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国务院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龙胜瑶族服饰以其精湛的手工艺和文化底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龙胜瑶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早在东汉初年,瑶族先民就活动在古称桑江的这块偏僻土地上。勤劳智慧的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社会活动中,创造了内容丰富特色浓郁的传统文化。龙胜瑶族的服饰特征在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三写有:桑江寨瑶人,妇人椎髻临额,上衫下裙,斑斓勃翠,惟其上衣斑纹极细,俗所尚也。卷六(瑶斑布)云:“瑶人以蓝染布为斑,其纹极细,其法以木板二片,镂成细花,用以挟布,而溶蜡灌于镂中,而后乃释板取布,投入蓝中,布即受蓝,则煮布以去其蜡,故能成极细斑花,炳然可观,故夫染斑之法,莫瑶人著也。”可见瑶族人民很久以前就已经熟练掌握镂花蜡染技艺,至今“红瑶”蜡染工艺仍兴而不衰。
龙胜瑶族主要分布在龙脊镇、泗水乡、江底乡、马堤乡,三门镇、龙胜镇、平等镇等。龙胜瑶族服饰以“红瑶”“盘瑶”最具代表性。
“红瑶”服饰,男子喜着青衣青裤,女子喜好五色。女饰以五彩斑斓、鲜艳精美著称,上衫下裙,上衣花多,有饰衫、花衣、青衣和双衣四种,双衣多为老年妇女穿。
“红瑶”妇女上衣纹饰繁复,富有想象力,它与刺绣、机绣不同,工艺别具一格,既不需要描图打稿,也不需要模具,全凭一双慧眼,一双巧手。先在底布上按纱路经纬线确定图案位置,然后用各种丝线挑绣出绚丽多姿的图案,有些花纹包含寓意,不可或缺。“红瑶”妇女上衣以玫瑰红、大红两种颜色为主色调。整件衣服用蚕丝挑绣而成,花衣上绣有山川、草木、飞禽走兽等图案。这是“红瑶”妇女在劳动过程中,对大自然的认识描绘,充分体现了瑶族妇女的聪明才智。
“红瑶”妇女服饰配件多种多样,有包头布、包肚、腰带、围裙、围裙带、东摆、裙摆、脚绑、脚绑带、花鞋和银质制品等,各种配件制作精致,式样灵巧。
“红瑶”服饰的主要传统工艺有挑花、织花和蜡染三种技艺。挑花、织花为瑶家妇女必备的女工手艺。瑶家姑娘长到十二三岁时,就跟着母亲学习挑花、织花。掌握这种技艺必须眼好、手巧、心细。蜡染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精湛的工艺堪称瑶家一绝。瑶家的挑花、织花和蜡染没有文字记载,没有图案样式,全凭口口相传、言传身教,从而世代传承下来。
“盘瑶”妇女的服饰由头巾、上衣、坎肩、围裙、腰带等组成。头巾一般为一丈二尺长,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少女头巾以浅色印花和红色为主,象征妙龄如花,青春红似火,又是未婚的标志。中年妇女多用蓝色,寓意洁朗如天,纯情似水。老年妇女则用青色,表示庄重稳健,青松不老。上衣除领口、衣脚、袖筒有刺绣外,其他部位少见绣花,看上去朴素而庄重。布衣扣五对(三对三颗的排扣、两对单扣),象征五神临门。搭肩,也称坎肩,用若干层布料叠成,呈半边月形状,搭在肩上既具装饰美,又有实用价值。挑重担、背背篓时,能减轻对肩膀的重压和摩擦,避免衣饰磨损,可谓别具匠心。