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导学案是教师在上课之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习课程的内容,对一定的情景和问题进行设计,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好的导学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帮助小学生理解掌握数学这门抽象学科。
【关键词】小学数学 导学案 应用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素,社会各界对于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关注,作为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同时,小学数学学科是一门灵活性较强,具有丰富创造力的学科,在教学中培养小学数学知识的同时,也为学生掌握数学模式,优化思维能力等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基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教学情境之中,进入学习状态,对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进行有效提升。
一、學案导学,优化设计
学案就是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教学大纲、考纲和翻阅与其相关的资料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把所学知识由教本结构变为认知结构,把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分解,提出一个个不同类型的问题,再配备一定数量的巩固练习,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的助学方案。学案导学就是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创新教学思路。强调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实践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学案的优化设计要有趣味性,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引起注意,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要有针对性,应立足于教学重点难点处、教学突破口处、新旧知识连接处、教学概念易混淆处、内容归纳总结处,从整体角度设计富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条理和梯度,设计要有层次,起点要低、台阶要小,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材料、考试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可以真正处置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减法性质”时,我结合数字创设灵活的情境:“妈妈拿了50元帮小红购买练习本和橡皮擦,其中练习本花了22元,写字笔花了12元,请问妈妈还剩下多少钱?”该类问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学生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地解答问题。
二、问题引领,突破难点
在课中教授阶段主要是关于学案的使用情况进行重点分析,学案在课堂中的地位起到方向标的作用,至于究竟该怎样到达目的地,还需要一定的探索和努力。教师在这个阶段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在遇到瓶颈的时候,及时进行点拨,还要针对难点进行精细的讲解,确保整体教学流程不仅清晰明了,而且简单易懂。
例如: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将涉及到有关分数的学习,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案设置中,可以增加一些问题,来做简单的导入和清晰的解释,如:“六分之五的分数单位是?它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多少个五分之一是五分之四?九分之四中有几个九分之一?”“四个五分之一是多少?七分之三是三个什么?”等。这些问题是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分数的性质以及分数的计算,在导学案教学中,将这些问题进行合理的安排,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到同分母分数之间的关系。
三、课后整理,巩固升华
课后整理阶段主要是在导学案教学之后,学生根据学案内容,明确本节课的重要内容,通过学案中的自我检测来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因此学生要学会如何使用学案、如何更好的利用学案,并要对日积月累的学案进行装订,确保在日后的复习中,能够清晰掌握重要内容。
例如:这一阶段的导学案教学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成果,进行不同程度的检测和评价,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整体归纳和整理,将有关联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得出简明扼要的知识线索;其次就是要在这一阶段对学习方法进行不断的改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掌握学习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与此同时,教师要特别注意的是,学案教学法在课后整理阶段运用的时候,要考虑到班级内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制定出适合各个水平段学生的学习。
四、反思总结,优化提升
一堂课结束之后,教师要反思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学生是否完成了课程目标,是否理解重难点问题,在下次教学中如何调整,课程活动设计是否合理,导学案的编写是否合理。教师在反思的基础上修整导学案。同时,教师要调整导学案的编写。任何一种预设不可能十全十美,需在无数次修正、调整中逐步完善,导学案也不例外,教师在注重导学案编写的科学性、目标性、探索性等原则。
如在编写《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导学案的知识回顾中,教者设计如下:先估算345+458、500-419,再用竖式笔算下列各题并验算。教者发现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在横式后写等号还是约等号,因为导学案设置的不合理,造成了学生书写的模糊性。教者需要调整导学案,以便下次教学中再出现类似的问题。最后,教师要完善导学案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要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获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自由,但如果这些自由是无限度的,势必会偏离正确的轨道,教师要适当引导,合理掌握课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帮助教师更好的掌握数学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和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进行导学案设计时要重点思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及自身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还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以导学为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不断地实践中完善导学案设计在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沈加春. 导学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学子:理论版,2017(4).
