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赵晓、曹远征、阚凯力等知名学者眼中,谁是2003年度最有影响力的行业风云人物?
在刘洲伟、何力、何刚等传媒界风云人物眼中,谁是2003年度最有影响力的行业风云人物?
在范艳瑾、干迎、董志强等最佳分析师眼中,谁是2003年度最有影响力的行业风云人物?
在中国富豪榜“缔造者”胡润眼里,谁又是值得他关注与敬佩的行业风云人物呢?
【调查时间】2003.10.21—2003.10.30
【执行】夏春春崔海燕何斌
【报道】李晶崔海燕何斌刘强夏风
这是一个方法的时代——对经济腾飞之道的探寻,取代了国人在经济层面所有权问题上的不休争论。
这是一个设计的时代——千百万人精心编织着明天的光荣和梦想,力图用鲜活的一生中最有价值的创造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在经历过无数变革的中国,近20年的商业实践,催生出了新一代商业领袖。他们承载着太多民族经济振兴的重任,也面对着太多创造和传播新的商业理念的机会。
如果说商业化会带给人们很多负面的东西的话,我们似乎更应看到,它促进社会进步的另一面——商业化要求财产的自由处理权,为个人自由定立牢靠基础;商业化要求社会的法治更趋透明: 商业资金的流动性可以比固定的财富更易避免权势的干预,促进财富增值,增加人们的自由度;商业化意味着可以制约和对抗势力的兴起,也有利于社会自由度扩大;商业竞争迫使个人割断与各种淹没自己的集体的脐带,成为对个人命运负责的独立公民;商业竞争推动社会财富不断增值,社会运作成本降低,从而积累更多财富为文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商业化是科学、技术发展最强大的推动器;由于个人和家族消费都有边际界线,商业化不断积累的财富不但提供可以再分配的巨额税收,而且为各式公益基金的建立奠定基础,也为富裕社会的公民乐于参与公益劳动提供广阔的空间。
当越来越多的商业领袖努力着、奋斗着,为中国的民主、法治、自由、理性等新的制度和观念的确立竭尽心力的时候,我们发现,公众对他们的认知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在IT业的风起云涌中积聚起惊人财富的丁磊,不会因为太过年轻而被质疑;凭借着惊人的意志和先进的战略构想最终把一个破烂的国企做活而且名气远扬的苗圩,不会因为国企而无为;一手政府资源,一手资本运作,持重的刘晓光将一个国企锻造得“坚硬无比”——我们的这次调查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在21位最有影响力的商业精英中,国有企业领导人占有50%的席位。一头是国有企业再现雄风,一头是民营企业频频发力,中国的经济发展将因此而高速运转。
中国的商业化进程,几乎可以从官员下海的激情,延续到如今公众对财富和权力的普遍认同。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没有人能否认,正是全球化竞争塑造了中国的商业环境,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机遇;正是商业精英们的所作所为,创造了中国经济的繁荣,创新了中国政治的面孔。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可以并应该将自己的文化精华和崭新创造贡献给世界。中国新一代商业精英的崛起,既可以看做是中国历史进程的一种必然造化,也可以看做说是中国国力强盛的自然衍生。他们能为中国的腾飞插上翅膀,更能锻造出推动国际社会飞速前进的坚韧力量。
评选指标:
【企业上升快】
【领导公司未来前景看好】
【公认其领导企业保持领军地位】
【资本运作能力强】
【市场开拓做得好】
【上市表现佳】
【亲近媒体度】
【个人魅力佳】
【企业改制或者转型成功】
【重视技术研发】
评选程序:
在全国选择了近十家主流财经媒体的主编和资深记者、全国著名的行业分析师、知名的学者专家共40多名各界精英。然后,由《今日东方》的记者主持了本次调查。最后,根据问卷做统计分析。
丁磊
网络富少爷的“玩家精神”
作为新生代富豪的代表,丁磊本来是个“玩主”。
丁磊的兴趣点总是漂移不定。他自称曾是个文学青年,又喜欢音乐,迷过绘画,曾经对摄影感兴趣。他对学习一直是马马虎虎但不怕考试,直到上了大学才逐渐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
他最喜欢的场所是酒吧,最喜欢的事是网上冲浪,最喜欢的服饰是一顶耐克牌的棒球帽。他常常混迹于三里屯酒吧一条街,穿行在网易社区的网民中间,而且网易上有许多他的各种作品,不过他的网名绝对保密。
本来是要走技术路线的,他声称对于管理一个大企业没有任何兴趣,所以他曾不只一次表示,他和网易的关系是创立和被创立的关系,他的未来和网易的未来,是一个嗅觉灵敏的方向辨别者和需要方向的行路人的关系,至于行路者的步子具体怎么迈,他愿意找一个诚实、能干的CEO来把握。
其实丁磊的“玩家”精神、自由理想或许正是成就他的主要原因,因为它使其更加完整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玩家精神使他对眼前的兴趣,比如网络,有超越常人的专注力。而自由更使他的工作和生活合二为一,也许在酒吧的角落,他考虑的是最重要的问题。
他的这种精神和理想,还使他有了区别于其他人的思想:他既没有佩服的英雄,也没有对失败的担心。他曾经喜欢过爱因斯坦、得到爱迪生人生经历的启迪、被“阿甘”的精神感动,但这一切都是由于从这些人身上可以看到他自己的影子。他不害怕失败,他说:“网易如果不成功,自己完全可以去搞唱片制作。”
在丁磊看来,他的成功与金钱无关,与年龄无关,关键在于是否战胜了自我。“人生是个积累的过程,你总会摔倒,即使跌倒了,你也要懂得抓一把沙子在手里。”
仅仅在两年前,他还举步维艰:网易因误报收入而被纳斯达克股市停牌调查;跌入一美元以下垃圾股行列险被摘牌;最艰难时却遭遇人事动荡——CEO和COO相继离职,丁磊不得已一人兼任数职;香港宽频8500万美元收购签字前一刻失败……
凭着“玩家精神”,丁磊不断战胜自我,也征服了别人。仅用了一年半时间,他就使网易的股价从0.95美元暴涨到70美元,其创造的股价奇迹也使网易获得“纳斯达克第一股”的赞誉。
从昔日的文学青年到今日的年轻首富,丁磊似乎异常平静:“我已经32岁了,从意气风发的时期到了成熟思考的阶段。因此我的心情不会随着股价的涨跌而变化,特别是我个人不会因为财富的多少影响到我的未来生活、工作及思考问题的方式。”
如此年轻,如此富有,却如此淡泊名利。他依旧深居简出,依旧抗拒媒体和镁光灯,依旧顶着“中国首富”的光圈在风口浪尖上继续着他的“玩家精神”。
李东生
“设定好自己的底线”
46岁的李东生正在带领着一家销售额超过300亿元的巨无霸型大公司迅速成长。
2003年,让业界关注李东生的事情,不仅有TCL是否能够持续交出多元化漂亮成绩单、集团的换股上市,还包括日前TCL集团和法国汤姆逊公司的重组。
在公众眼中,平时喜欢看杰克·韦尔奇和曾国藩传记的李东生是个温和的实用主义者。这位习惯穿带有浅条纹的口袋上绣着红色TCL三个字母的白色衬衫的中年人一贯崇尚稳健成长,最擅长的就是处变不惊与折衷调和。在过去的10年中,TCL实现了每年50%的增长,成功地开辟了东南亚、俄罗斯市场,还在10个月前收购了有着百年传统的德国施耐德公司。这些让人骄傲的事实以及今年3月爆出说不清的假账风波等一系列的麻烦事,这一切在这个缺乏戏剧性表达力的领导者口中都显得轻描淡写。像所有媒体已经描述过的,李东生充满亲和力,这种亲切感甚至令人不无失望。
最近,李东生向员工们推荐本周读物——《执行力》,这些表明TCL正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家学习型和管理严密的组织。同时也能说明李东生正在改变充分授权的管理风格。这个不折不扣的实用主义者说自己在生意场上的原则是,“设定好自己的底线——这是我不能放弃的,所有的事情就能化复杂为简单”。
苗圩
让国企重赢
今年汽车界出了个苗圩。他不但救活了老国营企业,而且利用引资扩张的机会,顺利改制,一箭双雕,实现企业软着陆。他的员工说:苗圩是一个让员工放心的老板,是一个让员工充满自豪感的老板,也是一个让员工充满干劲的老板。这样良好的工作氛围,良好的上下级关系是无法不让人关注的。
苗圩的妙招迭出:通过日产吸引来了其控股方法国雷诺;再用雷诺-日产刺激雪铁龙的同胞兄弟——标致增资出手,实现与世界第六大汽车集团——PSA集团的全面合作;再通过与江苏悦达的合作,实现了与成长潜力巨大的韩国现代起亚的合资,最终将轿车、卡车各个板块放在国际快车上。通过几张协议他把东风的盘子扩张了几倍。他不但继续塑造着东风商用车的王牌形象,而且借助几大外资品牌搭乘乘用车的特快列车,准备构筑中国汽车帝国。
今年,东风开始全面启动这些新计划。7月1日,这个中国投资规模最大、产品最全、人员最多、合作层次最深的东风公司正式挂牌了;上半年,东风的抱死系统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东风多年迁都的梦想也实现了;东风日产合资组建的11米长客车技术援助项目顺利投产。东风一连串的成绩再次吸引了众人的注目,新东风航母建成了。这个航母的舵手苗圩也就成了汽车界的焦点。
给苗圩打电话的时候,苗圩不在,我们可能都能猜到他去了哪里,他去了日本。被评为风云人物的消息他没有听到,但是关于他的风云事件还在继续。
郭广昌
“真正的机会主义者”
“我们是一个小公司”,在很多场合,郭广昌还是喜欢谦虚地这样说。但谦虚的背后是10年来,这家注册资本10万元的广信咨询公司用小资金控制大资产的传奇故事。如今,在证券市场耳熟能详的“复星系”,涉足医药、商业、钢铁、房地产业,总资产达到198亿元,掌控着7家上市公司。
