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镉米”事件发生后,作为全国十大米市之一的湖南兰溪米市遭受重创,并开始了艰难自救。
孙秋保是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兰溪镇人,靠销售湖南大米起家。“镉米”事件后,他把此次事件中受损最严重的一批米厂老板请出来,帮助谋划,希望能为兰溪米市找到一条出路。一次未有官方参与、也没有行业协会支持的兰溪米市自救座谈会就这样开始了。
“每个来的人,都是带着疑问和委屈的。”孙秋保说,“谁也不愿意看到曾经赖以为生的产业就此崩溃!”
一夜之间,繁华变萧条
上世纪80年代初,时任兰溪镇金塘村党支部书记的陈绍贤为发展地方经济,率先提出“一村一品”口号,利用湖南产粮大省的优势,大力发展大米加工业。
不到10年时间,兰溪就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镇一跃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集散地,被冠以“小南京”的美誉。如今,在兰溪不足5公顷的镇区规划区域内,一共聚集了170多家大米加工厂,每天约有3000吨稻谷在此被加工成大米,然后运往世界各地。
受“镉米”事件影响,兰溪的米厂已不复往日“灯火通明、机器轰鸣”的繁荣景象。6月上旬,《民生周刊》记者在当地采访,一位赵姓老人说:“这条兰八路绵延20多公里,两边都是米厂。每年到了这个时候,运米的大卡车堵得行人都不能通过,你看如今多么萧条!”
《民生周刊》记者采访得知,目前兰溪百分之七十的米厂已停工,广东市场几乎处于零销售状态,其它地区及本地销售也都不同程度有所下降。据益阳市德丰米业负责人介绍,从今年2月27日开始,广东经销商便要求取消订单,广州400多个超市已有的180吨湖南大米被要求下架,现仍存放于经销商仓库。
兰溪小良大米加工厂负责人也大倒苦水:“产销量减少了三分之一,一星期难开机一次,光库存就有3000吨,每个月损失10万元左右。”
赫山区粮食局5月份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区粮食企业库存粮食22.98万吨,同比增加15.05万吨,增幅189%。国家级龙头企业湖南粒粒晶公司5月末粮食库存11.95万吨,同比增加9.75万吨,库存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已超出储存能力。
“预计直接经济损失1个亿左右。算上机器停产、耗损等其它影响,损失将达到4个亿。”益阳市赫山区粮食协会副秘书长杨缚龙介绍说。
另外,由“镉米”引发的民间借贷危机苗头已现。杨缚龙透露,兰溪绝大多数大米加工厂都是家族企业,私人借贷盛行。粮食企业的资金一部分来自银行贷款,一部分则从民间融资,企业还贷困难,易引发金融风险。
兰溪军兰米业有限公司是此次广东31个批次大米镉超标的“上榜”企业之一,其负责人孙小军表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筹备新厂,生产设备和厂房一共投资了500万元,都是借的钱,现在停产了,一个月光利息就是6、7万元。”
在孙小军的大米加工厂,《民生周刊》记者见到了一排排停工的机器,而部分新机器还未拆封。从广东退回的9车、约50多万斤稻米摊放在工厂中央。几名工人正准备将这些稻米逐一拆袋,退回仓库除湿除水。“只能等待,或许还有一线希望能卖出去。”孙小军说。
因粮食滞销、粮价大幅下跌,赫山区陆续出现农民改种单季稻和抛荒的现象,种粮大户更是大幅减少种植面积。
种粮大户李小英告诉《民生周刊》记者,按以往每百斤146元的收购价格,农民一亩田的收益不过400元。如今价格降到每百斤125元都没人买,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必将严重受挫。
自救座谈会
5月29日,兰溪米市自救座谈会前一天,湖南省财政厅副厅长石建辉、湖南省粮食局副局长焦小毅率领相关处室负责人,到赫山区调研“镉米”事件后兰溪米市的经营状况和广东市场的实际销售问题。李小英作为种粮大户,与湖南粒粒晶粮食购销有限公司、佳佳米业等8个米厂的代表,共同出席了此次调研会。
为了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米危机,过去的3个月里李小英想尽了办法,“天天驻扎在兰溪米市,时时探听湖南大米在广东的销售情况,多次走访政府部门寻求帮助和支持,甚至舍下面子去讨好大米经销商……”
