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I052
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在凝练和谐、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艺术语言中表现强烈的感情。可是对于诗歌的鉴赏却是各有见地,众说不一。几十年的教学实践,我对此总结了以下几点,希望对这方面有研究兴趣的同仁有所帮助。
第一,鉴赏诗歌的真情美。
读者在鉴赏诗歌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这首诗里面有没有真情。因为,读诗就是要感受诗歌的真情美。感受诗歌的真情美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通过想象,把形象转化为情感。诗歌要表现感情,就必须把情感转化为具体生动的形象,这就转化是情感与形象天衣无缝的结合。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的吹刮着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感受诗歌的真情美,则需要通过想象,把诗歌形象转化为情感。诗中小鸟对“这土地”的深沉的感情,不正是“我”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吗?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读此诗,诗人余光中心灵深处对中华民族执着的情感融化在那一个个具体的意象上,它所抒发的爱国、爱家情感具有一种崇高的美,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2、通过诗歌节奏发现感情诗歌是感情激荡的产物,动荡的心绪需要通过诗歌的节奏起伏来表现。请看李白的《蜀道难》:“噫吁我!
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开头突兀沉雄,显然表现的是见蜀道高危的惊惧情绪。全篇节奏较慢,起伏不平。而节奏的变化是符合情感发展的逻辑的。
第二,鉴赏诗歌的意境美。
意境是抒情诗及其他文学创作中一种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是由主观情感和客观景物环境交融而成的意蕴或形象。其特点是描述如画,意蕴丰富,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有着超越具体形象的更广的艺术空间。意境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三个方面。
1.情景交融。诗歌意境的创构,从根本上说,就是借客观之景抒诗人主观之情。景物只有融注感情,才有生命;感情只有附丽景物,才有依托。正如朱光潜所说:“情景相生而且契合无间,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称情,这便是诗的境界。”
情景交融的方式有三种:
(1)景中寓情
就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诗人的内心感情。
杜甫的《望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白居易的《望月有感》有“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敕勒歌》里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见牛羊”,王勃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岑参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都是景中寓情的典范。
(2)情中见景
是指诗人在抒发感情的时候,尽管不可以去描写人事、景物,而人事景物清晰可见。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杜甫《望岳》里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样的古诗句很多:“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则是例证。
(3)情景并茂,是指诗人在诗中既抒情,也写景,从而使情景浑然一体,它是上述两种方式的综合。
《巴山夜雨》里的“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有景有情,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
2.虚实相生。实景是指诗中的景、物、人、事等;虚景既指在实景的基础上因联想而产生的情,意和感悟,又指实境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毛泽东《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其中气魄因此而得。
3.韵味无穷。韵味指的是意境中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情致、情趣、情意。这需要反复的品读,并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深入地欣赏感悟。
第三,鉴赏诗歌的音乐美。
在所有的文体中,诗歌的音乐性是最强的。戴望舒说过:“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诗情的程度上。”他的《雨巷》非常完美地体现了他的美学主张: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寞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寞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枚丁香地。
我身边飘过这女郎;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废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她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在这篇诗歌中,诗人通过叠句、粘连、重叠等表现手段,反复描绘、咏叹、渲染雨巷中梦幻一般的意象——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具有很强的音乐效果。使这首诗歌具有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在凝练和谐、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艺术语言中表现强烈的感情。可是对于诗歌的鉴赏却是各有见地,众说不一。几十年的教学实践,我对此总结了以下几点,希望对这方面有研究兴趣的同仁有所帮助。
第一,鉴赏诗歌的真情美。
读者在鉴赏诗歌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这首诗里面有没有真情。因为,读诗就是要感受诗歌的真情美。感受诗歌的真情美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通过想象,把形象转化为情感。诗歌要表现感情,就必须把情感转化为具体生动的形象,这就转化是情感与形象天衣无缝的结合。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的吹刮着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感受诗歌的真情美,则需要通过想象,把诗歌形象转化为情感。诗中小鸟对“这土地”的深沉的感情,不正是“我”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吗?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读此诗,诗人余光中心灵深处对中华民族执着的情感融化在那一个个具体的意象上,它所抒发的爱国、爱家情感具有一种崇高的美,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2、通过诗歌节奏发现感情诗歌是感情激荡的产物,动荡的心绪需要通过诗歌的节奏起伏来表现。请看李白的《蜀道难》:“噫吁我!
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开头突兀沉雄,显然表现的是见蜀道高危的惊惧情绪。全篇节奏较慢,起伏不平。而节奏的变化是符合情感发展的逻辑的。
第二,鉴赏诗歌的意境美。
意境是抒情诗及其他文学创作中一种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是由主观情感和客观景物环境交融而成的意蕴或形象。其特点是描述如画,意蕴丰富,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有着超越具体形象的更广的艺术空间。意境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三个方面。
1.情景交融。诗歌意境的创构,从根本上说,就是借客观之景抒诗人主观之情。景物只有融注感情,才有生命;感情只有附丽景物,才有依托。正如朱光潜所说:“情景相生而且契合无间,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称情,这便是诗的境界。”
情景交融的方式有三种:
(1)景中寓情
就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诗人的内心感情。
杜甫的《望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白居易的《望月有感》有“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敕勒歌》里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见牛羊”,王勃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岑参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都是景中寓情的典范。
(2)情中见景
是指诗人在抒发感情的时候,尽管不可以去描写人事、景物,而人事景物清晰可见。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杜甫《望岳》里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样的古诗句很多:“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则是例证。
(3)情景并茂,是指诗人在诗中既抒情,也写景,从而使情景浑然一体,它是上述两种方式的综合。
《巴山夜雨》里的“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有景有情,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
2.虚实相生。实景是指诗中的景、物、人、事等;虚景既指在实景的基础上因联想而产生的情,意和感悟,又指实境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毛泽东《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其中气魄因此而得。
3.韵味无穷。韵味指的是意境中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情致、情趣、情意。这需要反复的品读,并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深入地欣赏感悟。
第三,鉴赏诗歌的音乐美。
在所有的文体中,诗歌的音乐性是最强的。戴望舒说过:“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诗情的程度上。”他的《雨巷》非常完美地体现了他的美学主张: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寞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寞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枚丁香地。
我身边飘过这女郎;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废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她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在这篇诗歌中,诗人通过叠句、粘连、重叠等表现手段,反复描绘、咏叹、渲染雨巷中梦幻一般的意象——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具有很强的音乐效果。使这首诗歌具有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