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一脉相承,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和强调“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如何正确理解发展质量?如何全面提升发展质量?成为亟待探讨的问题。
我认为发展质量可从目的、主体和动力支撑三个方面去界定。其中,目的是发展质量的价值取向,主体是发展质量的本体,动力支撑是发展质量高低的原因。
从目标角度来看,经济发展质量可从四个方面来衡量:一是经济发展的效益水平,因为效益与质量正相关;二是经济发展的公平分配程度,因为公平是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目标;三是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协调度,因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人的发展;四是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和辐射力,因为带动力和辐射力是某地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体现。
从主体角度来看,发展质量也可从四个方面来衡量:一是创新型经济主体和具有竞争力经济主体的比重;二是中高端产业或高附加值产业的比重;三是创新型区域和具有竞争力区域的比重;四是本地市场规模和本地产品进入外部市场的规模。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是经济主体行为的结果,创新型经济主体和具有竞争力经济主体比重较高,则经济发展质量也会较高。产业、区域、市场乃区域经济的三个基本载体,中高端产业比重高、创新型区域比重高、市场规模大,则经济发展质量也较高。
从动力支撑角度来看,经济发展质量可从三个方面来衡量:一是制度合理程度和制度创新水平;二是人才、技术、信息、知识等高级要素的比重;三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其中,制度创新是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动力因素,技术等高级要素既是动力因素,也是支撑因素,基础设施建设则为支撑因素。
在以前的高速度增长阶段,地方政府主要追求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到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地方政府必须将重点放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上来,否则必将落后于时代,且为政策所不容。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今后经济发展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而不仅仅是满足实现温饱和小康的需要。而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扩大消费和促进有效投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属于建设高质量生产力的范畴,加快精准脱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等属于优化生产关系的范畴。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以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正在升级,不仅“吃穿住行用”领域在升级,而且“学乐康安美”需求急剧上升。在此背景下,只有全面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才能符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才能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高质量产品或服务。
过去三十多年我国经济主要呈粗放发展状态,资源能源消耗多,环境污染大,生态破坏严重,现已到了必须痛下决心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时候。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就在于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更多地依靠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三大发动机”来实现发展,摆脱经济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依赖。
中国经济已处于中等收入阶段,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从国际经验来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一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二是縮小贫富差距,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出路都在于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意识引导行动,我们必须凝聚共识,提高认识,特别是提高各个主体的质量意识、工匠意识、效率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新意识引导下,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我们要按照十九大精神要求,制定和实施质量导向的区域经济发展评价、考核和奖惩制度,降低经济总量、规模、速度等指标的考核权重,增加经济质量、效益、效率等指标的权重。
分割的、地方保护的市场经济体制往往保护低质量生产者利益,只有全国统一的市场经济体制才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垄断特权盛行的经济体制保护落后、不利于创新和提升品质,只有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才能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我们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为全面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各个地区要按照培育壮大新动能、发展中高端产业的要求,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个人、创新型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型平台。同时,要发挥本地优势,努力培育更多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符合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方向的新兴产业;另一方面,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智能经济、碳汇经济、共享经济、孵化经济、总部经济等新业态和新模式提升传统产业。
我们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建设一批创新型区域,如创新型城市或智慧城市、创新型园区、创新型社区、创新型农村等。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市场创新、要素来源创新、品牌创新、组织创新等,培育一批充满活力、具有竞争力的区域。
首先,我们要充分挖掘本地市场,满足本地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需要;其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本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还要面向包括国际市场在内的外部市场,不断拓展外部市场,特别是中高端市场,通过外部高端市场倒逼本地产品质量的提升。
高质量的区域经济一定离不开高品质生产要素的支撑,高品质的生产要素也就是迈克尔·波特所说的高级要素,包括人才、技术、信息、知识等。为此,必须大力培育、引进、优化配置各种高级要素,提高高级要素投入在生产要素投入中的比重。特别是要高度重视支撑本地先导产业、主导产业发展的各类人才的培育和引进。
我们对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短板要加快补齐,对落后的基础设施要进行改造提升,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推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正确理解发展质量
