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十分严重,家长盲目攀比跟风,打着各种旗号的提高班十分火热。只有提高全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小学化”倾向才能得到有效纠正。笔者提出如下建议: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幼儿教育氛围;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共同开展养成教育;幼儿园和小学应该双向准备,互相合作,共同把幼小衔接问题落到实处。
关键词:学前教育;小学化;原因;危害;建议
早在2011年底,教育部就发出《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然而,不少幼儿园在中班就开始教授小学课程,把幼儿活动内容集中在拼音、识字和计算上。对大班幼儿,不但要求读拼音、写汉字,还要背熟加减法口诀表,并像小学一样安排家庭作业。社会上诸如英语、神算、拼音、写字等针对幼儿开办的各类兴趣班、提高班、神童班比比皆是。种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正深深地伤害着幼儿!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
究竟是什么助推了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呢?一是家长教育理念有误。多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以幼儿会识多少字、会背多少首诗、会做多少以内的算术题为荣。一些幼儿园为了生源而迎合家长要求,进行超前知识教育。二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的考试制度和教育评价导向,使应试教育愈加低龄化,分数成为社会、家长、学生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追求目标。三是师资力量匮乏加剧“小学化”。学前教育师资主要是聘任制,进入门槛较低、专业人才匮乏。多数教师因缺乏专业知识,只能把识字、数学作为主要教育手段,照本宣科地灌输小学知识。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危害十分严重。首先,剥夺了幼儿玩乐的权利,让幼儿失去了幸福感。早教如果没有正确的导向,将摧残幼儿的童年。其次,违背了幼儿的成长特点和教育规律,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研究显示,幼儿年龄越小专注时间越短:3岁约为9分钟,4岁约为12分钟,5岁约为14分钟。如果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易对学习产生厌倦、疲惫、畏惧和苦恼。学前教育“小学化”使幼儿过早承受竞争压力,从小就学会用功利眼光看世界,影响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导致社会道德水准的下降。
三、遏制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建议
值得欣慰的是,已经有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看到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开始努力扭转这种趋势。然而,家长盲目攀比跟风,打着各种旗号的提高班十分火爆。只有提高全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小学化”的倾向才能得到有效纠正。特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幼儿教育氛围。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通过张贴标语、印发宣传单、办宣传栏等形式并借助报纸、网络、电视媒体等渠道开展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国家学前教育政策、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和家庭育儿等知识,揭露幼教“小学化”的弊端,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幼儿教育氛围。
2.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共同开展养成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幼儿园要从长计议,开展养成教育,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区域操作活动中成长。对幼儿来说,他们的学习和发展离不开游戏和操作。对教师来说,对儿童游戏和操作的把握,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体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区域操作活动,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思维习惯和道德习惯,培养幼儿的动手、想象、表达、合作等能力,教育幼儿诚实,守信,讲礼仪,有道德,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为幼儿的未来奠基良好的基础。此外,还要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问卷调查等活动,保证养成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得到有效延伸。
3.双向准备,互相合作,共同把幼小衔接问题落到实处。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幼小衔接的关键不是知识的衔接,而是能力的衔接,应该从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和良好习惯入手。要通过培训、讲座、学习等形式,使家长和教师真正了解幼小衔接的内涵和意义。
4.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督导、检查和管理,确保幼儿教育健康发展。要健全幼儿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督体系,将幼儿教育纳入督导和管理中来,建立常规性、全覆盖的督导评估制度,促进各类幼儿园不断提高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要加强对各类幼儿园的检查和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对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等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问题的幼儿园给予严肃处理。
总之,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培养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要以对幼儿一生负责的态度,站在对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遏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全民动员,标本兼治,还给幼儿一片自由快乐的天空。
关键词:学前教育;小学化;原因;危害;建议
早在2011年底,教育部就发出《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然而,不少幼儿园在中班就开始教授小学课程,把幼儿活动内容集中在拼音、识字和计算上。对大班幼儿,不但要求读拼音、写汉字,还要背熟加减法口诀表,并像小学一样安排家庭作业。社会上诸如英语、神算、拼音、写字等针对幼儿开办的各类兴趣班、提高班、神童班比比皆是。种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正深深地伤害着幼儿!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
究竟是什么助推了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呢?一是家长教育理念有误。多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以幼儿会识多少字、会背多少首诗、会做多少以内的算术题为荣。一些幼儿园为了生源而迎合家长要求,进行超前知识教育。二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的考试制度和教育评价导向,使应试教育愈加低龄化,分数成为社会、家长、学生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追求目标。三是师资力量匮乏加剧“小学化”。学前教育师资主要是聘任制,进入门槛较低、专业人才匮乏。多数教师因缺乏专业知识,只能把识字、数学作为主要教育手段,照本宣科地灌输小学知识。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危害十分严重。首先,剥夺了幼儿玩乐的权利,让幼儿失去了幸福感。早教如果没有正确的导向,将摧残幼儿的童年。其次,违背了幼儿的成长特点和教育规律,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研究显示,幼儿年龄越小专注时间越短:3岁约为9分钟,4岁约为12分钟,5岁约为14分钟。如果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易对学习产生厌倦、疲惫、畏惧和苦恼。学前教育“小学化”使幼儿过早承受竞争压力,从小就学会用功利眼光看世界,影响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导致社会道德水准的下降。
三、遏制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建议
值得欣慰的是,已经有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看到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开始努力扭转这种趋势。然而,家长盲目攀比跟风,打着各种旗号的提高班十分火爆。只有提高全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小学化”的倾向才能得到有效纠正。特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幼儿教育氛围。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通过张贴标语、印发宣传单、办宣传栏等形式并借助报纸、网络、电视媒体等渠道开展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国家学前教育政策、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和家庭育儿等知识,揭露幼教“小学化”的弊端,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幼儿教育氛围。
2.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共同开展养成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幼儿园要从长计议,开展养成教育,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区域操作活动中成长。对幼儿来说,他们的学习和发展离不开游戏和操作。对教师来说,对儿童游戏和操作的把握,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体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区域操作活动,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思维习惯和道德习惯,培养幼儿的动手、想象、表达、合作等能力,教育幼儿诚实,守信,讲礼仪,有道德,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为幼儿的未来奠基良好的基础。此外,还要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问卷调查等活动,保证养成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得到有效延伸。
3.双向准备,互相合作,共同把幼小衔接问题落到实处。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幼小衔接的关键不是知识的衔接,而是能力的衔接,应该从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和良好习惯入手。要通过培训、讲座、学习等形式,使家长和教师真正了解幼小衔接的内涵和意义。
4.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督导、检查和管理,确保幼儿教育健康发展。要健全幼儿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督体系,将幼儿教育纳入督导和管理中来,建立常规性、全覆盖的督导评估制度,促进各类幼儿园不断提高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要加强对各类幼儿园的检查和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对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等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问题的幼儿园给予严肃处理。
总之,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培养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要以对幼儿一生负责的态度,站在对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遏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全民动员,标本兼治,还给幼儿一片自由快乐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