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感知、体验、实践以及参与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
所谓任务型教学即按照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把英语课的内容从一个大的任务分解为一系列小的任务(或者活动),使学生在完成这一系列的子任务(即活动)中得到充分的练习,通过活动的开展,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的只是设计、引导的作用,学生成为了课堂真正的主人,这也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体验式”的学习精神。任务作为课堂教学活动应具备以下一个特点:要有意义,能沟通信息;解决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某个交际问题以及贴近学生实际。因此,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教师所设计的任务感兴趣的时候,他们才能集中注意力,很好地完成任务。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应采用诸如游戏、表演、调查问卷、手工制作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应用性原则
任务型教学的目的是“learning by doing”,即让学生在做事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设计的任务一方面要贴近生活,另一方面也要满足学生在将来的社会社会中运用语言的需要,为其未来的发展做准备,所以要布置学以致用的任务。例如我在教学Come and meet the family时,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制作家谱,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1、教师布置任务,给每位学生发一张白纸;2、同桌活动:每位学生画出自己的家谱图,并在每个成员旁边用英语注明其姓名、关系、年龄等,然后指着家谱图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3、四人小组活动:一位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余三人画出该学生的家谱图,并互相检查;4、各小组宣传设计最佳、描述最清楚的一位同学向全班汇报,在全班范围内选出最佳家谱设计图,评出一、二、三等奖,并在黑板报上刊出。
三、游戏性原则
我们所设计的活动的结果应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因此我们的活动必须具有结果。这样才能确保任务型学习活动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情感与策略的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真实性原则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心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是的任务要有情景、有语境。情景和语境要真实,真实的任务才有意义。只有贴近学生学习实际和生活经验的任务才能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即是生活,生活也是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各原则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操作中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从而推动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使之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
除了以上这些原则,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任务要有明确的目的,并要具有可操作性。
在确定每课时的任务时要避免笼统地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某种能力,应把它落实到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要求或者某项技能上来。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使教学任务落到实处。
2、任务选择的难度要适中。
教师在课堂上设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应注意设计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用英语做事情。所设计的活动应吸收全体学生参加,而不仅是让能力和水平好的学生参加。因此,我们就必须把活动设计为若干种形式,这样就可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有事可做。所设置的任务不宜太困难也不宜太容易。要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通过小组合作、个人发言、角色扮演等形式能够完成。如在教学季节时,我设计了三个任务。Task 1,把班上学生分为12个小组,把每个小组命名为January, February, March……December等。然后叫每个小组自我介绍,如:We’re January, we are the first month.等,第二组的同学说:We’re February, we are the second month.等,目的在于复习12个月份和序数词,每个学生都开口,尝到成功的喜悦。Task 2,设计一个From January 20th to February 20th的活动表。这个时候刚好放寒假,学生肯定有很多事情要做,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和运用了相关活动的名词的词组。Task 3是明星秀,成绩好的学生当明星,其他同学是记者,运用所学的句型进行记者采访。记者可以用所学的问句对明星进行采访。这三个任务难易适中,让所有的同学都有所收获。
3、活动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在任务型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教师不再独占讲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在活动中应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教学调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并发展能力。
所谓任务型教学即按照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把英语课的内容从一个大的任务分解为一系列小的任务(或者活动),使学生在完成这一系列的子任务(即活动)中得到充分的练习,通过活动的开展,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的只是设计、引导的作用,学生成为了课堂真正的主人,这也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体验式”的学习精神。任务作为课堂教学活动应具备以下一个特点:要有意义,能沟通信息;解决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某个交际问题以及贴近学生实际。因此,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教师所设计的任务感兴趣的时候,他们才能集中注意力,很好地完成任务。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应采用诸如游戏、表演、调查问卷、手工制作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应用性原则
任务型教学的目的是“learning by doing”,即让学生在做事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设计的任务一方面要贴近生活,另一方面也要满足学生在将来的社会社会中运用语言的需要,为其未来的发展做准备,所以要布置学以致用的任务。例如我在教学Come and meet the family时,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制作家谱,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1、教师布置任务,给每位学生发一张白纸;2、同桌活动:每位学生画出自己的家谱图,并在每个成员旁边用英语注明其姓名、关系、年龄等,然后指着家谱图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3、四人小组活动:一位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余三人画出该学生的家谱图,并互相检查;4、各小组宣传设计最佳、描述最清楚的一位同学向全班汇报,在全班范围内选出最佳家谱设计图,评出一、二、三等奖,并在黑板报上刊出。
三、游戏性原则
我们所设计的活动的结果应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因此我们的活动必须具有结果。这样才能确保任务型学习活动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情感与策略的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真实性原则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心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是的任务要有情景、有语境。情景和语境要真实,真实的任务才有意义。只有贴近学生学习实际和生活经验的任务才能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即是生活,生活也是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各原则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操作中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从而推动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使之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
除了以上这些原则,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任务要有明确的目的,并要具有可操作性。
在确定每课时的任务时要避免笼统地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某种能力,应把它落实到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要求或者某项技能上来。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使教学任务落到实处。
2、任务选择的难度要适中。
教师在课堂上设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应注意设计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用英语做事情。所设计的活动应吸收全体学生参加,而不仅是让能力和水平好的学生参加。因此,我们就必须把活动设计为若干种形式,这样就可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有事可做。所设置的任务不宜太困难也不宜太容易。要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通过小组合作、个人发言、角色扮演等形式能够完成。如在教学季节时,我设计了三个任务。Task 1,把班上学生分为12个小组,把每个小组命名为January, February, March……December等。然后叫每个小组自我介绍,如:We’re January, we are the first month.等,第二组的同学说:We’re February, we are the second month.等,目的在于复习12个月份和序数词,每个学生都开口,尝到成功的喜悦。Task 2,设计一个From January 20th to February 20th的活动表。这个时候刚好放寒假,学生肯定有很多事情要做,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和运用了相关活动的名词的词组。Task 3是明星秀,成绩好的学生当明星,其他同学是记者,运用所学的句型进行记者采访。记者可以用所学的问句对明星进行采访。这三个任务难易适中,让所有的同学都有所收获。
3、活动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在任务型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教师不再独占讲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在活动中应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教学调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并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