围裙用珍珠银链点缀装饰,光彩夺目,行走在山间小道,只闻环佩叮当。裙边饰以山峦图案,意在山峦之中安居乐业。围裙的中央不绣花草,表示心地纯洁。围裙带是用多色丝线手工织成的花带,宽四厘米,长一米,围裙两端各系一条。腰带是用手工织成的花带,宽约六寸,长约六尺。中部用浓艳的红色,寓意心中炽热。两端绣花草飞禽,缀上银珠,束结在身后,宛如花开并蒂。裤脚边绣约五寸高的奇形花样,构图浪漫。盘瑶妇女的服饰从上到下配合得十分得体,完美和谐,丽而不俗,娇而不浮,且多有寓意,表现了“盘瑶”妇女的聪明才智,是具有欣赏价值的民族工艺品。
瑶族服饰的图案花纹大多绣在袖口、裤脚、胸襟、腰带、头帕的边缘。这些服饰图案安排不但美观炫目,而且起到加固衣服边角的作用。这种实用与装饰的自然结合,经过加工,形成了经久耐用的装饰品。
瑶族妇女绣花的针法都采用反面繡法,这是传统挑花技巧的突出特点,挑绣时不看正面,而看反面运针,但正面却显得十分平整,纹路线条十分清晰,图案栩栩如生。挑绣的图案都是自然界物景,反映了瑶族人民对光明的向往,对幸福的追求,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学术价值。瑶族熟练的织衣技艺,不需看样,凭着脑子的构思和记忆,织出各种花纹图案,并按花纹需要有少许经纬线隐露交叉,把图案衬托得更加鲜明,更加清晰、美观。远看一片鲜红,近看色彩缤纷,形象逼真,引人注目。
瑶族精致的绣衣裙令人惊叹不已,蜡染的手工艺也与织花、刺绣一样为人们称道,堪称瑶家一绝。绝就绝在它没有文字记载,没有图案样式,也不须勾画草图,全凭想象就直接手掐质布制作。而后在靛缸里拿出,洗净晒干后就是一件花纹图案组合得天衣无缝的美丽艺术精品,这不能不让人佩服瑶族妇女这种天生的艺术感。
随着瑶山与山外的交流,瑶族女子制成的蜡染早走出瑶乡,进入城市,用途更广泛了。有的还登上了艺术的殿堂,成为高雅的装饰艺术品,美化人们的生活。
龙胜瑶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早在东汉初年,瑶族先民就活动在古称桑江的这块偏僻土地上。勤劳智慧的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社会活动中,创造了内容丰富特色浓郁的传统文化。龙胜瑶族的服饰特征在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三写有:桑江寨瑶人,妇人椎髻临额,上衫下裙,斑斓勃翠,惟其上衣斑纹极细,俗所尚也。卷六(瑶斑布)云:“瑶人以蓝染布为斑,其纹极细,其法以木板二片,镂成细花,用以挟布,而溶蜡灌于镂中,而后乃释板取布,投入蓝中,布即受蓝,则煮布以去其蜡,故能成极细斑花,炳然可观,故夫染斑之法,莫瑶人著也。”可见瑶族人民很久以前就已经熟练掌握镂花蜡染技艺,至今“红瑶”蜡染工艺仍兴而不衰。
龙胜瑶族主要分布在龙脊镇、泗水乡、江底乡、马堤乡,三门镇、龙胜镇、平等镇等。龙胜瑶族服饰以“红瑶”“盘瑶”最具代表性。
“红瑶”服饰,男子喜着青衣青裤,女子喜好五色。女饰以五彩斑斓、鲜艳精美著称,上衫下裙,上衣花多,有饰衫、花衣、青衣和双衣四种,双衣多为老年妇女穿。
“红瑶”妇女上衣纹饰繁复,富有想象力,它与刺绣、机绣不同,工艺别具一格,既不需要描图打稿,也不需要模具,全凭一双慧眼,一双巧手。先在底布上按纱路经纬线确定图案位置,然后用各种丝线挑绣出绚丽多姿的图案,有些花纹包含寓意,不可或缺。“红瑶”妇女上衣以玫瑰红、大红两种颜色为主色调。整件衣服用蚕丝挑绣而成,花衣上绣有山川、草木、飞禽走兽等图案。这是“红瑶”妇女在劳动过程中,对大自然的认识描绘,充分体现了瑶族妇女的聪明才智。
