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悟结合,让课堂真正成为人的主场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hope9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是教师教育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如果本节课仅仅把教学目标定位在3的倍数特征的记忆和总结上,显然会窄化数学教育的价值,忽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因此,本节课采用导悟结合、以导促悟的形式,顺应学生的思维,让课堂真正成为人的主场,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赛场,成为学生数学素养养成的能量场。教学设计上主要有三点思考:
  1.从学生熟悉的、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入学习内容。
  本节课从对“三字经全文有多少个字”的审视和质疑中开始教学,缩短了学生与知识的距离,学生在思辨中体悟独立思考是信息时代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
  2.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探究和感悟3的倍数特征。
  本节课的探究没有局限于对百数表和计数器的观察,没有强迫学生“必须”得出教师想要的结论,而是顺应学生的思维。教师通过对2和5倍数特征的知识迁移和“听声辨数”的游戏,给学生观察与思考、表达与交流、抽象与概括的机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何教师只听不看却可以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教师以这个疑问激发并维持着学生的探究欲望,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学生在一探究竟的自觉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3.以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为主线组织教学。
  本节课无论是引入、探究、练习,还是回顾、反思,都力图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领悟数学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积累数学探究经验,感受数学基本思想。为此,本节课引入3的倍数特征的算理教学。3的倍数特征的算理教学不是为了教算理而教算理,而是以算理统整本节课的几个知识点,让学生感受转化思想。本节课的算理教学不强求所有学生理解和掌握,而是让学生体会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都有各自的作用和缺点,并让学生尽可能经历一个完整、严谨的学习过程。如此可以让原本简单的知识技能教学变得更为丰满和厚重。
  【教学目标】
  1.经历3的倍数特征的探究过程,掌握3的倍数特征,了解3的倍数特征的算理;能根据特征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学习经验,感受数学思想方法,感悟数学学习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及意图】
  课前谈话。
  结合来听课的教师情况,让学生对教师提出的两个问题进行有理有据的判断。
  问题1:今天来听课的老师都是女老师?
  问题2:今天来听课的都是漂亮的女教师?
  师:大家真有主见,但是要用事实来捍卫自己的观点哦。
  学生判断后教师小结生活中的判断。
  师:同学们不仅智商高,情商也高啊。第二个问题我还真担心大家找出反例来啊。
  【看似是个暖场的谈话,其实是为本节课学习思维方式做铺垫,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一、问题思辨,情境引入
  课件呈现《三字经》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说说它有什么特点?提问:三字经全文有多少个字?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预设1:直接数。
  预设2:数一数一共有多少行(列),每行(列)有多少个字?用乘法来计算。
  预设3:上网搜索。
  师:有的同学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主动建构条件来解决问题。有的同学想借助网络查询。下面是张老师百度后的截图,你了解到什么信息?有什么疑问吗?(截图上提供的内容是“三字经全文共有1145个字”。)
  【“上百度”是生活中我们获取信息的常用方式,“作业帮”也是学生经常采用的“地下”学习方式。此处,教师立足学生实际创设一个熟悉的、真实的、有问题性的情境,引发他们思考。】
  学生对数据审视与质疑后,说说自己的思考与判断。
  预设:我觉得数据有问题,1145个位上是5,应该不是3的倍数。
  师:你怎么会想到从个位上的数来判断呢?
  预设:我们刚学过2和5的倍数特征就是看个位的。
  师:这只是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的一个猜想。1145究竟是不是3的倍数?最直接、最快速的方法就是用手里的计算器除以3,看一看商是多少。
  学生发现商不是一个整数。得出1145不是3的倍数的结论。
  师:看样子,在信息时代里,有很多网络信息的真伪还是要理性审视的。3的倍数到底有没有特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当学生根据个位上的数来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时,教师没有立刻给出评价,而是顺应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去思考、辨析、验证。这里的猜测是已有经验的迁移类推,具有代表性,是我们学习数学常用的方式。】
  二、猜测验证,特征探究
  1.首次猜测。
  师:刚才很多同学根据个位上的数判断出1145不是3的倍数,经过验证它确实不是3的倍数。我宣布我们这个猜测是对的,大家怎么看?
  预设1:赞同。
  预设2:不赞同,如果是一个巧合呢?
  2.举例验证。
  师:你准备如何验证呢?
  学生在练习本上举例子并用计算器进行验证,然后交流。学生体会正例越多,结论成立的可能性就越大,但一个反例就可以否定结论的道理。
  师:现在大家对我们的猜测有什么看法?
