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试图通过研究总结全国卷必修一《经济生活》高考试题的特点,探索提高高三复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全国卷 经济生活 逻辑思维 备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7-071-01
全国卷政治试题特点“形散神不散”,依托课本知识,从社会热点切入,重点考察学生核心素养,关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为高校输送可塑之才!必修一经济生活的试题当然也具有这个特点。
一、试卷结构
1.经济生活全国卷选择题序一般为12~15题,共16分,非选择题一般有14分。
2.经济生活模块的占分值较大,一般都在30分左右,应该是复习的重点。
二、经济生活试题的特点
1.能力要求上
(1)更加侧重要求学生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能力。考查联系实际能力上,全国卷创设的新材料与新情境内容丰富、阅读量较大,强调关注全国性的时事素材和科技人文素材的选用,且更关注重大时事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体现在试题材料的选择上,更为重要的是新课标卷非选择题答案的组织将教材理论、时事话语与情境材料有机糅合在一起。必修一非选择题这个特点更为明显。如:(2015年全国卷I38题)结合材料好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并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资金。
(2)注重学生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及综合阐述或评论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能力。全国卷往往阅读量较大,经常需要筛选、整合解题的有关信息。如:(2018年全国卷I38题)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近年来我国拉松热的驱动因素。
(3)重视学生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能力。如:(2014年全国卷I38题)政府放宽市场准入规则会增加市场活力,最终使消费者受益。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的。此题逻辑推理过程是:成本降低—数量增加—供给增加—竞争资源—价格降低—质量提升。考生要能够具有较强逻辑推理思维能力,才能得到较好分数。
2.考查形式上
(1)《经济生活》的选择题,几乎也都是4选2的复合选择型题目,个人认为四本必修中,难度最大的,它不仅要求提取信息的能力更高,而且很多选项带着一定逻辑推理能力的考察。全国卷经常有计算类曲线型、选择题。2013年之前的计算題难度较大,往往将很多变量糅合在一起,如汇率、纸币发行量、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等放在同一道试题中考查。虽然经济学计算题难度下降,更贴近现实生活。
如:(2015年全国卷I)12.某公司准备在甲乙两种复印机中选购一台,甲复印机的购置成本为22000元,乙为18000元;甲的专用耗材每年消耗量不及乙的50%。该公司最终购买了甲复印机。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选择的理由是
A.甲乙是替代品,甲的耗材消耗量低于乙
B.甲与其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耗材成本低于乙的购置成本
C.甲与乙的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购置成本低于乙的耗材成本
D.甲乙是替代品,甲多耗材的购置成本低于甲节约的耗材成本
(2)《经济生活》的非选择题分值都保持在14分,以意义型、措施型、原因型题型考查为主;设问巧妙灵活,注重思维过程与方法,更突出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实践性、探究性和开放性,经常分为两个小问(可能跟分值较高有关);答案更加注重系统性和完整性,摆脱了教材章节将知识孤立化、分散化、断点化的掣肘,更强调事理交融、具体分析,评卷按学科知识与学科能力分层分项。
如:(2015年全国卷I38)材料二2013年我国GDP增速为7.7%,2014年为7.4%。2015年我国GDP增长目标调低为7%。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做了加力增效的部署,其中,2015年财政预算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财政赤字率指财政赤字与GDP之比。国际上财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线为3%。)
结合材料二好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并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资金。(14分)
回答“如何用好财政资金”这个问题,要结合时政的一些术语,要引导学生从人民、社会资源、国家经济三个角度思考问题,所以要培养学生开放思维。
3.从内容上看,全国卷更突出考查主干知识和综合调用,更强调对理论观点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经济生活》试题依然紧紧抓住经济活动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突出《经济生活》中的主体企业、消费者、政府以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等要点,要求考生思考材料与知识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分析综合解决经济问题。这几年全国卷《经济生活》主观试题考点主要集中在第二、五、七、八、九、十这五课书。
三、经济生活备考策略
1.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重视逻辑推理关系和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能力是讲不透,练不出来的,因此我们在复习经济生活时候,尽可能的想通过一些问题诱导让学生多思考、多锻炼思维,多引导学生从国家政府、企业、个人不同不同主体,生产、消费、分配、交换四个环节去思考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2.夯实基础,基础知识重要性无容置疑。我们主要要加强一些经济概念、原理的讲解,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样四个角度深入理解一些基本的经济问题,提高思维的深度。
3.加强时政教学,引导学生多关注社会热点新闻事件,扩展学生视野,提高思维的广度。适应全国卷政治试题的特点和要求,主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关联生活的根本原则和方法要求,帮助学生强化理解,注重学以致用。从第一轮复习考试一直到四月中旬,最好能够精选一些新闻联播时政内容,每周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观看,并结合课本分析。还可以订《时事》这本杂志,准备专门用一些时间来跟学生一起阅读学习。
4.优化高三政治练习题的选编命制,提高训练模拟题的切合度、前瞻性、导向性。根据全国卷试题特点,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答题方法。
