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艾灸及耳穴压豆治疗45例气滞血瘀型痛经疗效比较研究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zsr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针刺、艾灸及耳穴压豆三种不同方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比较三种治疗方法疗效的差异,以指导临床的优化选择。方法:将45名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采用视觉类比量表观察三种方法对气滞血瘀型痛经的治疗效果。结果:针刺组、艾灸组及耳豆组于气滞血瘀型痛经总有效率均达100%;从治愈率来看,艾灸组优于针刺组和耳豆组(P<0.05)。结论:针刺组、艾灸组及耳豆组对于气滞血瘀型痛经均有效;根据优化原则,艾灸法最佳。
  【关键词】针刺;艾灸;耳穴压豆;气滞血瘀型痛经
  【中图分类号】R271.11+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7-0030-02
  Abstract:
  Keywords:
  痛经是以经期或经行前后周期性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昏厥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是青年女性的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为56.06%[2]。有的已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气滞血瘀型痛经为痛经中多发的证型,其临床表现为经期小腹疼痛、乳房胀痛、恶心呕吐、舌暗及脉弦等症状,针灸对于气滞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本研究通过对45位痛经患者的治疗,将对针刺、艾灸及耳穴压豆对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不同疗效进行对比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招入45名志愿者,本着自愿原则本人亲自签署志愿书。采用随机数字表分配法分为针刺、艾灸及耳穴压豆3组,每组15人。所有病例均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年龄在18~23岁之间的青年女性。各组在年龄、病程、治疗前的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三组一般资料比较 (x±s,分)
  组别例数年龄VAS评分针刺组1520±26.32±0.51艾灸组1521±36.93±0.44耳豆组1520±36.52±0.37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3](6版)制定的痛经诊断标准拟定:妇女在经期或经前、经后(1周内),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为主症,伴有其他不适,以致影响工作及生活。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中医药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1]制定气滞血瘀型痛经诊断标准拟定: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经血量少,行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或有烂肉样物排出,块下则痛减;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
  1.3纳入标准符合气滞血瘀型痛经的诊断标准;年龄18到25岁;接受本疗法前1个月月经周期未接受其他治疗,且治疗前2周内未服用任何有关痛经的药物。
  1.4剔除与脱落标准已随机分组但未按规定治疗者;有紧急情况被迫退出者;不能耐受针刺、艾灸或耳压刺激者。
  1.5治疗方法针刺组操作方法:取穴:太冲、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地机、血海、水道、合谷;操作:用75%的乙醇常规消毒,选用0.32mm×40mm毫针,直刺25~40mm,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均匀提插捻转。留针30min,隔日一次,留针期间间隔10min行针一次。艾灸组操作方法:取穴:气海、神阙、中极、水道、太冲,行隔姜灸,三阴交、血海,艾条温和灸,每穴30min,隔日一次。耳穴压豆组操作方法:取穴:子宫、卵巢、内分泌、肝、肾、脾,两耳交替,3日一换。三组均自月经来潮前两周左右开始治疗,至月经结束为止;连续治疗3m,治疗结束后观察疗效并记录。
  1.6观察指标采用国际常用的视觉类比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法[4]评定痛经疼痛程度。将疼痛程度分为0-10级,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感受选择能符合自己疼痛的数值。
  1.7疗效标准设治疗前的VAS评分为A,治疗后的VAS评分为B,则VAS的加权值=(A-B)/A×100%,治愈 VAS 的加权值≥75%;显效 VAS 的加权值为50%~74%;有效 VAS 的加权值为25%~49%;无效 VAS 的加权值<25%。
  1.8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配对资料或成组资料的t检验(方差齐时)或t′检验(方差不齐时),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三组总有效率均为100%,说明三种疗法均有效;从治愈率来看,艾灸组的优于针刺组和耳豆组(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痛经的基本病机为气机不畅,胞宫失养。而气滞血瘀型痛经多因情志因素和感受寒邪所致。情志不畅导致气滞血瘀,经气涩滞不畅,不通而痛;寒客胞宫,阻滞气血运行,不通则痛[5]。而《黄帝内经》所载“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则是疼痛的最主要病机,故针刺通过调节经络以调理气机,气畅则血行,进而胞宫得以濡养,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
