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课堂中融入“精致”理念也就是将常规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引向最优状态;语文教师要善于筛选精心合理的内容、活用精巧有效的策略、提炼精确深刻的主题、把握精当适宜的拓展,实现学生自我活动的精致化,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精致化;筛选;提炼;拓展
精致,用现代汉语来释义就是“精巧、周密、细致”,它既有科学思想里需要的理性周密,又有生命教育里讲求的感性细致,将两者有机结合发挥极致就能抵达“至真、至善、至美”的佳境。语文,按通俗意义来界定就是语言和文学,它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之一,是技能经验和情智体悟的共存体,因文及心,循文会心,它也是触摸师生心灵的有效媒介。在语文课堂中融入“精致”理念也就是将常规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引向最优状态,让教师在生态课堂中起到明确的“引路”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长效的多元发展,让语文在师生双边演绎下凸显人文关怀。下面我就语文教师如何实践学生自我活动的精致化,创设师生和谐人文课堂提一些初浅的认识,以求教于方家。
一、筛选精心合理的内容
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往往蕴含文学气息浓厚、文化内涵丰富、时代特征鲜明等多重元素,然而课堂时间有限,全面覆盖的教学显然不切实际,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文本精华显山露水?这就涉及到一个筛选、取舍的问题。按照《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对文本的选择要有弹性和开放性,应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出发,选择符合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内容加以强化。以此为标准,教师应紧扣学生和文本特点进行合理筛选:哪些应在课堂上讲授,哪些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哪些应透彻理解,深入探究,哪些只需一笔带过……都要在深思熟虑后再在课堂上生成。比如在执教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我就比较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让学生自己联系文本归纳百草园成为“我”乐园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将三味书屋部分与百草园部分内容和谐统一,充分展现儿童天真活泼、渴望自由快乐的心理,因為这些内容最贴近学生生活,最易于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所以被筛选为课堂重点。而对于作者批判抨击的封建教育制度则没有做过多的强调。这样做,避免了繁冗的讲解,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也能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展开联想进行有效的课外延伸。实践证明:教学内容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精挑细选,才能尽显其出彩的一面。
二、活用精巧有效的策略
这里的策略即是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传统的教学方法旨在传授知识,是“注入式”“单一性”教学,它忽略了方法本身含有的“刺激”功能,与题材、体裁、风格多变的新教材不能完全匹配,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有一定的限制作用。精致化教学应采用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发他们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活动的新型教学法,针对不同文本,也可进行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以2008年江苏省初中评优课中的《热爱生命》为例,执教者整堂课都贯穿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在其中又揉进了个性阅读法和讨论式学法。在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充分阅读文本之后,教者虚设了一个人物杰克,让学生以哥哥的口吻劝说自己扮演的弟弟不要去淘金,在多对一的互动(学生对教师)到一对一(学生对学生)的交流中完成了对文本内容的梳理,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达到了统摄全文的目的。当淘金者不听劝说执意踏上旅途时,教者又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设计了一个赠送“生命锦囊”的情境,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领会了文章主旨。整堂课因为教学方法运用的精致巧妙而精彩纷呈,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方法是学生掌握文本挖掘文本的有力引导,只有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激起学生思想的火花。
三、提炼精确深刻的主题
