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股市要想走出熊市阴影,可能尚需时日,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次贷危机的严重程度及其未来走向
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引发全球股灾,美国、英国、日本等央行纷纷向股市紧急注入巨资,并相继出台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救市措施。
9月19日晚,中国政府也三箭齐发:证券交易印花税从当日起从双边征收改为单边征收;国资委支持中央企业增持或者回购上市公司的股份;中央汇金公司决定,将在二级市场购入工、中、建三行股票。
9月20日,A股市场全线涨停,沪指收盘报2075.09点,涨幅9.46%,創1996年设置涨跌停制度后的第二大涨幅。9月22日,沪市继续维持上涨势头,仅两个交易日,从1800点的关键心理位回升至2200点以上。
“三项政策缺一不可,互相作用,是在关键时刻,出台了一个关键的政策。”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武汉科技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则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表示:前者是间接为市场注入更多的流动性;后者则是政府直接入市改变游戏规则。这些措施足以表明中国政府救市的态度,为现阶段股市稳定起到关键作用。
中国式场内救市
今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升级为灾难性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这对中国银行业和股市同时产生了强烈的不良示范效应。作为对9月15日美国雷曼兄弟倒闭的回应,中国股市的银行大股权重股连续三个交易日跌停,并将上证综指从2245点直接打压至1800点的关键心理位。
“这种非理性下跌,主要受外围因素——美国次贷危机升级的直接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政府救市,此次政策出台非常及时。”董登新说。
救市的撒手锏之一是单边征收印花税。自9月19日起,对证券交易出让方按1‰的税率单边征收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对受让方不再征税。
今年4月印花税由3‰降至1‰,现在又实行印花税单边征收,这些措施大都出于下半年刺激经济和减轻企业及个人税收负担的需要。印花税频调已经成为调节股指高低的重要杠杆。
对于印花税的调整,业内人士有不同的看法。
长期研究国外证券和资本市场的董登新表示,救市一般分为两种手法,一种是场外救市,或称“注资救市”,即中央银行通过给金融机构注入“流动性”(注资),放松市场银根,间接为股市松绑。资本成熟国家多数采用此种方法;“场内救市”,或称“行政救市”,即直接进场改变既定的市场游戏规则。如降低印花税、佣金,甚至限制大小非减持等。
“中国政府最喜欢或最习惯采用行政手段直接入市干预,这种直接进场改变游戏规则的中国特色的‘救市’,只能更进一步地强化‘政策市’的特色,治标而不治本。”董登新认为,这次的行政救市实属危急时刻的不得已而为之。不过它的立竿见影也再一次证明了股民对“政策市”的依赖和偏爱心理。
其实,在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当天,中国政府已经实行了“场外救市”: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这是央行4年来首次下调“两率”。但股市对此次政策反应平平。
资本成熟国家的政府一般不轻易地调股市税率,税率调整必须纳入法律修订程序。如果必须要调整税率,则要经过一个完备的法律程序,由国会通过后正式实施。而且一旦调整,必须同时做出下一次调整的时间承诺,一般维持5至10年不变。
多位专家表示,中国的救市措施所起到的作用只是暂时的,惟有系统治市,才是长远之策。
证监会系统治市
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中国股市上演了制造泡沫和泡沫破灭的全过程。2007年,中国股市仅用10个月时间,便相继攻克了2500点、3000点、3500点、4000点、4500点、5000点、5500点、6000点。2007年10月底至2008年9月初,又是整整10个月,中国股市报复性下跌,从6124点一路跌至2245点。
中国政府上一次救市措施出台,正值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之时。监管层动用下调印花税、规范大小非减持等手段救市,但这些措施并未从根本上扭转A股下跌的趋势。彼时,业界提出“系统性治市”的思维。
前段时间监管层的一系列作为显示,中国正在践行股市新思维,从“救市”转向“治市”。
8月22日,证监会提高再融资门槛,强制配送比例由不少于最近3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20%提高至30% ;8月27日晚,中国证监会公布了修订后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完善大股东增持制度,同时在防范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方面也将严格监管;9月12日晚,中国证监会对外发布《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旨在充实完善保荐制度,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将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
资本市场的法制建设也明显提速。截至今年上半年,自《公司法》《证券法》和《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修订以来,证监会已经完成了配套立法项目137件。
“救市不如治市”的意见,似乎已成为业界的共识。