【关键词】 全国卷 经济生活 逻辑思维 备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7-071-01
全国卷政治试题特点“形散神不散”,依托课本知识,从社会热点切入,重点考察学生核心素养,关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为高校输送可塑之才!必修一经济生活的试题当然也具有这个特点。
一、试卷结构
1.经济生活全国卷选择题序一般为12~15题,共16分,非选择题一般有14分。
2.经济生活模块的占分值较大,一般都在30分左右,应该是复习的重点。
二、经济生活试题的特点
1.能力要求上
(1)更加侧重要求学生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能力。考查联系实际能力上,全国卷创设的新材料与新情境内容丰富、阅读量较大,强调关注全国性的时事素材和科技人文素材的选用,且更关注重大时事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体现在试题材料的选择上,更为重要的是新课标卷非选择题答案的组织将教材理论、时事话语与情境材料有机糅合在一起。必修一非选择题这个特点更为明显。如:(2015年全国卷I38题)结合材料好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并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资金。
(2)注重学生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及综合阐述或评论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能力。全国卷往往阅读量较大,经常需要筛选、整合解题的有关信息。如:(2018年全国卷I38题)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近年来我国拉松热的驱动因素。
(3)重视学生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能力。如:(2014年全国卷I38题)政府放宽市场准入规则会增加市场活力,最终使消费者受益。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的。此题逻辑推理过程是:成本降低—数量增加—供给增加—竞争资源—价格降低—质量提升。考生要能够具有较强逻辑推理思维能力,才能得到较好分数。
2.考查形式上
(1)《经济生活》的选择题,几乎也都是4选2的复合选择型题目,个人认为四本必修中,难度最大的,它不仅要求提取信息的能力更高,而且很多选项带着一定逻辑推理能力的考察。全国卷经常有计算类曲线型、选择题。2013年之前的计算題难度较大,往往将很多变量糅合在一起,如汇率、纸币发行量、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等放在同一道试题中考查。虽然经济学计算题难度下降,更贴近现实生活。
如:(2015年全国卷I)12.某公司准备在甲乙两种复印机中选购一台,甲复印机的购置成本为22000元,乙为18000元;甲的专用耗材每年消耗量不及乙的50%。该公司最终购买了甲复印机。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选择的理由是
A.甲乙是替代品,甲的耗材消耗量低于乙
B.甲与其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耗材成本低于乙的购置成本
C.甲与乙的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购置成本低于乙的耗材成本
D.甲乙是替代品,甲多耗材的购置成本低于甲节约的耗材成本
(2)《经济生活》的非选择题分值都保持在14分,以意义型、措施型、原因型题型考查为主;设问巧妙灵活,注重思维过程与方法,更突出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实践性、探究性和开放性,经常分为两个小问(可能跟分值较高有关);答案更加注重系统性和完整性,摆脱了教材章节将知识孤立化、分散化、断点化的掣肘,更强调事理交融、具体分析,评卷按学科知识与学科能力分层分项。
如:(2015年全国卷I38)材料二2013年我国GDP增速为7.7%,2014年为7.4%。2015年我国GDP增长目标调低为7%。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做了加力增效的部署,其中,2015年财政预算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财政赤字率指财政赤字与GDP之比。国际上财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线为3%。)
结合材料二好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并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资金。(14分)
回答“如何用好财政资金”这个问题,要结合时政的一些术语,要引导学生从人民、社会资源、国家经济三个角度思考问题,所以要培养学生开放思维。
3.从内容上看,全国卷更突出考查主干知识和综合调用,更强调对理论观点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经济生活》试题依然紧紧抓住经济活动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突出《经济生活》中的主体企业、消费者、政府以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等要点,要求考生思考材料与知识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分析综合解决经济问题。这几年全国卷《经济生活》主观试题考点主要集中在第二、五、七、八、九、十这五课书。
三、经济生活备考策略
1.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重视逻辑推理关系和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能力是讲不透,练不出来的,因此我们在复习经济生活时候,尽可能的想通过一些问题诱导让学生多思考、多锻炼思维,多引导学生从国家政府、企业、个人不同不同主体,生产、消费、分配、交换四个环节去思考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2.夯实基础,基础知识重要性无容置疑。我们主要要加强一些经济概念、原理的讲解,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样四个角度深入理解一些基本的经济问题,提高思维的深度。
3.加强时政教学,引导学生多关注社会热点新闻事件,扩展学生视野,提高思维的广度。适应全国卷政治试题的特点和要求,主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关联生活的根本原则和方法要求,帮助学生强化理解,注重学以致用。从第一轮复习考试一直到四月中旬,最好能够精选一些新闻联播时政内容,每周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观看,并结合课本分析。还可以订《时事》这本杂志,准备专门用一些时间来跟学生一起阅读学习。
4.优化高三政治练习题的选编命制,提高训练模拟题的切合度、前瞻性、导向性。根据全国卷试题特点,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答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