[2]彭清林. 导学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甘肃教育,2017(7):99-99.
【关键词】小学数学 导学案 应用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素,社会各界对于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关注,作为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同时,小学数学学科是一门灵活性较强,具有丰富创造力的学科,在教学中培养小学数学知识的同时,也为学生掌握数学模式,优化思维能力等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基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教学情境之中,进入学习状态,对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进行有效提升。
一、學案导学,优化设计
学案就是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教学大纲、考纲和翻阅与其相关的资料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把所学知识由教本结构变为认知结构,把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分解,提出一个个不同类型的问题,再配备一定数量的巩固练习,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的助学方案。学案导学就是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创新教学思路。强调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实践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学案的优化设计要有趣味性,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引起注意,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要有针对性,应立足于教学重点难点处、教学突破口处、新旧知识连接处、教学概念易混淆处、内容归纳总结处,从整体角度设计富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条理和梯度,设计要有层次,起点要低、台阶要小,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材料、考试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可以真正处置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减法性质”时,我结合数字创设灵活的情境:“妈妈拿了50元帮小红购买练习本和橡皮擦,其中练习本花了22元,写字笔花了12元,请问妈妈还剩下多少钱?”该类问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学生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地解答问题。
二、问题引领,突破难点
在课中教授阶段主要是关于学案的使用情况进行重点分析,学案在课堂中的地位起到方向标的作用,至于究竟该怎样到达目的地,还需要一定的探索和努力。教师在这个阶段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在遇到瓶颈的时候,及时进行点拨,还要针对难点进行精细的讲解,确保整体教学流程不仅清晰明了,而且简单易懂。
例如: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将涉及到有关分数的学习,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案设置中,可以增加一些问题,来做简单的导入和清晰的解释,如:“六分之五的分数单位是?它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多少个五分之一是五分之四?九分之四中有几个九分之一?”“四个五分之一是多少?七分之三是三个什么?”等。这些问题是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分数的性质以及分数的计算,在导学案教学中,将这些问题进行合理的安排,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到同分母分数之间的关系。
三、课后整理,巩固升华
课后整理阶段主要是在导学案教学之后,学生根据学案内容,明确本节课的重要内容,通过学案中的自我检测来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因此学生要学会如何使用学案、如何更好的利用学案,并要对日积月累的学案进行装订,确保在日后的复习中,能够清晰掌握重要内容。
例如:这一阶段的导学案教学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成果,进行不同程度的检测和评价,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整体归纳和整理,将有关联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得出简明扼要的知识线索;其次就是要在这一阶段对学习方法进行不断的改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掌握学习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与此同时,教师要特别注意的是,学案教学法在课后整理阶段运用的时候,要考虑到班级内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制定出适合各个水平段学生的学习。
四、反思总结,优化提升
一堂课结束之后,教师要反思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学生是否完成了课程目标,是否理解重难点问题,在下次教学中如何调整,课程活动设计是否合理,导学案的编写是否合理。教师在反思的基础上修整导学案。同时,教师要调整导学案的编写。任何一种预设不可能十全十美,需在无数次修正、调整中逐步完善,导学案也不例外,教师在注重导学案编写的科学性、目标性、探索性等原则。
如在编写《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导学案的知识回顾中,教者设计如下:先估算345+458、500-419,再用竖式笔算下列各题并验算。教者发现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在横式后写等号还是约等号,因为导学案设置的不合理,造成了学生书写的模糊性。教者需要调整导学案,以便下次教学中再出现类似的问题。最后,教师要完善导学案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要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获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自由,但如果这些自由是无限度的,势必会偏离正确的轨道,教师要适当引导,合理掌握课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帮助教师更好的掌握数学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和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进行导学案设计时要重点思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及自身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还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以导学为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不断地实践中完善导学案设计在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沈加春. 导学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学子:理论版,2017(4).
[2]彭清林. 导学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甘肃教育,2017(7):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