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化视域下的阅读教学探微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hongmi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陌生化阅读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跳出原来的熟悉区,在全新的阅读模式与阅读状态中获得对文本全新的解读,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特点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生活阅历、心理特点等方面的情况,从阅读主题、教学过程、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对文本和课堂教学进行陌生化处理,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和欲望,获得对语文知识的深刻、全面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关键词]陌生化阅读;阅读教学;教学模式;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5-0032-02
  陌生化理论源自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 该理论认为, 文学艺术创作只有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惯的常情、常理、常事, 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 才能给读者以感官的刺激或情感的震动。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主要是通过阅读感受来获取文本信息的。在阅读时,学生大都有着自己的先行经验,但是由于认知能力、生活阅历等的限制,他们对文本的解读往往浮于表面。如果教师总是按照常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他们就会对学习内容产生厌烦情绪。在这种情形下,如果能对学习内容进行陌生化处理,就会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激起学习的兴趣,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那如何引领学生进行陌生化阅读呢?
  一、多维解构,文本主题陌生化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大都有着一定的阅读经验。在学习新课的时候,即使没有教师的详细讲解,他们也会对阅读文本形成自己的独特认知。这时,如果教师仍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那么就无法真正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把文本的语言、情感等方面的内容进行陌生化处理,重新设置学生思维的磁场,让学生从原本的思维模式里跳出来,走进新的阅读天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真正发生。
  如,教学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的《杨氏之子》一文,由于是一篇文言文,教师先让学生借助课文注释扫清阅读障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再让学生深入阅读,全面感知,体会课文主要表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机智、幽默。如果教学止步于此,那么就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这时候,教师引领学生跳出思维的熟悉区,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重新审视文本内容。显然,这篇文言文虽然篇幅不长,但人物特点却各不相同。于是,教师让学生尝试以不同人物的视角来重新解读文本。首先,教师让学生以第三人称的视角直接介入文本,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明机智;其次,让学生以孔君平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文本,得出不可小看孩童的结论;最后,再让学生以杨氏之子的视角来再次洞察文本,懂得说话要有艺术,应对的语言要巧妙,不要伤了和气等。这样从不同角度引领学生重新解读文本,让学生明白阅读文章,可从不同角度对人物进行全方位解读的道理。
  在《杨氏之子》一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让学生按照常规模式来解读文本,而且依据人物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解读人物。这样,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由熟悉到陌生、由陌生到熟悉,获得了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凸显教材文本的教学价值。
  二、落实语用,教学过程陌生化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让学生在理解、整合、运用文本信息的过程中真正提升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學习需求对阅读资源进行整合,以帮助学生走出常规阅读的舒适区,构建语文学习的新路径,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的《青山不老》一文,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但语言生动优美。作者将过去和现在互相比照,通过叙述和描写结合的方式,把山野老农克服种种困难进行植树造林的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从文本内容来看,并不需要教师的过多讲解,学生能凭借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很轻松地把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老人虽然生活环境恶劣,但他以顽强的精神植树造林,让青山不老。这种以理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是教师通常的做法,但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为了运用语言。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整理和构建出以语用为基本路径的阅读模式,让学生从熟悉的阅读思维路径中走出来,走进陌生化的语用情境。为此,教师在学生对文本内容大致理解的基础上,设置这样的思考题:“作者为什么要以‘青山不老’为题目?在内容的选择上,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位老人?从老人十五年来所做的事情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以这个视角进行布局谋篇?”要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就要从作者表达路径的视角再次透视文本内容。此时,他们遇到的、需要解决的都是陌生化的内容和问题,自然就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和冲动,这样他们就会对文本形成深刻的理解。在这种陌生化教学引领下,学生会发现文本内容之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作者展示园子外面的山林景观,是喻示老人在山林绿化方面取得的成绩;描写自然环境的恶劣,是为了表明山林改造的困难;描写老农生活条件的简陋,是为了突出造林的困难以及老人造林的决心;最后,作者以自己的心灵感触“青山不老”,是为了表明老人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一座青山,更为我们留下了一种与恶劣环境做斗争、绿化造林的精神。这几个板块内容之间衔接自然,层层递进,升华了文本情感。这样教学,促进了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
  《青山不老》一文中,作者写山林美,老人改造山林环境等,看似在写山林与老人,其实是通过对山林与老人的描写来激发人们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改善自然的感情。教师引领学生从语用视角对文本内容进行陌生化阅读与处理,使学生的认知从文本内容转向文本表达,促进了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三、优化合作,教学模式陌生化
  以往的语文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是少数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多数学生无所事事,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需求。而合作学习具有让所有学生全面参与的特点。合作学习要从学生思维的本质特征出发,引领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真正的体验与感悟,以帮助学生打破原有的认知藩篱,使学生在陌生化的学习模式中经历信息提取、思想交流、文化传播等过程,向文本阅读的深处迈进。   如,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为了促进学生的陌生化阅读,教师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来推动学生的深入阅读。首先,进行明确的分工。小组成员分别选择春夏秋冬中的一个季节作为学习内容,了解小兴安岭四个季节各自的特点。其次,对学生的认知进行整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没有交流也就没有合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统整与归类。其三,进行观点的碰撞与交锋。如果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只是全盘接受,那么合作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可提出问题:“如果让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季节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为什么?”这样,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学生对小兴安岭每个季节的特点感受就会更加深刻。最后,要有分享的快乐。教师可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与同伴分享。这样教学,能取得最大化的学习效果,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益。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引领学生从传统的合作学习中走出来,让学生在明确的分工与合作、分享与交流中真正经历语文知识能力形成的过程,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四、统整把握,教学内容陌生化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都不是以单一的形式进行的。结构化的知识具有完整的系统,教学的过程就是让原本散乱的知识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學中,教师要敢于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模式,开掘出贴合学生学情的教学内容,并进行全新整合。这样,让学生在陌生化的教学内容引领下,阅读逐渐走向深入,构建出全新的语文学习模式。
