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母亲悲痛的肩膀,扛起了本不属于她的责任。植树不易,她种下了分量最重的承诺和大爱之心。”
—— 2008年,东方卫视《走近他们》“十大感动人物”对易解放的颁奖词。
旅日华侨易解放是地道的上海人。与共和国同龄的她出生在上海解放的第二天,所以取名解放。早年她东渡留学,后进入日本一家知名旅游公司工作,丈夫杨安泰在东京开了一间私人中医诊所,收入不菲。独子杨睿哲也以优异成绩考入大学。
然而,12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杨睿哲的生命,也夺走了易解放和丈夫所有的欢乐和希望。痛失爱子的易解放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整日以泪洗面。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整整两年,易解放才鼓起勇气整理儿子遗物,当她看到儿子的一些笔记和书籍后才知道,儿子一直关注着中国的沙尘暴问题。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将来有能力时,在祖国大面积地植树造林。
“孩子走了,他留下很多遗憾不能做,怎么办?想来想去,只有我替他做了,也算是我今后生活的希望。”易解放说。就是这个决定,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
种树,在“死亡之海”
易解放开始了“完成儿子遗愿”的旅程。她和丈夫变卖家产,和丈夫回到中国,用儿子的保险赔偿金作为启动资金,成立了名为“绿色生命”的民间环境保护组织,“代替儿子在中国种下一片森林”。
2003年,易解放来到内蒙古库伦旗,第一次看到沙漠:天空昏暗,沙尘漫天,荒芜的山野上看不到一点绿色;风吹沙起,乡下的小学教室里顿时灰蒙蒙一片。在江南长大的易解放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中国还有如此荒凉的地方?
十多天的行程中,易解放走了8000多公里的路程——东起通辽,西至鄂尔多斯。最后她站在了素有“死亡之海”之称的塔敏查干沙漠。
塔敏查干沙漠蒙古语意里为“魔鬼”或“地狱”,由于数年来的过度耕种和放牧,已变得黄沙满目,被称为“八百里旱海”。当地居民告诉易解放,这里的沙丘会“跑”,种得好好的庄稼,一夜之间会被沙子淹没,很可能白白辛苦一场。
易解放觉得这就是她要找的地方。她和当地政府签下协议,用10年时间在1万亩沙地上种植110万棵树。20年后,这些树全部无偿捐给当地村民。
这份协议书上,易解放签下了丈夫杨安泰、儿子杨睿哲和她自己的名字。
易解放抱着对儿子深切的爱,开始植树造林的艰辛旅程。然而,易解放“做梦也没想到,荒漠里种树这么难。”
刚一开始,就遇到巨大的困难。由于沙土太软,运树苗的车只能开到距离种树地点还有几百米远的沙地边缘,树苗只能靠人一棵棵地扛进去。运一趟过去,就要半个小时。
第一天,一群人好不容易将3000多颗树苗栽种在沙土中,满身疲惫的易解放看着眼前的树苗,仿佛看到一大片绿洲,她的内心无比满足。可没料想,第二天,当她再来查看的时候,刚刚种下的树苗不翼而飞了。
“风太大了,就那样挖个坑去种,所有的树苗都会被吹走。”易解放一边摇头,一边回忆那段艰难的日子。
为了能够让树苗不再“消失”,易解放绞尽脑汁,反复试验。最终,她雇佣当地村民,用拖拉机在干黄土地上刨出若干条一米深的“条沟”,再在沟里每隔两米挖深坑,然后把树种下去,踩实,树苗总算是种了下去。
易解放像看护孩子一样照顾着这些树苗。甚至有时夜半风起,她会猛然惊醒后赤脚奔向林地,查看树苗有没有被风吹倒。
就这样,1万多棵杨树苗在漫无边际的黄沙中“安家”了。看着一排排整齐的树苗在风沙中招摇,易解放泪流满面,“儿子,你看见没?妈妈在帮你完成你的心愿。”
烈日当空、干旱无雨的荒漠,干渴的树苗日渐凋萎。若要打井,不仅出水困难,成本也很高。正当易解放一筹莫展时,一年无雨的库伦旗终于下了一场透雨,帮她渡过了难关。
“第一批小树苗的成活率达70%以上。到了8月,种下时仅露出地面四五十厘米细如手指的枝条,已经蹿出地面1米多高。这真是一场救命的雨,我一下子就看到了希望。”易解放回忆当时少有的欢欣时刻。
再种,发起“百万行动”
