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的传承要与时代同行

来源 :雷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verQ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人介绍 :
  陶克,1953年生,河南南阳人,中共党员,中央党校政治学研究生。曾任解放军报社副总编辑,现任《雷锋》杂志总编辑。著作《中国雷锋现象》(合作) 被评为“全国优秀青年读物奖”,《九八抗洪大决战》《编外雷锋团》被评为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雷锋》被翻译成英文,著者应邀在英国进行雷锋演讲。从2012年开始,主办解放军报“雷锋讲台”,先后在军队和地方宣讲220多场。
  记者:您一直致力于雷锋精神的传播,但是我们现代的很多年轻人,可能除了雷锋的“钉子精神”对他并不是特别熟悉,请您为我们具体介绍一下雷锋。
  陶克:1940 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于湖南省望城县安庆乡简家塘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原名雷正兴。在他很小的时候,家人就相继离世。他7岁成了孤儿,9岁成为儿童团员,
  15岁担任公务员,17岁成为县里的第一个拖拉机手,18岁成为鞍钢工人,19岁参军入伍,成为一名汽车兵,20岁被沈阳军区评为优秀共青团员并加入中国共产党,21岁当选为抚顺市人大代表。1962年8月15日,雷锋在运输岗位上因公殉职,牺牲时还不到22岁。他的离去给人们带来了巨大悲痛,不足70万人的抚顺有10万人走上街头为他送行。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应《中国青年》杂志请求题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在全国各大报纸上,从而引发了新中国最大规模的群众性学雷锋活动。
  记者:雷锋做了那么多好事,是不是跟他的人生经历有关?
  陶克: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雷锋成长于新旧社会更替的阶段,对旧社会三座大山的压迫深恶痛绝,对新社会的生活充满向往。1949 年建国后,亿万中国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雷锋作为其中之一,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充满了激情和斗志,所以才能在自己的每个岗位上都成为标兵和模范。雷锋不止一次地在自己的日记中写到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出把力”“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去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这是来自一
  个热血青年内心最真实的呼声。当然,除了大的社会环境,还与共产党员对雷锋的言传身教密不 可分。在雷锋被地主砍伤手之后,是共产党员彭德茂解救了他,并且秘密发展他加入了儿童团, 解放后又送他上学。1956年,雷锋担任县委公务员期间,经常跟着书记张兴玉下乡,张书记下到田间地头扶着犁与农民谈论收成,或坐在小方桌上筹划脱贫之路,遇到贫困的老乡也会倾囊相助。这些是年轻的雷锋认识的共产党员,他们的一言一行对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除此之外,雷锋在做好事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他读《毛泽东选集》,读鲁迅的《祝福》《呐喊》,也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不间断的知识给养提升了雷锋的道德境界。
  记者:学雷锋活动是如何发起并拓展开来的?
  陶克:这要从当时我国的国情说起。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完成了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挖去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在中国赖以生存的根基。然而,在一连串胜利的锣鼓声中,共和国没能控制住前进的节奏,出现了“大跃进”和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等失误,加上自然灾害和帝国主义的反华大合唱,新中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国难当头,岂能坐视!年轻的共和国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实事求是”,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互敬互爱、同心同德,因为只有我们齐心协力,才能跨过这些艰难险阻。也正是在此时,毛主席以他高瞻远瞩的目光看到了雷锋这一先进典型的重要性,于是便有了毛主席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学雷锋的活动也由辽宁逐渐扩展到了全国。
  记者:学雷锋的活动持续了半个世纪,经历了共和国成长的各个阶段,这些活动有什么时代特点吗?
