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选)

来源 :扬子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qwq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近松,2000年生于贵州威宁,现居云南昆明。
  1
   站在大红梁子上喊一声母亲,万山呼应。
   在山顶,捡起一块石头往下扔,石头落在地上,又在新的地方安静、沉默。母亲如一塊石头,被安排在山间,一生默默无闻,默默无闻地分裂,默默无闻地在河流中行走。
   生活如同一条河流,我们都如一块石头,在这条河里随波逐流,拍打着两岸的山崖。惊涛拍岸,可否卷起千堆雪?
  2
   在海外,母亲早起,将星星赶走。
   在村里,母亲起床,将火炉里的火点起,唤醒一个村庄。母亲的脚步声很低,却用一种传统的方式,将村庄、大地唤醒。
   炊烟升起,朝阳像村庄的冠冕。公鸡,伸开喉咙,歌颂着勤劳的人。
   烧火做饭、喂马劈柴、饲养家禽,在房前屋后围一个菜园子,种上白菜、香菜、莲花白等等,这是一个农村家庭的诗和远方。
   母亲,在海外的深山里呼喊着我们的名字,那三长两短的言语,在山间回响。外出求学多年,我们把家从这里搬出去,多年后一个人再回来,依旧觉得有人在喊,站在垭口处。
   我也对着不同的角度喊几声。喊几声,就觉得自己释怀了。
  3
   有一天,我站在鱼池旁,风吹来,水面瞬间皱纹肆虐。风停,那些皱纹又随之消逝或者减少。
   随着年龄的增长,母亲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
   这些年,我叛逆过,也越过了自己与父母的那道鸿沟,而母亲额头,如同地壳的板块,在愈演愈烈,皱纹的宽度也越来越让人心酸。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小时候,寄居在亲戚处,父母隔三岔五来一次。从那时起,我们将生活变成海洋,我们只是一条条鱼,四处游走成了一种常态。一个人生活在外面,家也就更加遥远。
   记得在生物圈,有一种叫三文鱼的物种,每年的九月底、十月初,它们就成群结对地按照熟悉的、既定的路线,从大西洋沿着圣劳伦斯河回到淡水河里。
   母亲的一生如此,我们的一生也如此。
   寒暑假,我回家、回海外、回黑石,父亲还是那样,不管早晨还是傍晚,泡一杯茶一个人在院里转,看看房顶的蜜蜂;母亲依旧淘米、做饭、炒菜,在那小小的锅里炒着不同的菜,闻不同的味道。
   炒菜时,母亲一个人将家里所有人的盐量都估摸得清清楚楚。
   母亲,在厨房将近三十年,将人间咸淡看得透彻。
  4
   天黑下来,母亲回家了吗?
   在海外,山太高,天似乎比其他地方黑得更快。
   十多年前,母亲曾经打着手电,牵着牛将路边草上的露珠打落。对于一个小学文化的农村妇女来说,这是生活的节奏。
   父亲曾赶过马车、开过拖拉机,这辆车上一直有母亲,后面有了我们。
   在地里,母亲卖力地干着农活,午休都会觉得是浪费时间。从春天开始播种,夏天施肥、除草,秋天收割,她们的时间,被一卷一卷的膜覆盖着,如同地膜上的水珠,很快又被过往蒸发。
   母亲用一把锄头,在雪地里将春天刨开,从此刨开另一个缤纷世界。
   母亲是一个耐性很好、做事极其认真的人,那些没长出玉米的地,要么重新种上玉米,要么种上红豆。她不愿她的田园,如陶渊明笔下的“草盛豆苗稀”。
   母亲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土地上度过的,余生也将和土地结下不解之缘。
  5
   从海外到黑石,房子会变小,步伐会加快,唯有家的温度一如既往。
   母亲摆过地摊,卖过水果,卖过零食,用一杆秤,将善恶称出来,而母亲对于人世的无奈,该如何称?
   即使在寒冬,母亲收摊的时间也不会太早,整条街上,像母亲这样的人数不胜数。她们用清晨的哈气、傍晚的忙碌声将一条街的“人情味”表达出来。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空气中除了水分子、尘埃,还有各类味道,还有令人唏嘘的故事。
   那些在街上炸洋芋的人,她们也是母亲,将洋芋去皮,还原了一个个洋芋的肤色,过油。
   街上,少不了卖汤圆的人,她们和面、包汤圆、煮汤圆,圆满了汤圆,也圆满了自己与顾客的情分。
   冬天会走,春天会来,灯火会明亮,最为深刻的,莫过于那些类似于母亲的身影。
  6
   我总觉得,此生有一通长途电话,是我要打给母亲的。
   给父亲打电话,母亲总会在旁边嘀咕:你问问他最近身体怎么样?三餐要吃饱,冷了就把衣服加厚一点……
   今晚的月光,能否带着我所有的思绪到达故乡,在梦里安抚母亲的担忧?
