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急诊科是医院的“前沿阵地”,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在急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找准风险发生的原因,把握风险发生的特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减少乃至杜绝护理风险的发生,有利于提升急诊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就医安全,为医院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急诊; 护理; 风险管理; 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40-02
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科学,是各单位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评价等方式,对工作中的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的处理,期望达到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目标的管理过程。急诊科作为医院工作的最前沿,面对的病人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数量不定性等特点,其工作任务重、应急性强,要求医护人员应具有很高的医疗水平、敏捷的思维、快节奏的工作效率,同时又承担较高的风险。本文就我院急诊科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和采取的防范措施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与同行共勉。
1 风险存在原因
1.1 护士的主观因素
在对我院急诊科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后,发现由于护士自身的原因所导致的潜在护理风险和医疗差错、纠纷是所有急诊护理风险因素的主要原因,在护士自身的原因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1缺乏工作责任心,不热爱急诊护理工作 个别护士在急诊工作思想上不安心、行动上不积极,工作马虎,出现小差小错,从不吸取教训。
1.1.2服务意识不强 对患者服务中不能做到诚心、细心、耐心,有时甚至态度冷漠,即使护理服务不当,也从不赔礼道歉。
1.1.3护理规范意识淡薄 一些护士往往在工作量大时,抱着侥幸心理,自作主张削减操作过程,当工作轻松时,放松警惕,随意而为,把护理规范当儿戏,导致本不应该发生的差错发生。
1.1.4护理业务技术不熟练,导致操作失误 如对患者的病情变化缺乏判断能力,影响前瞻性措施的落实;又如静脉穿刺技术不过硬,导致静脉用药延迟等。
1.1.5 应急能力差 急诊的急救工作要求护士有良好的应急能力。往往由于护理人员没能完全掌握急救技术或虽有一定的技术,但一遇到实际抢救工作,心慌意乱,不知所措,影响危重患者的及时救治。
1.2 客观因素
急诊护理风险因素除主要来自护士的主观因素外,还有次要的护士之外的客观因素,其主要来自于医院、科室和病人自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2.1 规章制度不健全
护理操作程序不完善、风险管理的机制不健全、医院的规章制度不健全等,均是导致纠纷发生的隐患。
1.2.2 病人因素所致
一方面,急诊病人病情的复杂性、多样性,增加了护理的困难性,从而使护理风险增加;另一方面,病人可能出现一些意外事件,如躁动不安的病人可能发生坠床、撞伤等,有喉头痉挛、大量咯血、呕吐的病人可能出现窒息等,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护理的风险性。
2 预防措施
2.1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讲,医护活动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才能使护患关系一开始就有良好的基础,使护患之间相互信任,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更好地配合治疗,从而有效地减少风险的发生。为此,护理人员必须爱岗敬业,增强工作责任心,视患者为亲人。通过自己的语言、行为、仪表、技术去热情接待、精心护理每一位患者,诚挚地为患者奉献爱心。
2.2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急诊护理中,许多风险的发生都与护理技能有关。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护理技能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科学突飞猛进的今天,更需要及时掌握护理新技术,不断充电,更新认识。在抓好继续教育的同时,通过专业培训班、护理研讨沙龙、参加讲座、自学考试等不同形式,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护理技能。特别要增强应急能力的训练。
2.3 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2.3.1制定急诊风险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负责,制定和落实好风险识别和监控制度、风险分析申报制度、风险预防制度,及时掌握相关信息,找准护理安全隐患,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2.3.2健全和完善急诊风险制度
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工作的规范,也是护理质量的根本保障,对护士有一定的约束力。在急诊科除了要落实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抢救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外,还应制订抢救物品及药品专人管理制度、危重病人管理制度、交接班前自查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健全各种常见的急诊抢救流程,制订各种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
关键词: 急诊; 护理; 风险管理; 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40-02
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科学,是各单位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评价等方式,对工作中的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的处理,期望达到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目标的管理过程。急诊科作为医院工作的最前沿,面对的病人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数量不定性等特点,其工作任务重、应急性强,要求医护人员应具有很高的医疗水平、敏捷的思维、快节奏的工作效率,同时又承担较高的风险。本文就我院急诊科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和采取的防范措施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与同行共勉。
1 风险存在原因
1.1 护士的主观因素
在对我院急诊科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后,发现由于护士自身的原因所导致的潜在护理风险和医疗差错、纠纷是所有急诊护理风险因素的主要原因,在护士自身的原因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1缺乏工作责任心,不热爱急诊护理工作 个别护士在急诊工作思想上不安心、行动上不积极,工作马虎,出现小差小错,从不吸取教训。
1.1.2服务意识不强 对患者服务中不能做到诚心、细心、耐心,有时甚至态度冷漠,即使护理服务不当,也从不赔礼道歉。
1.1.3护理规范意识淡薄 一些护士往往在工作量大时,抱着侥幸心理,自作主张削减操作过程,当工作轻松时,放松警惕,随意而为,把护理规范当儿戏,导致本不应该发生的差错发生。
1.1.4护理业务技术不熟练,导致操作失误 如对患者的病情变化缺乏判断能力,影响前瞻性措施的落实;又如静脉穿刺技术不过硬,导致静脉用药延迟等。
1.1.5 应急能力差 急诊的急救工作要求护士有良好的应急能力。往往由于护理人员没能完全掌握急救技术或虽有一定的技术,但一遇到实际抢救工作,心慌意乱,不知所措,影响危重患者的及时救治。
1.2 客观因素
急诊护理风险因素除主要来自护士的主观因素外,还有次要的护士之外的客观因素,其主要来自于医院、科室和病人自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2.1 规章制度不健全
护理操作程序不完善、风险管理的机制不健全、医院的规章制度不健全等,均是导致纠纷发生的隐患。
1.2.2 病人因素所致
一方面,急诊病人病情的复杂性、多样性,增加了护理的困难性,从而使护理风险增加;另一方面,病人可能出现一些意外事件,如躁动不安的病人可能发生坠床、撞伤等,有喉头痉挛、大量咯血、呕吐的病人可能出现窒息等,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护理的风险性。
2 预防措施
2.1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讲,医护活动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才能使护患关系一开始就有良好的基础,使护患之间相互信任,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更好地配合治疗,从而有效地减少风险的发生。为此,护理人员必须爱岗敬业,增强工作责任心,视患者为亲人。通过自己的语言、行为、仪表、技术去热情接待、精心护理每一位患者,诚挚地为患者奉献爱心。
2.2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急诊护理中,许多风险的发生都与护理技能有关。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护理技能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科学突飞猛进的今天,更需要及时掌握护理新技术,不断充电,更新认识。在抓好继续教育的同时,通过专业培训班、护理研讨沙龙、参加讲座、自学考试等不同形式,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护理技能。特别要增强应急能力的训练。
2.3 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2.3.1制定急诊风险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负责,制定和落实好风险识别和监控制度、风险分析申报制度、风险预防制度,及时掌握相关信息,找准护理安全隐患,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2.3.2健全和完善急诊风险制度
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工作的规范,也是护理质量的根本保障,对护士有一定的约束力。在急诊科除了要落实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抢救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外,还应制订抢救物品及药品专人管理制度、危重病人管理制度、交接班前自查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健全各种常见的急诊抢救流程,制订各种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