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吃着涪陵榨菜,泡着方便面,在拼多多上剁手,有人哀叹消费降级,
但是以茅台为代表的白酒消费品市场却表现喜人,数据同样也显示,像旅行、娱乐、教育、学习等项目的支出占比较过去明显增加,
这似乎显示消费在升级换代。
“吃涪陵榨菜和泡面,喝二锅头,上闲鱼和拼多多砍价”,今年以来,顺鑫农业、涪陵榨菜业绩与股价齐飞,方便面销量大增,拼多多海外上市,再加上一线城市房租暴涨,增加了生活成本,有人就说消费降级了。
然而,以茅台为代表的白酒消费品股价却越来越高,今年“十一”长假消费数据,再一次看到了中国民众爆发出的惊人消费能量。10月8日,中国银联发布2018年国庆黄金周银联网络交易数据显示,“十一”长假期间,银联网络交易总金额达到1.58万亿元,交易总笔数7.94亿笔,创国庆长假历史新高。商务部公布数据显示,10月1日至7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4万亿元,日均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9.5%。
那么,中国大众的消费究竟是降级了还是升级了?
其实,看似消费降级,实则是消费结构在改变。大家关注物美价廉的同时,更舍得花钱在有品质的、需要的好东西上,如旅行、娱乐、教育、学习等项目支出占比明显。
消费降级了吗?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7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为8.8%,不仅远低于预期,且创下近15年来最低。与此同时,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降低3.9%,降幅比去年同期扩大8.9个百分点;此外,2017年年底,我国的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比高达107.2%,超越了美国当前的水平。上述数字被某些人解读为消费降级了。
而在经济领域里出现的一些现象,也让一些观察者产生了悲观情绪。
今年涪陵榨菜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64亿元,同比增长34.11%;实现净利润3.05亿元,同比更是增长77.52%。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方便面增长态势日趋稳健,销量增长4.5%,销售额增长8.6%。康师傅控股2018年半年报显示:方便面销售额达111.34亿元,同比增长8.4%。从榨菜到泡面,这些看似低端的消费品在今年上半年突然火爆,被分析人士认为是消费降级的一个典型案例。
拼多多的出现更是让人惊呼。仅用3年的时间,拼多多就成功在美上市,成为电商领域的一匹黑马。依托便宜和1件也免邮,如9.9元的卫生纸、20.9元的保暖衬衫,拼多多成功打入三、四线城市,获取注册用户数量超3亿,超越京东、天猫等这些大的电商平台。有人据此便认为拼多多的崛起,是消费降级的代表和出口。
但也有分析人士对此持反对意见。他们的观点是,谁在拼多多上购物?主要是四线及以下城市和广大的乡村。这个市場是京东、天猫、苏宁等电商平台的空白,拼多多是找到了细分市场领域并迅速占领。所以他们认为不能把个别商品的热销或拼多多的崛起作为判断消费降级的依据,这是不科学、不严谨的。他们觉得更需要关注的是,无论高低端,每一个需求的领域,都孕育着消费的财富机会。
消费升级势头不减
在榨菜、方便面、拼多多走红的同时,同样属于大类消费的白酒的产量和营收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而且价格越贵的品种越受到消费者追捧。中国轻工业网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国酒类制造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02.59亿元,同比增长12.18%。其中,白酒制造主营业务收入2865.24亿元,同比增长15.82%。这其中贵州茅台作为龙头表现更是出众。贵州茅台2018年半年报报告显示,贵州茅台实现营业收入333.97亿元,同比增长38.06%,贵州茅台股价不断创下历史新高,一瓶500毫升装的53度飞天茅台市场价接近2000元。这种表现显然不是消费降级了,倒可以说是消费升级了。
而今年“十一”长假,中国民众再次爆发出惊人的“买买买”能量,消费升级势头不减。
中国银联10月8日发布2018年国庆黄金周银联网络交易数据显示,“十一”长假期间,银联网络交易总金额达到1.58万亿元,交易总笔数7.94亿笔,日均较去年国庆黄金周分别增长31.9%和24.5%。今年国庆7天的银行卡跨行交易规模超过去年国庆黄金周8天的总量,创国庆长假历史新高。
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1日至7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4万亿元,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十一”长假增长9.5%。虽然“十一”长假期间,中国各地的旅游景点人满为患,但旅游支出逐渐从景区门票和观光消费,向酒店、餐饮、娱乐、文化等方向倾斜。个性化、高品质旅游产品日益受到民众欢迎,体育健身游、教育游、科技游、康养游、美食游都各有拥趸。
而在一些县城或农村地区,老百姓的消费升级了,以往人们的首饰、被褥、服装、婚床等物品是找当地个体小店购买,如今都可以进入专卖店购买,品质更有保障。
今年“十一”期间,《理财》杂志记者在农村看到,以往需要在城市里提前预订好生日蛋糕带回去,如今镇集上就有,人均蛋糕消费在200元以上,当日订当日取。网络宽带可以免费进村安装,村里几乎家家配了冰箱。这充分说明,中国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消费结构在改变
