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非语言性沟通应用于儿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抽取我院就诊患儿80例,采取动态随机分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基础护理,在此操作上,观察组实施非语言性沟通。观察两组家长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疾病发生发展、注意事项、治疗原则评分分别为(83.09±2.11)分、(80.71±2.32)分、(83.94±3.53)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数据为100.00%,较对照组指标更高,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非语言性沟通应用效果较佳。
[关键词]儿科护理:非语言性沟通;满意度
[中国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4-013-01
相比成年人,儿童依从性较低,语言沟通能力不足,这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为保证护理操作的顺利实施,在加强语言沟通技巧的同时,采取非语言性沟通也极为重要,包括表情、动作、手势等,更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本文旨在分析非语言性沟通应用于儿科护理中的效果,以期为实际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及研究方法
1.1资料
于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抽取我院就诊患儿中抽取80例,平均分为两组(动态随机法)。
对照组(共40例):年龄平均(5.71±0.43)岁,最大11岁,最小1岁,男女比23:17,住院时间(3.14±0.30)d。
观察组(共40例):年龄平均(5.60±0.29)岁,最大12岁,最小10个月,男女比20:20,住院时间(3.38±0.21)d。
两者基础资料比较,对比差别微弱,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操作,加强沟通交流,主动告知患儿及家长相关注意事项。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非语言性沟通,具体包括:①身体姿势,通过合适身体姿势,传达相关健康信息,采取非语言性沟通,包括点头、手势等,便于进一步促进信息交流,特别是紧急状况下,应从容有序的处理相关事情,保持镇定,切勿慌乱。②面部表情,护理人员应面带微笑,保持亲切、自然表情,促进良好护患关系建立,引导患儿保持心情舒畅,及时调整已形成的负面情绪。③眼神交流,通过眼神交流予以年龄较小患儿支持,便于进一步增加其信任感、安全感,进而保持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患儿配合度。④抚触,通过适当肢体抚触,帮助患儿提高舒适度,消除不良情绪,进而增进其亲子感情,帮助其尽快熟悉陌生环境,减轻紧张等不良情绪。⑤护理环境,确保室内温湿度适宜,定期通风,光线明亮,营造和谐温馨环境,帮助患儿消除烦躁等情绪,及时更换衣物,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干燥。
1.3实验指标
观察两组家长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满意度。
健康知识知晓情况采取我院自制问卷调查,主要涉及疾病发生发展、注意事项、治疗原则,最高一百分,以得分高为优势。
满意度主要包括三个等级——不满意、基本满意、十分满意,由家长自行完成問卷,总满意概率以基本满意、十分满意之和表示。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满意度)以百分比表示,行卡方检验,数据以SPSS21.00软件处理,两者对比价值高以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对比
两组治疗前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疾病发生发展、注意事项、治疗原则评分分别为(83.09±2.11)分、(80.71±2.32)分、(83.94±3.53)分,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列。
2.2两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家长总满意概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列。
3讨论
相比而言,儿科护理难度较大,儿童配合度不高,极易出现抵触情绪,一旦发生不良事件,对护患关系、疾病治疗及与预后效果造成严重影响。非语言性沟通主要是通过眼神、举止等方式传递信息,可有效缓解紧张等情绪,进而提高其配合度。
本文观察组采取非语言性沟通,姿势传递能够适时表达对家长的尊重,达到交流的目的,如点头等,尤其是遇到紧急情况,应保证自身情绪稳定,以免导致家长烦躁等情绪,另外,眼神沟通可有效平复患儿哭闹、紧张等情绪,保持面带微笑,消除患儿、家长不良情绪,另外,病房缓解对疾病治疗及康复情况有直接关系,定期消毒通风,温湿度、光线适宜,通过卡通人物等装饰消除其恐惧感。