在他看来,米厂可以停止收购稻谷以减少损失,但是农民却不能不种粮。特别是像他这样的种粮大户,上百亩稻田一旦被空置或焚烧,毁掉的不仅仅是家里一年的收入,还有国家的粮食安全。
湖南作为水稻生产大省,每年约有600亿斤的粮食产量,解决了8000万人的吃饭问题,为确保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电视里播报“湖南万吨镉超标大米流入广东”的新闻时,李小英只是把它当做笑谈,并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这条新闻里的“当事人”,而且还是被拷问的一方。
然而进入4月,“镉米”事件愈演愈烈,公众、媒体开始不断质问镉超标大米的来源,广东省政府也陆续公布了大米抽检不合格名单。湖南大米成了主要的不合格产品,渐渐被打上了“毒大米”标签,这让当了大半辈子农民的李小英惊慌失措。
“从小吃着湖南米长大,怎么就有毒了呢?” 李小英种了数十年水稻,从未听说吃米吃死人的事情,而附近村里也常有百岁老人摆祝寿筵席。
座谈会持续将近两个小时,米厂老板经们约定第二天前往益阳市赫山区粮食局寻求援助和答案。
死结待解
5月31日一大早,蒋文照、陈学飞、孙小军等米厂经营者就赶到了赫山区粮食局。
有人向赫山区粮食局副局长张建秋提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镉超标?是土壤污染还是施用磷肥过量?”张建秋答道:“我们粮食局主要负责管理粮食流通。土壤污染问题,或者说镉污染,需要农业部门对每一块土壤进行检测和分析,属农业部门管辖范围。到底是土壤污染还是水污染,我们不能确定,我也不能代表政府回答这个问题。”
对此,一位米厂老板认为:“如今不能确定镉的来源在哪里,米厂还是会收购镉超标的稻谷,农民仍会继续种出镉超标的水稻,湖南大米镉超标问题仍然无法解决。”
兰溪大米加工企业其实深知,修改大米镉标准或者澄清湖南大米镉不超标,如今都已不现实。“老百姓对湖南大米产生了畏惧心理,说再多都没用。”益阳市山岭米业负责人赵汉才认为,“当下最重要的是找出大米镉超标的原因、源头。如果一块土地不能再种稻了,那我们是否有挽救的办法?”
据张建秋解释,赫山是湖南的产粮大区,年产稻谷约50万吨,用作商品加工的有20万吨,但兰溪米市每年加工的稻谷有150万吨,这意味着有130万吨稻谷是从周边调入的。每年兰溪与常德、岳阳等地都有大米贸易往来,湖北、江西也是重要的粮食来源地。
张建秋坦言:“如此一来,调查‘镉米’的成因和源地就变得异常艰巨。这也不是一个赫山区粮食局能够承担得起的责任。”
往年这个时节,兰溪米市的大米加工厂都已开始为新一年的早稻收购腾空仓库,以减轻国家直属粮库的储存压力。如今,米厂经营者纷纷表示,倘若湖南大米行情持续低迷,他们将不再准备收购新的稻谷。
在5月29日的调研会上,湖南省粮食厅做出保证:今年7月,湖南省境内的国家直属粮库将以保护价收购农民的粮食,避免给农民和米厂带来无法承担的损失和压力。
“今年国家直属粮库还有空间储存稻谷,但稻谷一直售不出去,明年怎么办?”一位种粮大户提出疑问。
5月31日至6月4日,张建秋、杨缚龙等一行四人前往广东广州、东莞、深圳、佛山调查湖南大米的销售情况。杨缚龙告诉《民生周刊》记者,他们此行主要调研三个问题:不合格大米的退回、封存情况;广东市场是否还在销售湖南大米;在粤湖南米商的经营现状。
他们通过走访发现,目前被广东省有关部门扣留的出自赫山区加工企业的大米共467吨。“按照国家规定应该召回,但广东方面不同意,理由是担心这些大米再度流回市场。” 杨缚龙说。
而在上述四个地区的受访超市、商场、经销商处,已完全没有湖南大米的踪迹。 “有关部门对湖南大米查得非常严,以往广东每月平均消费3万吨湖南大米,5月开始此数字急剧下滑,目前几乎为零。” 杨缚龙说,“在广东的湖南米商都很无奈。希望随着时间推移,‘镉米’阴影能慢慢被消费者淡忘,市场能慢慢恢复。”
孙秋保是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兰溪镇人,靠销售湖南大米起家。“镉米”事件后,他把此次事件中受损最严重的一批米厂老板请出来,帮助谋划,希望能为兰溪米市找到一条出路。一次未有官方参与、也没有行业协会支持的兰溪米市自救座谈会就这样开始了。
“每个来的人,都是带着疑问和委屈的。”孙秋保说,“谁也不愿意看到曾经赖以为生的产业就此崩溃!”
