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课堂作为高校教育的主场地,存在诸多问题,学生上课不专心,到勤率不高,老师讲课缺乏吸引力,与学生互动不够,教学效果欠佳等等。本文通过罗杰斯的创造观来分析探讨高校核类专业课堂存在的种种问题,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以及采取何种措施保证教学的有效开展,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在课堂上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 罗杰斯创造观;高校;核类专业;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2
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的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随之而来的则是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视。纵观当今大学课堂,到课率不高,老师经常唱“独角戏”,师生互动不够,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我国长期形成的较为封闭、单调的教育模式有关,也于高校课堂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有关。本文主要从高等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培养出综合能力较强的全面型人才。笔者认为,可根据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改革高校核类专业课堂教学。
一、罗杰斯创造观的核心内容[1,2]
卡尔·罗杰斯是当代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他以人本主义心理观为基础提出的创造观,从创造性的本质、条件和培养创造性的方式上全面论述了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方法,对于我们改革高校核类专业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罗杰斯认为,人的大脑具有先天性的创造潜能,只要在创造动机的激发下,就可能被表现出来。罗杰斯认为动机是激发人的创造潜能的前提,人在具备创造潜能的情况下,在自我实现力量的推动下,被隐埋在每一个人的心底深处的创造潜能就会释放和表现出来,正是这种倾向成为人的创造的主要动机。
罗杰斯认为,富有创造性的人能让每一个刺激自由地在神经系统中传导,避免了预定的一些范畴影响或干扰其创造活动,从而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做出完全是自己的理解。在罗杰斯看来,对经验的敞开,意味着没有概念、信仰、理解和假设的禁锢,没有僵化刻板,世界是渗透的。这意味着学生对已经接收到的信息可以进行充分的意识,对于接受到的许多矛盾的信息不强迫其接受某种观念,在可作多种理解的地方允许有多种解释。
罗杰斯强烈反对重知轻情,包括知情分离的传统教育,提倡人本主义的意义学习。在他看来,学习是一个意义的连续作用,在这个连续体的一端是无意义学习,这是一种机械灌入式的学习,不仅不能引起学习者的兴趣,而且会成为一种沉重的学习负担,使学习者感到厌烦、枯燥。而在连续作用的另一端是意义学习,这是一种“自我主动的学习”。
二、高校核类专业课堂教学改革[2]
1.根据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意义说,从以老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移
高校核类专业课程具有概念抽象、新概念多和入门难等特点,初学者往往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来消化理解新概念,需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方可完全领悟新概念的物理内涵及建立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实际上,在高校核类专业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即自己“教”了什么,而对于学生“学”了什么,学习效果怎么样则不太关注。教师往往重视程式化的知识传递,忽略学生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意义体验和知识构建。这种机械灌入式的学习,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还会使学生感到一种沉重的负担,产生厌烦情绪。那么,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呢?显然要引导学生“自我主动的学习”。想要达到这种效果,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首先,在课程方案设计中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过程来安排教学进度,明确各阶段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不同阶段适时穿插一些巩固性教学活动,如新概念复习课、案例分析课、基础理论实验验证课等。总之,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按照学生的学习节奏开展。
其次,教师应注意挖掘社会实践中与教学密切联系的事物,又是学生能够理解、接受并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课堂教学提供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表现自己的能力,同时產生学习的成就感。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就自然而然将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转移到了以学生为中心。
最后,应当建立起学生自我负责的机制。在课程开始时就使学生明确该课程所要实现的目标及具体考核指标、时间和方式,让学生有目标的自我主动学习。人都有一个自我主动性,将中心转移到学生后,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压力反而放到了学生身上,教学成效的评价完全由学生自己进行,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师生的情感,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工作的独立性、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根据罗杰斯的创造动机激发说,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社会为中心转移
高校核类专业不过数十年的历史,更因核的敏感性和特殊性,其专业招生规模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平。近年来,世界核电产业呈现大繁荣、大发展,核电已成为解决全球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核电从80年代起步,随着经济发展与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大,新世纪后进入快速发展轨道。正是在核电大发展的带动下,截止目前,我国开设涉核类专业的高校由原来8所一下猛增到40多所,核类专业招生规模迅速扩大,连年翻番。随之而来,高校核类专业纷纷出现师资力量不足,教材陈旧,甚至某些课程教材缺失等现象,人才培养质量出现大幅度滑坡,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鉴此,应根据社会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加大教材和教学改革,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首先,树立面向社会和就业的教学思想。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摇篮,高校的产品就是人才。检验人才的标准是社会而不是老师。因此,必须培养社会需要且能满足就业岗位需要的人才。教材改革重点应针对近年来最新核科技发展情况,结合新增就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修订教材提纲,补充新知识点,更新陈旧内容,认真研究教材是否能满足新增就业岗位需要的实际变化,不脱离实际,将实际工作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纳入教材,编写符合社会发展和就业岗位需要的教材。让学生深刻领会到学有所用,学习成效直接关系到今后的实际工作能力,与就业成功与否和能否胜任工作息息相关,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其次,树立面向社会和就业的教学评价标准。教材来源于社会实践,但始终是落后于社会实践的,因此,尊重教材,但决不能以教材为中心,只能以社会为中心,以培养优秀的人才为中心。因此,评判教师的标准不仅仅是要求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具备传授知识的能力,教师还应该具备丰富的实践体验和阅历,经常走进科研实验室、企业单位,调研实际工作中常用主要知识点及遇到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搬到课堂,帮助学生在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并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知识,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后,树立面向社会和就业的教学模式。由于核类专业就业方向相对其他专业较窄,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仍从事与核相关且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然而不同工作岗位对人的基本要求差别较大。因此,老师在课堂上应尽早引导学生提前做好就业定位,有针对性地制订个人学习和实习计划;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如:核电组、环保组、医院物理组、核辐射仪表组等,并邀请学生申请参加科研项目团队或到拟就业单位顶岗实习或做毕业设计,将课堂延伸到科研实验室、企业单位。通过上述措施,学生毕业后就可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并快速胜任工作,这样就将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向以社会为中心转移。