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文本主题的解读。主题是作者写作目的的呈现,是文本的命脉。只有循着这条脉,课堂教学的支才精致紧凑。一堂课主题升华之际往往就是教学高潮所在,而提炼主题的基础则是对文本语言的充分理解和深度品味。譬如某位老师执教《温暖我一生的冰灯》时,让学生找文中的季节描写、人物描写,学生很快就指出时令是冬季,人物是“我”与父亲,而后教者又让学生仔细品读文中描写父亲的语言,学生发现描写父亲最多的就是他打磨冰灯的动作,这样的情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经过这样的语言品读学生就轻而易举地推出了本文的主题:父爱。又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如果引导学生关注景色描写也不难提炼主题。“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这两处描写,衬托了菲利普一家人的不同心情,很好的揭示了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深刻地反映了文章的主题。再如《三颗枸杞豆》里对三叔的“太迟了”等语言描写和“捉住太阳”等动作描写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人物想要留住时间的心理,为“我”得出要珍惜时间的结论做了铺陈。正所谓“咫尺之间尽现山水风情”,读透了“咫尺间”的言语便能领略作者所要展现的“山水风情”。
四、把握精当适宜的拓展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精当适宜的拓展有助于学生“由此及彼,学以致用”,特别是在大语文环境里,通过拓展,学生能将不同的知识内容和技巧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从而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例如在《狼》专题最后的教学环节中,我用多媒体展示了狼捕杀猎物和课本中《狼与鹿》的资料图片,并设计了这样的题目:现在有人认为,狼凶残贪婪,对人类和牲畜造成了很大伤害,应该把它斩尽杀绝;但也有一些人(如爱斯基摩和印第安人)却非常崇拜狼,请你查阅资料,比较一下,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反馈上来的答案显示:有学生认为狼歹毒狡诈,杀尽之后,可以让人们生活得安心一点。一个物种的灭绝对人类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像恐龙灭绝了这么多年,人类还是照样生存;有的却认为狼灭绝之后生态平衡会遭到破坏,生物链发生变化不利于人类发展,应该保护狼。经过这样的问题延伸、探讨,教师再总结“灭狼”与“护狼”两者的依据就能在无形中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的知识延伸到课外的地理、生物、历史学,有利于他们知识的积累和语言的实践,在他们理解狼优缺点的同时也学会了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辩证思维方式。适当的拓展既能巩固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又能让学生了解与之相关的其他知识,真可谓一举两得。
《礼记·学记》里讲到的“教学相长”在今天的教育界仍有宝贵的借鉴意义,我想也许就是因为它实现了教师自我活动和学生对象活动的双重精致化。那么,就让我们继续借鉴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让语文教学乘上精致化的快车,展示沿途特有的人文风景,驶向师生平等和谐的新天地。
关键词:精致化;筛选;提炼;拓展
精致,用现代汉语来释义就是“精巧、周密、细致”,它既有科学思想里需要的理性周密,又有生命教育里讲求的感性细致,将两者有机结合发挥极致就能抵达“至真、至善、至美”的佳境。语文,按通俗意义来界定就是语言和文学,它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之一,是技能经验和情智体悟的共存体,因文及心,循文会心,它也是触摸师生心灵的有效媒介。在语文课堂中融入“精致”理念也就是将常规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引向最优状态,让教师在生态课堂中起到明确的“引路”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长效的多元发展,让语文在师生双边演绎下凸显人文关怀。下面我就语文教师如何实践学生自我活动的精致化,创设师生和谐人文课堂提一些初浅的认识,以求教于方家。
一、筛选精心合理的内容
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往往蕴含文学气息浓厚、文化内涵丰富、时代特征鲜明等多重元素,然而课堂时间有限,全面覆盖的教学显然不切实际,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文本精华显山露水?这就涉及到一个筛选、取舍的问题。按照《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对文本的选择要有弹性和开放性,应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出发,选择符合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内容加以强化。以此为标准,教师应紧扣学生和文本特点进行合理筛选:哪些应在课堂上讲授,哪些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哪些应透彻理解,深入探究,哪些只需一笔带过……都要在深思熟虑后再在课堂上生成。比如在执教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我就比较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让学生自己联系文本归纳百草园成为“我”乐园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将三味书屋部分与百草园部分内容和谐统一,充分展现儿童天真活泼、渴望自由快乐的心理,因為这些内容最贴近学生生活,最易于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所以被筛选为课堂重点。而对于作者批判抨击的封建教育制度则没有做过多的强调。这样做,避免了繁冗的讲解,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也能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展开联想进行有效的课外延伸。实践证明:教学内容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精挑细选,才能尽显其出彩的一面。