  预设:猜测不对。
  3.师生游戏,感悟特征。
  师:猜测错误,我们需要换个研究方向,下一步该如何研究呢?张老师不告诉大家,想和大家玩个游戏。看看大家能不能从游戏中有所感悟和发现。
  课件呈现每拨下一颗珠子就會有一下响声的电子计数器。(见图1)
  (1)“看珠辨数”游戏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教师迅速给出判断,学生用计算器验证。这时,学生会对教师迅速而正确的判断将信将疑。   (2)“听声辨数”游戏
  一个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教师背对屏幕,根据落珠声迅速给出判断。学生继续用计算器验证。此时学生会有多种反应,惊讶的、怀疑的、佩服的……当然也有少数学生好像有所感悟。
  师:如果说这是一个巧合,我们再来两轮。
  接下来的两轮游戏中,教师的准确判断让学生无比惊叹和佩服,少部分学生似乎有所感悟。
  4.交流汇报,再次猜测。
  师:当老师一猜一个准的时候,就不是猜了。这里有什么玄机呢?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老师是如何判断的?
  预设1:老师是听声音的。
  预设2:老师不看计数器,说明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和这个数具体是多少没有直接的关系。
  师:那与什么有关系呢?老师究竟能听出什么呢?
  预设:听出响了几下;听出计数器上一共有几颗珠子……
  师:你认为计数器上有几颗珠子时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预设:3颗、6颗、9颗、12颗、15颗……
  师:这些数和3有什么关系?这时候你有什么新的猜测?
  预设:响声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计数器上所有珠子总数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师:计数器上珠子的总数是否是3的倍数,该怎么判断?
  预设:数很小,口算就可以了。
  师:我们的游戏是在计数器中完成判断的,如果没有计数器,你会怎么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预设:根据所有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来判断。
  师:如果所有数位上的数的和不是3的倍数呢?学习中我们经常要思考“结论背后的结论”,这样的研究才比较严谨。
  预设:它就不是3的倍数。
  【几轮“听声辨数”的游戏,放慢了教学的节奏,让学生经历怀疑、惊讶、好奇、感悟的心理过程,扩大了学生探究的时空,强烈的求知欲成为激发学生探究和感悟的内驱力。】
  5.再次验证。
  (1)举例验证
  师:这是我们在游戏中获得的猜测,你准备如何验证?
  鼓励学生举出位数不同的例子来验证。帮助学生厘清举例验证的思维过程。以555为例,所有数位上的数的和是15,口算就可以知道15是3的倍数,根据猜测预判555是3的倍数。再用计算器验证555确实是3的倍数,例子是支持第二次猜测的。
  【这里的举例验证,看似简单,但对小学生来说实属不易。这里有逻辑学里“三段论”的思维方式,且极其容易陷入循环论证的误区。因此教师要适时引导,让学生的验证更理性、更严谨。】
  (2)了解算理论证
  师:大家都没有举出反例,到底有没有反例,还是我们没有找到反例呢?你有疑惑吗?
  预设1:没有疑惑了。
  预设2:也说不定是因为时间问题没有找到反例,毕竟一个反例就能推翻我们的猜测。
  师:其实数学家的研究并没有止步于此,他们从结论出发做了进一步研究。我们来看看能不能有所启发。
  师:数学家也在考虑所有数位上的数的和与这个数本身的大小相差很多,为什么它可以代替这个数来进行判断呢?
  教师结合以下实例(见图2),引领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了解3的倍数特征的基本原理。
  小结: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可以看作是从这个数中先减去较大的3的倍数后剩下的数,所以它可以作为判断原数是否是3的倍数特征的依据。这其实也是数学里的转化思想。
  【3的倍数特征的算理对小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此处只是引领学生了解执果索因的论证方法,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巩固内化,拓展提升
  1.在游戏中巩固。
  师:经过举例验证和数学家的论证,我再次肯定了我们第二次猜测的结论是成立的。
  师:现在你会玩“听声辨数”的游戏吗?
  教师拨珠,学生转身,背对屏幕。教师在计数器上拨402,学生完成判断。
  师:不回头,猜猜老师拨出的数可能是几?
  预设:可能是33,可能是123,可能是600,可能是1212……
  师:大家真厉害,也掌握“听声辨数”的本领了。现在你感觉这个游戏神秘吗?
  师:很多神秘的事,是因为我们对它缺乏探索和了解。如果你能掌握其中的规律,你就会恍然大悟。
  【“听声辨数”的游戏一直是学生关注的焦点,他们也想有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此处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游戏中实现再次对3的倍数特征的记忆和运用。】
  2.《三字经》问题再现与判断。
  呈现网络上《三字经》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字数统计。学生判断这些数是否是3的倍数。
  3.算理再运用,拓展提高。
  呈现:234、6029、20170525这几个数,学生判断其是否是3的倍数。
  预设:前两个数学生都能快速判断。但是对20170525这个数他们感到麻烦。
  师:根据我们对算理的研究,从原数里减去的3的倍数越大,剩下的数就越容易判断。你觉得这几个数还有其他判断方法吗?