“他情商很高,首先让这个团队各个人都能畅所欲言,同时还给大家适当分权,很好地协调了这个集体。另外在战略思考上,每次当一件事达到一个水准,觉得可以歇一口气的时候,他都能提出重新创业,一个新的像大山一样的目标。”这是郭的黄金搭档梁信军对其的描述。
事实上,学哲学出身的郭广昌崇尚的是动静结合的投资风格,“郭广昌是真正的机会主义者,潜伏深渊,静待时机者。” 外界如此评论。
2003年,郭广昌在资本市场上的激情表演包括南钢的要约收购、对沈阳东北药等国资的重兵出击、进入国药集团,完成对友谊股份的收购等等。无疑,在绝对的资本高手郭广昌的眼中,正待出售的10万亿国资是一场期待已久的“盛宴”,而复星的胃口和野心也会越来越大。
竺延风
少帅终修成正果
在很多人眼里, 38岁那年就开始执政的竺被提升的速度“就像坐直升机一样”。
当然,重组天汽,与丰田全面展开合作,这样的手笔让人们对这位少帅不敢小觑。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汽车产业集团,一汽年产量突破50万辆,形成高、中、低档规格齐全的生产企业。
上任4年来,竺延风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他把那些产能低下的生产厂卖掉或是关掉;他放弃了一汽过去奉行的“纵向整合”策略,清理效率低下的零配件厂;早退和转岗计划让最头疼的减员问题有了眉目,报酬更多地和业绩挂上钩——高级技工的收入可以是装配工人的15倍…… 在外部重组上,竺延风有着更为开阔的思路——他公开表示,一汽渴望成为汽车工业全球生产体系的一部分,为跨国巨头生产零部件或是整车,相应的谈判已在进行当中。他最终促成了一汽和天汽的联合重组,迈出目前中国汽车业重组的最大一步。 更重要的,一汽的财务状况变得更为健康——“债转股”已使一汽集团的资产负债率降到50%以下。
让竺延风感到意气风发的事情很多,比如重塑金身红旗在务实的降价策略下,终于摆脱了“官车”形象,销售直线上升。而最近,一汽丰田的渠道集权运动也修得正果。
马富才
铁腕领袖
一提到马富才,这位2003年中国500强企业状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掌舵人,业内人士首先想到的就是其大刀阔斧的内部改革。“铁腕领袖”这个称呼也正是由此得来的。
正是这位“铁腕领袖”,在上任伊始便对中石油这个老国企选择了大刀阔斧的迄今为止我国企业规模最大的一次资产重组,将集团内部所有石油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及销售、油气管道运输等优良资产以及相应的资产和人员,整体从原企事业单位中分离出来,于1999年11月创立了规模在世界上也属领先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也正是这位“铁腕领袖”,为了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力排众议“挥泪大裁员”。在头顶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中石油3年累计裁员36万多人,仅此减员一举便增效达38亿元之多。为企业的再上台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还是这位“铁腕领袖”,带领着中石油在新世纪的第一年实现了飞跃。2000年4月7日,千锤百炼的中国石油终于在纽约证交所及香港联交所同时挂牌上市,一举实现融资28.9亿美元,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可贵的发展资金。
在这位“铁腕领袖”的领导下,中石油取得的业绩也是有目共睹的。2002年,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上缴财政利润总额为2400亿元,而中石油一家就贡献了600亿元,占到了1/4之多。在眼光最为挑剔的资本市场上,中石油还是得到了投资者奉与的“赚钱王”称号。在风云莫测的国际石油市场上,中石油却是笑傲群雄,一举成为了第一家跻身世界石油大公司10强行列的中国公司。
马富才,这位拥有着30多年经验的老石油人心中一直有着这样一个信念,那就是“国有企业完全能够发展壮大,能够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能够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卫留成
务实的“老船长”
因为驾驭着中海油这艘大船,卫留成被很多媒体称为中海油的“船长”。而提到这位掌管着160多亿元国有资产的中国第三大石油公司的掌舵人,接触过他的人都会留下同一个评价:务实。
卫留成在SARS期间写给员工的一封信中提到:“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坐什么车,不管坐在哪个位置,都要系好安全带。这要作为总公司的一条铁的纪律和制度严格执行。一个不愿对自己负责的人,也不会真正为别人、为社会负责。”从这一个小小的细节上便不难看出,卫留成做事细致务实的风格。
作为中国石油三巨头中的老三,中海油的发展也历经坎坷。1999年踌躇满志的卫留成率领中海油赴美上市,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个资产优良、结构合理的股份公司会稳操胜券,结果在投资者对其海上石油专营权的诘问中大败而归。卫留成落泪了,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痛哭失声。但卫留成并没有倒下去,正向他自己说得那样,“一个打造得非常好的大船出去的时候遇到风浪,回来了,咱们找机会再出去。”这位勇敢的“船长”终于成功了,2001年2月27日、28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终于在美国纽约和中国香港两地挂牌上市了,一共筹集资金27.1亿美元。中海油这艘大船也终于成功地驶向了世界。
在卫留成的带领下,中海油在股市表现不凡。在香港市场,中海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进入恒生指数,其股价从上市初的5.95港元一路攀升至14港元以上。公司先后获得了美国标准普尔公司BBB和穆迪公司Baa2的债信评级,股市上的中海油则是中国境外上市增值最快、最多的股票。而中海油的掌门人卫留成也得到了他最为看重的投资者的尊重和信任。
如今,这位务实的“船长”已经开始驾驭了另一艘更大的大船:海南省。从CEO到一省之长,这其中的压力与挑战恐怕也只有卫留成本人才能真正体会。卫的政绩如何我们不敢预测,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对于中海油的贡献可谓是无人出其右。他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中海油这艘巨船的一位好船长。
任志强
地产界里“任我行”
熟悉房地产的人都知道,当今中国房地产界有四大侃爷:任志强、潘石屹、冯仑和王石。而任志强更被视为房地产企业的代言人,任志强似乎也乐此不疲——在央行出台房贷新规即“121”文件之后,任志强一直扮演着一个“反抗者”的角色,他对该文件的狙击可谓不遗余力,又是发言,又是写文章,还向中央上书。而国务院18号文件对房地产商们地位前所未有的抬升,这其中自然也包含着任志强的劳动成果。有意思的是,甚至于当年原建设部部长都动了要请他当建设部政策法规司司长的念头。人们笑称,任志强就是在批评与骂声中崛起的。
任志强“能说”而且“爱说”,大大小小的房地产论坛,总能看到任志强的身影,否则多少欠一点热闹;他“爱写”也“能写”,遇有国家或北京市出台大的与房地产有关的政策,在动嘴评说之余,他还要捋起胳膊,写下少则数千字、动辄万言的文字,而且绝不由他人代笔。他并不是一个单纯会玩资产运作的商人,更多是像一个研究经济学的学者。似乎创立适合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游戏规则,才是任志强最大的人生乐趣。
难怪有人说,京城房地产界嗓门最大的,便是任志强。
张朝阳
善于推广自己
张朝阳,搜狐的当家人,同时,无意识之间也做了多年搜狐的代言人。
他从不避讳自己是个追逐潮流的时尚人——他会滑旱冰、会滑滑板、会到迪士高舞厅锐舞不休,他还参加各种活动,据说他还有去触电的计划……张朝阳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名字时常会出现在和互联网有关没关的场合,他的名字出现的频率之大几乎使他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代言人。
凭心而论,他是一个很称职的传媒人,他很会推广!在互联网还是婴儿的时候,他的名字给大家带来了更多对互联网的向往。毋庸置疑,他对培育互联网市场是有很大贡献的。如今互联网逐渐成熟,他的转向又多少代表着互联时代的方向。
在网络陷入低谷的时候他默默地承受着各种压力,梳理着公司的业务,时刻准备着去迎接各种挑战。随着几大门户网站相继发布自己的财务报表,网络开始盈利的消息不胫而走,网络又找回了它自己,张朝阳的名字又重新跃入人们的眼帘。甚至有人还把过去的一年叫“张朝阳年”或“搜狐年”。他的一举一动也开始受到人们注意:他聘请了当下中国篮球明星姚明做搜狐的代言人,他为了一个彩信的商业策划爬上珠穆朗玛,他对网络游戏业声明远扬的网龙公司的收购已告完成……搜狐今年的业绩也是节节升高,各季度的业务量增长都在30%以上。在发行大规模可转换债券之后,他准备上更大的项目了。他说,他准备把新闻、搜索、网上商城、短信、网络游戏都建成一流的,他以前一直不是很注意产品的研发,以后会加强这个方面。搜狐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综合网站而不是一个专业的网站,并争取在最后的竞争中以此取胜,做第四传媒第一人。