消费到底是升级了还是降级了?若说升级,为什么我们的社会零售总额增速数据出现15年来的新低,为什么涪陵榨菜、方便面火爆?若说降级,为什么同是食品,茅台股价越来越高,为什么中国人在国庆周爆发的消费能力惊人?
其实,看似消费降级,实则是消费结构在改变。大家在关注物美价廉的同时,更加追求有品质的生活和有需要的好东西,更加青睐增加知识、增长阅历的消费。数据显示,旅行、娱乐、教育、学习等项目支出占比明显增加,喜马拉雅、得到等知识付费产品日趋火热。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旅游经济主要数据报告显示,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不断增加,2018年上半年出境游人次达到713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的6203万人次增长15%。 不仅出境游持续火爆,国内游也保持一定热度。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28.2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4%;国内旅游收入2.4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出游逐渐变成一种刚需。出行人数增加的同时,消费也更加理性,每个人都在选择适合自己的消费方式。有的人坐火车乘坐一等座,有的人乘坐二等座,不能说坐二等座的人就是“消费降级”,而是“消费分层”。
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社会零售总额增速出现下滑,但社会零售总额主要统计商品消费而未包括服务消费,间接导致我们仅通过社会零售数据难以观察居民服务消费支出。在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看来,服务消费的增速一定会远超实物消费,这也是消费升级的一个典型特征。如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比上年增长超过13%,旅游总收入超过5.3万亿元。
兴业研究认为,从大类消费结构变迁观察,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值,衡量了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变迁。一般而言,高收入地区家庭恩格尔系数要低于低收入地区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数据显示,1~7月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占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总额比值为14.6%,低于去年同期0.7个百分点;与之相反,体育娱乐用品类占比不断上升。
根据艾瑞咨询的调研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新中产阶级的消费专注度最高的方向分别是汽车、数码、服饰、奢侈品、机票酒店、教育培训等。其中既有高端物质需求,如汽车、数码、奢侈品,也有精神需求,如机票酒店和教育培训。在实际消费行为方面,新中產阶级对于精神需求的倾斜更为明显,旅游、子女教育、个人爱好和学习提升位列2018年中国新中产消费支出的前四位,几乎都是精神消费属性的消费行为。
刺激消费政策不断
消费、投资与出口,一直被认为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曾经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近年来,消费支出占比是逐年提升的。2018年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万亿元,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
近来消费领域更是获得了政策的重点关注和支持,刺激消费政策不断。
9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9月30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自2018年11月1日起,降低1585个税目的进口关税。
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部署加快破解制约居民消费最直接、最突出、最迫切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方案要求,进一步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完善促进实物消费结构升级的政策体系,从吃穿用住行以及服务消费等方面保障居民消费。方案涉及旅游、文化、教育、养老等服务消费领域,住房、汽车、零售等实物消费领域,以及消费保障和税费减免等消费保障领域。方案提出“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这一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举措以及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
关注大消费投资机会
有关消费降级升级之争,有人看的热闹,有人却看到了投资机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数据显示今年国内消费规模近6万亿元。国家层面,利好消费政策频出台,实物消费结构升级,放宽服务消费门槛,市场风云变幻,投资者如何在这波行情中发现投资机会?