时光流转,2011年,易解放完成了种110万棵树的承诺,但十年的植树之路也让绿色的梦想深植在她的心中。易解放觉得种树不只是单纯完成儿子的遗愿,更是责任,“希望能带动全国的母亲,像我一样去种树,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色。”
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下,易解放发起建立了“母亲绿色工程专项基金”,提出了“百万母亲,百万棵树”的倡议,呼吁母亲们加入植树绿化的行列。从此,易解放的植树之旅不再孤独。
有一次,易解放坐出租车时和司机聊起了她的植树行动,下车时,司机掏出10元钱说:“我捐两棵树。”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来自各地的志愿者来到了易解放的身边。北方的烈日暴晒下,年轻的志愿者将自己全副武装,遮阳帽、太阳镜、防晒霜、大口罩,但年近六旬的易解放只围了一条头巾,坐在马车前头带路。
“有研究显示,一棵长了50年的大树,卖价虽只有50至125美元,但它释放的氧气,防止空气污染、水土流失,增加土地肥力产生、促进生物多样性以及创造动力蛋白的总价值,可达19.625万美元。”这是易解放最常说的一段话,“植树才能积极地改善环境,亿万个人亿万棵树,地球就会变得更美好。”
奇迹,“沙漠母亲”
为了表达对易解放的感激之情,当地的百姓在沙漠中为她的儿子杨睿哲立了一块碑。
在这块石碑上,易解放刻下这样一段话:“你是一棵树,活着为阻挡风沙而挺立;倒下,点燃自己,给他人光明与温暖。”
这段话,是易解放写给儿子的,却更像是她自己的人生格言。
“以前种树就是为了儿子,照顾树苗就像照顾儿子,不觉得苦。现在我更觉得有一份社会责任,为了所有的孩子们将来的生存环境。”
过去的十余年,为了完成儿子的遗愿,她从日本回到祖国的“死亡沙漠”植树造林。如今,易解放不仅要负责选苗、选地、筹集植树款,带领一批批志愿者去基地植树,还尽量抽出时间到学校和社区去演讲,呼吁更多的人一同加入到生态重建的行动中来。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易解放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她说:“每一次演讲,我都当做是在人们心中种下一棵绿树。”
十年丧子之痛,她用植树治沙慢慢治愈自己的心。她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树苗,也扛起了荒漠中的绿色希望。
—— 2008年,东方卫视《走近他们》“十大感动人物”对易解放的颁奖词。
旅日华侨易解放是地道的上海人。与共和国同龄的她出生在上海解放的第二天,所以取名解放。早年她东渡留学,后进入日本一家知名旅游公司工作,丈夫杨安泰在东京开了一间私人中医诊所,收入不菲。独子杨睿哲也以优异成绩考入大学。
然而,12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杨睿哲的生命,也夺走了易解放和丈夫所有的欢乐和希望。痛失爱子的易解放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整日以泪洗面。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整整两年,易解放才鼓起勇气整理儿子遗物,当她看到儿子的一些笔记和书籍后才知道,儿子一直关注着中国的沙尘暴问题。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将来有能力时,在祖国大面积地植树造林。
“孩子走了,他留下很多遗憾不能做,怎么办?想来想去,只有我替他做了,也算是我今后生活的希望。”易解放说。就是这个决定,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
种树,在“死亡之海”
易解放开始了“完成儿子遗愿”的旅程。她和丈夫变卖家产,和丈夫回到中国,用儿子的保险赔偿金作为启动资金,成立了名为“绿色生命”的民间环境保护组织,“代替儿子在中国种下一片森林”。
2003年,易解放来到内蒙古库伦旗,第一次看到沙漠:天空昏暗,沙尘漫天,荒芜的山野上看不到一点绿色;风吹沙起,乡下的小学教室里顿时灰蒙蒙一片。在江南长大的易解放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中国还有如此荒凉的地方?
