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然科学是以实验为基本内容的,生物本就是自然科学的基本组成内容,自然也包含大量的实验行为。因此,初中生物教师要积极优化实验教学质量,全面丰富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科学探究等发现式学习经历,促使学生在丰富的实验实践体验下形成良好的生物素养,从而全面改善初中生的生物教学质量。本文将从创设问题情境,引入实验活动;丰富实验探究,优化实验形式;开放实验范围,组织拓展实验三个角度来分析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如何优化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优化策略
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并不十分重视实验教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的实验设备不足,难以保证实验课时;一方面则是因为“应试”教育目的,比较重视生物理论知识的讲解-接收活动,认为实验活动耗时耗力,浪费教学时间。但是,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使得实验教学的积极作用越来越突出,初中生物教师也能意识到丰富的实验活动不仅不会浪费教学时间,反而还会优化学生的知识理解情况,促使学生自主生成生物知识,切实优化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初中生物教师要积极优化实验教学的结构与效益,积极训练初中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使学生在生物实验中积累丰富的动手操作经验,优化学生的科学思维。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实验活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科学发明都是以问题为基础的,科学家所展开的发明创造通常是为了解释某一现象,解决现实问题,而实验便在此过程中发生。对此,初中生物教师在组织实验教学活动时,可以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及时调动起学生的实验操作欲望,以便更好地切入实验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就如在“种子的萌发”一课教学中,笔者就整理了一些种子萌芽、成长的动态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学习了种子萌发的基本知识。待视频播放完毕之后,笔者以“种子萌发有什么条件”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积极迁移了自己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表述,可以总结出光照、温度、水分是种子萌发的三要素,而笔者在这时展示了一些大棚种植、水生种植等现在的种植技术,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如何加速种子的萌发过程。在前期的问题情境下,本班学生都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然后,学生就可以自主展开生物实验,种植种子,通过改变光照、温度与水分条件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认真记录数据,在实验中分析种子的内部结构。
二、丰富实验探究,优化实验形式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十分常见,即教师会提前阐述实验结论与生物知识,明确所有的实验操作步骤与实验现象。虽然看似丰富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经验,但是却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思考意识,并不是由学生自主发现所得出的实验结论。对此,初中生物教师要积极组织探究式生物实验,即引导学生在实验学习中自主去发现、推理、证明、归纳与综合,保证学生可以结合实验现象自主生成实验结论,由此优化初中生的动手操作与思维能力。
就如在“植物细胞”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引导学生全面整理了“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课所学到的实验操作技术。然后,学生以4人为一组,自主制作植物实验切片,如西红柿切片、土豆切片、洋葱切片等等,逐一观察这些植物的细胞结构,积极迁移“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课知识所掌握的实验技术。各个实验小组要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列出各个植物切片的不同观察结果,归纳这些植物细胞的异同点,整理实验操作步骤,由此生成生物知识。接下来,小组可轮流展示实验结论,积极共享实验所得,以便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实验探究结论。借此,学生则可自主建构“植物细胞”一课知识,从宏观角度分析植物细胞的共性特点,再以个例探究去分析植物细胞的特殊性质。
三、开放实验范围,组织拓展实验
常规的初中生物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但是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还需组织一定的理论探究,而这就意味着实验教学课时十分有限。对此,初中生物教师要开放实验教学范围,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参与拓展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整理出丰富的生物知识,以便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爱上实验、爱上生物。
就如在“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课教学中,笔者就鼓励学生自主调查線形动物与环节动物的分类,自主开发乡土资源,养殖线形动物或环节动物,观察这些动物体的成长习性与生活环境,由此记录实验数据,进一步内化本课理论知识。但是,有部分学生十分害怕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而且没有耐心,所以本轮拓展实验是自由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主参加,或者是自由分组,合作养殖线形动物或环节动物。
总而言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组织实验教学活动是为了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丰富学生发现、创新学习的经历。因此,初中生物教师要积极优化实验教学的结构与效益,促使学生在实验探究与发明创造中丰富动手实践经验,稳步提升科学探究水平。
参考文献
[1]耿志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J].中国教师,2018(S2):44.
