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复习是初中教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通过复习可以使学生把学习过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可以对知识适当拓宽和加深;通过复习还可以纠正认识上的错误和弥补知识上的缺陷,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准确、更深刻、更系统。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复习任务,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我的复习计划按照下列原则完成。
一、复习原则
(一)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了学生,学生是复习的主体,教师起到主导作用。
(二)两个基本点。明确教学复习的起点和教学目标,(教师的指导要到位,不能越位,有效的组织备课。
(三)合理把握四度。梯度,跨度,深度,密度。
(四)重点关注五点。知识点的梳理,能力点的确定,思考点的设置,训练点的侧 重,兴趣点的激发。
二、复习策略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力求做细,不求速度,学生囫囵吞枣消化不好,学习效果也欲速而不达,所以我立足与平时务实基础,细化落实知识点.我们学校的新课结束时间大约在4月低或5月初,复习时间50天左右,由于时间紧、内容多,为了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在复习时讲究一定的策略。 我的复习策略如下:
(一) 仔细研读《考试说明》
熟悉“九年级化学测试评价标准水平要求”, 紧扣《考试说明》,加强复习的针对性.了解纸笔测试的卷式结构、题型示例等,不“超纲”复习,不随意加大复习的难度。解读考点的重要性:⑴通过对考点的解读,积极创新地建构知识结构框架,使教学更条理化、板块化、系统化、合理化。尤其是改变许多传统复习方法及知识的建构,使之更简洁、明了、有效。 ⑵熟悉注意考纲每年所发生的变化。
(二)研究中考试题,寻求命题智慧
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从中了解新课程背景下的中考命题趋势,把握中考复习方向。通过对中考试题的研究,设计相关的“中考沙场点精训练”及“中考前瞻试题”加强训练的针对性,强化技能的形成。通过对中考试题的研究,使复习的方向性更强。研究中考试题注意前一年抽样学生得分率较差的题。如:案例3:2008年21题。找出学生得分率的原因,加强这类题知识的复习巩固。注意化学试题的时代性和生活性。政治中有时事政治,其实化学中有时事化学。重庆中考化学试题的出发点,命题点有很多来源于生活,起点虽高,但落脚点低。在近几年的中考化学中以2008年最为突出,08年有雪灾、地震、奥运。案例4:08年中考题1.7.8.9题分别考到但年的社会热点。
(三)注重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的考查是基础和探究并存、操作和表达并重。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更突出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关注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性、研究性和创造性。
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目标要求跟更为具体。为保证科学探究学习的顺利进行,本次修订将具体内容进一步细化,明确提出“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安排和组织学生至少完成下列活动”的要求:⒈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5.燃烧的条件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以及粗盐提纯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8.酸、碱的化学性质。
而这进几年的实验考题也来自这规定内容,以实验室气体的制取、溶液的配制、酸、碱的化学性质考察力度较大。新教材对学生实验比老教材更为清楚,在每个单元后面都有学生实验。从近几年的中考化学实验试题看,几乎每一道题都能在课本相应的地方找到出处。这种命题的方式有很好的导向作用:一方面引导中考复习要重视课本;另一方面,很好地体现公平、公正的中考命题原则。但试题中也突显出新课程的理念,要求考生根据所掌握的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关化学知识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但回答的内容基本来源与教材。在复习中应明确实验考查要求,掌握大纲中规定的实验。
(四)回归课本,但不拘泥于课本
教科书是命题的出发点和归宿,课本中的习题、例题、实验、插图等常用作编题的材料。分析中考试卷不难发现,许多试题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们的“影子”,不少中考题就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形、改造及综合,有的是类题,有的是变题。如:案例5: 2010年第12题,
该题出题背景来自上册6单元P112页,同样也是指出实验室抽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的错误。
2011年第10题.该题出题背景来自上册7单元P126页,图7-8。因此回归课本,但不拘泥于课本,在系统的高度上重新审视课本。
(五)夯实基础,训练思维和方法
中考的宗旨是考查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包括“基本的化学用语、常见物质的组成、构成、性质、用途和变化规律、初步的化学计算能力”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全面考”。复习中,一定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体会通性通法在解题中的作用,系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仔细阅读和信息迁移能力、准确的书面表达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案例6: 2011年23题。