刘长乐
他的故事是不可复制的
有人说刘长乐福大命大,不但总是能遇上天降甘泉的机会,遇上灾难还能消灾驱邪……但是刘长乐知道他靠的决不仅仅是运气。作为一个传媒人,他坚守着自己对电视的热爱,把大陆的传媒命脉摸得一清二楚,他知道中国缺少什么;作为一个在中国传媒业摸爬滚打了8年的记者,他知道中国是个很特别的国家,在中国做事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和努力,而且还需要关系脉络,尤其是电视传媒。
刘长乐的故事是不可以复制的,因为刘长乐是不可以复制的。
电视是个烧钱的玩意,凤凰卫视在没有雄厚财力垫底的情况下,独辟蹊径,专门开辟了一些演播室的节目。一来控制成本,二来节约人力,容易操作。就这样,一口锅几只碗,伴随着袅袅炊烟,凤凰卫视就架锅开张了。凤凰开张后的几年里,每个人都体会到了“刘长乐做电视新法”。他运筹帷幄,巧妙的利用自己的优势避开了劣势,在收视率并不高的情况下,利用名人效应,凤凰卫视很快攫取了亿万中国人的心。在观众的眼里,能否收到凤凰卫视成了标志一个小区档次的基本要素。在同行眼里,凤凰卫视的几个主打栏目成了很多地方电视台、卫星电视竞相模仿的对象。
回头看凤凰卫视的7年,有过柳暗花明的喜悦,也有过疑无路的困惑。但一个事实没变,就是凤凰卫视接连爆出喜讯:今年的业绩又上涨了60%,凤凰全台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将实现盈利;咨讯台今年首批获得大陆有线落地权等等。按说,刘长乐也可以喘喘气,但是,刘长乐好像好了伤疤忘了痛,下一步扩张计划已在紧锣密鼓地跟来了: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已商定,在海外组建合资公司,开始在美国的华语电视战略。
刘长乐的梦想就是:做一个全球华人的华语媒体。
潘石屹
行走于个性与商业的交叉线上
这是一个倍受争议的人。作为房地产商,他却戏称自己为表演者;当别人都在千方百计地推销他们的房子的时候,他造的房子却不愁卖;现在还流行名人出书自己夸自己,可他却出了一本书把自己大骂了一通。“我觉得要有点儿个性”,他就是SOHO中国有限公司的掌门,潘石屹。
正是这个说自己不太聪明的人,把“长城脚下的公社”搬到了威尼斯双年展,把现代城做成了反叛经典,把自己变成了“娱乐明星”。他是不按牌理出牌的那种人,是喜欢创新的人。他总在更前面埋伏着,给我们另一个意外。
从踏入房地产行业起,潘石屹就把“出奇制胜”这一招用得炉火纯青。1998年,一个名为“SOHO”的概念在中国地产界横空出世,红遍大江南北。利用信息技术将办公与居住的空间完美结合,这可以说是房地产在进入信息时代后最为精彩的注解。而潘石屹的SOHO无疑成功地为其奠定了在地产业内的腕级地位,人们开始亲切地称他为“老潘”。
“有点儿前卫,有点儿另类”,这便是老潘对于SOHO现代城的定位。作为商人,他所面对的只是客户这个群体,而他所满足的,更只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小部分而已。“你不可能满足所有的人,如果一个人对所有的人都满足的话,也可能做出来的东西是谁都不满足的。”
在老潘眼中,他的企业不是固态的,而是液态的。无论市场是什么形状的,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都像水流进杯子,流进茶壶一样,将它充满,对杯子和茶壶又没有任何伤害和改变。无论对于潘石屹本人,还是对于他的企业,其核心竞争力一定是创造力。
有人这样评价老潘,如果潘石屹去做IT,他就是张朝阳;如果张朝阳去做房地产,他就是潘石屹,因为他们同样擅长“作秀”。
很多时候,潘石屹不像一个地产大亨。他时常出现在各种时尚派对上,用2000块钱的衣服换奖金两万元的最佳着装奖。用自己的名字注册了一个网站,常常在上面发帖子,结交了一帮网友,据说还跟一个女网友见了面。但在他的感性中,隐含着他独特的理性。精装修、末位淘汰,无理由退房、SOHO概念,潘石屹的做法总能走在市场的前头,这便是他的理性所在。
正因如此,在硝烟四起的地产界,潘石屹却总是长袖善舞。在成功打造了SOHO概念后,一条“无理由退房”的承诺,为房地产业带来一次大地震。此后,2002年推向市场的建外SOHO更是热销京城,曾经创下3天热销3个亿的纪录,最终以年销售额24.1亿,荣登单项销售额冠军宝座。潘还斥资千万兴建“长城脚下的公社”,获得地产界的“奥斯卡”——威尼斯双年展的艺术大奖,此举更是成为地产界点击率最高的事件。用业内人士的话讲,潘石屹似乎总能在竞争中小胜半步。
陈天桥
一切皆有可能
“他是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陈天桥的大学同学或许想不到,当初那个在复旦校园里埋头苦读、成绩优异的“乖乖小子”会在毕业后从事游戏行业。他们更想不到,经过屈屈4年的创业,陈天桥便积累出40亿的个人财富,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富豪。然而事实上,这一切都已经在陈天桥身上成为了现实。
用“传奇”来形容陈天桥的财富积累一点都不过分。1999年底,陈天桥成立了“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就此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作为国内最早从事专业网络卡通的商业企业,在短时间内竟拥有了100万左右的注册用户!良好的发展势头,使其顺利获得了中华网3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从50万元到2400万元,陈天桥仅用了两个月。而盛大在今年将能获得12.5亿元的营业收入,而净收入达5亿元之巨!
“喜欢玩网络游戏的人基本都已经上网了,用户的增长也会逐步放慢,我们要抢先开展与娱乐相关的新业务。”拥有足够资金的陈天桥,开始冷静思考未来3到5年公司的发展,“我们盛大网络现在到了往前走是悬崖,后面又有很多追兵,只能走独木桥的时候”。
转型为互动娱乐媒体,会是陈天桥的又一个转折点吗?陈天桥说,他要做“中国网上的迪斯尼”,建立一个立体化的现实的娱乐世界。这样的梦想使人心潮澎湃,更让陈天桥的员工们充满了创业的热情。
明年初,陈天桥的盛大网络也要登陆纳斯达克市场了,目标市值直逼10亿美元。这个中国最年轻的富豪,将再一次演绎他的财富“传奇”!在他的身上,一切皆有可能。
陈虹
“以动制静”的大智慧
42岁的上海通用汽车总经理陈虹说:“自己并不能算汽车圈里的‘少帅’,因为自己的白头发已经很多了。”
事实上,这个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工业自动化系、从职大教师和轿车项目联络员一步步做上来的上海通用掌门人毋庸置疑地是业界的焦点人物。今年4月,上海通用借车展之机推出了别克凯越,吹响了全力进军中档轿车市场的号角。陈虹称,“通用一贯的策略就是通过我们自身快速的学习和创造性地整合国际国内的资源,同时进行有效调整。
和上海大众崇尚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风格不同,陈虹领导下的上海通用从来就是踩着风火轮前进的公司。“快鱼吃慢鱼的生存法则特别适用于一个投资过热的行业。”天相投资咨询公司的分析师顾少宏说,“跨国汽车巨头常常是一只手忙活投资建厂,另一只手忙活推陈出新。在这方面,表现最突出的无疑是去年销售额同比增长90%的上海通用。”
当然,上海通用在新一轮投资热潮中表现出的优秀素质还不仅如此。“为了永远成为潮流的领导者,通用从来不惜忍痛割爱。”今年初,上海通用亲自砍掉苦心培育起来的摇钱树——第一款别克车型,代之以并不为受众所熟知的中档车别克君威,以使对手在竞赛中难以跟进。
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汽车投资热潮中,面对“转攻为守”的德国大众、“厚积薄发”的日本丰田,陈虹应对的策略就是“以动制静”。
王宗南
让联华成为中国的沃尔玛
48岁的王宗南每天坚持跑步。同样,他将联华超市疯狂扩张的过程叫做“边跑步边学走”。他计划再用5年的时间,使公司年收入800亿元人民币,开8000家店。这家被称为“推土机”的零售公司,正在通过大规模的兼并,以利润年均增长高达283.52%的成长速度将自己的对手远远抛在身后。如今,上市、跨区域并购、海外拓展,以及新出炉的百联集团,无一不显示出王宗南多头并进的勃勃野心,让联华成为中国的沃尔玛,是王宗南的惟一目标。
王宗南坚持一个观点是:任何一个国家,零售市场当中最后唱主角的一定是本土企业。
郭家学
资本魔杖不停舞动
郭家学显然属于那种事业心强烈,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为了理想可以经受任何磨难的人。郭家学,东盛集团董事长,陕西人,现年37岁。
制药领域的频繁资本运作,给郭家学提供了一个快速崛起的舞台。
2003年6月19日,西安东盛集团与潜江制药大股东潜江制药厂签署协议,后者转让东盛集团2150万股国有法人股,总计1.3846亿元,郭家学成为潜江制药第一大股东(占股29.1%)。
由于老对手朱保国(太太药业董事长,丽珠集团的实际控制人)的出现,使得收购战一度充满了悬念。2002年4月,东盛在丽珠争夺战中失利,只坐上二股东的位置,但时隔不到一年半,东盛与太太(600380)再次遭遇,不服输的郭家学虎口夺食,以低于对手的报价拿下潜江药业(600568),报了一年之前的一箭之仇。