  针刺可通经活络,气血运行通畅则其痛即止。三阴交穴具疏肝健脾益肾之效,为女科之要穴;《类经图翼》称关元“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气海穴可补益元气,神阙具理血调经之功,故关元穴、气海穴和神阙以充养胞宫;太冲穴为肝经输原穴,可疏肝理气,调通气机。足三里与血海穴以益气养血,活血通经为主,配地机穴、水道穴以健脾利水、疏调气血。合谷穴为镇痛要穴,与太冲配伍为四关穴,能疏调气机,气行则血行,通则不痛。诸穴或针或灸,均能有效。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比脑膜瘤在CT、MRI上的不同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脑膜瘤患者在 CT、MRI上的影像表现,包括病灶的大小、部位、形态、密度(信号)及边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对脑膜瘤的钙化、邻近骨质改变比较敏感,MRI对发生在颅底部、枕骨大孔区等特殊部位的脑膜瘤显示较好。结论:脑膜瘤在CT、MRI影像表现上多数相似,但对特殊部位的病灶诊断各有优势,必要时
期刊
【摘要】目的:建立三拗鱼龙合剂中橙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碳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水溶液(20∶80);检测波长:283nm;流速:10ml/min;柱温:30℃。结果:橙皮苷在1391~2226μg/ml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10011%,RSD=137%(n=6)。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稳定性良好,精密度高,结果可靠,
期刊
【摘要】药用植物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抽象、难理解、知识点分散、记忆困难等特点,针对以上现象,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注重宏观与微观教学的结合、直观教学手段的应用以及感恩与热爱之心的培养,在提高药用植物学教学效果中有较好的作用与意义,为本门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授课技巧与经验;思考与总结  【中图分类号】R197323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造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给药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原方剂量的水煎液,每日一次,连续灌胃7d;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均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测定SOD、GST和GSH-PX活性以及血清中MDA含量。结果:补阳还五汤可以显著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大鼠SOD、GST、GSH-PX的活性,明显抑制MDA的生成。结论: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
期刊
【摘要】在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中,采用实地调查和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对湘西北石门县中药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湘西北土家药“龙胆”的基源植物有四种,即龙胆科獐牙菜属獐牙菜、西南獐牙菜、显脉獐牙菜和紫红獐牙菜四种植物。  【关键词】资源调查;龙胆;基源植物;獐牙菜属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7-0005-01  在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伊斯兰医学中“活”字发生学轨迹。方法:从词源、伊斯兰哲学和中国哲学探讨“活”字之源。结果:“活”是真一演化出的最宝贵的生命品性。结论:“活”只代表生命万类中的动物特性。  【关键词】真一;活;哲学元素;动物特性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7-0022-01  “发生学”源自生物学领域的“遗传学”,英文为genetics,是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侨鑫经络通络治疗仪辅以音乐治疗神经衰弱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神经内科收治的神经衰弱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药物治疗神经衰弱,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侨鑫经络通治疗仪按摩穴位并辅以音乐治疗手段,比较两组睡眠、情绪、记忆力及头痛等治疗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瑶医火攻辨证分型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 选择90例腹泻型IBS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辨证分为脾虚湿阻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胃湿热证,采取瑶医火攻疗法;对照组30例,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药物。各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1个疗程,观察总体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痊愈16例,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应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给予对照组缬沙坦进行治疗,给予研究组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相关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咳嗽等不良反应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通瘀去炎汤对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抗炎、止血及化瘀的作用。方法:采用最大给药量测定方法评价通瘀去炎汤的毒性,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测定方法和玻片法分别测定通瘀去炎汤的抗炎作用及凝血时间,采用鸡红细胞吞噬法对化瘀作用进行评价。结果:通瘀去炎汤达到最大给药量160g/kg时未见毒性反应;通瘀去炎汤高、中、低剂量组(16 g/kg、8g/kg、4g/kg)均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P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