此次结果中,两组治疗前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不具对比价值,P>0.05,治疗后,观察组疾病发生发展、注意事项、治疗原则评分分别为(83.09±2.11)分、(80.71±2.32)分、(83.94±3.53)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数据为100.00%,较对照组指标更高,P<0.05.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中,非语言性沟通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家长满意度,消除其认知误区,利于患儿尽快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儿科护理:非语言性沟通;满意度
[中国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4-013-01
相比成年人,儿童依从性较低,语言沟通能力不足,这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为保证护理操作的顺利实施,在加强语言沟通技巧的同时,采取非语言性沟通也极为重要,包括表情、动作、手势等,更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本文旨在分析非语言性沟通应用于儿科护理中的效果,以期为实际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及研究方法
1.1资料
于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抽取我院就诊患儿中抽取80例,平均分为两组(动态随机法)。
对照组(共40例):年龄平均(5.71±0.43)岁,最大11岁,最小1岁,男女比23:17,住院时间(3.14±0.30)d。
观察组(共40例):年龄平均(5.60±0.29)岁,最大12岁,最小10个月,男女比20:20,住院时间(3.38±0.21)d。
两者基础资料比较,对比差别微弱,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操作,加强沟通交流,主动告知患儿及家长相关注意事项。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非语言性沟通,具体包括:①身体姿势,通过合适身体姿势,传达相关健康信息,采取非语言性沟通,包括点头、手势等,便于进一步促进信息交流,特别是紧急状况下,应从容有序的处理相关事情,保持镇定,切勿慌乱。②面部表情,护理人员应面带微笑,保持亲切、自然表情,促进良好护患关系建立,引导患儿保持心情舒畅,及时调整已形成的负面情绪。③眼神交流,通过眼神交流予以年龄较小患儿支持,便于进一步增加其信任感、安全感,进而保持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患儿配合度。④抚触,通过适当肢体抚触,帮助患儿提高舒适度,消除不良情绪,进而增进其亲子感情,帮助其尽快熟悉陌生环境,减轻紧张等不良情绪。⑤护理环境,确保室内温湿度适宜,定期通风,光线明亮,营造和谐温馨环境,帮助患儿消除烦躁等情绪,及时更换衣物,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干燥。
1.3实验指标
观察两组家长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满意度。
健康知识知晓情况采取我院自制问卷调查,主要涉及疾病发生发展、注意事项、治疗原则,最高一百分,以得分高为优势。
满意度主要包括三个等级——不满意、基本满意、十分满意,由家长自行完成問卷,总满意概率以基本满意、十分满意之和表示。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满意度)以百分比表示,行卡方检验,数据以SPSS21.00软件处理,两者对比价值高以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对比
两组治疗前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疾病发生发展、注意事项、治疗原则评分分别为(83.09±2.11)分、(80.71±2.32)分、(83.94±3.53)分,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列。
2.2两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家长总满意概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列。
3讨论
相比而言,儿科护理难度较大,儿童配合度不高,极易出现抵触情绪,一旦发生不良事件,对护患关系、疾病治疗及与预后效果造成严重影响。非语言性沟通主要是通过眼神、举止等方式传递信息,可有效缓解紧张等情绪,进而提高其配合度。
本文观察组采取非语言性沟通,姿势传递能够适时表达对家长的尊重,达到交流的目的,如点头等,尤其是遇到紧急情况,应保证自身情绪稳定,以免导致家长烦躁等情绪,另外,眼神沟通可有效平复患儿哭闹、紧张等情绪,保持面带微笑,消除患儿、家长不良情绪,另外,病房缓解对疾病治疗及康复情况有直接关系,定期消毒通风,温湿度、光线适宜,通过卡通人物等装饰消除其恐惧感。
此次结果中,两组治疗前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不具对比价值,P>0.05,治疗后,观察组疾病发生发展、注意事项、治疗原则评分分别为(83.09±2.11)分、(80.71±2.32)分、(83.94±3.53)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数据为100.00%,较对照组指标更高,P<0.05.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中,非语言性沟通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家长满意度,消除其认知误区,利于患儿尽快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