潜江制药顺利“招安”后,东盛集团已经分别控制了两家上市公司:东盛科技、潜江制药;入股丽珠集团,直接和间接控股10多家企业;拥有两家国家药业基地,这离东盛集团打造OTC药品老大地位的梦想越来越接近了。
郭氏神奇的地方还在于,自1996年成立东盛科技以来,在资本市场屡屡得手,至今没有出现一次败笔。不管原来企业亏损状况如何,郭家学带领的团队都有本事让它当年盈利,而且至今东盛系所有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东盛2003年年中并购的潜江制药,经过几个月时间的内部管理体系、销售渠道的整合,10月份顺利起航,据潜江内部人士透露,该公司今年收入将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截止2002年年底,东盛整个集团的合并总收入达到了30亿人民币,东盛集团的产业布局开始转向和集中到:生物工程药物、麻醉精神类药品、中药西制品种、OTC产品和软包装输液及医药电子商务六个方面。
业界认为,东盛能够实现并购企业的成功重组,获得投资回报,在医药领域内迅速建立起“白加黑”、“盖天力”,“‘东盛牌’四季三黄软胶囊”、“维奥欣”等知名品牌,其中不能忽略的是,郭家学创建了一个堪称国内最优秀的制药管理团队,在成本控制、品牌建设、渠道建设、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完整的改造。东盛集团的管理团队中,30%有海外工作经验,80%来自跨国公司,被称为中国医药营销界的“梦之队”。这个团队创造的营销模式,甚至成为跨国制药公司模仿的对象。
在东盛的战略发展上,郭家学有一套“三驾马车说”:“通过自有业务的快速增长、实施超大规模的并购、国际合资合作三架马车,带动整个东盛集团超常规的发展。”据透露,前20名的跨国制药企业中不下5家都在跟东盛洽谈合作,而东盛一直死死咬住50%以上控股权不松口。
更让郭家学如鱼得水的是“国进民退”的国有企业改制热潮。郭大胆预测道:“在制度缺口打开后,中国的医药行业,以及其他所有行业,在今后的3-5年内,都会发生大规模的战略整合,然后在每个领域内形成几家能够与国际巨头抗衡的企业集团。”
不管未来会发生什么,要想让郭家学放下已经舞动的资本魔杖,看来已经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了。
徐少春
风正一帆悬
看上去这个晚秋里的金蝶国际软件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徐少春心情不错,而这更多地来自于金蝶国际(HK,8133)今年在股市上的吐气扬眉,仅仅在今年下半年金蝶股票的累积升幅就高达50%,并创出了近两年的历史新高(2.7港元),市值也由最初的5.3亿港元增加至11亿港元。除了一直对金蝶看好的大陆和香港资金外,很多有着纯正欧美血统的大型投资基金近期也在二级市场上大笔吸纳金蝶股票,最终使得金蝶的股价一路攀升,不仅让金蝶国际成为香港创业板成分股之一,并隐隐然有了香港创业板龙头股的味道。
2002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2—2005)》47号文件,里面的远景目标一度令众多软件从业者为之一振,但另一方面的不争事实是去年整个国产软件行业的整体利润率反而呈继续下跌的走势。国内A股市场上现有的20家软件上市公司在再获减税支持的大背景下,除了少数几家勉强能够实现与规模同步增长外,绝大多数公司的盈利情况继续恶化。
一个十多年来平均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0%的行业里出类拔萃者一直寥寥无几,除了“规模结构不合理、盗版问题严重、研发人员不足”等每次国内软件业研讨会上厂商和学者屡屡反思而又难以改变的几大顽症之外,有没有企业内部的制度因素呢?
“业界的很多评论常常喜欢把金蝶和用友放在一起比较,有一种说法认为我们选择了香港创业板是吃了大亏,金蝶从来都不这么认为。”看得出来如今徐少春的心态已经非常平和,“资本市场不能以圈多少钱来论英雄,对一家公司而言,最重要的是通过上市获得管理机制上的新生,以承载未来更大的成就;对投资人而言,最重要的是通过投资获得公平合理的投资收益。在这两点上,金蝶都做到了。”
某种意义上,公开募股上市对一个企业来说有点儿“拔苗助长”的意思,也就是说,在一个企业内生性成长动力不足的前提下,要通过外力来推动其加速成长。但是融资、改制等“拔苗”动作之后,到底会“助长”到什么程度,甚至是否会像那个成语所说的适得其反,倒的确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曾创下当年证券市场一系列纪录的用友,在拿到9亿元融资之后,似乎并没有全部用于老本行,反而开始了参股北京市商业银行等带有多元化味道的举措,也有消息说王文京有意进入地产。从这些迹象上看,上市所募得的过于充沛的资金在壮大用友体魄的同时,也改变了一个原本卓有成就的软件巨头的成长方向。无论如何,地产、金融等资产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模式与用友10多年来的资源积累差距过大,当然王文京本人或许会成长为更成功的民营资本家,但一个心有旁骛的用友是否还会保持既往的高增长势头,或许会给投资人留下一个小小的问号。
“如果单纯为了圈钱,显然国内IPO得到的更多。正是由于我们选择了在香港上市,才得以建立更符合国际惯例的现代企业制度,从而获得了能够继续长大的制度基础。比如说,我们的股权结构使金蝶成为最早使用期权的国内企业之一,在今后的10年里,金蝶可以发起数额为总资本30%的股票作为期权。这样,软件行业中最重要的一笔资产——员工——就和金蝶的命运紧紧捆绑在一起了,这无疑会增强公司的竞争力。而且在这样一个激励制度下,我们可以搭建更符合国际化战略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团队,目前仅在金蝶深圳总部,海归人士占3%,在外企曾任高级管理职务者占3%,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21%。”显然徐少春的眼光更为专一也放得更远,“而金蝶的资金投向也一直集中在软件产业本身,从研发、营销再到服务,在这个行业如果想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全力以赴。时至今日,金蝶仍然是国内惟一拥有系统软件技术的管理软件厂商”。
“国际视野、国际标准、国际意识”是近几年来一直挂在徐少春嘴上的常用语。自2001年金蝶设立香港分公司以来,已成功获得香港中旅、招商局、华润集团、Tom.com、Arrow Asia、Bank of America、Olympus等众多国际性客户,在北美和亚太地区的业务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香港这一桥头堡已经在2003年升格为亚太区总部。而海外业务的成功发展,又反过来使得金蝶的品牌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所以金蝶股票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作为投资人,他的权力在于用脚还是用钱投票,他们认同我们的发展远景,也愿意和我们一起打造一艘能远航的船。”徐少春踱到窗前,从香港会展广场43楼望出去,天地一片广阔。
“2003最有影响力的行业风云人物”网上评选揭晓
2003年,中国继续着经济增长的神话,各方势力风起云涌。《今日东方》杂志和搜狐网财经频道共同举行“2003最有影响力的行业风云人物”评选活动,目的在于深挖本年度活跃于各个行业的搅局人物,预测行业发展的趋势。
凭借网络的先天优势,搜狐对网友进行了主题调查,得到了网友的热情支持,从11月13日到11月19日,共获得4663张选票。由于网友的分布广泛,本次调查基本符合抽样调查和大数原理的要求,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其调查结果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公众眼中的“最有影响力的行业风云人物”。
姓名 次选 项比 例
1丁磊 IT业 网易公司10.57%
2李东生 家电业 TCL公司9.24%
3张朝阳 IT业 搜狐公司8.19%
4潘石屹 地产业 SOHO7.43%
5王石 地产业 万科7.14%
6马蔚华 金融业 招商银行6.19%
7卫留成 能源业 中海油5.81%
8竺延风 汽车业 一汽集团5.52%
9陈天桥 IT业 盛大网络5.33%
10郭广昌 钢铁业、医药业 复星集团4.76%
11南存辉 电气业 正泰3.62%
12王军 金融业 中信3.43%
13苗圩 汽车业 东风3.33%
14刘长乐 传媒业 凤凰卫视3.24%
15陈虹 汽车业 上海通用3.05%
16马富才 能源业 中石油2.76%
17王宗南 零售业 联华2.57%
18郭家学 医药业 东盛药业2.29%
19任志强 地产业 华远2.10%
20徐少春 IT业、通讯业 金蝶2.00%
21刘晓光 地产业 首创1.43%
感谢下列各界精英对本次调查的支持(排名不分先后)
郝演苏、贺强、赵晓、廖海英、曹远征、阚凯力、清议、何帆、张国庆、王冉
郭晋华、何刚、何力、刘洲伟、夏日、高煜、曹圣明、黄华、郑作时、王玉虎、袁一弘、谢路锦、郑克丽、贾军惠、宋平、张翔、华威、郭开森
中金公司范艳瑾、招商证券孙怀宇、中金公司王进进、国泰君安李小勇、华厦证券董志强、海通证券胡吉吉、申银万国干迎、申银万国黄美龙、天相投资杨立宏、国泰君安徐云凯
胡润
在刘洲伟、何力、何刚等传媒界风云人物眼中,谁是2003年度最有影响力的行业风云人物?