“红瑶”妇女服饰配件多种多样,有包头布、包肚、腰带、围裙、围裙带、东摆、裙摆、脚绑、脚绑带、花鞋和银质制品等,各种配件制作精致,式样灵巧。
“红瑶”服饰的主要传统工艺有挑花、织花和蜡染三种技艺。挑花、织花为瑶家妇女必备的女工手艺。瑶家姑娘长到十二三岁时,就跟着母亲学习挑花、织花。掌握这种技艺必须眼好、手巧、心细。蜡染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精湛的工艺堪称瑶家一绝。瑶家的挑花、织花和蜡染没有文字记载,没有图案样式,全凭口口相传、言传身教,从而世代传承下来。
“盘瑶”妇女的服饰由头巾、上衣、坎肩、围裙、腰带等组成。头巾一般为一丈二尺长,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少女头巾以浅色印花和红色为主,象征妙龄如花,青春红似火,又是未婚的标志。中年妇女多用蓝色,寓意洁朗如天,纯情似水。老年妇女则用青色,表示庄重稳健,青松不老。上衣除领口、衣脚、袖筒有刺绣外,其他部位少见绣花,看上去朴素而庄重。布衣扣五对(三对三颗的排扣、两对单扣),象征五神临门。搭肩,也称坎肩,用若干层布料叠成,呈半边月形状,搭在肩上既具装饰美,又有实用价值。挑重担、背背篓时,能减轻对肩膀的重压和摩擦,避免衣饰磨损,可谓别具匠心。围裙用珍珠银链点缀装饰,光彩夺目,行走在山间小道,只闻环佩叮当。裙边饰以山峦图案,意在山峦之中安居乐业。围裙的中央不绣花草,表示心地纯洁。围裙带是用多色丝线手工织成的花带,宽四厘米,长一米,围裙两端各系一条。腰带是用手工织成的花带,宽约六寸,长约六尺。中部用浓艳的红色,寓意心中炽热。两端绣花草飞禽,缀上银珠,束结在身后,宛如花开并蒂。裤脚边绣约五寸高的奇形花样,构图浪漫。盘瑶妇女的服饰从上到下配合得十分得体,完美和谐,丽而不俗,娇而不浮,且多有寓意,表现了“盘瑶”妇女的聪明才智,是具有欣赏价值的民族工艺品。
瑶族服饰的图案花纹大多绣在袖口、裤脚、胸襟、腰带、头帕的边缘。这些服饰图案安排不但美观炫目,而且起到加固衣服边角的作用。这种实用与装饰的自然结合,经过加工,形成了经久耐用的装饰品。
瑶族妇女绣花的针法都采用反面繡法,这是传统挑花技巧的突出特点,挑绣时不看正面,而看反面运针,但正面却显得十分平整,纹路线条十分清晰,图案栩栩如生。挑绣的图案都是自然界物景,反映了瑶族人民对光明的向往,对幸福的追求,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学术价值。瑶族熟练的织衣技艺,不需看样,凭着脑子的构思和记忆,织出各种花纹图案,并按花纹需要有少许经纬线隐露交叉,把图案衬托得更加鲜明,更加清晰、美观。远看一片鲜红,近看色彩缤纷,形象逼真,引人注目。
瑶族精致的绣衣裙令人惊叹不已,蜡染的手工艺也与织花、刺绣一样为人们称道,堪称瑶家一绝。绝就绝在它没有文字记载,没有图案样式,也不须勾画草图,全凭想象就直接手掐质布制作。而后在靛缸里拿出,洗净晒干后就是一件花纹图案组合得天衣无缝的美丽艺术精品,这不能不让人佩服瑶族妇女这种天生的艺术感。
随着瑶山与山外的交流,瑶族女子制成的蜡染早走出瑶乡,进入城市,用途更广泛了。有的还登上了艺术的殿堂,成为高雅的装饰艺术品,美化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