  陶克:学雷锋的活动是在全国开展的,是为了精神文明建设而发起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又具有一定的辩证关系,两个文明紧密联系而又有各自的发展规律,因此在每个阶段会随着经济建设发展而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具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63年到1966年“文革”爆发前,是学雷锋活动的火红岁月,人们对雷锋的崇敬和对党的热爱以及对新中国新风尚的向往,形成了合力,呈现出“一个雷锋倒下去,千万个雷锋站起来”的蓬勃之势。《学习雷锋好榜样》《一分钱》等歌曲都在那个时期被创作出来。学雷锋做好事,旨在让人们意识到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提倡人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阶段,“文革”十年动乱时期,在“打倒一切、怀疑一切”的口号下,道德秩序混乱,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党的优良传统受到怀疑与攻击,雷锋精神遭到歪曲损害,邓小平代表百姓悲愤地发出了“雷锋叔叔不在了”的呼喊。
  第三阶段,从1978年到90年代,是对雷锋精神恢复和坚守的阶段。改革开放之后,国门大开,各种思潮相继涌入。学雷锋做好事被认为是“作秀”和“争风头”。坚守雷锋精神和否认雷锋精神的两股力量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当时比较有影响的论战,有围绕“潘晓来信”掀起的人生意义大讨论,有对嘲讽“北京龙潭湖救学生”的道德谴责,有“军校大学生张华抢救农民而牺牲值不值得”的人生价值大討论,而“新时代活雷锋”朱伯儒的“炭火精神”,温暖了人们冷漠的心,
  奋不顾身、勇斗歹徒的雷锋战士徐洪刚被路人抢救的事迹,传递着“让英雄不再流血又流泪”的暖流。
  在北京政治风波之后,党中央和人民政府又一次将“学雷锋”写入党的全会决议和政府工作报告,表达了党和人民的意志,加上张子祥、李润虎、李素丽等一批“平民雷锋”典型的涌现,学雷锋活动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第四阶段,从90年代末至今,是对雷锋精神捍卫和传承创新的阶段。社会进入互联网的全球化时代,文化多元、言论自由、意识形态尖锐复杂。有人质疑“学雷锋过时了”,有人污蔑“雷锋是假的”,江姐、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人民英雄都遭到了质疑与歪曲。我们的英雄被推倒了,大众认同的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变得支离破碎。于是,“小悦悦事件”“扶人攻略”“毒   奶粉”等等社会问题出现了,人们发出了正义的呼喊:捍卫雷锋,雷锋归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深入弘扬雷锋精神,并强调“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我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极大地鼓舞了人民学雷锋的积极性。这一时期,人民群众通过建立各种学雷锋社团、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使雷锋精神在新时代也在不断传承。
  记者:我们现在正处于对雷锋精神的传承阶段,具体有什么表现?
  陶克:“ 学雷锋做好事”,是人们对学雷锋活动的充分肯定和热情赞扬,谁不希望这个世界上好人好事多!但是,做好事是一个宽泛的大概念,遍布于全国各地的“中国好人”“道德模范”和志愿服务团队,每天都在做好事,都是对雷锋精神的传承。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每天做好本职工作,用良好的职业道德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不就是做好事吗?雷锋在行行都能成为标兵,当年不正是这么做的吗?正如公益广告中说的:“不管你是什么职业,只要对得起国家、社会、民族、家人,你就是在给中国梦的实现助力。”这与学雷锋活动现阶段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一致的。此外,传承雷锋精神在现阶段又不仅仅指做好事,更是成了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2012 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
  发表了一系列学雷锋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富有创建性的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对推动学雷锋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记者:对于年轻人来说,有时候还是会觉得雷锋离我们比较遥远,您怎么看?
  陶克:其实雷锋并不像你们想的那样遥不可及,他也是普通人,他的很多爱好也跟你们年轻人一样。比如他喜欢拍照片,你们现在看到的很多照片都是他当时特意去照相馆照的,我想如果他当时有手机会跟你们一样爱自拍的。雷锋也会注意自己的形象,当兵入伍之后他并没有把自己的头发剪成合格的标准,而是悄悄地在帽子下面藏了刘海儿,有一次还被团领导发现并被批评。雷锋跟你一样是普通的年轻人,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影响,是因为他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一贯地做好事、从不做坏事,实事求是、不搞形式主义。正如習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
  记者:这样说来,人人都可以成为“雷锋”,是不是因此才有人说“雷锋是世界的”?
