花包裹着几个土豆藏到怀里,带到山里来。待父亲点着了火,我们就悄悄把土豆放到火中。当火熄灭后,土豆也熟了,我们就站在寒风中吃热腾腾、香喷喷的土豆。后来,父亲发现了我们带土豆,他没有责备我们,反而鼓励我们多带几个,他也跟着一起吃。于是,一到了山里,柴火还没扛出一根呢,我就嚷着冷,让父亲给我们点火。父亲常常嗔怪我,说我是只又懒又馋的猫。
  现在想来,我十分感激父亲。他让我在少年时代能与大自然有那么亲密的接触,让冬日的那种苍茫和壮美注入了我幼小的心田,滋润着我。每当我从山里回来,听着柴火在火炉中噼噼啪啪地燃烧,都会有一股莫名的感动。我觉得,柴火燃烧的声音就是歌声,火炉会唱歌。火炉在漫长的冬季中就是一个有着金嗓子的歌手,天天歌唱,不知疲倦。火炉的歌声使我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和朴素,懂得了劳动的快乐,懂得了温暖的获得是有代价的。
  (节选自《会唱歌的火炉》)
  迟子建 1983年开始写作,已发表以小说为主的文学作品五百余万字,出版有八十余部单行本。曾获得第一、第二、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励。作品有英、法、日、意、韩、荷兰文等海外译本。
  责任编辑 周锦宜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的演变    中国教育思想的内容虽然各式各样,纷繁复杂,但无不例外地都围绕着人的发展这个中心。翻开卷帙浩瀚的中国教育典籍,从孔子的《论语》到陶行知的《中国教育改造》,从毛泽东到邓小平,这些人类哲贤在谈论教育时所表述的基本上也都属于人的发展范畴,只是都打上了不同的时代和阶级的印记而已。所谓人的发展,即是使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发展的过程。受教育者身心发展,亦即受教育者诸素质得到提高的过程。所以,“
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文化。大学的发展,除了具备外在的物化条件以外,更重要的是具备内在的精神条件,这种精神条件就是大学文化,它更能协调大学里的组织活动,对于提高大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至关重要。大学凝聚力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就如何培育大学凝聚力进行探讨。    对大学凝聚力的理解    一所大学的发展应该是软实力与硬实力共同提升,尤其是软实力。软实力指的是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和学校的凝聚
目的:  BNIP3是Bcl-2家族中BH3-only亚家族的成员,属于促凋亡蛋白,主要表达于线粒体,BNIP3主要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和介导细胞自噬。已有基础研究证实BNIP3在抗代谢类化
背景:  糖尿病是由遗传、环境、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代谢紊乱综合征,持续性高血糖导致其发展成为慢性病,糖尿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日益加重,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亦呈增长趋势
“功课”    想畅游世博园,需要预先做点“功课”。首先,你得想明白一点:上海世博会一天是肯定看不完的,哪怕你用足了从上午9点到晚上12点的全部15个小时。一般情况下,一个人一天能参观3~4个热门展馆,3~5个不需要预约的其他展馆,再看一场需要预约的文艺演出,就很了不起了。加上游览、拍照、休息、用餐等,一天的开放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所以,进入园区前你得先想好自己要参观哪几个展馆,如果想参观的展馆
期刊
比喻饮品A:茉莉花茶    味道:淡淡的茶香,加上茉莉浓浓的花香,碰撞出一段醇厚的友谊。  叶苗苗讲述——  夏天的阳光像火苗,落满了角角落落,扎眼,发烫。窗边的梧桐树不说话,在一片吵闹的蝉声中默默铺开一片浓荫。  在这百般无聊的英语补习课上,我目光游移在窗外,一心等待着下课铃声。前排的女孩一定是个好学生吧,不是抄写老师的笔记,就是托腮专心听着老师的讲解。风吹过来,带着一股茉莉花香,我四处寻觅,这
期刊
导师制是指导师对学生学习、品德及生活进行个别指导的一种教导制度。现代导师制的诞生地普遍认为是英国的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品行,协助安排学生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如何掌握学习方法,如何调整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学术研究中。导师制的实施可以实现因材施教,育人与教学并重。加拿大大学教授认为牛津大学的成功秘诀在于导师的作用,牛津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被誉为“皇冠上的珠宝”。本科生导师制的
姬乃甫,男,汉族,我国著名新闻工作者,书法家,新华社高级编辑,陕西省米脂县姬家石沟村人。1964年本科毕业后到新华社国内部工作,曾任国内部副主任,同时兼任《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社副社长。1995年出任《新华每日电讯》报党组书记、总编辑,现兼任首都新闻工作者书法家联谊会副会长、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给我说过他经历过这样一件事和这样一个人:  大学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