在范艳瑾、干迎、董志强等最佳分析师眼中,谁是2003年度最有影响力的行业风云人物?
在中国富豪榜“缔造者”胡润眼里,谁又是值得他关注与敬佩的行业风云人物呢?
【调查时间】2003.10.21—2003.10.30
【执行】夏春春崔海燕何斌
【报道】李晶崔海燕何斌刘强夏风
这是一个方法的时代——对经济腾飞之道的探寻,取代了国人在经济层面所有权问题上的不休争论。
这是一个设计的时代——千百万人精心编织着明天的光荣和梦想,力图用鲜活的一生中最有价值的创造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在经历过无数变革的中国,近20年的商业实践,催生出了新一代商业领袖。他们承载着太多民族经济振兴的重任,也面对着太多创造和传播新的商业理念的机会。
如果说商业化会带给人们很多负面的东西的话,我们似乎更应看到,它促进社会进步的另一面——商业化要求财产的自由处理权,为个人自由定立牢靠基础;商业化要求社会的法治更趋透明: 商业资金的流动性可以比固定的财富更易避免权势的干预,促进财富增值,增加人们的自由度;商业化意味着可以制约和对抗势力的兴起,也有利于社会自由度扩大;商业竞争迫使个人割断与各种淹没自己的集体的脐带,成为对个人命运负责的独立公民;商业竞争推动社会财富不断增值,社会运作成本降低,从而积累更多财富为文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商业化是科学、技术发展最强大的推动器;由于个人和家族消费都有边际界线,商业化不断积累的财富不但提供可以再分配的巨额税收,而且为各式公益基金的建立奠定基础,也为富裕社会的公民乐于参与公益劳动提供广阔的空间。
当越来越多的商业领袖努力着、奋斗着,为中国的民主、法治、自由、理性等新的制度和观念的确立竭尽心力的时候,我们发现,公众对他们的认知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在IT业的风起云涌中积聚起惊人财富的丁磊,不会因为太过年轻而被质疑;凭借着惊人的意志和先进的战略构想最终把一个破烂的国企做活而且名气远扬的苗圩,不会因为国企而无为;一手政府资源,一手资本运作,持重的刘晓光将一个国企锻造得“坚硬无比”——我们的这次调查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在21位最有影响力的商业精英中,国有企业领导人占有50%的席位。一头是国有企业再现雄风,一头是民营企业频频发力,中国的经济发展将因此而高速运转。
中国的商业化进程,几乎可以从官员下海的激情,延续到如今公众对财富和权力的普遍认同。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没有人能否认,正是全球化竞争塑造了中国的商业环境,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机遇;正是商业精英们的所作所为,创造了中国经济的繁荣,创新了中国政治的面孔。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可以并应该将自己的文化精华和崭新创造贡献给世界。中国新一代商业精英的崛起,既可以看做是中国历史进程的一种必然造化,也可以看做说是中国国力强盛的自然衍生。他们能为中国的腾飞插上翅膀,更能锻造出推动国际社会飞速前进的坚韧力量。
评选指标:
【企业上升快】
【领导公司未来前景看好】
【公认其领导企业保持领军地位】
【资本运作能力强】
【市场开拓做得好】
【上市表现佳】
【亲近媒体度】
【个人魅力佳】
【企业改制或者转型成功】
【重视技术研发】
评选程序:
在全国选择了近十家主流财经媒体的主编和资深记者、全国著名的行业分析师、知名的学者专家共40多名各界精英。然后,由《今日东方》的记者主持了本次调查。最后,根据问卷做统计分析。
丁磊
网络富少爷的“玩家精神”
作为新生代富豪的代表,丁磊本来是个“玩主”。
丁磊的兴趣点总是漂移不定。他自称曾是个文学青年,又喜欢音乐,迷过绘画,曾经对摄影感兴趣。他对学习一直是马马虎虎但不怕考试,直到上了大学才逐渐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
他最喜欢的场所是酒吧,最喜欢的事是网上冲浪,最喜欢的服饰是一顶耐克牌的棒球帽。他常常混迹于三里屯酒吧一条街,穿行在网易社区的网民中间,而且网易上有许多他的各种作品,不过他的网名绝对保密。
本来是要走技术路线的,他声称对于管理一个大企业没有任何兴趣,所以他曾不只一次表示,他和网易的关系是创立和被创立的关系,他的未来和网易的未来,是一个嗅觉灵敏的方向辨别者和需要方向的行路人的关系,至于行路者的步子具体怎么迈,他愿意找一个诚实、能干的CEO来把握。
其实丁磊的“玩家”精神、自由理想或许正是成就他的主要原因,因为它使其更加完整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玩家精神使他对眼前的兴趣,比如网络,有超越常人的专注力。而自由更使他的工作和生活合二为一,也许在酒吧的角落,他考虑的是最重要的问题。
他的这种精神和理想,还使他有了区别于其他人的思想:他既没有佩服的英雄,也没有对失败的担心。他曾经喜欢过爱因斯坦、得到爱迪生人生经历的启迪、被“阿甘”的精神感动,但这一切都是由于从这些人身上可以看到他自己的影子。他不害怕失败,他说:“网易如果不成功,自己完全可以去搞唱片制作。”
在丁磊看来,他的成功与金钱无关,与年龄无关,关键在于是否战胜了自我。“人生是个积累的过程,你总会摔倒,即使跌倒了,你也要懂得抓一把沙子在手里。”
仅仅在两年前,他还举步维艰:网易因误报收入而被纳斯达克股市停牌调查;跌入一美元以下垃圾股行列险被摘牌;最艰难时却遭遇人事动荡——CEO和COO相继离职,丁磊不得已一人兼任数职;香港宽频8500万美元收购签字前一刻失败……
凭着“玩家精神”,丁磊不断战胜自我,也征服了别人。仅用了一年半时间,他就使网易的股价从0.95美元暴涨到70美元,其创造的股价奇迹也使网易获得“纳斯达克第一股”的赞誉。
从昔日的文学青年到今日的年轻首富,丁磊似乎异常平静:“我已经32岁了,从意气风发的时期到了成熟思考的阶段。因此我的心情不会随着股价的涨跌而变化,特别是我个人不会因为财富的多少影响到我的未来生活、工作及思考问题的方式。”
如此年轻,如此富有,却如此淡泊名利。他依旧深居简出,依旧抗拒媒体和镁光灯,依旧顶着“中国首富”的光圈在风口浪尖上继续着他的“玩家精神”。
李东生
“设定好自己的底线”
46岁的李东生正在带领着一家销售额超过300亿元的巨无霸型大公司迅速成长。
2003年,让业界关注李东生的事情,不仅有TCL是否能够持续交出多元化漂亮成绩单、集团的换股上市,还包括日前TCL集团和法国汤姆逊公司的重组。
在公众眼中,平时喜欢看杰克·韦尔奇和曾国藩传记的李东生是个温和的实用主义者。这位习惯穿带有浅条纹的口袋上绣着红色TCL三个字母的白色衬衫的中年人一贯崇尚稳健成长,最擅长的就是处变不惊与折衷调和。在过去的10年中,TCL实现了每年50%的增长,成功地开辟了东南亚、俄罗斯市场,还在10个月前收购了有着百年传统的德国施耐德公司。这些让人骄傲的事实以及今年3月爆出说不清的假账风波等一系列的麻烦事,这一切在这个缺乏戏剧性表达力的领导者口中都显得轻描淡写。像所有媒体已经描述过的,李东生充满亲和力,这种亲切感甚至令人不无失望。
最近,李东生向员工们推荐本周读物——《执行力》,这些表明TCL正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家学习型和管理严密的组织。同时也能说明李东生正在改变充分授权的管理风格。这个不折不扣的实用主义者说自己在生意场上的原则是,“设定好自己的底线——这是我不能放弃的,所有的事情就能化复杂为简单”。
苗圩
让国企重赢
今年汽车界出了个苗圩。他不但救活了老国营企业,而且利用引资扩张的机会,顺利改制,一箭双雕,实现企业软着陆。他的员工说:苗圩是一个让员工放心的老板,是一个让员工充满自豪感的老板,也是一个让员工充满干劲的老板。这样良好的工作氛围,良好的上下级关系是无法不让人关注的。
苗圩的妙招迭出:通过日产吸引来了其控股方法国雷诺;再用雷诺-日产刺激雪铁龙的同胞兄弟——标致增资出手,实现与世界第六大汽车集团——PSA集团的全面合作;再通过与江苏悦达的合作,实现了与成长潜力巨大的韩国现代起亚的合资,最终将轿车、卡车各个板块放在国际快车上。通过几张协议他把东风的盘子扩张了几倍。他不但继续塑造着东风商用车的王牌形象,而且借助几大外资品牌搭乘乘用车的特快列车,准备构筑中国汽车帝国。
今年,东风开始全面启动这些新计划。7月1日,这个中国投资规模最大、产品最全、人员最多、合作层次最深的东风公司正式挂牌了;上半年,东风的抱死系统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东风多年迁都的梦想也实现了;东风日产合资组建的11米长客车技术援助项目顺利投产。东风一连串的成绩再次吸引了众人的注目,新东风航母建成了。这个航母的舵手苗圩也就成了汽车界的焦点。
给苗圩打电话的时候,苗圩不在,我们可能都能猜到他去了哪里,他去了日本。被评为风云人物的消息他没有听到,但是关于他的风云事件还在继续。
郭广昌
“真正的机会主义者”
“我们是一个小公司”,在很多场合,郭广昌还是喜欢谦虚地这样说。但谦虚的背后是10年来,这家注册资本10万元的广信咨询公司用小资金控制大资产的传奇故事。如今,在证券市场耳熟能详的“复星系”,涉足医药、商业、钢铁、房地产业,总资产达到198亿元,掌控着7家上市公司。
“他情商很高,首先让这个团队各个人都能畅所欲言,同时还给大家适当分权,很好地协调了这个集体。另外在战略思考上,每次当一件事达到一个水准,觉得可以歇一口气的时候,他都能提出重新创业,一个新的像大山一样的目标。”这是郭的黄金搭档梁信军对其的描述。