一夜之间,繁华变萧条
上世纪80年代初,时任兰溪镇金塘村党支部书记的陈绍贤为发展地方经济,率先提出“一村一品”口号,利用湖南产粮大省的优势,大力发展大米加工业。
不到10年时间,兰溪就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镇一跃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集散地,被冠以“小南京”的美誉。如今,在兰溪不足5公顷的镇区规划区域内,一共聚集了170多家大米加工厂,每天约有3000吨稻谷在此被加工成大米,然后运往世界各地。
受“镉米”事件影响,兰溪的米厂已不复往日“灯火通明、机器轰鸣”的繁荣景象。6月上旬,《民生周刊》记者在当地采访,一位赵姓老人说:“这条兰八路绵延20多公里,两边都是米厂。每年到了这个时候,运米的大卡车堵得行人都不能通过,你看如今多么萧条!”
《民生周刊》记者采访得知,目前兰溪百分之七十的米厂已停工,广东市场几乎处于零销售状态,其它地区及本地销售也都不同程度有所下降。据益阳市德丰米业负责人介绍,从今年2月27日开始,广东经销商便要求取消订单,广州400多个超市已有的180吨湖南大米被要求下架,现仍存放于经销商仓库。
兰溪小良大米加工厂负责人也大倒苦水:“产销量减少了三分之一,一星期难开机一次,光库存就有3000吨,每个月损失10万元左右。”
赫山区粮食局5月份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区粮食企业库存粮食22.98万吨,同比增加15.05万吨,增幅189%。国家级龙头企业湖南粒粒晶公司5月末粮食库存11.95万吨,同比增加9.75万吨,库存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已超出储存能力。
“预计直接经济损失1个亿左右。算上机器停产、耗损等其它影响,损失将达到4个亿。”益阳市赫山区粮食协会副秘书长杨缚龙介绍说。
另外,由“镉米”引发的民间借贷危机苗头已现。杨缚龙透露,兰溪绝大多数大米加工厂都是家族企业,私人借贷盛行。粮食企业的资金一部分来自银行贷款,一部分则从民间融资,企业还贷困难,易引发金融风险。
兰溪军兰米业有限公司是此次广东31个批次大米镉超标的“上榜”企业之一,其负责人孙小军表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筹备新厂,生产设备和厂房一共投资了500万元,都是借的钱,现在停产了,一个月光利息就是6、7万元。”
在孙小军的大米加工厂,《民生周刊》记者见到了一排排停工的机器,而部分新机器还未拆封。从广东退回的9车、约50多万斤稻米摊放在工厂中央。几名工人正准备将这些稻米逐一拆袋,退回仓库除湿除水。“只能等待,或许还有一线希望能卖出去。”孙小军说。
因粮食滞销、粮价大幅下跌,赫山区陆续出现农民改种单季稻和抛荒的现象,种粮大户更是大幅减少种植面积。
种粮大户李小英告诉《民生周刊》记者,按以往每百斤146元的收购价格,农民一亩田的收益不过400元。如今价格降到每百斤125元都没人买,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必将严重受挫。
自救座谈会
5月29日,兰溪米市自救座谈会前一天,湖南省财政厅副厅长石建辉、湖南省粮食局副局长焦小毅率领相关处室负责人,到赫山区调研“镉米”事件后兰溪米市的经营状况和广东市场的实际销售问题。李小英作为种粮大户,与湖南粒粒晶粮食购销有限公司、佳佳米业等8个米厂的代表,共同出席了此次调研会。
为了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米危机,过去的3个月里李小英想尽了办法,“天天驻扎在兰溪米市,时时探听湖南大米在广东的销售情况,多次走访政府部门寻求帮助和支持,甚至舍下面子去讨好大米经销商……”
