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教师职业的伟大写照,莫过于唐代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而对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及德育工作,用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
班主任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指导者、全面有效地履行其指导职能呢?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深深意识到,教育的过程是创造性强,又极富挑战性的过程。下面就谈一些自己班级管理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1.确立面向全体学生和实施主体教育的核心观念。
在现实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我校班级规模大、工作任务重、论分排队的压力大等因素,但这并未阻滞班主任在思想意识和教育观念上的自我提高与自我更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整体环境下,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主体教育,正是班主任教师由管理者转向指导者应首先确立的基本观念。这种观念昭示着,无论自己选择了教育,还是教育选择了自己,作为“班级导师”,都应义无反顾,以积极的情绪、开放的心态、欣赏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激励和引导下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去感受学习、生活的乐趣,进而体验生命的意义。
2.养成关爱、公正等品质,建立关爱——公正的教育模式。“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多讲理,多沟通,多鼓励,多期盼。对于班主任教师来说,关爱、公正更是第一位的品质,因为只有当学生感受到,无论他是否引人注目,是否取得骄人成绩,乃至是否遵守群体规则,自己都会和其他同学一样,平等地受到班主任的关注,他的“向师之心”才会让他与老师进行“真诚交流”,并注意到老师提出的各种要求,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所以,班主任要想对每位学生的成长有所启发、有所引导,就必须做到尊重、关心,理解、体谅,信任、接纳学生,以关爱之情、公正之心去感染他们,逐渐建立起一种体现“关爱——公正”精神的教育模式。
3.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主体互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学生的自主发展,有赖于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发挥;而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发挥,则有赖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主体互动,即双方通过真实的交往产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种真实的交往需要双方的默契,在班级组织中,更需要做人际沟通桥梁的班主任发挥重大作用。班主任通过创设教育情境、营造人际氛围,实现师生之间在教育交往中的主体对话;班主任与班级学生一起,确立组织目标、拟订活动计划、创设活动情境、体验活动乐趣,达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交融。正是在这种主体对话的情境和主体交融的氛围中,班主任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其指导才能真正切合具体的人、事、教育情境。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班主任的路标指引下不断增强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努力探索自主发展的具体路径。
4.把握人际沟通与互动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指导工作的艺术性。真正的指导必须建立在有效的人际沟通和互动的基础之上,班级指导也不例外。具体来说,班主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实现有效的班级指导尤为关键。
(1)悉心观察。在日常的学习和交往中,通过直接或间接地观察学生经意或不经意的外在的言行举止和神态表现,“读”懂他们在一定社会情景下的所欲、所思、所为。
(2)耐心倾听。懂得倾听既是一种受人尊重的品质,也是人际沟通与互动的基本要求。在班级指导中,角色的不对等和信息的不对称,更需要班主任做一个倾听者,要提供适当的场景,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有时间、有心情去陈述、去解释、去表现。
(3)及时反馈。无论是直接的对话,还是间接的联系,班主任对于学生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都要在做出分辨和分析后,根据具体的教育情境予以及时反馈。反馈主要不在于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表扬或批评、赞赏或惩罚,而在于激励和指导。
(4)设身处地。行之有效的及时反馈,建立在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之上。在班级指导中,班主任要尽可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感受他们的处境,体会他们的心情,由此而理解他们的态度、情感和观念,分析他们如此表现的原因,以及预测他们在某些状态下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方式,从而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
忘不了,匆匆时光,不舍昼夜数载风雨;忘不了,辛勤耕耘,春夏秋冬三尺讲台。在教育教学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更显重要,只要我们每一位班主任都尽心尽责当好班级的管理者和指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谨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信条,就能搞好班级管理,学校才会越来越强。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
班主任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指导者、全面有效地履行其指导职能呢?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深深意识到,教育的过程是创造性强,又极富挑战性的过程。下面就谈一些自己班级管理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1.确立面向全体学生和实施主体教育的核心观念。
在现实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我校班级规模大、工作任务重、论分排队的压力大等因素,但这并未阻滞班主任在思想意识和教育观念上的自我提高与自我更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整体环境下,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主体教育,正是班主任教师由管理者转向指导者应首先确立的基本观念。这种观念昭示着,无论自己选择了教育,还是教育选择了自己,作为“班级导师”,都应义无反顾,以积极的情绪、开放的心态、欣赏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激励和引导下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去感受学习、生活的乐趣,进而体验生命的意义。
2.养成关爱、公正等品质,建立关爱——公正的教育模式。“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多讲理,多沟通,多鼓励,多期盼。对于班主任教师来说,关爱、公正更是第一位的品质,因为只有当学生感受到,无论他是否引人注目,是否取得骄人成绩,乃至是否遵守群体规则,自己都会和其他同学一样,平等地受到班主任的关注,他的“向师之心”才会让他与老师进行“真诚交流”,并注意到老师提出的各种要求,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所以,班主任要想对每位学生的成长有所启发、有所引导,就必须做到尊重、关心,理解、体谅,信任、接纳学生,以关爱之情、公正之心去感染他们,逐渐建立起一种体现“关爱——公正”精神的教育模式。
3.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主体互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学生的自主发展,有赖于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发挥;而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发挥,则有赖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主体互动,即双方通过真实的交往产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种真实的交往需要双方的默契,在班级组织中,更需要做人际沟通桥梁的班主任发挥重大作用。班主任通过创设教育情境、营造人际氛围,实现师生之间在教育交往中的主体对话;班主任与班级学生一起,确立组织目标、拟订活动计划、创设活动情境、体验活动乐趣,达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交融。正是在这种主体对话的情境和主体交融的氛围中,班主任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其指导才能真正切合具体的人、事、教育情境。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班主任的路标指引下不断增强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努力探索自主发展的具体路径。
4.把握人际沟通与互动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指导工作的艺术性。真正的指导必须建立在有效的人际沟通和互动的基础之上,班级指导也不例外。具体来说,班主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实现有效的班级指导尤为关键。
(1)悉心观察。在日常的学习和交往中,通过直接或间接地观察学生经意或不经意的外在的言行举止和神态表现,“读”懂他们在一定社会情景下的所欲、所思、所为。
(2)耐心倾听。懂得倾听既是一种受人尊重的品质,也是人际沟通与互动的基本要求。在班级指导中,角色的不对等和信息的不对称,更需要班主任做一个倾听者,要提供适当的场景,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有时间、有心情去陈述、去解释、去表现。
(3)及时反馈。无论是直接的对话,还是间接的联系,班主任对于学生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都要在做出分辨和分析后,根据具体的教育情境予以及时反馈。反馈主要不在于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表扬或批评、赞赏或惩罚,而在于激励和指导。
(4)设身处地。行之有效的及时反馈,建立在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之上。在班级指导中,班主任要尽可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感受他们的处境,体会他们的心情,由此而理解他们的态度、情感和观念,分析他们如此表现的原因,以及预测他们在某些状态下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方式,从而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
忘不了,匆匆时光,不舍昼夜数载风雨;忘不了,辛勤耕耘,春夏秋冬三尺讲台。在教育教学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更显重要,只要我们每一位班主任都尽心尽责当好班级的管理者和指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谨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信条,就能搞好班级管理,学校才会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