   那些树站立着,只是想告诉我们风何时来、归何方,母亲也时常站在桥上、站在田埂上目送我。她想告诉我什么,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母亲在说,天下的母亲都会告诉自己的孩子一些故事,尽管故事不同,但爱是相同的。
   母亲站立的田埂上,一株鸢尾花开了,花瓣上有着风雨的故事;蒲公英花絮儿随风飞扬,种子散落四方。母亲,站立如同一座丰碑。
其他文献
须弥,本名谭智锋,1985年生于广东雷州,现居广西南宁。  扇 子   不经意停歇在手臂上的灰鸟突然振翅,像一个突现的语词,在空中划过一道美妙的痕迹(它的打开让图案的出现有了凭托之力)。在划痕从感知中消失前,它又回到了冷静的掌控之中。  闹钟响起   突如其来的尖刀,划开做梦的皮肤……在一种设定中,它遵从法则,硬生生地以其肺腑之音,来唤醒沉迷于某种混沌的睡眠。时间的节点被创造出来——停顿,偏移
期刊
宇剑,本名韩璟瑞,1991年生于甘肃兰州,现居陕西西安。  洋葱之心   如果灵魂有一扇窗,我就将所有光明献给独立的思想。   我赞美所有的生命神采奕然,我赞美所有的声音清脆动听,我赞美所有的味道如甘醴。我盘算着年轮,年轮盘算着轮回,轮回盘算着我,如此置换,我裹紧肉身,等待时间揭开我的真相,我的谜底,我的一切。   喟叹是多余的。   我安静地散发着光芒和热量。鸟雀啄我,风雨蚀我。我一如既
期刊
写爱情诗的人  坐在高铁上等待爱情  等待爱情的人  还在高铁上假装写诗  总是擦肩而过  淮河北的雨滴  装作眼泪挂在车窗上  淮南东站以东  那个稚气的男孩  大声诵读叶芝的诗歌  想博取一場恋爱  他全然不知  我最爱吃  阜阳的焦馍馓子  ①达斡尔·特日格是达斡尔族传统交通工具“勒勒车”,也称大轱辘车。
期刊
斯坦尼·普拉姆尼(Stanley Plumly),生于1939年,美国诗人,现任马里兰州大学教授。31岁出版第一部诗集《在外面的黑暗中》,后陆续出版十部诗集,最近两本是《孤儿时辰》和《反对落日》。  苍 鹭  1  你有时仍然睡在  那只大鸟体内,  它扑打折腾得筋疲力尽,  一只翅膀压在下面,  另一只轻微折伤,搁在我背上。  你照旧在我入睡之前睡着。  你醒时  依然泪水盈眶。  你有着所谓的
期刊
徐小冰,1999年生于山东,现居上海。  1   万物复苏,桃花开在梅花鹿的头顶上。   白云在规划灵魂线路图。   生活一如既往。阳春三月,我往自己的隐秘处做了个家访。   我喜欢搂着丹顶鹤的脖子睡觉。它弯曲着什么问题,我就准备什么答案。   我在冰块上写过,“青春是一场迫不得已的高烧” 。   有时候,我活对了,正确得泪眼婆娑。有时候,我活错了,错成一只迷路的丹顶鹤。问心无愧,美得
期刊
围 棋  黄昏 滚滚黑鸦如  无数 围棋黑子  包围住我的小村  与谁 对弈?  黑鸦是围棋黑子  白鸟是围棋白子  萧瑟的芦苇湖被秋风颠覆成一盘   季节围棋之 残局  远远 星空下  黑鹰是围棋黑子 惊兔是围棋白子  生与死又在表演着  谁的 经典游戏?  如此不堪之 残局  寂然 上床 扔进床下的两只  黑棉鞋 是我唯一的 围棋黑子  一生的存在啊 是围棋黑子还是   围棋白子?  交 换 
期刊
林宗龙,1988年生于福建福清,现居福建福州。  山中雾气  野猪在灌木丛拱出新鲜的土。  烧木柴的烟,从山中  那片毛竹林升起,  穿过它想穿过的禁地。  有一些我们尚未抵达,  当雾气弥漫在柿子树边缘,  一块散石从山谷滚落  并没有回声。但我们仍然相信  有着美丽斑纹的昆虫,  就像信任一种迷人的局限。  当在潮湿的墓园辨认完  身上长刺的并不是羊蹄甲,  或许我们将会从猎人的口中  获悉一
期刊
容铮,本名董玉文,1989年生于山东东平,现居山东泰安。  厌食症  我沉默,我不说话,我吞咽钢钉和青草  我的胃上升我的胃卡着喉咙  仿佛一个拳头从我胸部涌出  像一条小鱼,一边吐着泡沫一边放弃挣扎  我放弃挣扎  絮语者争吵者嚎叫者在环绕  在环绕在奔跑在搂着臂膀跳舞  民族舞拉丁舞霹雳舞街舞  手牵着手舞推搡着舞  踩着脚舞踩着胸膛站在我头颅上舞  像苹果像椰子,像翠绿的卷心菜  这些我都不
期刊
康承佳,1994年生于重庆,现居湖北武汉。  我爱你  我们之间,只有寂寞是巨大的  借各种形式上身。像  镰刀等待水稻,落叶死守秋风  在我的身体还不足以掏出严寒之前  我对寂寞守口如瓶  我爱你,整个秋天都在回应  从远处寒山到心头雾气  从云朵的沉默到雨水的静止  轻盈地,总是从温度开始  我们之间,距离恒定  像河流交出速度远山给出倒影  下午五点,我赠你微风深入武汉的留白  我爱那些必然
期刊
车厢里的棉  颠簸中,从硕大的旅行包  找到饭盒,拨出剩饭和猪油凝霜的咸菜  倒上开水  有滋有味地吃起来  扔完垃圾,座位被疲倦的妇人占据  犹豫间,男人一把揽过她。在白云堆里做梦那么久  皮肤还那么粗糙  男人拢拢她鬓角的白发  从后腰握住她的手,像握着乌鲁木齐  今年的新棉  名 字  春雨过后,就是花朵的天下了  田埂上星芒闪烁,结伴前来割草的少年  每一次  背篓都满满当当  扔下镰刀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