在他看来,米厂可以停止收购稻谷以减少损失,但是农民却不能不种粮。特别是像他这样的种粮大户,上百亩稻田一旦被空置或焚烧,毁掉的不仅仅是家里一年的收入,还有国家的粮食安全。
湖南作为水稻生产大省,每年约有600亿斤的粮食产量,解决了8000万人的吃饭问题,为确保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电视里播报“湖南万吨镉超标大米流入广东”的新闻时,李小英只是把它当做笑谈,并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这条新闻里的“当事人”,而且还是被拷问的一方。
然而进入4月,“镉米”事件愈演愈烈,公众、媒体开始不断质问镉超标大米的来源,广东省政府也陆续公布了大米抽检不合格名单。湖南大米成了主要的不合格产品,渐渐被打上了“毒大米”标签,这让当了大半辈子农民的李小英惊慌失措。
“从小吃着湖南米长大,怎么就有毒了呢?” 李小英种了数十年水稻,从未听说吃米吃死人的事情,而附近村里也常有百岁老人摆祝寿筵席。
座谈会持续将近两个小时,米厂老板经们约定第二天前往益阳市赫山区粮食局寻求援助和答案。
死结待解
5月31日一大早,蒋文照、陈学飞、孙小军等米厂经营者就赶到了赫山区粮食局。
有人向赫山区粮食局副局长张建秋提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镉超标?是土壤污染还是施用磷肥过量?”张建秋答道:“我们粮食局主要负责管理粮食流通。土壤污染问题,或者说镉污染,需要农业部门对每一块土壤进行检测和分析,属农业部门管辖范围。到底是土壤污染还是水污染,我们不能确定,我也不能代表政府回答这个问题。”
对此,一位米厂老板认为:“如今不能确定镉的来源在哪里,米厂还是会收购镉超标的稻谷,农民仍会继续种出镉超标的水稻,湖南大米镉超标问题仍然无法解决。”
兰溪大米加工企业其实深知,修改大米镉标准或者澄清湖南大米镉不超标,如今都已不现实。“老百姓对湖南大米产生了畏惧心理,说再多都没用。”益阳市山岭米业负责人赵汉才认为,“当下最重要的是找出大米镉超标的原因、源头。如果一块土地不能再种稻了,那我们是否有挽救的办法?”
据张建秋解释,赫山是湖南的产粮大区,年产稻谷约50万吨,用作商品加工的有20万吨,但兰溪米市每年加工的稻谷有150万吨,这意味着有130万吨稻谷是从周边调入的。每年兰溪与常德、岳阳等地都有大米贸易往来,湖北、江西也是重要的粮食来源地。
张建秋坦言:“如此一来,调查‘镉米’的成因和源地就变得异常艰巨。这也不是一个赫山区粮食局能够承担得起的责任。”
往年这个时节,兰溪米市的大米加工厂都已开始为新一年的早稻收购腾空仓库,以减轻国家直属粮库的储存压力。如今,米厂经营者纷纷表示,倘若湖南大米行情持续低迷,他们将不再准备收购新的稻谷。
在5月29日的调研会上,湖南省粮食厅做出保证:今年7月,湖南省境内的国家直属粮库将以保护价收购农民的粮食,避免给农民和米厂带来无法承担的损失和压力。
“今年国家直属粮库还有空间储存稻谷,但稻谷一直售不出去,明年怎么办?”一位种粮大户提出疑问。
5月31日至6月4日,张建秋、杨缚龙等一行四人前往广东广州、东莞、深圳、佛山调查湖南大米的销售情况。杨缚龙告诉《民生周刊》记者,他们此行主要调研三个问题:不合格大米的退回、封存情况;广东市场是否还在销售湖南大米;在粤湖南米商的经营现状。
他们通过走访发现,目前被广东省有关部门扣留的出自赫山区加工企业的大米共467吨。“按照国家规定应该召回,但广东方面不同意,理由是担心这些大米再度流回市场。” 杨缚龙说。
而在上述四个地区的受访超市、商场、经销商处,已完全没有湖南大米的踪迹。 “有关部门对湖南大米查得非常严,以往广东每月平均消费3万吨湖南大米,5月开始此数字急剧下滑,目前几乎为零。” 杨缚龙说,“在广东的湖南米商都很无奈。希望随着时间推移,‘镉米’阴影能慢慢被消费者淡忘,市场能慢慢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