经过10余年的经济发展,国内进入大消费时代,消费开始多样化。所谓大消费,就是新的消费方式的升级,本身包含服务消费和实物消费两大领域。
历史数据显示,大消费行业长期受到外资关注。大消费行业,包括医药保健、食品饮料、品牌服装、旅游、零售、新型IT技术、家电、汽车产业链等。如食品饮料、家用电器板块自2016年以来就长期占据QFII重仓行业第二位和第三位。截至10月11日,从外资所持个股来看,市值超过百亿的14家公司中,有6家是来自消费类行业,分别为贵州茅台、美的集团、恒瑞医药、伊利股份、格力电器、五粮液。
统计数据还显示,大消费股近年来的表现也靓丽。2015~2017年3个会计年度,家用电器、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均实现持续抬升,2016~2018年历年中报中,家用电器、食品饮料、房地产均实现了利润的持续增长且增速的不断抬升。个股中,老白干酒在2016~2018年中报中就实现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40.26%、92.38%和208.01%;涪陵榨菜同期的利润增速也分别实现27.38%、48.38%、77.52%的增长。
业内人士表示,在收入增长、政策刺激的推动下,A股市场消费板块的表现将逐渐出现分化,消费升级所带来的个性化消费、高品质消费未来可能为相关A股龙头企业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成长机会。
对于消费股机会,赛亚资本董事长罗伟冬认为,中国的消费值得被长期看好,因为拥有14亿人口的消费需求是十分庞大的。从近两年百姓消费情况看,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精品,愿意为建立在产品上的品牌溢价和情感价值买单。整体来看,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护理品等医疗健康消费,高级家用设备、汽车等高级耐用生活用品消费,高价值金融服务消费都有望在A股市场出现较大的投资机会。
但是以茅台为代表的白酒消费品市场却表现喜人,数据同样也显示,像旅行、娱乐、教育、学习等项目的支出占比较过去明显增加,
这似乎显示消费在升级换代。
“吃涪陵榨菜和泡面,喝二锅头,上闲鱼和拼多多砍价”,今年以来,顺鑫农业、涪陵榨菜业绩与股价齐飞,方便面销量大增,拼多多海外上市,再加上一线城市房租暴涨,增加了生活成本,有人就说消费降级了。
然而,以茅台为代表的白酒消费品股价却越来越高,今年“十一”长假消费数据,再一次看到了中国民众爆发出的惊人消费能量。10月8日,中国银联发布2018年国庆黄金周银联网络交易数据显示,“十一”长假期间,银联网络交易总金额达到1.58万亿元,交易总笔数7.94亿笔,创国庆长假历史新高。商务部公布数据显示,10月1日至7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4万亿元,日均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9.5%。
那么,中国大众的消费究竟是降级了还是升级了?