  引导学生依据算理用“弃数法”简便判断。
  【本次拓展恰好实现了对算理的再认知和运用,使看似独立的内容融会贯通,让本节课更为丰满和厚重。】
  四、回顾反思
  师:课上到这儿,谁来说说自己的收获?
  师:你是如何获得3的倍数特征的结论的?
  预设:我们本节课在“猜测、验证、再猜测、再验证……”的过程中获得结论的。
  师:这就是我们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如果我们的第二次猜测还是错误的,你会怎么办?
  预设:再猜测,再验证……
  师:同学们真会学习,就用你的想法去探究其他的自然数的倍數有什么特征吧。
  【回顾反思本节课的收获和学习过程,既有知识技能层面的,也有过程方法层面的,再次凸显本课对学生数学素养和学力的关注。】■
  (作者单位:南京市南湖第三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书院作为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延绵千年,为教育发展和学术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有书院办学历史底蕴的现代化学校,应当充分挖掘书院文化精髓,传承书院办学精神,追求“德业并重,以德为先”的教育目标,强调道德与学问并进,鼓励特色与创新融合,推动专业与科研引领,积极寻求传统与现代办学的有机结合,守正出新,实现突破。  【关键词】书院文化;浸润式德育;特色课程  【中图分类号】G47 【
【关键词】数学结构化学习;《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知识结构;模块结构;练习结构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41-0065-04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就是要掌握这门学科的基本结构。”数学常被称为“结构的科学”,它的学科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数学结构化学习,是指建立在数学知识系统和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以动态建构
·背景提示·  從1980年创办、1981年开始正式招生,到今天已经成为省模范学校、先进集体乃至全国“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洋思中学的崛起,是中国乡村教育史上的一个神话。洋思人不断丰富教育教学的内涵,响亮地提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家长满意”等主张,不畏艰难,励精图治,走出了一条团队协作、无我奉献、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的洋思之路。
永远的儿童  张俊平  本期是一本人物专刊,我们聚焦的是一位已经离我们而去的老师——李吉林,以及她留给我们的文化——李吉林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实践。  李吉林是一棵大树,是一座高山,是一块丰碑。作为一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她一生获得了许多让普通人艳羡且难以企及的奖项、荣誉、称号。但是,她自己尤其喜欢和在意的却是这样一句看似平常的话:长大的儿童!她说:“我爱儿童,一辈子爱。如今我已不是儿童,但喜似儿童,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深度学习;整课实践;真实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09-0060-05  【作者简介】钱峰,江苏省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江苏宜兴,214206)教师,高级教师,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无锡市中小学教育科研带头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背景】  2017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
·主持人语·   新型政校关系的建立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学校外部关系发展的必然。政校关系是一种复杂的行政法律关系。在这种行政法律关系中,政府和学校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政府始终处于主导的位置,因此政校关系存在不对称性。政校关系的复杂性还体现在工作上的支持难以形成闭合回路,因为学校对政府的支持大多是隐性的,甚至是滞后的。如果学校缺少建设良好政校关系的智慧与热情,势必会影响政府投入的积极性
【摘 要】南京市大光路小学将智慧校园建设作为学校品质升级发展的重要举措,聚焦智慧学习系统的建设,基于智慧学习系统数据运用、智慧学习系统课堂运用、智慧学习系统师生合用三个不同维度,致力于实现学生的智慧学习与智慧生活。  【关键词】智慧校园;学以致用;智慧学习系统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42-0047-02  【作者简介】董泽芳,南京市大
·主持人语·   有关学校管理队伍建设的讨论是个永恒的话题,每个人、每个团队都是在具体的环境中面对着具体问题,实现成长。故而,聚焦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来进行问题检索、原因分析与策略借鉴,是当下中小学及幼儿园管理队伍共同的需求。   本议题基于学校管理现状,将问题检索视角铺设到城区、郊区、乡村等不同的办学社会环境,中学、小学、幼儿园等不同的办学阶段,经济发达区域、经济欠发达区域等不同的地区,分别通过问卷
【摘 要】教育理念是教育实践的重要引领。在追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时代,更加需要树立并践行科学的教育理念。《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八大基本理念,有着深刻的时代内涵,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价值指引。  【关键词】教育理念;教育现代化;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8-0006-06  【作者简介】孙其华,江
【关键词】语文教学;《金色的鱼钩》;循言探意;育人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2-0117-04  教学革命传统教育类文本时,教师不应空洞说教,而应立足语言文字,循言探意,用语文的方式让红色文化在学生心中扎根。如何把握语文要素和育人要素的融合点,让革命题材类文本在新形势教育环境下发光放彩?笔者结合六下《金色的鱼钩》一课的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