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长和教师科研意识的高低,决定着学校的管理行为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程度。科研意识是关于教育科研的看法、想法、认识和行为表现,一般包括教科研的思想意识、学习意识、思考意识、探索意识、总结意识等。学校拟从这几个方面的调查来梳理一下基层教师的科研意识,以更贴近教师的策略来引领教师的教育科研。目前,教师的科研意识现状任何?为了摸清情况,笔者所在的科研院先后以座谈、问卷方式调查了进百名中小学骨干教师,现对调查情况做逐一分析。
思想意识
思想决定行为,关于什么是教育科研,你怎么看待教育科研,对教科研教师的认识大致有三种:一是把教科研神秘化、专业化,认为教科研是专家的事。二是把教科研与教育教学等同。行动研究,就是教育教学工作本身,教科研被行动取代,往往只有行动没有研究。三是把教科研形式化、庸俗化。认为教科研就是写文章,摆花架子;就是电视里有影,电台里有声,报纸上有名。调查表明:教科研工作的广度和力度还不够,教师的教科研知识还很模糊,欠缺正确的认识。大量的教科研实践表明: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科研能力是21世纪教师必备的能力。教师的科研意识尤其是思想意识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科研行为,制约着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形成。
认识决定行为,及时引领教师对教科研的看法,把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科研联系起来,把教师的生命意义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联系起来,从自身的成长和生活的意义入手研究学生、研究教学,让教科研成为工作的支撑点,科研能力成为核心素养。
学习意识
学习意识是对什么是学习,你的学习习惯是怎样的等问题的思考、觉察和认识。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承者,他是怎样看待学习这件事,他的阅读习惯如何呢?笔者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①是否有固定学习时间。有固定学习时间的教师占60%,学习时间在1至2小时;没有固定时间的教师占12%,学习时间不固定的占38%。②近期是否看书学习。近期看书的占17%,其中看专业书籍的占14%,看其他书的和没看的各占3%。③订报刊情况。订一份杂志的占40%,订二份杂志的占31%,没订杂志的占16%。④最喜欢的书。喜欢文史类的占25%,喜欢专业书籍的占12.5%,没有最喜欢的占18.7%。⑤喜欢看的报刊杂志。喜欢看日报类的占10%,喜欢学科类的占45%,喜欢生活类的占26%。
从以上数据看出,本区教师有比较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看书、看报,学习范围从学科指导书到生活报刊、文史类书,但学习深度明显不够。在“最近看的书”“最喜欢的书”“订刊情况”和“最喜欢看的报刊杂志”中,80名骨干教师中无一人最喜欢教育专著,无一人读教育理论书,更无一人订阅教育理论性较强的报刊如《中国教育学刊》,而更令人遗憾的是有近20%的教师没有自己“最喜欢的书”,有占12%的教师没有固定的学习时间,而学习时间不固定的占38%。由此可见,骨干教师的学习习惯尚需进一步培养。
思考意识
学与思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们分析思考意识,主要从“是否做摘记”“是否谈论读书”来进行。对于“是否做摘记”,调查显示:做占52%,不做占20%,摘记在学习笔记上占40%,不固定占6%。对于“是否谈论读书”,调查显示:谈占55%,不谈占16%,与朋友、同事谈占28.7%,与孩子谈17.4%。
教师自觉做读书笔记需要一个过程,为缩短这个过程,本区将教科研和教师教育相结合,规定教师每年做读书笔记的数量,并定期进行检查。从统计可以看出做摘记的教师占了半数以上,其中40%记在了学校规定的业务学习笔记上,但毕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如果做读书摘记是一个感性思考,谈论则是对思考潜意识的深化。经常谈论可以激活思维,触发灵感,使思考更有深度和灵活性,从而促进更深入地学习。教师劳动的特点之一是个人劳动,群体结果。教育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因而教师之间的相互切磋与沟通十分必要。而现实中反映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只有半数以上的教师谈论读书问题,其中占17%的教师是辅导教育自己的孩子。可见教师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的氛围还远远没有形成,教师的思考意识还较弱。
探索意识与总结意识
由于探索意识和总结意识是建立在前三者即思想意识、学习意识和思考意识的基础上,因此受前三者的影响,教师的探索意识很被动。调查了解,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会经常发现一些问题,但大多数教师都没有往深处思考,更没有结合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研究,至于善于总结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者就更是凤毛麟角了。这与前面所言的思想意识极为一致,也导致了教育长期以来无特色教师、无拔尖人才,教了一辈子书只是个教书匠。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要求教师必须尽快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而教师对于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而言,不仅仅是理解者和选择者,更应该是探索者和创作者。
