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琴,不应沉默的神器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df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我们应该纪念一位盲人艺术家诞辰120年,他叫王殿玉。没听说过吗?他与上海有过交集。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他一边走一边卖艺,从徐州、蚌埠、南京、无锡一路南下,整整走了两年才踏进上海的地界,在“黄楚九时代”的大世界游乐场登台演出。这位民间演奏家操持的乐器叫作“雷琴”,是他根据传统拉弦乐器——坠琴——改造而成的,比一般的板胡、二胡大很多,演奏时只需一根手指上下移动定音,却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发音犹如风啸雷鸣,余音绕梁,可独奏、合奏和重奏,最善模拟各剧种的唱腔,走兽飞禽的鸣叫以及笙管唢呐、京胡二胡等管弦乐器,甚至打击乐器的音响效果也可“手到擒来”。王殿玉知道上海是个大码头,京剧票友和爱好者甚众,他就“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模仿谭鑫培、孙菊仙、梅兰芳、马连良、余叔岩、程砚秋等京剧名家的唱腔名段,兼带着宁波滩簧、梆子戏、粤剧、西洋乐器等等也一起上。一炮打响,一票难求。
  王殿玉生于1899年,父母早逝,幼年跟随做烧饼、包子的哥嫂生活,六岁那年因患天花而失明,七八岁时就要拄着拐棍串村走巷地叫卖包子烧饼了,后来他跟过算命先生走江湖,也跟过人家学过胡琴,一边拉弦子一边唱小曲讨饭,最后才拜在民间说唱艺人门下学唱三弦、琴书、花鼓,还拉坠琴、三弦。后来又跟其他艺人学拉四弦,唱“二夹弦”。可以说,上海大世界这个百家争鸣的大舞台给了王殿玉一朝天下闻的机会。
  中国音协主席李焕之说过:王殿玉不仅是著名的演奏家,还是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新中国成立后,王殿玉收了不少学生,这些学生后来都在各个省市的音乐学院或剧团中成为著名的演奏家、作曲家。今年78岁的王华杰就是王殿玉的弟子,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雷琴研究会会长。王华杰祖籍山西,15岁那年在天津上学,与王殿玉的儿子同校,便有幸拜王殿玉为师,成了最后一个亲传弟子。

   中国有不少“以一抵百”的民族樂器,或者处于休眠状态,或者被选择性遗忘。

  1958年,王华杰正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听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政府动员各地的优秀文艺团体及艺术人才支援边疆建设,他就从家里偷出户口簿,跟着国家民委临时组建的一个文艺团体到了大西北,从此远离故乡和亲人,在塞北江南扎下了根。同时他也成了将雷琴、古琴、古筝等民族乐器带到宁夏的“第一人”。中国的民族乐器有许多是从西域引入的,千百年后经过改良、发展又回到西北地区,这一来一去很值得玩味啊。
  时值王殿玉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上海音乐学院请王华杰先生来作一场学术报告会,他将“一直活在传说中”的雷琴也带上了,以便现场演示给上音的师生听,这当然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距上次在上海演奏,倏倏已过四十年啦。
  王华杰先生向我透露,将在11月17日举行的这场学术报告会上,他除了表演一些传统曲目外,还会演奏他自己创作的《穆斯林的婚礼》,这首曲子充分体现了民族风情和雷琴的表现特征,具有很强的塑造力和抒情性。
  据王华杰说,王殿玉的亲授弟子如今只剩“不到两个手”啦,而且星散各地,能上台演奏的也许只有二三子,雷琴快成了“濒危物种”。近年来,国外的民族乐器如手碟、卡祖笛、马林巴、爱尔兰锡笛、曼陀铃、萨摩琵琶,以及源自中国的尺八,在时尚场合一走秀,总会引起疯狂的尖叫,而中国有不少“以一抵百”的音乐神器,或者处于休眠状态,或者被遗忘,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语境中,实在不应该啊!
