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以核心城市带动的都市圈作为城市的集合体,其所具有的竞争力是单个城市无法比拟的。在21世纪都市圈以其整体竞争力、创新能力将成为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推动力。在借鉴国内外成熟都市圈的发展经验之上,对乌鲁木齐都市圈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都市圈;乌鲁木齐;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7-0077-04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经济的信息化和全球化引发了生产及组织形式的深刻变革,全球市场的融合和生产与商务流程的重构带来了产业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整合。都市圈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是一种重要并且有效的城市空间组织形态。在21世纪,都市圈将以其整体竞争力、创新能力,成为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推动力。大都市圈所形成的集聚关联与扩散效应,对于促进城市间区域经济发展、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改善城市投资环境、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大都市圈的形成过程,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需要都市圈作为重要的空间载体与依托。
一、都市圈的含义、本质以及国内外成熟都市圈发展启示
(一)都市圈的含义、本质与特征
都市圈是由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和与其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临接城镇,依托交通网络组成的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协调发展区域;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发达的联系通道为依托,吸引辐射周边城市与区域,并促进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协作,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可以实施有效管理的区域[1]。其本质在于弱化行政区域,从区域角度强化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形成有利于经济、市场高度一体化的发展态势;协调城镇之间发展的关系,促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保护并合理利用各类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推动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都市圈的特征一般认为有以下四点:
第一,都市圈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如日本太平洋沿岸都市圈的国土面积占全部国土面积的不到1/7,却聚集了日本将近一半的人口和58%的产出[2]。
第二,都市圈具有相对完备的基础设施 、发达的信息网络和快捷的交通网络。
第三,都市圈各城市与核心城市之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各城市之间产业分工合作密切,共同组成有机的整体,体现出一定的整体优势。
第四,都市圈的主导产业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国外成熟都市圈发展及其启示
1.东京都市圈的发展及其启示
日本是国外都市圈发展中实践最系统的国家,从都市圈的连续性规划,到具体的产业和人口的区域调整,到目前为止,其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走过了50年的道路。
东京都市圈主要指日本东海岸太平洋沿岸城市带,从东京湾的鹿岛开始经千叶、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大阪、神户和长崎,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占日本总面积的26.5%,人口近7000万,占日本总人口的61%,全日本11个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大城市中有10个在该大都市圈内。在东京都市圈内,还包括东京、大阪、名古屋三个城市圈。东京作为三大城市圈之首,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聚集体之一。该都市圈的综合性城市功能十分强大。作为金融中心,全日本30%以上的银行总部、50%销售额超过100亿日元的大公司总部都设在东京;作为交通中心,区域内拥有日本最大的港口群体和航空网络,时速达200公里的新干线和地铁几乎能到达所有重要地区。铁路、公路、航空和海运组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通向日本全国及世界各地[3]。
东京都市圈发展取得了以下几点重要经验:
第一,按照都市圈发展规律,需要有较大的经济中心城市驱动并成为都市圈的核心。东京包括土地在内的各种自然资源十分有限,所以东京在发展中,运用了不同于欧美国家城市发展过程中低密度、粗放式的扩张模式,采用了以便利、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基础,以集约化产业链为格局的发展模式,形成疏密相间、适度集中的都市圈。
