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内部控制成为建筑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我国建筑企业普遍建立了企业层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项目层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这些内部控制制度比较粗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内部控制放松,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为此提出建筑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策略:优化内部环境,强化风险管理,健全控制制度,注重信息沟通,加强内部监督。
关键词:建筑企业;内部控制;控制优化
一、引言
建筑企业内部控制能够对其内部的各个部门、各个业务流程、环节都能有效的进行监督和控制,确保在这些部门和流程、环节上,能够有效实行关键点监控和风险应对措施。对建筑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经营的规范,能够有效的促进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安全顺利的完成,能够逐渐的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对风险控制的薄弱环节,并将有可能在建筑施工企业之中出现的风险问题都处理掉。为此,本文主要探讨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优化策略。
二、文献回顾
新常态下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有效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杨劲锋,2016)。目前,建筑企业内部控制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内部控制监督力度不够,内部控制效率低下(刘梅,2016),还存在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员工管理素质不高,企业制度不合理等问题(申玉红,2016)。为此,学者提出的改善策略包括完善内部管理体系、改变粗放的管理模式、转向集约型和精细化管理(吉梅,2016)。
三、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问题
1、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建筑企业年轻人较多,部分年轻人学历较低,例如水泥工、砖工、木工等,在项目现场的管理主要靠工长或班组长的监督,要求这些员工在施工现场自行执行项目部的内部控制制度,较难落实;同时这些员工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容易出现意想不到的风险或事故。建筑企业虽然普遍建立了企业层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项目层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这些内部控制制度比较粗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内部控制放松,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而且建筑企业比较重视制度制定和执行,轻视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和评价。这些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完后,挂在项目部的墙上,但是在实际执行中,主要的项目经理的个人判断在起作用。特别是缺少内部控制的评估和审计,在建筑企业内部,很难知道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操作的可行性,也不清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和关键控制点,导致内部控制发挥的作用不明显。
2、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分析
1)建筑施工企业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内部管理时很少使用现代的科技手段,而是还在应用传统的手法,以项目管理为主,按照这种管理的实际特点,往往出现在建筑施工中有了问题,就会进行各个部门人员的抽调,鱼龙混杂的组合到一起,根本发挥不出来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
2)建筑施工企业对风险防范机制认识不到位 。建筑施工企业在招投标之后,要对项目信息进行及时的调查和研究,需要对所有的相关内容了解透彻,对任何能够存在的风险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但绝大多数的施工企业项目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个别的施工企业根本就没有项目风险评估。
3)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建筑企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在一般情况下,其内部控制都是由各个分支部门独自制定,导致部门的不同所考虑的问题角度也不相同,发挥不出内部控制的真正效果。
四、建筑企业内部控制优化分析
(一)优化内部环境。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主导着对内部控制的内部需求,赋予审计委员会监督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等方面的职能。建筑施工企业要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强化责任追究制度,界定其关键区域的权、责以及恰当的沟通渠道。
(二)强化风险管理。建筑企业施工环节多、周期长,需要多工种交叉作业,面临着更多的质量、安全、经营等不确定性,属于较高风险的行业。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首先要求提高建筑工程企业负责人和成员的风险意识,组建专门的团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风险分析和管理,并落实风险管理责任;其次,重视基础性的管理工作,在建筑工程立项、建设的开始,就要收集大量的信息资料以进行风险识别,并在建设的过程中竖立信息反馈机制,保障对风险因素的控制,并在发生风险情况时能有效制定应对措施;此外,将风险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这样就能减少和避免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有效防范各种类型的风险。
(三)健全控制制度。遵循《企業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应用指引的要求,首先要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并对一级流程进行层层分解,细化到二、三级流程。在此基础上,在每一业务流程中找到关键风险控制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建筑企业应根据业务不相容原理设置相关部门和岗位,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施工方案的编、审、批应该别离由不同人员或部门完成;工程技术部门应及时掌握工程投资、质量、安全等情况,财务部应审核各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以保证工程项目资金的合法性、可靠性;建筑公司应会同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严格按照设计与合同的要求对竣工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进行审查,并组织竣工预验收。所有的控制措施或办法均应形成文件,并下发到所有部门,并于执行记录。
(四)注重信息沟通。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收集、处理和传递的信息沟通程序,建立自己的信息数据库。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信息系统、人力资本管理信息系统和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保证信息网络安全、便捷、有效的运作。企业内部员工、各部门能够通过办公网络、信息系统、会议等方式进行沟通,能够及时、顺畅交流、沟通公司内外部信息。
(五)加强内部监督。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工作人员日常自查、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内控稽核、管理层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等方式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和评价。建筑企业审计人员的遴选要注重吸收既懂管理又懂审计的复合型人才,以便内审工作能够真正融入到经营管理、风险管理等领域。对于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管理层应该根据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主要业务循环,结合内部控制要素,建立起诊断、缺陷判定的具体标准,构建内部控制自我诊断机制。
五、结论
内部控制成为建筑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我国建筑企业普遍建立了企业层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项目层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这些内部控制制度比较粗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内部控制放松,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为此提出建筑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策略:优化内部环境,强化风险管理,健全控制制度,注重信息沟通,加强内部监督。
参考文献:
[1]杨劲锋,新常态下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经济,2016年5期
[2]刘梅,关于建筑企业如何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年3期