我认为发展质量可从目的、主体和动力支撑三个方面去界定。其中,目的是发展质量的价值取向,主体是发展质量的本体,动力支撑是发展质量高低的原因。
从目标角度来看,经济发展质量可从四个方面来衡量:一是经济发展的效益水平,因为效益与质量正相关;二是经济发展的公平分配程度,因为公平是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目标;三是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协调度,因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人的发展;四是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和辐射力,因为带动力和辐射力是某地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体现。
从主体角度来看,发展质量也可从四个方面来衡量:一是创新型经济主体和具有竞争力经济主体的比重;二是中高端产业或高附加值产业的比重;三是创新型区域和具有竞争力区域的比重;四是本地市场规模和本地产品进入外部市场的规模。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是经济主体行为的结果,创新型经济主体和具有竞争力经济主体比重较高,则经济发展质量也会较高。产业、区域、市场乃区域经济的三个基本载体,中高端产业比重高、创新型区域比重高、市场规模大,则经济发展质量也较高。
从动力支撑角度来看,经济发展质量可从三个方面来衡量:一是制度合理程度和制度创新水平;二是人才、技术、信息、知识等高级要素的比重;三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其中,制度创新是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动力因素,技术等高级要素既是动力因素,也是支撑因素,基础设施建设则为支撑因素。
全面提升发展质量的深层次原因
在以前的高速度增长阶段,地方政府主要追求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到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地方政府必须将重点放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上来,否则必将落后于时代,且为政策所不容。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今后经济发展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而不仅仅是满足实现温饱和小康的需要。而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扩大消费和促进有效投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属于建设高质量生产力的范畴,加快精准脱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等属于优化生产关系的范畴。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以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正在升级,不仅“吃穿住行用”领域在升级,而且“学乐康安美”需求急剧上升。在此背景下,只有全面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才能符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才能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高质量产品或服务。
过去三十多年我国经济主要呈粗放发展状态,资源能源消耗多,环境污染大,生态破坏严重,现已到了必须痛下决心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时候。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就在于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更多地依靠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三大发动机”来实现发展,摆脱经济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依赖。
中国经济已处于中等收入阶段,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从国际经验来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一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二是縮小贫富差距,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出路都在于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如何全面提升发展质量
意识引导行动,我们必须凝聚共识,提高认识,特别是提高各个主体的质量意识、工匠意识、效率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新意识引导下,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我们要按照十九大精神要求,制定和实施质量导向的区域经济发展评价、考核和奖惩制度,降低经济总量、规模、速度等指标的考核权重,增加经济质量、效益、效率等指标的权重。
分割的、地方保护的市场经济体制往往保护低质量生产者利益,只有全国统一的市场经济体制才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垄断特权盛行的经济体制保护落后、不利于创新和提升品质,只有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才能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我们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为全面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各个地区要按照培育壮大新动能、发展中高端产业的要求,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个人、创新型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型平台。同时,要发挥本地优势,努力培育更多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符合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方向的新兴产业;另一方面,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智能经济、碳汇经济、共享经济、孵化经济、总部经济等新业态和新模式提升传统产业。
我们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建设一批创新型区域,如创新型城市或智慧城市、创新型园区、创新型社区、创新型农村等。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市场创新、要素来源创新、品牌创新、组织创新等,培育一批充满活力、具有竞争力的区域。
首先,我们要充分挖掘本地市场,满足本地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需要;其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本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还要面向包括国际市场在内的外部市场,不断拓展外部市场,特别是中高端市场,通过外部高端市场倒逼本地产品质量的提升。
高质量的区域经济一定离不开高品质生产要素的支撑,高品质的生产要素也就是迈克尔·波特所说的高级要素,包括人才、技术、信息、知识等。为此,必须大力培育、引进、优化配置各种高级要素,提高高级要素投入在生产要素投入中的比重。特别是要高度重视支撑本地先导产业、主导产业发展的各类人才的培育和引进。
我们对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短板要加快补齐,对落后的基础设施要进行改造提升,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推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