第二,制定合理产业政策,推动产业链形成,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在东京都市圈形成过程中,日本政府积极、适时、主动地实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从而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第三,充分重视与构筑合理产业链,明确城市之间的分工,以优化的城市职能分工促进区域共同发展。例如,千叶为原料的输入港,横滨专攻对外贸易,东京主营内贸,川崎为企业输送原材料和制成品。
2.巴黎都市圈的发展及其启示
巴黎都市圈位于法国北部,由巴黎市和埃松、上塞纳、塞纳-马恩、塞纳-圣德尼、瓦尔德马恩、瓦尔德兹和伊夫林等7个省组成。全区面积、人口数量分别占法国总面积和人口总数的2.2%和18.8%。巴黎都市圈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许多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
巴黎都市圈集中了法国最发达的制造业,如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电器、化工和冶金等,法国最大的雷诺汽车制造厂、航空航天公司和生产战斗机和导弹的达索公司都在巴黎郊区建有大工厂。巴黎是法国服装业最集中的城市,也是世界时装业的中心,领导着世界时装的新潮流,所生产的服装大量出口。第三产业占到巴黎就业人口的70%。金融、保险、商业、会议博览和旅游业都很发达。
巴黎都市圈的陆、水、空交通发达,是欧洲的交通枢纽。由巴黎至伦敦、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以及德国西部等地的航程均在1小时之内。法国国家铁路公司在巴黎大都市圈内有1 282公里长的铁路线,382个车站。巴黎捷运公司有3 251公里长的轻轨线与7 767个停靠站。地区内的交通非常快捷。巴黎港口是法国第一内河港,巴黎大都市圈还有3个大型国际机场和11个小型机场[4] 。
经过发展,巴黎都市圈已经成为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具有欧洲乃至全球性大都市的众多优势。巴黎都市圈的成功规划经验可以作为重要的借鉴加以参考。
第一,政府运用法律加强都市圈规划。在巴黎都市圈建成过程中,政府首先运用法律手段支持都市圈规划执行,以法律形式规范城市规划是成就巴黎都市圈最重要的特征。从1932年通过法律提出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对城市发展实行统一规划开始,直到1994年批准《巴黎大区总体规划》,前后历经60余年,但城市规划始终不脱离法制规范,保持了规划的权威性和可执行性。
第二,明确政府职能,注重区域协调发展。随着欧盟的东扩,巴黎都市圈位于西欧经济区与地中海盆地经济区之间,区域平衡发展显得极为重要。二战后,巴黎市政府对这一问题一直给予了高度重视。
第三,发展制造业的同时兼顾服务业的发展,以产业集群增强产业竞争优势 。巴黎都市圈覆盖了被称为“法国之岛”的伊尔-法兰西地区,是全国22个经济区中最大的经济区。其中,法兰西大岛大区贡献了法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0%[5] 。
(三)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发展概况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拥有16个地级以上城市,包括一个直辖市-上海,三个副省级城市-南京、杭州、宁波和12个地级市-无锡、苏州、常州、南通、镇江、扬州、泰州、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已经成为我国人口和经济最为密集的大都市圈。2008年,长三角地区16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 956亿元。
(四)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发展启示
1.优化交汇融合的环境
都市圈的发展与经济一体化,离不开相应的发展环境。这种发展环境,既有硬件建设,也要软件的支持。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环境优势。一方面,长三角有着比较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内外交通体系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有着比较规范的信用制度和良好的市场秩序,有着比较良好的国内外人才发展创业的制度环境和创业环境等;区域发展环境的优化,为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重组、企业的迁入提供了有利条件,极大地增强了吸引力和辐射力。另一方面,长江三角洲已经形成了具有开放精神和开拓精神相互交融的地域文化,并具有较强的文化亲和力。同时,长三角作为我国南北文化的交汇地带,具备了南北文化的优秀基因,从而使多类型文化交相呼应、异彩纷呈[6]。
2.形成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机制
都市圈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与推进过程。然而,长三角由于分属上海和两省16城市之间,行政隶属关系非常复杂,地区之间协调难度很大。再加上长期的条块分割管理,更加助长了各自为政、甚至以邻为壑的不良风气。由于受行政分区影响,协调和沟通不畅,导致大量的矛盾与冲突[7]。