[2]柯惠明.新时期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改进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50):165-166.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优化策略
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并不十分重视实验教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的实验设备不足,难以保证实验课时;一方面则是因为“应试”教育目的,比较重视生物理论知识的讲解-接收活动,认为实验活动耗时耗力,浪费教学时间。但是,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使得实验教学的积极作用越来越突出,初中生物教师也能意识到丰富的实验活动不仅不会浪费教学时间,反而还会优化学生的知识理解情况,促使学生自主生成生物知识,切实优化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初中生物教师要积极优化实验教学的结构与效益,积极训练初中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使学生在生物实验中积累丰富的动手操作经验,优化学生的科学思维。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实验活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科学发明都是以问题为基础的,科学家所展开的发明创造通常是为了解释某一现象,解决现实问题,而实验便在此过程中发生。对此,初中生物教师在组织实验教学活动时,可以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及时调动起学生的实验操作欲望,以便更好地切入实验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就如在“种子的萌发”一课教学中,笔者就整理了一些种子萌芽、成长的动态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学习了种子萌发的基本知识。待视频播放完毕之后,笔者以“种子萌发有什么条件”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积极迁移了自己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表述,可以总结出光照、温度、水分是种子萌发的三要素,而笔者在这时展示了一些大棚种植、水生种植等现在的种植技术,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如何加速种子的萌发过程。在前期的问题情境下,本班学生都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然后,学生就可以自主展开生物实验,种植种子,通过改变光照、温度与水分条件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认真记录数据,在实验中分析种子的内部结构。
二、丰富实验探究,优化实验形式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十分常见,即教师会提前阐述实验结论与生物知识,明确所有的实验操作步骤与实验现象。虽然看似丰富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经验,但是却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思考意识,并不是由学生自主发现所得出的实验结论。对此,初中生物教师要积极组织探究式生物实验,即引导学生在实验学习中自主去发现、推理、证明、归纳与综合,保证学生可以结合实验现象自主生成实验结论,由此优化初中生的动手操作与思维能力。
就如在“植物细胞”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引导学生全面整理了“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课所学到的实验操作技术。然后,学生以4人为一组,自主制作植物实验切片,如西红柿切片、土豆切片、洋葱切片等等,逐一观察这些植物的细胞结构,积极迁移“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课知识所掌握的实验技术。各个实验小组要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列出各个植物切片的不同观察结果,归纳这些植物细胞的异同点,整理实验操作步骤,由此生成生物知识。接下来,小组可轮流展示实验结论,积极共享实验所得,以便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实验探究结论。借此,学生则可自主建构“植物细胞”一课知识,从宏观角度分析植物细胞的共性特点,再以个例探究去分析植物细胞的特殊性质。
三、开放实验范围,组织拓展实验
常规的初中生物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但是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还需组织一定的理论探究,而这就意味着实验教学课时十分有限。对此,初中生物教师要开放实验教学范围,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参与拓展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整理出丰富的生物知识,以便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爱上实验、爱上生物。
就如在“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课教学中,笔者就鼓励学生自主调查線形动物与环节动物的分类,自主开发乡土资源,养殖线形动物或环节动物,观察这些动物体的成长习性与生活环境,由此记录实验数据,进一步内化本课理论知识。但是,有部分学生十分害怕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而且没有耐心,所以本轮拓展实验是自由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主参加,或者是自由分组,合作养殖线形动物或环节动物。
总而言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组织实验教学活动是为了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丰富学生发现、创新学习的经历。因此,初中生物教师要积极优化实验教学的结构与效益,促使学生在实验探究与发明创造中丰富动手实践经验,稳步提升科学探究水平。
参考文献
[1]耿志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J].中国教师,2018(S2):44.
[2]柯惠明.新时期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改进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50):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