事实上,学哲学出身的郭广昌崇尚的是动静结合的投资风格,“郭广昌是真正的机会主义者,潜伏深渊,静待时机者。” 外界如此评论。
2003年,郭广昌在资本市场上的激情表演包括南钢的要约收购、对沈阳东北药等国资的重兵出击、进入国药集团,完成对友谊股份的收购等等。无疑,在绝对的资本高手郭广昌的眼中,正待出售的10万亿国资是一场期待已久的“盛宴”,而复星的胃口和野心也会越来越大。
竺延风
少帅终修成正果
在很多人眼里, 38岁那年就开始执政的竺被提升的速度“就像坐直升机一样”。
当然,重组天汽,与丰田全面展开合作,这样的手笔让人们对这位少帅不敢小觑。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汽车产业集团,一汽年产量突破50万辆,形成高、中、低档规格齐全的生产企业。
上任4年来,竺延风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他把那些产能低下的生产厂卖掉或是关掉;他放弃了一汽过去奉行的“纵向整合”策略,清理效率低下的零配件厂;早退和转岗计划让最头疼的减员问题有了眉目,报酬更多地和业绩挂上钩——高级技工的收入可以是装配工人的15倍…… 在外部重组上,竺延风有着更为开阔的思路——他公开表示,一汽渴望成为汽车工业全球生产体系的一部分,为跨国巨头生产零部件或是整车,相应的谈判已在进行当中。他最终促成了一汽和天汽的联合重组,迈出目前中国汽车业重组的最大一步。 更重要的,一汽的财务状况变得更为健康——“债转股”已使一汽集团的资产负债率降到50%以下。
让竺延风感到意气风发的事情很多,比如重塑金身红旗在务实的降价策略下,终于摆脱了“官车”形象,销售直线上升。而最近,一汽丰田的渠道集权运动也修得正果。
马富才
铁腕领袖
一提到马富才,这位2003年中国500强企业状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掌舵人,业内人士首先想到的就是其大刀阔斧的内部改革。“铁腕领袖”这个称呼也正是由此得来的。
正是这位“铁腕领袖”,在上任伊始便对中石油这个老国企选择了大刀阔斧的迄今为止我国企业规模最大的一次资产重组,将集团内部所有石油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及销售、油气管道运输等优良资产以及相应的资产和人员,整体从原企事业单位中分离出来,于1999年11月创立了规模在世界上也属领先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也正是这位“铁腕领袖”,为了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力排众议“挥泪大裁员”。在头顶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中石油3年累计裁员36万多人,仅此减员一举便增效达38亿元之多。为企业的再上台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还是这位“铁腕领袖”,带领着中石油在新世纪的第一年实现了飞跃。2000年4月7日,千锤百炼的中国石油终于在纽约证交所及香港联交所同时挂牌上市,一举实现融资28.9亿美元,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可贵的发展资金。
在这位“铁腕领袖”的领导下,中石油取得的业绩也是有目共睹的。2002年,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上缴财政利润总额为2400亿元,而中石油一家就贡献了600亿元,占到了1/4之多。在眼光最为挑剔的资本市场上,中石油还是得到了投资者奉与的“赚钱王”称号。在风云莫测的国际石油市场上,中石油却是笑傲群雄,一举成为了第一家跻身世界石油大公司10强行列的中国公司。
马富才,这位拥有着30多年经验的老石油人心中一直有着这样一个信念,那就是“国有企业完全能够发展壮大,能够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能够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卫留成
务实的“老船长”
因为驾驭着中海油这艘大船,卫留成被很多媒体称为中海油的“船长”。而提到这位掌管着160多亿元国有资产的中国第三大石油公司的掌舵人,接触过他的人都会留下同一个评价:务实。
卫留成在SARS期间写给员工的一封信中提到:“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坐什么车,不管坐在哪个位置,都要系好安全带。这要作为总公司的一条铁的纪律和制度严格执行。一个不愿对自己负责的人,也不会真正为别人、为社会负责。”从这一个小小的细节上便不难看出,卫留成做事细致务实的风格。
作为中国石油三巨头中的老三,中海油的发展也历经坎坷。1999年踌躇满志的卫留成率领中海油赴美上市,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个资产优良、结构合理的股份公司会稳操胜券,结果在投资者对其海上石油专营权的诘问中大败而归。卫留成落泪了,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痛哭失声。但卫留成并没有倒下去,正向他自己说得那样,“一个打造得非常好的大船出去的时候遇到风浪,回来了,咱们找机会再出去。”这位勇敢的“船长”终于成功了,2001年2月27日、28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终于在美国纽约和中国香港两地挂牌上市了,一共筹集资金27.1亿美元。中海油这艘大船也终于成功地驶向了世界。
在卫留成的带领下,中海油在股市表现不凡。在香港市场,中海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进入恒生指数,其股价从上市初的5.95港元一路攀升至14港元以上。公司先后获得了美国标准普尔公司BBB和穆迪公司Baa2的债信评级,股市上的中海油则是中国境外上市增值最快、最多的股票。而中海油的掌门人卫留成也得到了他最为看重的投资者的尊重和信任。
如今,这位务实的“船长”已经开始驾驭了另一艘更大的大船:海南省。从CEO到一省之长,这其中的压力与挑战恐怕也只有卫留成本人才能真正体会。卫的政绩如何我们不敢预测,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对于中海油的贡献可谓是无人出其右。他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中海油这艘巨船的一位好船长。
任志强
地产界里“任我行”
熟悉房地产的人都知道,当今中国房地产界有四大侃爷:任志强、潘石屹、冯仑和王石。而任志强更被视为房地产企业的代言人,任志强似乎也乐此不疲——在央行出台房贷新规即“121”文件之后,任志强一直扮演着一个“反抗者”的角色,他对该文件的狙击可谓不遗余力,又是发言,又是写文章,还向中央上书。而国务院18号文件对房地产商们地位前所未有的抬升,这其中自然也包含着任志强的劳动成果。有意思的是,甚至于当年原建设部部长都动了要请他当建设部政策法规司司长的念头。人们笑称,任志强就是在批评与骂声中崛起的。
任志强“能说”而且“爱说”,大大小小的房地产论坛,总能看到任志强的身影,否则多少欠一点热闹;他“爱写”也“能写”,遇有国家或北京市出台大的与房地产有关的政策,在动嘴评说之余,他还要捋起胳膊,写下少则数千字、动辄万言的文字,而且绝不由他人代笔。他并不是一个单纯会玩资产运作的商人,更多是像一个研究经济学的学者。似乎创立适合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游戏规则,才是任志强最大的人生乐趣。
难怪有人说,京城房地产界嗓门最大的,便是任志强。
张朝阳
善于推广自己
张朝阳,搜狐的当家人,同时,无意识之间也做了多年搜狐的代言人。
他从不避讳自己是个追逐潮流的时尚人——他会滑旱冰、会滑滑板、会到迪士高舞厅锐舞不休,他还参加各种活动,据说他还有去触电的计划……张朝阳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名字时常会出现在和互联网有关没关的场合,他的名字出现的频率之大几乎使他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代言人。
凭心而论,他是一个很称职的传媒人,他很会推广!在互联网还是婴儿的时候,他的名字给大家带来了更多对互联网的向往。毋庸置疑,他对培育互联网市场是有很大贡献的。如今互联网逐渐成熟,他的转向又多少代表着互联时代的方向。
在网络陷入低谷的时候他默默地承受着各种压力,梳理着公司的业务,时刻准备着去迎接各种挑战。随着几大门户网站相继发布自己的财务报表,网络开始盈利的消息不胫而走,网络又找回了它自己,张朝阳的名字又重新跃入人们的眼帘。甚至有人还把过去的一年叫“张朝阳年”或“搜狐年”。他的一举一动也开始受到人们注意:他聘请了当下中国篮球明星姚明做搜狐的代言人,他为了一个彩信的商业策划爬上珠穆朗玛,他对网络游戏业声明远扬的网龙公司的收购已告完成……搜狐今年的业绩也是节节升高,各季度的业务量增长都在30%以上。在发行大规模可转换债券之后,他准备上更大的项目了。他说,他准备把新闻、搜索、网上商城、短信、网络游戏都建成一流的,他以前一直不是很注意产品的研发,以后会加强这个方面。搜狐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综合网站而不是一个专业的网站,并争取在最后的竞争中以此取胜,做第四传媒第一人。