尽管长三角在促进经济一体化与协调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及矛盾,但长三角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在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态势下,各级政府在紧紧依托市场推进的基础上,在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观念指导下,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机制初步形成,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层次上:一是省一级有沪苏浙合作与发展座谈会;二是市一级有长三角16城市组成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协调会;三是政府部门一级也有专项研究、合作推进的措施。目前,在旅游、人才、质量监督等方面的合作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科技、教育、工商等部门已经建立了联席会议或联络制度,推进了工作协商与协调。
二、乌鲁木齐都市圈现状
(一)乌鲁木齐都市圈现状
2004年4月由国务院批准、已经开始实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中正式提出建设乌鲁木齐都市圈的战略设想。2009年,乌鲁木齐都市圈规划已征求完意见,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乌鲁木齐都市圈包括石河子市、昌吉州、五家渠市、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地区,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占全疆面积的9.52%。划分为四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单元,即乌昌核心区,包括乌鲁木齐市、昌吉市、阜康市、五家渠市、乌鲁木齐县;西部地区,包括石河子、玛纳斯、呼图壁;东部地区,包括奇台、吉木萨尔、木垒;南部地区,包括吐鲁番、鄯善、托克逊。
2008年,乌鲁木齐都市圈的GDP达到1 365.9亿元,财政收入240.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29 亿元,工业增加值447亿元,人口358.8万人,分别占到全疆的32.5℅、30℅、22.8℅、25℅、16.8%。乌鲁木齐都市圈是全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增长实力最强的区域。乌鲁木齐都市圈的发展,能够发挥优势,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增强新疆的经济发展实力和中心城市乌鲁木齐的辐射力,带动全疆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乌鲁木齐都市圈发展特点
总体上来看,乌鲁木齐都市圈现在尚处于发展的初期即形成与培育阶段,其经济实力与发展层次,远落后于国外成熟的东京都市圈、巴黎都市圈和国内的长三角都市圈。然而,乌鲁木齐都市圈现阶段发展具有以下特征。
1.工业化、城市化助推都市圈发展集聚经济初显端倪
从都市圈产业构成表现为以工业化支撑的产业发展体系,形成了优势资源加工、高新技术及大型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态势。拥有乌石化、特变电工、金风科技、石河子天业、中粮屯河等大型企业集团,拥有全疆知名品牌中的多数产品,这些为都市圈产业发展拓展新的更大的市场空间。
乌鲁木齐都市圈各城市水平较高,分别高于全疆39.6% 和全国 44.9%的平均水平。都市圈各城市除了吐鲁番市城市化率低于全疆和全国城市化率的平均值以外,其他城市的城市化水平普遍较高,这为都市圈经济、人口等要素的集中,从而发挥集聚优势提供了基础。都市圈中的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乌鲁木齐高新技术开发区、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吉高新区等园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工业化步伐与技术的进步。城市化的发展为都市圈提供了产业发展、创新提供了空间载体,同时也促进了要素的自由流动与集聚经济的发展。
2.人力资源优势
乌鲁木齐都市圈人力资源在全疆处于领先优势,这里集中了新疆35所高校及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总数占到全疆的半数以上 ,仅乌鲁木齐市就集中了新疆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科学院等高校和主要研究机构,无论是科技人才规模、质量以及科研投入与研究成果都是疆内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人力资源的大量培养与吸收为提高都市圈创新与知识扩散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与保障。
3.制度优势
乌鲁木齐都市圈核心城市乌鲁木齐是新疆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其政治和文化功能涵盖全疆。随着现代化交通、通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乌鲁木齐都市圈将会拥有较强的政治文化创新、接纳、吸收优势。作为全疆首府、政治中心所在地,政府政策导向能够对周边县市辐射及时、到位。乌鲁木齐都市圈周边县市由于距离全疆的政治中心较近,发展过程中有关的新问题、新思路可以及时有效地反馈到首府,有利于乌鲁木齐有针对性地制定新法规、新政策。乌昌一体化的顺利推进与各地融合经济的深入,为都市圈的长远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三、借鉴经验,加快乌鲁木齐都市圈发展