[3]申玉红,建筑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2016年30期
[4]吉梅,论建筑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J],财会通讯,2016年23期
作者简介:
石恒贵(1976-),男,汉,四川炜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关键词:建筑企业;内部控制;控制优化
一、引言
建筑企业内部控制能够对其内部的各个部门、各个业务流程、环节都能有效的进行监督和控制,确保在这些部门和流程、环节上,能够有效实行关键点监控和风险应对措施。对建筑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经营的规范,能够有效的促进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安全顺利的完成,能够逐渐的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对风险控制的薄弱环节,并将有可能在建筑施工企业之中出现的风险问题都处理掉。为此,本文主要探讨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优化策略。
二、文献回顾
新常态下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有效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杨劲锋,2016)。目前,建筑企业内部控制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内部控制监督力度不够,内部控制效率低下(刘梅,2016),还存在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员工管理素质不高,企业制度不合理等问题(申玉红,2016)。为此,学者提出的改善策略包括完善内部管理体系、改变粗放的管理模式、转向集约型和精细化管理(吉梅,2016)。
三、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问题
1、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建筑企业年轻人较多,部分年轻人学历较低,例如水泥工、砖工、木工等,在项目现场的管理主要靠工长或班组长的监督,要求这些员工在施工现场自行执行项目部的内部控制制度,较难落实;同时这些员工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容易出现意想不到的风险或事故。建筑企业虽然普遍建立了企业层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项目层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这些内部控制制度比较粗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内部控制放松,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而且建筑企业比较重视制度制定和执行,轻视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和评价。这些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完后,挂在项目部的墙上,但是在实际执行中,主要的项目经理的个人判断在起作用。特别是缺少内部控制的评估和审计,在建筑企业内部,很难知道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操作的可行性,也不清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和关键控制点,导致内部控制发挥的作用不明显。
2、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分析
1)建筑施工企业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内部管理时很少使用现代的科技手段,而是还在应用传统的手法,以项目管理为主,按照这种管理的实际特点,往往出现在建筑施工中有了问题,就会进行各个部门人员的抽调,鱼龙混杂的组合到一起,根本发挥不出来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
2)建筑施工企业对风险防范机制认识不到位 。建筑施工企业在招投标之后,要对项目信息进行及时的调查和研究,需要对所有的相关内容了解透彻,对任何能够存在的风险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但绝大多数的施工企业项目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个别的施工企业根本就没有项目风险评估。
3)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建筑企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在一般情况下,其内部控制都是由各个分支部门独自制定,导致部门的不同所考虑的问题角度也不相同,发挥不出内部控制的真正效果。
四、建筑企业内部控制优化分析
(一)优化内部环境。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主导着对内部控制的内部需求,赋予审计委员会监督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等方面的职能。建筑施工企业要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强化责任追究制度,界定其关键区域的权、责以及恰当的沟通渠道。
(二)强化风险管理。建筑企业施工环节多、周期长,需要多工种交叉作业,面临着更多的质量、安全、经营等不确定性,属于较高风险的行业。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首先要求提高建筑工程企业负责人和成员的风险意识,组建专门的团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风险分析和管理,并落实风险管理责任;其次,重视基础性的管理工作,在建筑工程立项、建设的开始,就要收集大量的信息资料以进行风险识别,并在建设的过程中竖立信息反馈机制,保障对风险因素的控制,并在发生风险情况时能有效制定应对措施;此外,将风险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这样就能减少和避免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有效防范各种类型的风险。
(三)健全控制制度。遵循《企業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应用指引的要求,首先要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并对一级流程进行层层分解,细化到二、三级流程。在此基础上,在每一业务流程中找到关键风险控制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建筑企业应根据业务不相容原理设置相关部门和岗位,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施工方案的编、审、批应该别离由不同人员或部门完成;工程技术部门应及时掌握工程投资、质量、安全等情况,财务部应审核各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以保证工程项目资金的合法性、可靠性;建筑公司应会同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严格按照设计与合同的要求对竣工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进行审查,并组织竣工预验收。所有的控制措施或办法均应形成文件,并下发到所有部门,并于执行记录。
(四)注重信息沟通。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收集、处理和传递的信息沟通程序,建立自己的信息数据库。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信息系统、人力资本管理信息系统和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保证信息网络安全、便捷、有效的运作。企业内部员工、各部门能够通过办公网络、信息系统、会议等方式进行沟通,能够及时、顺畅交流、沟通公司内外部信息。
(五)加强内部监督。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工作人员日常自查、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内控稽核、管理层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等方式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和评价。建筑企业审计人员的遴选要注重吸收既懂管理又懂审计的复合型人才,以便内审工作能够真正融入到经营管理、风险管理等领域。对于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管理层应该根据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主要业务循环,结合内部控制要素,建立起诊断、缺陷判定的具体标准,构建内部控制自我诊断机制。
五、结论
内部控制成为建筑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我国建筑企业普遍建立了企业层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项目层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这些内部控制制度比较粗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内部控制放松,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为此提出建筑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策略:优化内部环境,强化风险管理,健全控制制度,注重信息沟通,加强内部监督。
参考文献:
[1]杨劲锋,新常态下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经济,2016年5期
[2]刘梅,关于建筑企业如何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年3期
[3]申玉红,建筑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2016年30期
[4]吉梅,论建筑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J],财会通讯,2016年23期
作者简介:
石恒贵(1976-),男,汉,四川炜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