其实,看似消费降级,实则是消费结构在改变。大家关注物美价廉的同时,更舍得花钱在有品质的、需要的好东西上,如旅行、娱乐、教育、学习等项目支出占比明显。
消费降级了吗?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7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为8.8%,不仅远低于预期,且创下近15年来最低。与此同时,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降低3.9%,降幅比去年同期扩大8.9个百分点;此外,2017年年底,我国的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比高达107.2%,超越了美国当前的水平。上述数字被某些人解读为消费降级了。
而在经济领域里出现的一些现象,也让一些观察者产生了悲观情绪。
今年涪陵榨菜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64亿元,同比增长34.11%;实现净利润3.05亿元,同比更是增长77.52%。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方便面增长态势日趋稳健,销量增长4.5%,销售额增长8.6%。康师傅控股2018年半年报显示:方便面销售额达111.34亿元,同比增长8.4%。从榨菜到泡面,这些看似低端的消费品在今年上半年突然火爆,被分析人士认为是消费降级的一个典型案例。
拼多多的出现更是让人惊呼。仅用3年的时间,拼多多就成功在美上市,成为电商领域的一匹黑马。依托便宜和1件也免邮,如9.9元的卫生纸、20.9元的保暖衬衫,拼多多成功打入三、四线城市,获取注册用户数量超3亿,超越京东、天猫等这些大的电商平台。有人据此便认为拼多多的崛起,是消费降级的代表和出口。
但也有分析人士对此持反对意见。他们的观点是,谁在拼多多上购物?主要是四线及以下城市和广大的乡村。这个市場是京东、天猫、苏宁等电商平台的空白,拼多多是找到了细分市场领域并迅速占领。所以他们认为不能把个别商品的热销或拼多多的崛起作为判断消费降级的依据,这是不科学、不严谨的。他们觉得更需要关注的是,无论高低端,每一个需求的领域,都孕育着消费的财富机会。
消费升级势头不减
在榨菜、方便面、拼多多走红的同时,同样属于大类消费的白酒的产量和营收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而且价格越贵的品种越受到消费者追捧。中国轻工业网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国酒类制造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02.59亿元,同比增长12.18%。其中,白酒制造主营业务收入2865.24亿元,同比增长15.82%。这其中贵州茅台作为龙头表现更是出众。贵州茅台2018年半年报报告显示,贵州茅台实现营业收入333.97亿元,同比增长38.06%,贵州茅台股价不断创下历史新高,一瓶500毫升装的53度飞天茅台市场价接近2000元。这种表现显然不是消费降级了,倒可以说是消费升级了。
而今年“十一”长假,中国民众再次爆发出惊人的“买买买”能量,消费升级势头不减。
中国银联10月8日发布2018年国庆黄金周银联网络交易数据显示,“十一”长假期间,银联网络交易总金额达到1.58万亿元,交易总笔数7.94亿笔,日均较去年国庆黄金周分别增长31.9%和24.5%。今年国庆7天的银行卡跨行交易规模超过去年国庆黄金周8天的总量,创国庆长假历史新高。
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1日至7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4万亿元,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十一”长假增长9.5%。虽然“十一”长假期间,中国各地的旅游景点人满为患,但旅游支出逐渐从景区门票和观光消费,向酒店、餐饮、娱乐、文化等方向倾斜。个性化、高品质旅游产品日益受到民众欢迎,体育健身游、教育游、科技游、康养游、美食游都各有拥趸。
而在一些县城或农村地区,老百姓的消费升级了,以往人们的首饰、被褥、服装、婚床等物品是找当地个体小店购买,如今都可以进入专卖店购买,品质更有保障。
今年“十一”期间,《理财》杂志记者在农村看到,以往需要在城市里提前预订好生日蛋糕带回去,如今镇集上就有,人均蛋糕消费在200元以上,当日订当日取。网络宽带可以免费进村安装,村里几乎家家配了冰箱。这充分说明,中国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消费结构在改变
消费到底是升级了还是降级了?若说升级,为什么我们的社会零售总额增速数据出现15年来的新低,为什么涪陵榨菜、方便面火爆?若说降级,为什么同是食品,茅台股价越来越高,为什么中国人在国庆周爆发的消费能力惊人?