(一)产业方面——促进集聚经济发展,寻找低碳环保发展之路
乌昌一体化战略的顺利实施为乌鲁木齐都市圈的功能扩张与完善创造了良好历史机遇,乌鲁木齐都市圈将以乌昌一体化为依托,走出具有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将构建合理、完善的城镇体系,形成合力,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扩散效应,促进各个城市之间联动发展,增强都市圈协同发展能力,提升都市圈的竞争力。
都市圈的产业发展要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耗能、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有机产业集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能力强、市场秩序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构建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
(二)体制政策方面——探索新型都市圈管理模式
中国现代都市圈发育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和产业向城市的集聚及城市经济向周围地区的扩散,合理的都市圈制度将有利于创造人口和产业集聚过程的条件,淡化和消除不利的制度因素,增加有利于强化并推进这一过程的体制因素,从而促进都市圈的协调发展。
1.建立乌鲁木齐都市圈城际协调发展机制与机构
在公共管理领域,乌鲁木齐都市圈将通过创新政府组织体系、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强化创业支撑体系营造创新体制环境,率先形成科学高效的政府管理体制、改善民生的社会管理体制、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体制。建立都市圈协调委员会,其职能是对都市圈内地区之间如城市规划、道路交通建设以及一些跨行政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开发与跨区域资源流动等共同问题进行协调。
成立都市圈城市市长联席会议、都市圈规划管理联席会议 ,建立区域城市化专家咨询与管理委员会等专业化机构,使都市圈实现合理协调联动发展。设立专业机构处理都市圈内各项事务,各机构工作以协商与合作的方式展开。同时,吸纳更多的非政府组织加入到各机构中来,在重大项目的立项、实施中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与建议,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2.加快乌鲁木齐都市圈整体规划
构建都市圈的本质就是对城市关系的有机整合,所以,都市圈的整体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的规划实践表明,都市圈规划是一种“区域性的战略思考”,目的是提出都市圈的总体发展设想,重视跨行政区划的协作与多元协调。规划从都市圈整体的角度出发综合制定,强调城市之间的横向沟通。同时,明确都市圈规划的法律地位,以立法的形式明确都市圈规划的地位、功能和作用。从乌鲁木齐都市圈发展类型来看,其属于培育型都市圈,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本处于工业化中期,城镇发展处于极化发展阶段,规划主要以培育区域的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发展能力为目的,依托政府公共资源作用的发挥,建立促进区域发展的运行机制,逐渐形成政府主导、市场推动、加快发展的态势。都市圈各城市在都市圈统一规划框架下适时调整各自的城市规划。
3.营造有利于都市圈发展的投资及人口流动政策
乌鲁木齐都市圈在发展中应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鼓励、引导国内外资金参与都市圈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进行跨区域投资。各地政府应以市场为主要配置资源的发展趋势,消除各种障碍,鼓励企业在更大范围内自主进行投资决策。充分发挥企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发动机作用,优化投资环境、创新环境,按照自愿、有利的原则实现企业的联合,避免政府的行政干预。各城市在更大规模内联手开展“组团式招商”,进行大力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多赢格局”。
开通乌鲁木齐都市圈门户网站,大力宣传都市圈的独特人文景观,人文环境。对都市圈内的先进人物、事件广泛宣传,建立都市圈诚信档案,定期公布,加大企业、个人违约成本,使得都市圈的人文环境中的诚信建设走入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加大对都市圈内影响治安以及其他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不利方面事件的管理力度,营造良好的人文社会氛围。加强都市圈内各城市在统计方面的合作,为都市圈以后政策的制定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伟.都市圈的概念、特征及规划探讨[J].城市规划,2003,(6).
[2] 许继琴.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发展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4).
[3] 章昌裕.世界五大都市圈(五)[N].中国经济时报,2007-01-11.
[4] 李国平.首都圈结构、分工与营建战略[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4.