  陶克:雷锋作为一个人,是中国的,我说的不仅仅是国籍,也包括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个性特点。一方面雷锋是劳动人民的好儿子,他的身上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既有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仁者爱人”思想,也有墨家主张的“兼爱”等思想;另一方面,雷锋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代表,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和在行动上的践行都是共产党人的榜样。
  不过,当雷锋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的时候,雷锋就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种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精神载体,在此时就可以说“雷锋是世界的”。学习雷锋的意义在于,榜样的力量能使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进而产生更多的雷锋传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雷锋是一颗能够永远指引我们前进的启明星。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初,我去甘肃出差,当时西北农村条件艰苦,人畜连饮水都是大问题。村民生活用水就取自村旁的涝坝,涝坝的水用完了,就靠人背驴驮,到数公里以外的地方找水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建雨水窖、水厂,逐步帮助群众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一天晚上,电视台播出了一档电视节目,节目中有位村民家刚刚接上了自来水,一位留着长胡子的老人用手捧着喷涌而出的白花花的清水,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
期刊
“精神”一词的释义很多,也有很多种“精神”在我们的成长、进步中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们奋发进取的动力源泉,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雷锋精神即是其中一种,看似平常,却又伟大,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含并传承着伟大的中国精神,是激励一代代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精忠报国、贡献智慧和力量的强大因素和驱动力。  习主席在不同场合、多次重要会议上突出强调:“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期刊
前几天,成都女主持人邓女士在微博上爆料,称自己因遛狗时未拴绳而被邻居暴打,事情被媒体转载报道后引起了舆论的关注和热议。9月3日,邓女士在微博上发表了一篇道歉文章,表示自己也反思了很多,并向孩子及其家人道歉。  从邓女士的角度来看,出门遛狗没拴狗绳,不仅违反《成都市养犬管理條例》,更触动了大多数社会公众的敏感神经——对遛狗不拴绳现象深恶痛绝。因此,不管从法理还是道德角度,邓女士都有错在先。  再来看
期刊
连日来,军嫂朱礼香 10 年无悔付出、支持丈夫安心服役,如今却身患重病危及生命的感人故事在齐鲁大地引起广泛关注。社会各界人士慷慨解囊,献出爱心,为身患重病的好军嫂朱礼香重新点燃了生命的希望。  3月12日上午,山东省临沂市慈善办主任李长征和临港区民政局部分负责同志、爱心企业家、爱心市民一起来到山东省胸科医院,看望好军嫂朱礼香,并送上5万元慰问金和小米、苹果等家乡特产。“你是沂蒙革命老区军嫂的好榜样
期刊
用爱的雨露滋润渴望  用爱的心火点燃烛光  千辛万苦不放弃希望  天老地荒不泯灭梦想  让爱插上翅膀  让梦自由飞翔  悲与痛的感觉那样真切  张开双臂为生命护航  用爱的语言温暖胸膛  用爱的柔情化悲疗伤  千言万语诉不尽牵挂  生死相依挥不去守望  让愛插上翅膀  让梦自由飞翔  情与爱的交响那样动听  张开双臂为明天歌唱  把母亲的希望和未来延续
期刊
9月 11日晚,在由沈阳北开往北京的D18次列车上,一位中年男性旅客突然晕厥,在不省人事中摔伤。列车广播声随后响起。8号车厢的石岩奔赴现场,用针灸给患者扎了几针,使患者逐渐恢复了意识。这位“银针救命”的人,就是辽宁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网友评论/  @朴觅轩 :这位乘客真幸运啊。  @西亚蝙蝠 :把我中医发扬光大,是作为一个中医一生的职责。我学了20年中医,也收了很多学生,教出来的学生很多都有了
期刊
“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四时常作青黛色,可怜杜花不相识。”人们赞颂冬青,固然是为了严冬里的一树翠色,更是因为冬青的坚守之姿。冬青是平凡的,它坚守着自己的姿态,扎根于平原旷野、广大城乡;而冬青又是特别的,“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如果浙商银行是百花齐放、万木丛生的森林,唐燕便是万木丛中一株低调淡雅、脚踏实地的冬青,不骄不躁、持之以恒。  敏而好学 刻苦钻研  提起唐燕,同事
期刊
在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王健中将针对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和进一步抓好学雷锋志愿活动的问题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设立国家“雷锋奖章”荣誉制度,并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公众的热议。“两会”结束后,本刊记者就这一提案产生的背景和核心内容,对王健委员进行了专访。    记者:您在今年“两会”上提出了新时代宣传雷锋精神的提案,建议对新时代深入开展学习雷锋活动作出部署,请您描
期刊
中秋时节,本刊记者会同湖南通联站的同事奔波在三湘大地上,寻学校、走工地、进山村、访家庭……探寻华中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夏伟的人生足迹。每时每刻,记者都被一股股暖流萦绕,被一股股正气鼓舞,被一股股真情洗礼。夏伟富有魅力的人生,就像气候分明的四季——对他人,像春光一样温暖;对事业,像夏日一样火热;对丑恶,像秋风一样无情;对家庭,像冬雪一样纯真。  第1季 春 对他人,像春光一样温暖 
期刊
“联系中医院为群众免费义诊、多方筹集6万元资金、安装39盏太阳能路灯、申请配备变压器……”连日来,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朱往驿村村民们谈到两年来的变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无不对扶贫书记郑学勇挑起大拇指。  群众交口称赞的“扶贫书记”郑学勇是衡水市人社局干部。2016年3月,在确定帮扶朱往驿村后,他带领扶贫帮扶工作队按照上级明确的工作任务,第一时间入驻村里。郑书记带着扶贫帮建工作队挨家挨户地深入走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