  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一个说明文的习作单元。这一单元的阅读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写作要素是“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教材编排了《太阳》《松鼠》两篇精读课文与《鲸》《风向袋的制作》两篇习作例文。最后以“介绍一种事物”作为本单元的习作训练内容。对习作单元的课文,学生早已熟悉了。教学时,如果教师按照顺序一篇篇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虽然顺应教材的编排特点,但是缺乏对教学的统整与整体把握,这样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基于此,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统整,并逆向进行教学,从写到读最后再写。这样,让学生在写中发现自己习作知识经验的不足,更好地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为此,教师先从本单元的最后一个板块“介绍一种事物”入手,引领学生确定好说明对象,尝试把说明对象的特点写清楚;然后;根据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依托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精准的指导,提炼出介绍事物的基本方法,真正为学生的言语能力提升服务;最后,教师再对单元各板块内容进行统整,以帮助学生进行巧妙表达,掌握把事物介绍清楚的方法。
  由上例教学可以看出,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路径,使学习内容陌生化,让学生的思维由原本的熟悉区转向陌生区,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愿望,这样促进了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统编教材背景下,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文本,基于学生学情对教学过程、学习内容等进行陌生化处理,使学生能够跳出原有的思维熟悉区,以全新的视角、全新的姿态投入到文本的阅读中。这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全新的挑战,而且让整个课堂闪耀出智慧的火花,能促进学生的阅读真正走向深入。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就是将数学知识融入益智游戏中,让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体验几何图形的特征与性质,以及一些几何定理和推论,从而积累图形运动的基本经验,形成空间观念。  [关键词]游戏;几何;图形;空间观念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3-0076-02  游戏教学具有以下特征:(1)为“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定制
[摘 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增加了说理文习作的内容,这是教材的创新之处。对说理文习作的教学,教师应以语用意识为先,以唤醒学生习作的内驱力;再为学生开发精准的习作知识,激发学生习作的创生力;接着,借助思维工具,如焦点讨论法、思维导图等,增强学生的言语表现力;最后,通过靶向评价,培育学生审美鉴赏力。这样,让学生真实有效地参与习作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说理文习作;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摘 要]说理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也是一种基本的技能。统编教材特别重视说理文的教学,编排了一定数量的说理类习作,这是教材的创新点之一。教学四年级上册的说理类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教师要基于学情,准确定位,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落实单元语文要素。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创设真语境、寻找刺激点、试写并优化推荐词等途径,引导学生掌握写推荐词的基本方法,形成写说理文的基本思维路径,获得表达能力的发展。  [关
[摘 要]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决定了童话的审美功能在教学中不容忽视。童话教学应从儿童天性出发,建构起培养儿童审美素养的教学框架。初次阅读童话,应挖掘学生潜藏的审美直觉力,并展开引导;深入阅读,要尊重学生阅读的心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创造性阅读,要发展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童话阅读;审美鉴赏;教学框架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
[摘 要]高效课堂是什么?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还是学生的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核心素养背景下,对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重构需要聚焦学生的自主学习力,引领学生自主、合作、互动学习,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才能为高效课堂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高效课堂;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
[摘 要]想象力是语文新课标提出的重点培养目标,也是影响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重要因素。小学生本身便具有较为活跃的思维,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其想象力能够较为快速地发展。在读写结合理念下,教师可以阅读与写作教学为基础,设计词句推敲、思考留白、观察插图、改写故事等任务,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获得想象力的提升。  [关键词]想象力;阅读教学;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其语言浅显,其意境优美,其感情深邃,是重要的教学素材.教师从吟诵角度展开教学设计和组织,运用示范诵读、媒体展示、活动助学、延伸读写等方法,引领学生完成吟诵学习内化,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心灵历练,使学生在感受美、体验美、内化美中完成认知成长.
[摘 要]统编教材以双线组织单元,这为群文阅读提供了便利条件。在群文教学中,教师要从教会学生咬文嚼字的精读中走出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形成阅读的习惯。为此,教师要构建多元的课内课型、课内外结合课型、阅读活动课型,采取突出文章篇章结构、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注重以点带面的效应等策略,这样让学生读得更多、读得更快、读得更深。群文阅读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掌握阅读方法,增加阅读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代表。统编教材将古诗词分散编排在各个单元中。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用分类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分类教学古诗词,让学生在积累和整合的活动中展开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使学生自觉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关键词]分类教学;古诗词;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随着统编教材的全面铺开,如何读懂教材编排意图并落实课程目标成为一线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尤其是教材中“长文”内容的教学,更吸引了教师的目光。文章从“精准确定教学目标,落实长文短教之前提”“精当设计教学内容,彰显长文短教之关键”“精简实施教学过程,实现长文短教之根本”三个方面尝试结合具体的课例提出长文短教的几点思考,以期能突破“长文”占用课时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