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项等重的一个项目,再次被写入课程标准之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知识和技能不是语文,只有当知识和技能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在特定的情况下,用来为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它们才成为语文。同时,表现为纯语文能力的行为和现象是很少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语文能力是作为一个因素参与到其他社会行为和社会生活中去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表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其过程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也是相关学科知识和能力迁移运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文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是以一种整合的状态出现的,这种整合的状态有利于改善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状态,最终达到促进学生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语文人最基本的素养就是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数学素养、信息素养等其它素养是对社会人语文素养必要的有益的补充,综合性学习正是提供了一个语文人补充数学素养、信息素养及其它各种有益于其终身发展的素养的场所与机会。所以,语文综合性学习不能上成了“以文本为话题”的聚会,而将数学、地理、生物等其他知识拒之门外,它应让学生在尽可能多的占有课内外、科内外资源(一般情况下,学生占有的资源不能用学科知识来限定,其信息总量也应远远大于教师)的情况下,在教师的有效帮助下通过一个又一个项目的设计、实施及完成,综合各种知识、方法、技能于研究之中,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内涵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最终形成基本的语文素养。
从课程设置来看,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读写听说四种语用行为的整合,它通常选定有“项目”,围绕这一项目的实施,综合性学习为我们提供了将读写听说四种语用行为整合在一起的可能,它既为听、说、写创造了必要的情景,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真正在综合性学习中实现课内外的衔接、科内外的沟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追寻人类起源”中,与培养听的能力有关的活动至少有:听班里的同学讲人类起源的神话,在全班或者分组讨论交流时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和观点,并从中筛选、记下有用信息;与培养说的能力有关的活动至少有:在班上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在讨论交流“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何以流传至今”和“对于人类的起源问题的新的科学解释”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培养读的能力有关的活动有:搜集神话故事时需要广泛阅读资料,为填写人类起源、进化表也需要大量浏览从猿进化到人的科学资料,这就无形中对学生快速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要求;与培养写的能力有关的活动有:填写人类起源、进化表时需要把繁杂的资料做归纳,并用凝练的文字表达出来,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写成一篇作文。以上这些内容只是活动过程中一些最基本的部分,其实,在综合性学习中听说读写是没有这种明确的分工的,往往是杂糅在一起交错进行的。只有在这种综合性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才是符合语文教育规律的做法。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与传统的文本教学有着明显的不同,这集中体现在教学内涵的扩展,教师教的作用的逐步消解。传统教育中的教学指的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强调的是教师的手把手地教,是一种基于“成品”——精选的优美的范文的剖析式学习,侧重于语言学得。而综合性学习并不如此。它是一种由“非成品”向“成品”的生成性学习,侧重于语言习得。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应由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开展活动或研究的平等参与者,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认为,教师与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均为语文交际者,他们在对资料的占有、收集以及分享成果方面所承担的工作和享有的权利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更无权威与平庸之别。不干涉是教师指导学生综合性学习的一条基本原则,对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指导,教师要做一个积极的旁观者,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推荐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教师要做一个热情的支持者,要在开发综合性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建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要做一个朋友般的监督者,监督学生自觉完成相应研究内容,以一个“首席朋友”的身份去帮助学生,关心学生,鞭策学生。所以,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教不是有形的教,而是无形的教,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旁敲侧击式的引;学生的学习也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而是侧重于习,在习中学。教学内涵的扩展要求教师教的策略与学生学的策略也应发生变化。
据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优越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广泛接触并积累言语材料,凭借记忆的检索功能进行情感体验的转移,进而形成直觉思维,在语言习得中培养良好的语感。这种学习方式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表现最为突出。从重语言学得的课堂教学(以文本为话题的聚会)向重语言习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项目为话题的聚会)的转移,即为语文教学从狭义走向广义的转变,这种转变正应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
其次,综合性学习在内容的安排上有较大的伸缩余地。为了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每个综合性学习都设计了若干个活动,有的可以根据个人需要任选其一,有的可以根据学生水平稍做删减或变动。这样,既有选择的余地,又有创造的机会,真正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提供了可能。