[5] 李廉水,Roger R.Stough.都市圈发展——理论演化·国际经验·中国特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6] 张兆安.大都市圈与区域经济一体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7] 洪银兴,等.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和机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都市圈;乌鲁木齐;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7-0077-04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经济的信息化和全球化引发了生产及组织形式的深刻变革,全球市场的融合和生产与商务流程的重构带来了产业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整合。都市圈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是一种重要并且有效的城市空间组织形态。在21世纪,都市圈将以其整体竞争力、创新能力,成为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推动力。大都市圈所形成的集聚关联与扩散效应,对于促进城市间区域经济发展、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改善城市投资环境、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大都市圈的形成过程,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需要都市圈作为重要的空间载体与依托。
一、都市圈的含义、本质以及国内外成熟都市圈发展启示
(一)都市圈的含义、本质与特征
都市圈是由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和与其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临接城镇,依托交通网络组成的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协调发展区域;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发达的联系通道为依托,吸引辐射周边城市与区域,并促进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协作,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可以实施有效管理的区域[1]。其本质在于弱化行政区域,从区域角度强化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形成有利于经济、市场高度一体化的发展态势;协调城镇之间发展的关系,促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保护并合理利用各类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推动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都市圈的特征一般认为有以下四点:
第一,都市圈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如日本太平洋沿岸都市圈的国土面积占全部国土面积的不到1/7,却聚集了日本将近一半的人口和58%的产出[2]。
第二,都市圈具有相对完备的基础设施 、发达的信息网络和快捷的交通网络。
第三,都市圈各城市与核心城市之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各城市之间产业分工合作密切,共同组成有机的整体,体现出一定的整体优势。
第四,都市圈的主导产业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国外成熟都市圈发展及其启示
1.东京都市圈的发展及其启示
日本是国外都市圈发展中实践最系统的国家,从都市圈的连续性规划,到具体的产业和人口的区域调整,到目前为止,其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走过了50年的道路。
东京都市圈主要指日本东海岸太平洋沿岸城市带,从东京湾的鹿岛开始经千叶、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大阪、神户和长崎,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占日本总面积的26.5%,人口近7000万,占日本总人口的61%,全日本11个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大城市中有10个在该大都市圈内。在东京都市圈内,还包括东京、大阪、名古屋三个城市圈。东京作为三大城市圈之首,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聚集体之一。该都市圈的综合性城市功能十分强大。作为金融中心,全日本30%以上的银行总部、50%销售额超过100亿日元的大公司总部都设在东京;作为交通中心,区域内拥有日本最大的港口群体和航空网络,时速达200公里的新干线和地铁几乎能到达所有重要地区。铁路、公路、航空和海运组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通向日本全国及世界各地[3]。
东京都市圈发展取得了以下几点重要经验:
第一,按照都市圈发展规律,需要有较大的经济中心城市驱动并成为都市圈的核心。东京包括土地在内的各种自然资源十分有限,所以东京在发展中,运用了不同于欧美国家城市发展过程中低密度、粗放式的扩张模式,采用了以便利、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基础,以集约化产业链为格局的发展模式,形成疏密相间、适度集中的都市圈。