教师的科研意识是教师科研素质和能力形成的关键,学校要积极创设情境,使教师尽快形成正确的科研意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金州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思想意识
思想决定行为,关于什么是教育科研,你怎么看待教育科研,对教科研教师的认识大致有三种:一是把教科研神秘化、专业化,认为教科研是专家的事。二是把教科研与教育教学等同。行动研究,就是教育教学工作本身,教科研被行动取代,往往只有行动没有研究。三是把教科研形式化、庸俗化。认为教科研就是写文章,摆花架子;就是电视里有影,电台里有声,报纸上有名。调查表明:教科研工作的广度和力度还不够,教师的教科研知识还很模糊,欠缺正确的认识。大量的教科研实践表明: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科研能力是21世纪教师必备的能力。教师的科研意识尤其是思想意识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科研行为,制约着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形成。
认识决定行为,及时引领教师对教科研的看法,把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科研联系起来,把教师的生命意义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联系起来,从自身的成长和生活的意义入手研究学生、研究教学,让教科研成为工作的支撑点,科研能力成为核心素养。
学习意识
学习意识是对什么是学习,你的学习习惯是怎样的等问题的思考、觉察和认识。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承者,他是怎样看待学习这件事,他的阅读习惯如何呢?笔者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①是否有固定学习时间。有固定学习时间的教师占60%,学习时间在1至2小时;没有固定时间的教师占12%,学习时间不固定的占38%。②近期是否看书学习。近期看书的占17%,其中看专业书籍的占14%,看其他书的和没看的各占3%。③订报刊情况。订一份杂志的占40%,订二份杂志的占31%,没订杂志的占16%。④最喜欢的书。喜欢文史类的占25%,喜欢专业书籍的占12.5%,没有最喜欢的占18.7%。⑤喜欢看的报刊杂志。喜欢看日报类的占10%,喜欢学科类的占45%,喜欢生活类的占26%。
从以上数据看出,本区教师有比较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看书、看报,学习范围从学科指导书到生活报刊、文史类书,但学习深度明显不够。在“最近看的书”“最喜欢的书”“订刊情况”和“最喜欢看的报刊杂志”中,80名骨干教师中无一人最喜欢教育专著,无一人读教育理论书,更无一人订阅教育理论性较强的报刊如《中国教育学刊》,而更令人遗憾的是有近20%的教师没有自己“最喜欢的书”,有占12%的教师没有固定的学习时间,而学习时间不固定的占38%。由此可见,骨干教师的学习习惯尚需进一步培养。
思考意识
学与思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们分析思考意识,主要从“是否做摘记”“是否谈论读书”来进行。对于“是否做摘记”,调查显示:做占52%,不做占20%,摘记在学习笔记上占40%,不固定占6%。对于“是否谈论读书”,调查显示:谈占55%,不谈占16%,与朋友、同事谈占28.7%,与孩子谈17.4%。
教师自觉做读书笔记需要一个过程,为缩短这个过程,本区将教科研和教师教育相结合,规定教师每年做读书笔记的数量,并定期进行检查。从统计可以看出做摘记的教师占了半数以上,其中40%记在了学校规定的业务学习笔记上,但毕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如果做读书摘记是一个感性思考,谈论则是对思考潜意识的深化。经常谈论可以激活思维,触发灵感,使思考更有深度和灵活性,从而促进更深入地学习。教师劳动的特点之一是个人劳动,群体结果。教育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因而教师之间的相互切磋与沟通十分必要。而现实中反映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只有半数以上的教师谈论读书问题,其中占17%的教师是辅导教育自己的孩子。可见教师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的氛围还远远没有形成,教师的思考意识还较弱。
探索意识与总结意识
由于探索意识和总结意识是建立在前三者即思想意识、学习意识和思考意识的基础上,因此受前三者的影响,教师的探索意识很被动。调查了解,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会经常发现一些问题,但大多数教师都没有往深处思考,更没有结合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研究,至于善于总结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者就更是凤毛麟角了。这与前面所言的思想意识极为一致,也导致了教育长期以来无特色教师、无拔尖人才,教了一辈子书只是个教书匠。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要求教师必须尽快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而教师对于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而言,不仅仅是理解者和选择者,更应该是探索者和创作者。
教师的科研意识是教师科研素质和能力形成的关键,学校要积极创设情境,使教师尽快形成正确的科研意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金州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