一些专家认为,股市的持续暴跌应归咎于大小非解禁。如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刘纪鹏认为,稳定中国资本市场的首要因素是解决“大小非”解禁的问题,否则难以重归牛市。对此,证监会多次强调不会限制大小非,但会多方面疏导。从2008年7月起,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开始逐月披露“大小非”减持情况,加强大小非减持的信息披露透明度。
“中国股市的根本问题绝不是什么供求关系问题,更不是什么大小非问题,我们急需要从源头上‘治市’,尤其是‘法治’。”董登新说,尤其要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高管行为的严厉监管,严厉打击基金的非法行为。
然而,要想让中国的股市重新恢复信心并能够企稳,除了中国证监会的努力之外,似乎还要看全球市场的脸色。
股市走向取决于美国金融危机
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托管抵押贷款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9月15日,华尔街排名第四的百年投行雷曼兄弟股份公司宣布破产;9月21日,美林证券以440亿美元价格将自己出售给美国银行;几乎与此同时,世界第一大保险商美国国际集团(AIG)向联邦政府发出紧急呼救。至此,百年不遇的美国金融危机,已经诱发全球一系列经济动荡。
“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升级比我们所能预想的严重得多。”国际著名金融专家、美国环球证券首席投资执行官丁大卫教授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
他认为,若将美国金融比作一棵树,次贷危机就只是美国这棵金融树上的一个分枝,这个枝杈不断裂,其他枝杈如对冲基金、国债期货、个贷、房贷等也有可能断裂。现在,次债危机只露出冰山一角,而整棵金融树的倒塌才是最可怕的。
其实,美国的经济从今年以来已经十分糟糕,如果加上巨额外债,国民生产总值已经成为负数。9月20日,美国政府宣布一项高达7000亿美元的危机救助方案,这一方案如能获美国国会通过,将是历史上金额最大的干预方案。这场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救市计划,涉及多项措施,包括成立一个官方信托机构,购买金融机构的按揭坏账。
“现在美国财政已经有漏底的迹象,能否力挽狂澜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丁大卫担忧地说。他认为,由于没有把次贷危机的危害想象得很大,现在全球联手救市,在时机的选择上已经晚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全球金融市场犹如一个大水库,互相关联,如果泛滥起来,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也不具备完全抵御危害的实力。因此,丁大卫认为,中国A股也应该随全球一起行动,尽自己所能保住本国市场。
董登新对此也认为,中国股市要想走出熊市阴影,可能尚需时日。而且很大程度上,中国股市的走向,取决于美国次贷危机的严重程度及其未来走向。
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引发全球股灾,美国、英国、日本等央行纷纷向股市紧急注入巨资,并相继出台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救市措施。
9月19日晚,中国政府也三箭齐发:证券交易印花税从当日起从双边征收改为单边征收;国资委支持中央企业增持或者回购上市公司的股份;中央汇金公司决定,将在二级市场购入工、中、建三行股票。
9月20日,A股市场全线涨停,沪指收盘报2075.09点,涨幅9.46%,創1996年设置涨跌停制度后的第二大涨幅。9月22日,沪市继续维持上涨势头,仅两个交易日,从1800点的关键心理位回升至2200点以上。
“三项政策缺一不可,互相作用,是在关键时刻,出台了一个关键的政策。”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武汉科技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则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表示:前者是间接为市场注入更多的流动性;后者则是政府直接入市改变游戏规则。这些措施足以表明中国政府救市的态度,为现阶段股市稳定起到关键作用。
中国式场内救市
今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升级为灾难性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这对中国银行业和股市同时产生了强烈的不良示范效应。作为对9月15日美国雷曼兄弟倒闭的回应,中国股市的银行大股权重股连续三个交易日跌停,并将上证综指从2245点直接打压至1800点的关键心理位。
“这种非理性下跌,主要受外围因素——美国次贷危机升级的直接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政府救市,此次政策出台非常及时。”董登新说。
救市的撒手锏之一是单边征收印花税。自9月19日起,对证券交易出让方按1‰的税率单边征收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对受让方不再征税。
今年4月印花税由3‰降至1‰,现在又实行印花税单边征收,这些措施大都出于下半年刺激经济和减轻企业及个人税收负担的需要。印花税频调已经成为调节股指高低的重要杠杆。
对于印花税的调整,业内人士有不同的看法。
长期研究国外证券和资本市场的董登新表示,救市一般分为两种手法,一种是场外救市,或称“注资救市”,即中央银行通过给金融机构注入“流动性”(注资),放松市场银根,间接为股市松绑。资本成熟国家多数采用此种方法;“场内救市”,或称“行政救市”,即直接进场改变既定的市场游戏规则。如降低印花税、佣金,甚至限制大小非减持等。
“中国政府最喜欢或最习惯采用行政手段直接入市干预,这种直接进场改变游戏规则的中国特色的‘救市’,只能更进一步地强化‘政策市’的特色,治标而不治本。”董登新认为,这次的行政救市实属危急时刻的不得已而为之。不过它的立竿见影也再一次证明了股民对“政策市”的依赖和偏爱心理。