其他文献
虹桥枢纽  彼时,借助改革开放春风,浦东成世界翘楚。  如今,虹桥商务区也正凭长三角一体化红利效应,成为腾飞的“新外滩”。  十年前,陆家嘴高楼林立,崛地而起,领衔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迈进了世界第六大都市圈;十年后,上海向西纵深,大虹桥以“高速发展”的姿态,全力以赴,拼搏进取,奔跑在新一轮巨变的快车道上,为打造辐射全球聚变新中心,砥砺前行。  在这片规划面积8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虹桥“十年
你听她叨叨叨讲了一晚上的故事,由开始的猎奇到感同身受,再到有点按捺不住,最后是礼节性的关怀与强撑。  《送我上青云》的观影过程,就像是偶遇一位和你有点交集又不太熟悉的中年女性,还是单身且失联已久的那种,然后拉着你又是新派私房菜火锅,又是寻常巷陌漫步消食,又是小资文艺调的咖啡,又是喧闹夜店酒肆偏安一隅,最后再找个街边摊撸串吹啤酒瓶吹到老泪纵横。  你听她叨叨叨讲了一晚上的故事,由开始的獵奇到感同身受
提起老的“上海牌”,可以说,全国人民记忆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  一位80后朋友,在长江边的一座小城长大,父亲是上海人。一次,她将文具盒遗失在离家不近的铁道边,以为再也找不到了,没想到,过了几天有熟人送回来说:“一定是你的,只有你家才有这种上海来的高级货。”  “上海牌”曾经的辉煌毋庸赘述,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上海经济重现辉煌。  新的时代,“上海牌”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识别度”。上海
11月的上海西岸,空气中弥漫着艺术的气息。当首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在这里如火如荼举办时,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人流涌向这个比肩巴黎左岸、伦敦南岸的滨江水岸,除了去看展,他们还要去买买买。  统计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美国、英国、中国成为世界艺术品交易市场前三强。根据《巴塞尔艺术展和瑞银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2019),2018年中国艺术品销售额达128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三。  据悉,2019年
尽管上海自贸区不是国内唯一的自贸区,但其金融创新绝对是所有自贸区中最有代表性的。  早在上海自贸区成立3周年前夕,浦东新区副区长、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曾对“金融成绩单”给予了肯定:“上海自贸区设立以来,浦东金融开放创新的步伐明显加快,在金融服务业开放、资本账户开放、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改革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一批创新成果迅速涌现并得到复制推广。”  今年正逢改革开放40周年
洋山深水港。每天夜间,这里的繁忙作业,令人感觉不到夜晚的存在。  路灯亮起,下班回家的人群行色匆匆,上海这座都市,在逐渐浓重的夜色中,仿佛只是伸了一个懒腰、打了个哈欠,开始迎接另一段充满生机的时光。作为中国和世界的重要贸易口岸、交通航运枢纽,上海的“海陆空”,在夜晚继续呈现着“沸腾”的景象,为保障上海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新的动能。码头:夜色阑珊装卸忙  夜色中的东海大桥,宛如一条浑身闪耀金光
80后小时候一定见过这样的电影片头:一颗巨大的红星,伴着铿锵有力的节奏,一闪一闪发出耀眼的光芒——红星上有两个大字:八一。  只要看到这颗红星,你就明白,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这醒目的厂标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已经启用——八一厂的前身是八路军“延安电影团”,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厂,当时的名字还叫“解放军电影制片厂”,1956年才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记忆里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部党支部联合开展大型义诊活动  可能没有哪个科室的病人,像急诊室里一样,离死亡如此亲密。  不久前,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病科收治了一名危在旦夕的年轻产妇,来到市一之前,这位产妇已经辗转上海多家医院,均未明确病因。面对这样的高风险病人,市一的急诊危重病科医生来不及考虑利弊,在王瑞兰主任的带领下,全员展开了积极的抢救。从科内大讨论,全院大讨论,到邀请全市各个医院血液、感染科的
中国书画向来讲究文化底蕴。丹青中深含书卷气,是许多画家毕生追求的境界。苏轼说:“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这是江宏心折之说。江宏的新著《醉眼看丹青》研究绘画史上名家与流派,深具学术功底,笔下也富有诗意。  江宏数十年对绘画史上的名家进行研究,因此深深地理解前辈的艺术精华。他自己的画作也富有高古之境,从艺术的实践中得到的经验来印证前辈的心得,往往别有会心。江宏作品《秋山图》。  在分
茶为国饮,而器乃茶之父。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就有“以茶会友、以壶待客”的完整和规范的礼仪,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寻根溯源,历来茶事礼俗,以壶相赠,是笑迎天下客的一种礼节,也是文化内涵和礼仪交往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待客之道。國饮礼器—张生铭玉成窑汉铎壶。  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发起,上海市政府主办的“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邀请了44位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