3.根据罗杰斯的刺激自由传导说,从以灌输为中心向以启发为中心转移[3]
首先,建立启发式教学制度。高校核类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通过较强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过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很难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应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施启发式教学。然而高校各教师教学风格差异较大,难保都能做到启发式教学,但学校可以统一建立启发式教学制度,要求教师开展启发式教学,对课件做出统一规定,并进行检查。
其次,建立启发式教学模型。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视启发式教学。他曾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教师来讲,应该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调动起学生的内因的积极性。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引导转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表现在这两个转化上。已知知识→学生具体知识→能力。这里引导是转化的关键。核类专业课程普遍存在概念抽象、新概念多等特点。因此,师生间构建一个互相尊重、信任和平等的学习氛围,通过对话、讨论和倾听实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多向沟通,在讨论学习中建立起新的概念,并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来吸引所有学生参与对话,对案例进行分析、归纳,形成概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使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科研和生产中的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锻炼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最后,培养启发式教学队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挑战,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丰富的实际经验和阅历,才能胜任启发式教学的任务。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教育的创新,更需要教师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得以施展和显示。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指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现代高等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风格上具有创造性,做学生心灵的唤醒者、人格的引导者、学习知识的设计者。
三、结论
本文主要通过罗杰斯的创造观来分析高校核类专业课堂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向以学生、社会和启发式教学为中心的三个转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创新培養模式的目的,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且满足就业要求的综合型核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彭志启.罗杰斯人格自我理论对创新教育的启示[J].理论导刊,2004,(10).
[2]罗学才.从罗杰斯的创造观看高校课堂教学改革[J].新余高专学报,2007,(2).
[3]徐从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应当立足于创新-兼谈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教与学[J].北京商学院学报,1994,(6).
【关键词】 罗杰斯创造观;高校;核类专业;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2
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的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随之而来的则是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视。纵观当今大学课堂,到课率不高,老师经常唱“独角戏”,师生互动不够,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我国长期形成的较为封闭、单调的教育模式有关,也于高校课堂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有关。本文主要从高等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培养出综合能力较强的全面型人才。笔者认为,可根据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改革高校核类专业课堂教学。
一、罗杰斯创造观的核心内容[1,2]
卡尔·罗杰斯是当代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他以人本主义心理观为基础提出的创造观,从创造性的本质、条件和培养创造性的方式上全面论述了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方法,对于我们改革高校核类专业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罗杰斯认为,人的大脑具有先天性的创造潜能,只要在创造动机的激发下,就可能被表现出来。罗杰斯认为动机是激发人的创造潜能的前提,人在具备创造潜能的情况下,在自我实现力量的推动下,被隐埋在每一个人的心底深处的创造潜能就会释放和表现出来,正是这种倾向成为人的创造的主要动机。
罗杰斯认为,富有创造性的人能让每一个刺激自由地在神经系统中传导,避免了预定的一些范畴影响或干扰其创造活动,从而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做出完全是自己的理解。在罗杰斯看来,对经验的敞开,意味着没有概念、信仰、理解和假设的禁锢,没有僵化刻板,世界是渗透的。这意味着学生对已经接收到的信息可以进行充分的意识,对于接受到的许多矛盾的信息不强迫其接受某种观念,在可作多种理解的地方允许有多种解释。
罗杰斯强烈反对重知轻情,包括知情分离的传统教育,提倡人本主义的意义学习。在他看来,学习是一个意义的连续作用,在这个连续体的一端是无意义学习,这是一种机械灌入式的学习,不仅不能引起学习者的兴趣,而且会成为一种沉重的学习负担,使学习者感到厌烦、枯燥。而在连续作用的另一端是意义学习,这是一种“自我主动的学习”。
二、高校核类专业课堂教学改革[2]
1.根据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意义说,从以老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移
高校核类专业课程具有概念抽象、新概念多和入门难等特点,初学者往往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来消化理解新概念,需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方可完全领悟新概念的物理内涵及建立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实际上,在高校核类专业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即自己“教”了什么,而对于学生“学”了什么,学习效果怎么样则不太关注。教师往往重视程式化的知识传递,忽略学生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意义体验和知识构建。这种机械灌入式的学习,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还会使学生感到一种沉重的负担,产生厌烦情绪。那么,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呢?显然要引导学生“自我主动的学习”。想要达到这种效果,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首先,在课程方案设计中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过程来安排教学进度,明确各阶段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不同阶段适时穿插一些巩固性教学活动,如新概念复习课、案例分析课、基础理论实验验证课等。总之,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按照学生的学习节奏开展。