其实,在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当天,中国政府已经实行了“场外救市”: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这是央行4年来首次下调“两率”。但股市对此次政策反应平平。
资本成熟国家的政府一般不轻易地调股市税率,税率调整必须纳入法律修订程序。如果必须要调整税率,则要经过一个完备的法律程序,由国会通过后正式实施。而且一旦调整,必须同时做出下一次调整的时间承诺,一般维持5至10年不变。
多位专家表示,中国的救市措施所起到的作用只是暂时的,惟有系统治市,才是长远之策。
证监会系统治市
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中国股市上演了制造泡沫和泡沫破灭的全过程。2007年,中国股市仅用10个月时间,便相继攻克了2500点、3000点、3500点、4000点、4500点、5000点、5500点、6000点。2007年10月底至2008年9月初,又是整整10个月,中国股市报复性下跌,从6124点一路跌至2245点。
中国政府上一次救市措施出台,正值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之时。监管层动用下调印花税、规范大小非减持等手段救市,但这些措施并未从根本上扭转A股下跌的趋势。彼时,业界提出“系统性治市”的思维。
前段时间监管层的一系列作为显示,中国正在践行股市新思维,从“救市”转向“治市”。
8月22日,证监会提高再融资门槛,强制配送比例由不少于最近3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20%提高至30% ;8月27日晚,中国证监会公布了修订后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完善大股东增持制度,同时在防范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方面也将严格监管;9月12日晚,中国证监会对外发布《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旨在充实完善保荐制度,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将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
资本市场的法制建设也明显提速。截至今年上半年,自《公司法》《证券法》和《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修订以来,证监会已经完成了配套立法项目137件。
“救市不如治市”的意见,似乎已成为业界的共识。
一些专家认为,股市的持续暴跌应归咎于大小非解禁。如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刘纪鹏认为,稳定中国资本市场的首要因素是解决“大小非”解禁的问题,否则难以重归牛市。对此,证监会多次强调不会限制大小非,但会多方面疏导。从2008年7月起,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开始逐月披露“大小非”减持情况,加强大小非减持的信息披露透明度。
“中国股市的根本问题绝不是什么供求关系问题,更不是什么大小非问题,我们急需要从源头上‘治市’,尤其是‘法治’。”董登新说,尤其要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高管行为的严厉监管,严厉打击基金的非法行为。
然而,要想让中国的股市重新恢复信心并能够企稳,除了中国证监会的努力之外,似乎还要看全球市场的脸色。
股市走向取决于美国金融危机
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托管抵押贷款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9月15日,华尔街排名第四的百年投行雷曼兄弟股份公司宣布破产;9月21日,美林证券以440亿美元价格将自己出售给美国银行;几乎与此同时,世界第一大保险商美国国际集团(AIG)向联邦政府发出紧急呼救。至此,百年不遇的美国金融危机,已经诱发全球一系列经济动荡。
“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升级比我们所能预想的严重得多。”国际著名金融专家、美国环球证券首席投资执行官丁大卫教授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
他认为,若将美国金融比作一棵树,次贷危机就只是美国这棵金融树上的一个分枝,这个枝杈不断裂,其他枝杈如对冲基金、国债期货、个贷、房贷等也有可能断裂。现在,次债危机只露出冰山一角,而整棵金融树的倒塌才是最可怕的。
其实,美国的经济从今年以来已经十分糟糕,如果加上巨额外债,国民生产总值已经成为负数。9月20日,美国政府宣布一项高达7000亿美元的危机救助方案,这一方案如能获美国国会通过,将是历史上金额最大的干预方案。这场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救市计划,涉及多项措施,包括成立一个官方信托机构,购买金融机构的按揭坏账。
“现在美国财政已经有漏底的迹象,能否力挽狂澜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丁大卫担忧地说。他认为,由于没有把次贷危机的危害想象得很大,现在全球联手救市,在时机的选择上已经晚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全球金融市场犹如一个大水库,互相关联,如果泛滥起来,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也不具备完全抵御危害的实力。因此,丁大卫认为,中国A股也应该随全球一起行动,尽自己所能保住本国市场。
董登新对此也认为,中国股市要想走出熊市阴影,可能尚需时日。而且很大程度上,中国股市的走向,取决于美国次贷危机的严重程度及其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