十多天的行程中,易解放走了8000多公里的路程——东起通辽,西至鄂尔多斯。最后她站在了素有“死亡之海”之称的塔敏查干沙漠。
塔敏查干沙漠蒙古语意里为“魔鬼”或“地狱”,由于数年来的过度耕种和放牧,已变得黄沙满目,被称为“八百里旱海”。当地居民告诉易解放,这里的沙丘会“跑”,种得好好的庄稼,一夜之间会被沙子淹没,很可能白白辛苦一场。
易解放觉得这就是她要找的地方。她和当地政府签下协议,用10年时间在1万亩沙地上种植110万棵树。20年后,这些树全部无偿捐给当地村民。
这份协议书上,易解放签下了丈夫杨安泰、儿子杨睿哲和她自己的名字。
易解放抱着对儿子深切的爱,开始植树造林的艰辛旅程。然而,易解放“做梦也没想到,荒漠里种树这么难。”
刚一开始,就遇到巨大的困难。由于沙土太软,运树苗的车只能开到距离种树地点还有几百米远的沙地边缘,树苗只能靠人一棵棵地扛进去。运一趟过去,就要半个小时。
第一天,一群人好不容易将3000多颗树苗栽种在沙土中,满身疲惫的易解放看着眼前的树苗,仿佛看到一大片绿洲,她的内心无比满足。可没料想,第二天,当她再来查看的时候,刚刚种下的树苗不翼而飞了。
“风太大了,就那样挖个坑去种,所有的树苗都会被吹走。”易解放一边摇头,一边回忆那段艰难的日子。
为了能够让树苗不再“消失”,易解放绞尽脑汁,反复试验。最终,她雇佣当地村民,用拖拉机在干黄土地上刨出若干条一米深的“条沟”,再在沟里每隔两米挖深坑,然后把树种下去,踩实,树苗总算是种了下去。
易解放像看护孩子一样照顾着这些树苗。甚至有时夜半风起,她会猛然惊醒后赤脚奔向林地,查看树苗有没有被风吹倒。
就这样,1万多棵杨树苗在漫无边际的黄沙中“安家”了。看着一排排整齐的树苗在风沙中招摇,易解放泪流满面,“儿子,你看见没?妈妈在帮你完成你的心愿。”
烈日当空、干旱无雨的荒漠,干渴的树苗日渐凋萎。若要打井,不仅出水困难,成本也很高。正当易解放一筹莫展时,一年无雨的库伦旗终于下了一场透雨,帮她渡过了难关。
“第一批小树苗的成活率达70%以上。到了8月,种下时仅露出地面四五十厘米细如手指的枝条,已经蹿出地面1米多高。这真是一场救命的雨,我一下子就看到了希望。”易解放回忆当时少有的欢欣时刻。
再种,发起“百万行动”
时光流转,2011年,易解放完成了种110万棵树的承诺,但十年的植树之路也让绿色的梦想深植在她的心中。易解放觉得种树不只是单纯完成儿子的遗愿,更是责任,“希望能带动全国的母亲,像我一样去种树,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色。”
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下,易解放发起建立了“母亲绿色工程专项基金”,提出了“百万母亲,百万棵树”的倡议,呼吁母亲们加入植树绿化的行列。从此,易解放的植树之旅不再孤独。
有一次,易解放坐出租车时和司机聊起了她的植树行动,下车时,司机掏出10元钱说:“我捐两棵树。”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来自各地的志愿者来到了易解放的身边。北方的烈日暴晒下,年轻的志愿者将自己全副武装,遮阳帽、太阳镜、防晒霜、大口罩,但年近六旬的易解放只围了一条头巾,坐在马车前头带路。
“有研究显示,一棵长了50年的大树,卖价虽只有50至125美元,但它释放的氧气,防止空气污染、水土流失,增加土地肥力产生、促进生物多样性以及创造动力蛋白的总价值,可达19.625万美元。”这是易解放最常说的一段话,“植树才能积极地改善环境,亿万个人亿万棵树,地球就会变得更美好。”
奇迹,“沙漠母亲”
为了表达对易解放的感激之情,当地的百姓在沙漠中为她的儿子杨睿哲立了一块碑。
在这块石碑上,易解放刻下这样一段话:“你是一棵树,活着为阻挡风沙而挺立;倒下,点燃自己,给他人光明与温暖。”
这段话,是易解放写给儿子的,却更像是她自己的人生格言。
“以前种树就是为了儿子,照顾树苗就像照顾儿子,不觉得苦。现在我更觉得有一份社会责任,为了所有的孩子们将来的生存环境。”
过去的十余年,为了完成儿子的遗愿,她从日本回到祖国的“死亡沙漠”植树造林。如今,易解放不仅要负责选苗、选地、筹集植树款,带领一批批志愿者去基地植树,还尽量抽出时间到学校和社区去演讲,呼吁更多的人一同加入到生态重建的行动中来。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易解放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她说:“每一次演讲,我都当做是在人们心中种下一棵绿树。”
十年丧子之痛,她用植树治沙慢慢治愈自己的心。她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树苗,也扛起了荒漠中的绿色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