刘长乐
他的故事是不可复制的
有人说刘长乐福大命大,不但总是能遇上天降甘泉的机会,遇上灾难还能消灾驱邪……但是刘长乐知道他靠的决不仅仅是运气。作为一个传媒人,他坚守着自己对电视的热爱,把大陆的传媒命脉摸得一清二楚,他知道中国缺少什么;作为一个在中国传媒业摸爬滚打了8年的记者,他知道中国是个很特别的国家,在中国做事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和努力,而且还需要关系脉络,尤其是电视传媒。
刘长乐的故事是不可以复制的,因为刘长乐是不可以复制的。
电视是个烧钱的玩意,凤凰卫视在没有雄厚财力垫底的情况下,独辟蹊径,专门开辟了一些演播室的节目。一来控制成本,二来节约人力,容易操作。就这样,一口锅几只碗,伴随着袅袅炊烟,凤凰卫视就架锅开张了。凤凰开张后的几年里,每个人都体会到了“刘长乐做电视新法”。他运筹帷幄,巧妙的利用自己的优势避开了劣势,在收视率并不高的情况下,利用名人效应,凤凰卫视很快攫取了亿万中国人的心。在观众的眼里,能否收到凤凰卫视成了标志一个小区档次的基本要素。在同行眼里,凤凰卫视的几个主打栏目成了很多地方电视台、卫星电视竞相模仿的对象。
回头看凤凰卫视的7年,有过柳暗花明的喜悦,也有过疑无路的困惑。但一个事实没变,就是凤凰卫视接连爆出喜讯:今年的业绩又上涨了60%,凤凰全台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将实现盈利;咨讯台今年首批获得大陆有线落地权等等。按说,刘长乐也可以喘喘气,但是,刘长乐好像好了伤疤忘了痛,下一步扩张计划已在紧锣密鼓地跟来了: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已商定,在海外组建合资公司,开始在美国的华语电视战略。
刘长乐的梦想就是:做一个全球华人的华语媒体。
潘石屹
行走于个性与商业的交叉线上
这是一个倍受争议的人。作为房地产商,他却戏称自己为表演者;当别人都在千方百计地推销他们的房子的时候,他造的房子却不愁卖;现在还流行名人出书自己夸自己,可他却出了一本书把自己大骂了一通。“我觉得要有点儿个性”,他就是SOHO中国有限公司的掌门,潘石屹。
正是这个说自己不太聪明的人,把“长城脚下的公社”搬到了威尼斯双年展,把现代城做成了反叛经典,把自己变成了“娱乐明星”。他是不按牌理出牌的那种人,是喜欢创新的人。他总在更前面埋伏着,给我们另一个意外。
从踏入房地产行业起,潘石屹就把“出奇制胜”这一招用得炉火纯青。1998年,一个名为“SOHO”的概念在中国地产界横空出世,红遍大江南北。利用信息技术将办公与居住的空间完美结合,这可以说是房地产在进入信息时代后最为精彩的注解。而潘石屹的SOHO无疑成功地为其奠定了在地产业内的腕级地位,人们开始亲切地称他为“老潘”。
“有点儿前卫,有点儿另类”,这便是老潘对于SOHO现代城的定位。作为商人,他所面对的只是客户这个群体,而他所满足的,更只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小部分而已。“你不可能满足所有的人,如果一个人对所有的人都满足的话,也可能做出来的东西是谁都不满足的。”
在老潘眼中,他的企业不是固态的,而是液态的。无论市场是什么形状的,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都像水流进杯子,流进茶壶一样,将它充满,对杯子和茶壶又没有任何伤害和改变。无论对于潘石屹本人,还是对于他的企业,其核心竞争力一定是创造力。
有人这样评价老潘,如果潘石屹去做IT,他就是张朝阳;如果张朝阳去做房地产,他就是潘石屹,因为他们同样擅长“作秀”。
很多时候,潘石屹不像一个地产大亨。他时常出现在各种时尚派对上,用2000块钱的衣服换奖金两万元的最佳着装奖。用自己的名字注册了一个网站,常常在上面发帖子,结交了一帮网友,据说还跟一个女网友见了面。但在他的感性中,隐含着他独特的理性。精装修、末位淘汰,无理由退房、SOHO概念,潘石屹的做法总能走在市场的前头,这便是他的理性所在。
正因如此,在硝烟四起的地产界,潘石屹却总是长袖善舞。在成功打造了SOHO概念后,一条“无理由退房”的承诺,为房地产业带来一次大地震。此后,2002年推向市场的建外SOHO更是热销京城,曾经创下3天热销3个亿的纪录,最终以年销售额24.1亿,荣登单项销售额冠军宝座。潘还斥资千万兴建“长城脚下的公社”,获得地产界的“奥斯卡”——威尼斯双年展的艺术大奖,此举更是成为地产界点击率最高的事件。用业内人士的话讲,潘石屹似乎总能在竞争中小胜半步。
陈天桥
一切皆有可能
“他是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陈天桥的大学同学或许想不到,当初那个在复旦校园里埋头苦读、成绩优异的“乖乖小子”会在毕业后从事游戏行业。他们更想不到,经过屈屈4年的创业,陈天桥便积累出40亿的个人财富,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富豪。然而事实上,这一切都已经在陈天桥身上成为了现实。
用“传奇”来形容陈天桥的财富积累一点都不过分。1999年底,陈天桥成立了“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就此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作为国内最早从事专业网络卡通的商业企业,在短时间内竟拥有了100万左右的注册用户!良好的发展势头,使其顺利获得了中华网3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从50万元到2400万元,陈天桥仅用了两个月。而盛大在今年将能获得12.5亿元的营业收入,而净收入达5亿元之巨!
“喜欢玩网络游戏的人基本都已经上网了,用户的增长也会逐步放慢,我们要抢先开展与娱乐相关的新业务。”拥有足够资金的陈天桥,开始冷静思考未来3到5年公司的发展,“我们盛大网络现在到了往前走是悬崖,后面又有很多追兵,只能走独木桥的时候”。
转型为互动娱乐媒体,会是陈天桥的又一个转折点吗?陈天桥说,他要做“中国网上的迪斯尼”,建立一个立体化的现实的娱乐世界。这样的梦想使人心潮澎湃,更让陈天桥的员工们充满了创业的热情。
明年初,陈天桥的盛大网络也要登陆纳斯达克市场了,目标市值直逼10亿美元。这个中国最年轻的富豪,将再一次演绎他的财富“传奇”!在他的身上,一切皆有可能。
陈虹
“以动制静”的大智慧
42岁的上海通用汽车总经理陈虹说:“自己并不能算汽车圈里的‘少帅’,因为自己的白头发已经很多了。”
事实上,这个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工业自动化系、从职大教师和轿车项目联络员一步步做上来的上海通用掌门人毋庸置疑地是业界的焦点人物。今年4月,上海通用借车展之机推出了别克凯越,吹响了全力进军中档轿车市场的号角。陈虹称,“通用一贯的策略就是通过我们自身快速的学习和创造性地整合国际国内的资源,同时进行有效调整。
和上海大众崇尚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风格不同,陈虹领导下的上海通用从来就是踩着风火轮前进的公司。“快鱼吃慢鱼的生存法则特别适用于一个投资过热的行业。”天相投资咨询公司的分析师顾少宏说,“跨国汽车巨头常常是一只手忙活投资建厂,另一只手忙活推陈出新。在这方面,表现最突出的无疑是去年销售额同比增长90%的上海通用。”
当然,上海通用在新一轮投资热潮中表现出的优秀素质还不仅如此。“为了永远成为潮流的领导者,通用从来不惜忍痛割爱。”今年初,上海通用亲自砍掉苦心培育起来的摇钱树——第一款别克车型,代之以并不为受众所熟知的中档车别克君威,以使对手在竞赛中难以跟进。
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汽车投资热潮中,面对“转攻为守”的德国大众、“厚积薄发”的日本丰田,陈虹应对的策略就是“以动制静”。
王宗南
让联华成为中国的沃尔玛
48岁的王宗南每天坚持跑步。同样,他将联华超市疯狂扩张的过程叫做“边跑步边学走”。他计划再用5年的时间,使公司年收入800亿元人民币,开8000家店。这家被称为“推土机”的零售公司,正在通过大规模的兼并,以利润年均增长高达283.52%的成长速度将自己的对手远远抛在身后。如今,上市、跨区域并购、海外拓展,以及新出炉的百联集团,无一不显示出王宗南多头并进的勃勃野心,让联华成为中国的沃尔玛,是王宗南的惟一目标。
王宗南坚持一个观点是:任何一个国家,零售市场当中最后唱主角的一定是本土企业。
郭家学
资本魔杖不停舞动
郭家学显然属于那种事业心强烈,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为了理想可以经受任何磨难的人。郭家学,东盛集团董事长,陕西人,现年37岁。
制药领域的频繁资本运作,给郭家学提供了一个快速崛起的舞台。
2003年6月19日,西安东盛集团与潜江制药大股东潜江制药厂签署协议,后者转让东盛集团2150万股国有法人股,总计1.3846亿元,郭家学成为潜江制药第一大股东(占股29.1%)。
由于老对手朱保国(太太药业董事长,丽珠集团的实际控制人)的出现,使得收购战一度充满了悬念。2002年4月,东盛在丽珠争夺战中失利,只坐上二股东的位置,但时隔不到一年半,东盛与太太(600380)再次遭遇,不服输的郭家学虎口夺食,以低于对手的报价拿下潜江药业(600568),报了一年之前的一箭之仇。