第二,制定合理产业政策,推动产业链形成,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在东京都市圈形成过程中,日本政府积极、适时、主动地实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从而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第三,充分重视与构筑合理产业链,明确城市之间的分工,以优化的城市职能分工促进区域共同发展。例如,千叶为原料的输入港,横滨专攻对外贸易,东京主营内贸,川崎为企业输送原材料和制成品。
2.巴黎都市圈的发展及其启示
巴黎都市圈位于法国北部,由巴黎市和埃松、上塞纳、塞纳-马恩、塞纳-圣德尼、瓦尔德马恩、瓦尔德兹和伊夫林等7个省组成。全区面积、人口数量分别占法国总面积和人口总数的2.2%和18.8%。巴黎都市圈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许多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
巴黎都市圈集中了法国最发达的制造业,如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电器、化工和冶金等,法国最大的雷诺汽车制造厂、航空航天公司和生产战斗机和导弹的达索公司都在巴黎郊区建有大工厂。巴黎是法国服装业最集中的城市,也是世界时装业的中心,领导着世界时装的新潮流,所生产的服装大量出口。第三产业占到巴黎就业人口的70%。金融、保险、商业、会议博览和旅游业都很发达。
巴黎都市圈的陆、水、空交通发达,是欧洲的交通枢纽。由巴黎至伦敦、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以及德国西部等地的航程均在1小时之内。法国国家铁路公司在巴黎大都市圈内有1 282公里长的铁路线,382个车站。巴黎捷运公司有3 251公里长的轻轨线与7 767个停靠站。地区内的交通非常快捷。巴黎港口是法国第一内河港,巴黎大都市圈还有3个大型国际机场和11个小型机场[4] 。
经过发展,巴黎都市圈已经成为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具有欧洲乃至全球性大都市的众多优势。巴黎都市圈的成功规划经验可以作为重要的借鉴加以参考。
第一,政府运用法律加强都市圈规划。在巴黎都市圈建成过程中,政府首先运用法律手段支持都市圈规划执行,以法律形式规范城市规划是成就巴黎都市圈最重要的特征。从1932年通过法律提出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对城市发展实行统一规划开始,直到1994年批准《巴黎大区总体规划》,前后历经60余年,但城市规划始终不脱离法制规范,保持了规划的权威性和可执行性。
第二,明确政府职能,注重区域协调发展。随着欧盟的东扩,巴黎都市圈位于西欧经济区与地中海盆地经济区之间,区域平衡发展显得极为重要。二战后,巴黎市政府对这一问题一直给予了高度重视。
第三,发展制造业的同时兼顾服务业的发展,以产业集群增强产业竞争优势 。巴黎都市圈覆盖了被称为“法国之岛”的伊尔-法兰西地区,是全国22个经济区中最大的经济区。其中,法兰西大岛大区贡献了法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0%[5] 。
(三)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发展概况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拥有16个地级以上城市,包括一个直辖市-上海,三个副省级城市-南京、杭州、宁波和12个地级市-无锡、苏州、常州、南通、镇江、扬州、泰州、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已经成为我国人口和经济最为密集的大都市圈。2008年,长三角地区16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 956亿元。
(四)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发展启示
1.优化交汇融合的环境
都市圈的发展与经济一体化,离不开相应的发展环境。这种发展环境,既有硬件建设,也要软件的支持。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环境优势。一方面,长三角有着比较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内外交通体系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有着比较规范的信用制度和良好的市场秩序,有着比较良好的国内外人才发展创业的制度环境和创业环境等;区域发展环境的优化,为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重组、企业的迁入提供了有利条件,极大地增强了吸引力和辐射力。另一方面,长江三角洲已经形成了具有开放精神和开拓精神相互交融的地域文化,并具有较强的文化亲和力。同时,长三角作为我国南北文化的交汇地带,具备了南北文化的优秀基因,从而使多类型文化交相呼应、异彩纷呈[6]。
2.形成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机制
都市圈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与推进过程。然而,长三角由于分属上海和两省16城市之间,行政隶属关系非常复杂,地区之间协调难度很大。再加上长期的条块分割管理,更加助长了各自为政、甚至以邻为壑的不良风气。由于受行政分区影响,协调和沟通不畅,导致大量的矛盾与冲突[7]。