二、活用精巧有效的策略
这里的策略即是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传统的教学方法旨在传授知识,是“注入式”“单一性”教学,它忽略了方法本身含有的“刺激”功能,与题材、体裁、风格多变的新教材不能完全匹配,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有一定的限制作用。精致化教学应采用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发他们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活动的新型教学法,针对不同文本,也可进行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以2008年江苏省初中评优课中的《热爱生命》为例,执教者整堂课都贯穿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在其中又揉进了个性阅读法和讨论式学法。在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充分阅读文本之后,教者虚设了一个人物杰克,让学生以哥哥的口吻劝说自己扮演的弟弟不要去淘金,在多对一的互动(学生对教师)到一对一(学生对学生)的交流中完成了对文本内容的梳理,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达到了统摄全文的目的。当淘金者不听劝说执意踏上旅途时,教者又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设计了一个赠送“生命锦囊”的情境,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领会了文章主旨。整堂课因为教学方法运用的精致巧妙而精彩纷呈,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方法是学生掌握文本挖掘文本的有力引导,只有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激起学生思想的火花。
三、提炼精确深刻的主题
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文本主题的解读。主题是作者写作目的的呈现,是文本的命脉。只有循着这条脉,课堂教学的支才精致紧凑。一堂课主题升华之际往往就是教学高潮所在,而提炼主题的基础则是对文本语言的充分理解和深度品味。譬如某位老师执教《温暖我一生的冰灯》时,让学生找文中的季节描写、人物描写,学生很快就指出时令是冬季,人物是“我”与父亲,而后教者又让学生仔细品读文中描写父亲的语言,学生发现描写父亲最多的就是他打磨冰灯的动作,这样的情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经过这样的语言品读学生就轻而易举地推出了本文的主题:父爱。又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如果引导学生关注景色描写也不难提炼主题。“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这两处描写,衬托了菲利普一家人的不同心情,很好的揭示了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深刻地反映了文章的主题。再如《三颗枸杞豆》里对三叔的“太迟了”等语言描写和“捉住太阳”等动作描写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人物想要留住时间的心理,为“我”得出要珍惜时间的结论做了铺陈。正所谓“咫尺之间尽现山水风情”,读透了“咫尺间”的言语便能领略作者所要展现的“山水风情”。
四、把握精当适宜的拓展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精当适宜的拓展有助于学生“由此及彼,学以致用”,特别是在大语文环境里,通过拓展,学生能将不同的知识内容和技巧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从而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例如在《狼》专题最后的教学环节中,我用多媒体展示了狼捕杀猎物和课本中《狼与鹿》的资料图片,并设计了这样的题目:现在有人认为,狼凶残贪婪,对人类和牲畜造成了很大伤害,应该把它斩尽杀绝;但也有一些人(如爱斯基摩和印第安人)却非常崇拜狼,请你查阅资料,比较一下,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反馈上来的答案显示:有学生认为狼歹毒狡诈,杀尽之后,可以让人们生活得安心一点。一个物种的灭绝对人类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像恐龙灭绝了这么多年,人类还是照样生存;有的却认为狼灭绝之后生态平衡会遭到破坏,生物链发生变化不利于人类发展,应该保护狼。经过这样的问题延伸、探讨,教师再总结“灭狼”与“护狼”两者的依据就能在无形中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的知识延伸到课外的地理、生物、历史学,有利于他们知识的积累和语言的实践,在他们理解狼优缺点的同时也学会了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辩证思维方式。适当的拓展既能巩固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又能让学生了解与之相关的其他知识,真可谓一举两得。
《礼记·学记》里讲到的“教学相长”在今天的教育界仍有宝贵的借鉴意义,我想也许就是因为它实现了教师自我活动和学生对象活动的双重精致化。那么,就让我们继续借鉴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让语文教学乘上精致化的快车,展示沿途特有的人文风景,驶向师生平等和谐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