通过对近几年中考化学试卷的认真分析后知道,中考试题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占有很大的分值,有相当多的试题是围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设计的,有些是课本习题的直接引用或变形后使用的,所以抓基础很重要。复习过程中要本着基础、全面、系统的原则全面展开。
一、复习原则
(一)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了学生,学生是复习的主体,教师起到主导作用。
(二)两个基本点。明确教学复习的起点和教学目标,(教师的指导要到位,不能越位,有效的组织备课。
(三)合理把握四度。梯度,跨度,深度,密度。
(四)重点关注五点。知识点的梳理,能力点的确定,思考点的设置,训练点的侧 重,兴趣点的激发。
二、复习策略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力求做细,不求速度,学生囫囵吞枣消化不好,学习效果也欲速而不达,所以我立足与平时务实基础,细化落实知识点.我们学校的新课结束时间大约在4月低或5月初,复习时间50天左右,由于时间紧、内容多,为了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在复习时讲究一定的策略。 我的复习策略如下:
(一) 仔细研读《考试说明》
熟悉“九年级化学测试评价标准水平要求”, 紧扣《考试说明》,加强复习的针对性.了解纸笔测试的卷式结构、题型示例等,不“超纲”复习,不随意加大复习的难度。解读考点的重要性:⑴通过对考点的解读,积极创新地建构知识结构框架,使教学更条理化、板块化、系统化、合理化。尤其是改变许多传统复习方法及知识的建构,使之更简洁、明了、有效。 ⑵熟悉注意考纲每年所发生的变化。
(二)研究中考试题,寻求命题智慧
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从中了解新课程背景下的中考命题趋势,把握中考复习方向。通过对中考试题的研究,设计相关的“中考沙场点精训练”及“中考前瞻试题”加强训练的针对性,强化技能的形成。通过对中考试题的研究,使复习的方向性更强。研究中考试题注意前一年抽样学生得分率较差的题。如:案例3:2008年21题。找出学生得分率的原因,加强这类题知识的复习巩固。注意化学试题的时代性和生活性。政治中有时事政治,其实化学中有时事化学。重庆中考化学试题的出发点,命题点有很多来源于生活,起点虽高,但落脚点低。在近几年的中考化学中以2008年最为突出,08年有雪灾、地震、奥运。案例4:08年中考题1.7.8.9题分别考到但年的社会热点。
(三)注重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的考查是基础和探究并存、操作和表达并重。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更突出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关注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性、研究性和创造性。
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目标要求跟更为具体。为保证科学探究学习的顺利进行,本次修订将具体内容进一步细化,明确提出“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安排和组织学生至少完成下列活动”的要求:⒈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5.燃烧的条件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以及粗盐提纯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8.酸、碱的化学性质。
而这进几年的实验考题也来自这规定内容,以实验室气体的制取、溶液的配制、酸、碱的化学性质考察力度较大。新教材对学生实验比老教材更为清楚,在每个单元后面都有学生实验。从近几年的中考化学实验试题看,几乎每一道题都能在课本相应的地方找到出处。这种命题的方式有很好的导向作用:一方面引导中考复习要重视课本;另一方面,很好地体现公平、公正的中考命题原则。但试题中也突显出新课程的理念,要求考生根据所掌握的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关化学知识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但回答的内容基本来源与教材。在复习中应明确实验考查要求,掌握大纲中规定的实验。
(四)回归课本,但不拘泥于课本
教科书是命题的出发点和归宿,课本中的习题、例题、实验、插图等常用作编题的材料。分析中考试卷不难发现,许多试题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们的“影子”,不少中考题就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形、改造及综合,有的是类题,有的是变题。如:案例5: 2010年第12题,
该题出题背景来自上册6单元P112页,同样也是指出实验室抽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的错误。
2011年第10题.该题出题背景来自上册7单元P126页,图7-8。因此回归课本,但不拘泥于课本,在系统的高度上重新审视课本。
(五)夯实基础,训练思维和方法
中考的宗旨是考查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包括“基本的化学用语、常见物质的组成、构成、性质、用途和变化规律、初步的化学计算能力”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全面考”。复习中,一定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体会通性通法在解题中的作用,系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仔细阅读和信息迁移能力、准确的书面表达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案例6: 2011年23题。
通过对近几年中考化学试卷的认真分析后知道,中考试题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占有很大的分值,有相当多的试题是围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设计的,有些是课本习题的直接引用或变形后使用的,所以抓基础很重要。复习过程中要本着基础、全面、系统的原则全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