尽管长三角在促进经济一体化与协调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及矛盾,但长三角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在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态势下,各级政府在紧紧依托市场推进的基础上,在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观念指导下,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机制初步形成,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层次上:一是省一级有沪苏浙合作与发展座谈会;二是市一级有长三角16城市组成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协调会;三是政府部门一级也有专项研究、合作推进的措施。目前,在旅游、人才、质量监督等方面的合作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科技、教育、工商等部门已经建立了联席会议或联络制度,推进了工作协商与协调。
二、乌鲁木齐都市圈现状
(一)乌鲁木齐都市圈现状
2004年4月由国务院批准、已经开始实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中正式提出建设乌鲁木齐都市圈的战略设想。2009年,乌鲁木齐都市圈规划已征求完意见,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乌鲁木齐都市圈包括石河子市、昌吉州、五家渠市、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地区,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占全疆面积的9.52%。划分为四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单元,即乌昌核心区,包括乌鲁木齐市、昌吉市、阜康市、五家渠市、乌鲁木齐县;西部地区,包括石河子、玛纳斯、呼图壁;东部地区,包括奇台、吉木萨尔、木垒;南部地区,包括吐鲁番、鄯善、托克逊。
2008年,乌鲁木齐都市圈的GDP达到1 365.9亿元,财政收入240.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29 亿元,工业增加值447亿元,人口358.8万人,分别占到全疆的32.5℅、30℅、22.8℅、25℅、16.8%。乌鲁木齐都市圈是全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增长实力最强的区域。乌鲁木齐都市圈的发展,能够发挥优势,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增强新疆的经济发展实力和中心城市乌鲁木齐的辐射力,带动全疆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乌鲁木齐都市圈发展特点
总体上来看,乌鲁木齐都市圈现在尚处于发展的初期即形成与培育阶段,其经济实力与发展层次,远落后于国外成熟的东京都市圈、巴黎都市圈和国内的长三角都市圈。然而,乌鲁木齐都市圈现阶段发展具有以下特征。
1.工业化、城市化助推都市圈发展集聚经济初显端倪
从都市圈产业构成表现为以工业化支撑的产业发展体系,形成了优势资源加工、高新技术及大型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态势。拥有乌石化、特变电工、金风科技、石河子天业、中粮屯河等大型企业集团,拥有全疆知名品牌中的多数产品,这些为都市圈产业发展拓展新的更大的市场空间。
乌鲁木齐都市圈各城市水平较高,分别高于全疆39.6% 和全国 44.9%的平均水平。都市圈各城市除了吐鲁番市城市化率低于全疆和全国城市化率的平均值以外,其他城市的城市化水平普遍较高,这为都市圈经济、人口等要素的集中,从而发挥集聚优势提供了基础。都市圈中的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乌鲁木齐高新技术开发区、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吉高新区等园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工业化步伐与技术的进步。城市化的发展为都市圈提供了产业发展、创新提供了空间载体,同时也促进了要素的自由流动与集聚经济的发展。
2.人力资源优势
乌鲁木齐都市圈人力资源在全疆处于领先优势,这里集中了新疆35所高校及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总数占到全疆的半数以上 ,仅乌鲁木齐市就集中了新疆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科学院等高校和主要研究机构,无论是科技人才规模、质量以及科研投入与研究成果都是疆内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人力资源的大量培养与吸收为提高都市圈创新与知识扩散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与保障。
3.制度优势
乌鲁木齐都市圈核心城市乌鲁木齐是新疆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其政治和文化功能涵盖全疆。随着现代化交通、通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乌鲁木齐都市圈将会拥有较强的政治文化创新、接纳、吸收优势。作为全疆首府、政治中心所在地,政府政策导向能够对周边县市辐射及时、到位。乌鲁木齐都市圈周边县市由于距离全疆的政治中心较近,发展过程中有关的新问题、新思路可以及时有效地反馈到首府,有利于乌鲁木齐有针对性地制定新法规、新政策。乌昌一体化的顺利推进与各地融合经济的深入,为都市圈的长远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三、借鉴经验,加快乌鲁木齐都市圈发展
(一)产业方面——促进集聚经济发展,寻找低碳环保发展之路
乌昌一体化战略的顺利实施为乌鲁木齐都市圈的功能扩张与完善创造了良好历史机遇,乌鲁木齐都市圈将以乌昌一体化为依托,走出具有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将构建合理、完善的城镇体系,形成合力,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扩散效应,促进各个城市之间联动发展,增强都市圈协同发展能力,提升都市圈的竞争力。