其实,看似消费降级,实则是消费结构在改变。大家在关注物美价廉的同时,更加追求有品质的生活和有需要的好东西,更加青睐增加知识、增长阅历的消费。数据显示,旅行、娱乐、教育、学习等项目支出占比明显增加,喜马拉雅、得到等知识付费产品日趋火热。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旅游经济主要数据报告显示,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不断增加,2018年上半年出境游人次达到713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的6203万人次增长15%。 不仅出境游持续火爆,国内游也保持一定热度。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28.2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4%;国内旅游收入2.4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出游逐渐变成一种刚需。出行人数增加的同时,消费也更加理性,每个人都在选择适合自己的消费方式。有的人坐火车乘坐一等座,有的人乘坐二等座,不能说坐二等座的人就是“消费降级”,而是“消费分层”。
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社会零售总额增速出现下滑,但社会零售总额主要统计商品消费而未包括服务消费,间接导致我们仅通过社会零售数据难以观察居民服务消费支出。在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看来,服务消费的增速一定会远超实物消费,这也是消费升级的一个典型特征。如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比上年增长超过13%,旅游总收入超过5.3万亿元。
兴业研究认为,从大类消费结构变迁观察,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值,衡量了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变迁。一般而言,高收入地区家庭恩格尔系数要低于低收入地区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数据显示,1~7月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占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总额比值为14.6%,低于去年同期0.7个百分点;与之相反,体育娱乐用品类占比不断上升。
根据艾瑞咨询的调研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新中产阶级的消费专注度最高的方向分别是汽车、数码、服饰、奢侈品、机票酒店、教育培训等。其中既有高端物质需求,如汽车、数码、奢侈品,也有精神需求,如机票酒店和教育培训。在实际消费行为方面,新中產阶级对于精神需求的倾斜更为明显,旅游、子女教育、个人爱好和学习提升位列2018年中国新中产消费支出的前四位,几乎都是精神消费属性的消费行为。
刺激消费政策不断
消费、投资与出口,一直被认为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曾经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近年来,消费支出占比是逐年提升的。2018年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万亿元,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
近来消费领域更是获得了政策的重点关注和支持,刺激消费政策不断。
9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9月30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自2018年11月1日起,降低1585个税目的进口关税。
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部署加快破解制约居民消费最直接、最突出、最迫切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方案要求,进一步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完善促进实物消费结构升级的政策体系,从吃穿用住行以及服务消费等方面保障居民消费。方案涉及旅游、文化、教育、养老等服务消费领域,住房、汽车、零售等实物消费领域,以及消费保障和税费减免等消费保障领域。方案提出“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这一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举措以及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
关注大消费投资机会
有关消费降级升级之争,有人看的热闹,有人却看到了投资机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数据显示今年国内消费规模近6万亿元。国家层面,利好消费政策频出台,实物消费结构升级,放宽服务消费门槛,市场风云变幻,投资者如何在这波行情中发现投资机会?
经过10余年的经济发展,国内进入大消费时代,消费开始多样化。所谓大消费,就是新的消费方式的升级,本身包含服务消费和实物消费两大领域。
历史数据显示,大消费行业长期受到外资关注。大消费行业,包括医药保健、食品饮料、品牌服装、旅游、零售、新型IT技术、家电、汽车产业链等。如食品饮料、家用电器板块自2016年以来就长期占据QFII重仓行业第二位和第三位。截至10月11日,从外资所持个股来看,市值超过百亿的14家公司中,有6家是来自消费类行业,分别为贵州茅台、美的集团、恒瑞医药、伊利股份、格力电器、五粮液。
统计数据还显示,大消费股近年来的表现也靓丽。2015~2017年3个会计年度,家用电器、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均实现持续抬升,2016~2018年历年中报中,家用电器、食品饮料、房地产均实现了利润的持续增长且增速的不断抬升。个股中,老白干酒在2016~2018年中报中就实现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40.26%、92.38%和208.01%;涪陵榨菜同期的利润增速也分别实现27.38%、48.38%、77.52%的增长。
业内人士表示,在收入增长、政策刺激的推动下,A股市场消费板块的表现将逐渐出现分化,消费升级所带来的个性化消费、高品质消费未来可能为相关A股龙头企业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成长机会。
对于消费股机会,赛亚资本董事长罗伟冬认为,中国的消费值得被长期看好,因为拥有14亿人口的消费需求是十分庞大的。从近两年百姓消费情况看,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精品,愿意为建立在产品上的品牌溢价和情感价值买单。整体来看,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护理品等医疗健康消费,高级家用设备、汽车等高级耐用生活用品消费,高价值金融服务消费都有望在A股市场出现较大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