综上所述,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全新的课程理念的体现,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因为他深受学生的欢迎,因为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更好的提高我们教育教学质量,所以我们的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也投入了更大的热情,工作中着力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实践,在实践中获得成功。
语文人最基本的素养就是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数学素养、信息素养等其它素养是对社会人语文素养必要的有益的补充,综合性学习正是提供了一个语文人补充数学素养、信息素养及其它各种有益于其终身发展的素养的场所与机会。所以,语文综合性学习不能上成了“以文本为话题”的聚会,而将数学、地理、生物等其他知识拒之门外,它应让学生在尽可能多的占有课内外、科内外资源(一般情况下,学生占有的资源不能用学科知识来限定,其信息总量也应远远大于教师)的情况下,在教师的有效帮助下通过一个又一个项目的设计、实施及完成,综合各种知识、方法、技能于研究之中,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内涵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最终形成基本的语文素养。
从课程设置来看,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读写听说四种语用行为的整合,它通常选定有“项目”,围绕这一项目的实施,综合性学习为我们提供了将读写听说四种语用行为整合在一起的可能,它既为听、说、写创造了必要的情景,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真正在综合性学习中实现课内外的衔接、科内外的沟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追寻人类起源”中,与培养听的能力有关的活动至少有:听班里的同学讲人类起源的神话,在全班或者分组讨论交流时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和观点,并从中筛选、记下有用信息;与培养说的能力有关的活动至少有:在班上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在讨论交流“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何以流传至今”和“对于人类的起源问题的新的科学解释”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培养读的能力有关的活动有:搜集神话故事时需要广泛阅读资料,为填写人类起源、进化表也需要大量浏览从猿进化到人的科学资料,这就无形中对学生快速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要求;与培养写的能力有关的活动有:填写人类起源、进化表时需要把繁杂的资料做归纳,并用凝练的文字表达出来,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写成一篇作文。以上这些内容只是活动过程中一些最基本的部分,其实,在综合性学习中听说读写是没有这种明确的分工的,往往是杂糅在一起交错进行的。只有在这种综合性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才是符合语文教育规律的做法。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与传统的文本教学有着明显的不同,这集中体现在教学内涵的扩展,教师教的作用的逐步消解。传统教育中的教学指的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强调的是教师的手把手地教,是一种基于“成品”——精选的优美的范文的剖析式学习,侧重于语言学得。而综合性学习并不如此。它是一种由“非成品”向“成品”的生成性学习,侧重于语言习得。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应由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开展活动或研究的平等参与者,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认为,教师与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均为语文交际者,他们在对资料的占有、收集以及分享成果方面所承担的工作和享有的权利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更无权威与平庸之别。不干涉是教师指导学生综合性学习的一条基本原则,对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指导,教师要做一个积极的旁观者,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推荐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教师要做一个热情的支持者,要在开发综合性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建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要做一个朋友般的监督者,监督学生自觉完成相应研究内容,以一个“首席朋友”的身份去帮助学生,关心学生,鞭策学生。所以,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教不是有形的教,而是无形的教,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旁敲侧击式的引;学生的学习也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而是侧重于习,在习中学。教学内涵的扩展要求教师教的策略与学生学的策略也应发生变化。
据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优越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广泛接触并积累言语材料,凭借记忆的检索功能进行情感体验的转移,进而形成直觉思维,在语言习得中培养良好的语感。这种学习方式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表现最为突出。从重语言学得的课堂教学(以文本为话题的聚会)向重语言习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项目为话题的聚会)的转移,即为语文教学从狭义走向广义的转变,这种转变正应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
其次,综合性学习在内容的安排上有较大的伸缩余地。为了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每个综合性学习都设计了若干个活动,有的可以根据个人需要任选其一,有的可以根据学生水平稍做删减或变动。这样,既有选择的余地,又有创造的机会,真正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提供了可能。
综上所述,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全新的课程理念的体现,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因为他深受学生的欢迎,因为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更好的提高我们教育教学质量,所以我们的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也投入了更大的热情,工作中着力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实践,在实践中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