其次,教师应注意挖掘社会实践中与教学密切联系的事物,又是学生能够理解、接受并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课堂教学提供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表现自己的能力,同时產生学习的成就感。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就自然而然将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转移到了以学生为中心。
最后,应当建立起学生自我负责的机制。在课程开始时就使学生明确该课程所要实现的目标及具体考核指标、时间和方式,让学生有目标的自我主动学习。人都有一个自我主动性,将中心转移到学生后,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压力反而放到了学生身上,教学成效的评价完全由学生自己进行,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师生的情感,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工作的独立性、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根据罗杰斯的创造动机激发说,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社会为中心转移
高校核类专业不过数十年的历史,更因核的敏感性和特殊性,其专业招生规模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平。近年来,世界核电产业呈现大繁荣、大发展,核电已成为解决全球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核电从80年代起步,随着经济发展与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大,新世纪后进入快速发展轨道。正是在核电大发展的带动下,截止目前,我国开设涉核类专业的高校由原来8所一下猛增到40多所,核类专业招生规模迅速扩大,连年翻番。随之而来,高校核类专业纷纷出现师资力量不足,教材陈旧,甚至某些课程教材缺失等现象,人才培养质量出现大幅度滑坡,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鉴此,应根据社会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加大教材和教学改革,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首先,树立面向社会和就业的教学思想。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摇篮,高校的产品就是人才。检验人才的标准是社会而不是老师。因此,必须培养社会需要且能满足就业岗位需要的人才。教材改革重点应针对近年来最新核科技发展情况,结合新增就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修订教材提纲,补充新知识点,更新陈旧内容,认真研究教材是否能满足新增就业岗位需要的实际变化,不脱离实际,将实际工作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纳入教材,编写符合社会发展和就业岗位需要的教材。让学生深刻领会到学有所用,学习成效直接关系到今后的实际工作能力,与就业成功与否和能否胜任工作息息相关,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其次,树立面向社会和就业的教学评价标准。教材来源于社会实践,但始终是落后于社会实践的,因此,尊重教材,但决不能以教材为中心,只能以社会为中心,以培养优秀的人才为中心。因此,评判教师的标准不仅仅是要求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具备传授知识的能力,教师还应该具备丰富的实践体验和阅历,经常走进科研实验室、企业单位,调研实际工作中常用主要知识点及遇到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搬到课堂,帮助学生在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并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知识,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后,树立面向社会和就业的教学模式。由于核类专业就业方向相对其他专业较窄,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仍从事与核相关且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然而不同工作岗位对人的基本要求差别较大。因此,老师在课堂上应尽早引导学生提前做好就业定位,有针对性地制订个人学习和实习计划;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如:核电组、环保组、医院物理组、核辐射仪表组等,并邀请学生申请参加科研项目团队或到拟就业单位顶岗实习或做毕业设计,将课堂延伸到科研实验室、企业单位。通过上述措施,学生毕业后就可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并快速胜任工作,这样就将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向以社会为中心转移。
3.根据罗杰斯的刺激自由传导说,从以灌输为中心向以启发为中心转移[3]
首先,建立启发式教学制度。高校核类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通过较强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过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很难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应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施启发式教学。然而高校各教师教学风格差异较大,难保都能做到启发式教学,但学校可以统一建立启发式教学制度,要求教师开展启发式教学,对课件做出统一规定,并进行检查。
其次,建立启发式教学模型。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视启发式教学。他曾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教师来讲,应该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调动起学生的内因的积极性。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引导转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表现在这两个转化上。已知知识→学生具体知识→能力。这里引导是转化的关键。核类专业课程普遍存在概念抽象、新概念多等特点。因此,师生间构建一个互相尊重、信任和平等的学习氛围,通过对话、讨论和倾听实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多向沟通,在讨论学习中建立起新的概念,并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来吸引所有学生参与对话,对案例进行分析、归纳,形成概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使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科研和生产中的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锻炼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最后,培养启发式教学队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挑战,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丰富的实际经验和阅历,才能胜任启发式教学的任务。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教育的创新,更需要教师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得以施展和显示。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指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现代高等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风格上具有创造性,做学生心灵的唤醒者、人格的引导者、学习知识的设计者。
三、结论
本文主要通过罗杰斯的创造观来分析高校核类专业课堂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向以学生、社会和启发式教学为中心的三个转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创新培養模式的目的,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且满足就业要求的综合型核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彭志启.罗杰斯人格自我理论对创新教育的启示[J].理论导刊,2004,(10).
[2]罗学才.从罗杰斯的创造观看高校课堂教学改革[J].新余高专学报,2007,(2).
[3]徐从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应当立足于创新-兼谈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教与学[J].北京商学院学报,19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