潜江制药顺利“招安”后,东盛集团已经分别控制了两家上市公司:东盛科技、潜江制药;入股丽珠集团,直接和间接控股10多家企业;拥有两家国家药业基地,这离东盛集团打造OTC药品老大地位的梦想越来越接近了。
郭氏神奇的地方还在于,自1996年成立东盛科技以来,在资本市场屡屡得手,至今没有出现一次败笔。不管原来企业亏损状况如何,郭家学带领的团队都有本事让它当年盈利,而且至今东盛系所有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东盛2003年年中并购的潜江制药,经过几个月时间的内部管理体系、销售渠道的整合,10月份顺利起航,据潜江内部人士透露,该公司今年收入将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截止2002年年底,东盛整个集团的合并总收入达到了30亿人民币,东盛集团的产业布局开始转向和集中到:生物工程药物、麻醉精神类药品、中药西制品种、OTC产品和软包装输液及医药电子商务六个方面。
业界认为,东盛能够实现并购企业的成功重组,获得投资回报,在医药领域内迅速建立起“白加黑”、“盖天力”,“‘东盛牌’四季三黄软胶囊”、“维奥欣”等知名品牌,其中不能忽略的是,郭家学创建了一个堪称国内最优秀的制药管理团队,在成本控制、品牌建设、渠道建设、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完整的改造。东盛集团的管理团队中,30%有海外工作经验,80%来自跨国公司,被称为中国医药营销界的“梦之队”。这个团队创造的营销模式,甚至成为跨国制药公司模仿的对象。
在东盛的战略发展上,郭家学有一套“三驾马车说”:“通过自有业务的快速增长、实施超大规模的并购、国际合资合作三架马车,带动整个东盛集团超常规的发展。”据透露,前20名的跨国制药企业中不下5家都在跟东盛洽谈合作,而东盛一直死死咬住50%以上控股权不松口。
更让郭家学如鱼得水的是“国进民退”的国有企业改制热潮。郭大胆预测道:“在制度缺口打开后,中国的医药行业,以及其他所有行业,在今后的3-5年内,都会发生大规模的战略整合,然后在每个领域内形成几家能够与国际巨头抗衡的企业集团。”
不管未来会发生什么,要想让郭家学放下已经舞动的资本魔杖,看来已经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了。
徐少春
风正一帆悬
看上去这个晚秋里的金蝶国际软件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徐少春心情不错,而这更多地来自于金蝶国际(HK,8133)今年在股市上的吐气扬眉,仅仅在今年下半年金蝶股票的累积升幅就高达50%,并创出了近两年的历史新高(2.7港元),市值也由最初的5.3亿港元增加至11亿港元。除了一直对金蝶看好的大陆和香港资金外,很多有着纯正欧美血统的大型投资基金近期也在二级市场上大笔吸纳金蝶股票,最终使得金蝶的股价一路攀升,不仅让金蝶国际成为香港创业板成分股之一,并隐隐然有了香港创业板龙头股的味道。
2002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2—2005)》47号文件,里面的远景目标一度令众多软件从业者为之一振,但另一方面的不争事实是去年整个国产软件行业的整体利润率反而呈继续下跌的走势。国内A股市场上现有的20家软件上市公司在再获减税支持的大背景下,除了少数几家勉强能够实现与规模同步增长外,绝大多数公司的盈利情况继续恶化。
一个十多年来平均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0%的行业里出类拔萃者一直寥寥无几,除了“规模结构不合理、盗版问题严重、研发人员不足”等每次国内软件业研讨会上厂商和学者屡屡反思而又难以改变的几大顽症之外,有没有企业内部的制度因素呢?
“业界的很多评论常常喜欢把金蝶和用友放在一起比较,有一种说法认为我们选择了香港创业板是吃了大亏,金蝶从来都不这么认为。”看得出来如今徐少春的心态已经非常平和,“资本市场不能以圈多少钱来论英雄,对一家公司而言,最重要的是通过上市获得管理机制上的新生,以承载未来更大的成就;对投资人而言,最重要的是通过投资获得公平合理的投资收益。在这两点上,金蝶都做到了。”
某种意义上,公开募股上市对一个企业来说有点儿“拔苗助长”的意思,也就是说,在一个企业内生性成长动力不足的前提下,要通过外力来推动其加速成长。但是融资、改制等“拔苗”动作之后,到底会“助长”到什么程度,甚至是否会像那个成语所说的适得其反,倒的确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曾创下当年证券市场一系列纪录的用友,在拿到9亿元融资之后,似乎并没有全部用于老本行,反而开始了参股北京市商业银行等带有多元化味道的举措,也有消息说王文京有意进入地产。从这些迹象上看,上市所募得的过于充沛的资金在壮大用友体魄的同时,也改变了一个原本卓有成就的软件巨头的成长方向。无论如何,地产、金融等资产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模式与用友10多年来的资源积累差距过大,当然王文京本人或许会成长为更成功的民营资本家,但一个心有旁骛的用友是否还会保持既往的高增长势头,或许会给投资人留下一个小小的问号。
“如果单纯为了圈钱,显然国内IPO得到的更多。正是由于我们选择了在香港上市,才得以建立更符合国际惯例的现代企业制度,从而获得了能够继续长大的制度基础。比如说,我们的股权结构使金蝶成为最早使用期权的国内企业之一,在今后的10年里,金蝶可以发起数额为总资本30%的股票作为期权。这样,软件行业中最重要的一笔资产——员工——就和金蝶的命运紧紧捆绑在一起了,这无疑会增强公司的竞争力。而且在这样一个激励制度下,我们可以搭建更符合国际化战略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团队,目前仅在金蝶深圳总部,海归人士占3%,在外企曾任高级管理职务者占3%,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21%。”显然徐少春的眼光更为专一也放得更远,“而金蝶的资金投向也一直集中在软件产业本身,从研发、营销再到服务,在这个行业如果想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全力以赴。时至今日,金蝶仍然是国内惟一拥有系统软件技术的管理软件厂商”。
“国际视野、国际标准、国际意识”是近几年来一直挂在徐少春嘴上的常用语。自2001年金蝶设立香港分公司以来,已成功获得香港中旅、招商局、华润集团、Tom.com、Arrow Asia、Bank of America、Olympus等众多国际性客户,在北美和亚太地区的业务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香港这一桥头堡已经在2003年升格为亚太区总部。而海外业务的成功发展,又反过来使得金蝶的品牌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所以金蝶股票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作为投资人,他的权力在于用脚还是用钱投票,他们认同我们的发展远景,也愿意和我们一起打造一艘能远航的船。”徐少春踱到窗前,从香港会展广场43楼望出去,天地一片广阔。
“2003最有影响力的行业风云人物”网上评选揭晓
2003年,中国继续着经济增长的神话,各方势力风起云涌。《今日东方》杂志和搜狐网财经频道共同举行“2003最有影响力的行业风云人物”评选活动,目的在于深挖本年度活跃于各个行业的搅局人物,预测行业发展的趋势。
凭借网络的先天优势,搜狐对网友进行了主题调查,得到了网友的热情支持,从11月13日到11月19日,共获得4663张选票。由于网友的分布广泛,本次调查基本符合抽样调查和大数原理的要求,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其调查结果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公众眼中的“最有影响力的行业风云人物”。
姓名 次选 项比 例
1丁磊 IT业 网易公司10.57%
2李东生 家电业 TCL公司9.24%
3张朝阳 IT业 搜狐公司8.19%
4潘石屹 地产业 SOHO7.43%
5王石 地产业 万科7.14%
6马蔚华 金融业 招商银行6.19%
7卫留成 能源业 中海油5.81%
8竺延风 汽车业 一汽集团5.52%
9陈天桥 IT业 盛大网络5.33%
10郭广昌 钢铁业、医药业 复星集团4.76%
11南存辉 电气业 正泰3.62%
12王军 金融业 中信3.43%
13苗圩 汽车业 东风3.33%
14刘长乐 传媒业 凤凰卫视3.24%
15陈虹 汽车业 上海通用3.05%
16马富才 能源业 中石油2.76%
17王宗南 零售业 联华2.57%
18郭家学 医药业 东盛药业2.29%
19任志强 地产业 华远2.10%
20徐少春 IT业、通讯业 金蝶2.00%
21刘晓光 地产业 首创1.43%
感谢下列各界精英对本次调查的支持(排名不分先后)
郝演苏、贺强、赵晓、廖海英、曹远征、阚凯力、清议、何帆、张国庆、王冉
郭晋华、何刚、何力、刘洲伟、夏日、高煜、曹圣明、黄华、郑作时、王玉虎、袁一弘、谢路锦、郑克丽、贾军惠、宋平、张翔、华威、郭开森
中金公司范艳瑾、招商证券孙怀宇、中金公司王进进、国泰君安李小勇、华厦证券董志强、海通证券胡吉吉、申银万国干迎、申银万国黄美龙、天相投资杨立宏、国泰君安徐云凯
胡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