都市圈的产业发展要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耗能、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有机产业集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能力强、市场秩序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构建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
(二)体制政策方面——探索新型都市圈管理模式
中国现代都市圈发育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和产业向城市的集聚及城市经济向周围地区的扩散,合理的都市圈制度将有利于创造人口和产业集聚过程的条件,淡化和消除不利的制度因素,增加有利于强化并推进这一过程的体制因素,从而促进都市圈的协调发展。
1.建立乌鲁木齐都市圈城际协调发展机制与机构
在公共管理领域,乌鲁木齐都市圈将通过创新政府组织体系、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强化创业支撑体系营造创新体制环境,率先形成科学高效的政府管理体制、改善民生的社会管理体制、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体制。建立都市圈协调委员会,其职能是对都市圈内地区之间如城市规划、道路交通建设以及一些跨行政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开发与跨区域资源流动等共同问题进行协调。
成立都市圈城市市长联席会议、都市圈规划管理联席会议 ,建立区域城市化专家咨询与管理委员会等专业化机构,使都市圈实现合理协调联动发展。设立专业机构处理都市圈内各项事务,各机构工作以协商与合作的方式展开。同时,吸纳更多的非政府组织加入到各机构中来,在重大项目的立项、实施中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与建议,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2.加快乌鲁木齐都市圈整体规划
构建都市圈的本质就是对城市关系的有机整合,所以,都市圈的整体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的规划实践表明,都市圈规划是一种“区域性的战略思考”,目的是提出都市圈的总体发展设想,重视跨行政区划的协作与多元协调。规划从都市圈整体的角度出发综合制定,强调城市之间的横向沟通。同时,明确都市圈规划的法律地位,以立法的形式明确都市圈规划的地位、功能和作用。从乌鲁木齐都市圈发展类型来看,其属于培育型都市圈,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本处于工业化中期,城镇发展处于极化发展阶段,规划主要以培育区域的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发展能力为目的,依托政府公共资源作用的发挥,建立促进区域发展的运行机制,逐渐形成政府主导、市场推动、加快发展的态势。都市圈各城市在都市圈统一规划框架下适时调整各自的城市规划。
3.营造有利于都市圈发展的投资及人口流动政策
乌鲁木齐都市圈在发展中应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鼓励、引导国内外资金参与都市圈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进行跨区域投资。各地政府应以市场为主要配置资源的发展趋势,消除各种障碍,鼓励企业在更大范围内自主进行投资决策。充分发挥企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发动机作用,优化投资环境、创新环境,按照自愿、有利的原则实现企业的联合,避免政府的行政干预。各城市在更大规模内联手开展“组团式招商”,进行大力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多赢格局”。
开通乌鲁木齐都市圈门户网站,大力宣传都市圈的独特人文景观,人文环境。对都市圈内的先进人物、事件广泛宣传,建立都市圈诚信档案,定期公布,加大企业、个人违约成本,使得都市圈的人文环境中的诚信建设走入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加大对都市圈内影响治安以及其他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不利方面事件的管理力度,营造良好的人文社会氛围。加强都市圈内各城市在统计方面的合作,为都市圈以后政策的制定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伟.都市圈的概念、特征及规划探讨[J].城市规划,2003,(6).
[2] 许继琴.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发展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4).
[3] 章昌裕.世界五大都市圈(五)[N].中国经济时报,2007-01-11.
[4] 李国平.首都圈结构、分工与营建战略[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4.
[5] 李廉水,Roger R.Stough.都市圈发展——理论演化·国际经验·中国特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6] 张兆安.大都市圈与区域经济一体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7] 洪银兴,等.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和机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