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来源 :学生天地·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5岁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那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活生生的综合性形象。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这一细节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意义。
  我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生活中充满苦难,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候,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不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得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
  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多少年后,当我回忆起母亲这句话时,心中充满了感动,这是一个母亲对她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我曾经从电视上看到过使我终生难忘的画面: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盛着几根碧绿的黄瓜和芹菜。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 ”
  老太太的话让我感到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使我感到了一种不可消灭的精神力量,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这是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赏析
  莫言向来以天马行空、汪洋恣肆的语言和想象行走于当今小说江湖,因此他的散文也汲取了小说的技法,善于通过细节或场景描写来勾画人物灵魂,他早年的散文《母亲》就是如此。
  柔中寓刚的母亲形象,这已经成了千百年来中国经典文本中母亲的形象,很难被超越,即使超越也很难被认同。中国化的“大母神”形象,不怒而威、慈而严、勤而苦、柔而刚、言传身教,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苦难历程中哺育着儿女的成长。由此,文学史上歌颂母亲的佳作不胜枚举。
  但莫言无意去打破这种大母神般的神话形象,因为莫言的精神血液之中已经流淌着母亲柔中带刚的文化因子。既然在“写什么”上不能超越前辈,那么就在“怎么写”上做文章,而且做足文章。莫言选择了母亲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一个画面和一个情节来凸现她的柔中寓刚。普通的生活画面被作者的生花妙笔描绘得淋漓尽致,日常的生活情节被作者讲述得惊心动魄又令人心酸。母亲在白梨花树下捶打野菜的情景在作者的笔下诗意盎然,这是一幅“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但它不是那种引领读者进入淡泊、空灵、清幽、蕴藉之类的古典诗境,而是在画面中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和表情。母亲愁苦的面容和她欢乐的歌声形成强烈的反差,其中的人生况味让作者多年以后还追念不已。母亲在苦难中升腾的生命力奠定了作者后来的人生基调和文学基调,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莫言后来小说创作的“面貌和特质”。
  至于那个困难时期的情节,没有切身的经历是写不出的。莫言并没有固执地停留在对母亲形象的描绘上,而是笔锋一转,延宕至一个战后的黎巴嫩老太太的电视画面上,再一次强化了灾难中母性的坚韧与顽强,既写出了母性对生命和生活的尊重,也揭示了文学的力量。
  总之,莫言的《母亲》,不仅写出了母亲在苦难中折射出来的生命力,而且写出“我”在母亲人格照耀下的精神成长,尤其是写出了一个作家是如何在母亲的哺育和滋养下暗中走上文学道路的心理密码。明写母亲,暗写自己,或者说二者明暗交错,彼此渗透,由此写出了一个母亲和她的作家儿子之间的精神血脉。可以说,这正是莫言这篇《母亲》与同类题材散文相比的突出之处。
其他文献
在我出生那天,父亲带回了阿黑,阿黑在当晚就生了8只狗崽,而母亲生下了我,他们给我起名叫“狗伢”。
期刊
同学们一定搭火车外出旅行过,一定也看到过十几节的车厢载着游客们南来北往。  那你有没有想过,火车那么大,还载了那么多旅客,它到底是靠什么动力移动的,铁道上又有什么值得我们注意的设施呢?  铁轨的平行与延长  下次坐火车的时候,你可以在保持安全距离的前提下,从站台上往铁轨的方向看,这时,你就能发现铁轨是平行的。让铁轨保持平行的小工具,就是道钉。道钉将铁轨钉在枕木上,就能让铁轨在火车行驶时不发生偏移。
期刊
并不是所有的花朵都是娇艳的,那些高洁而飘逸的花朵是深藏在繁杂而凌乱的树丛之中的。比如兰,它们常常寄居在丛林深处的枯枝烂叶下,抑或是树的枝丫之间,让苔藓包裹住自己的根部。  它们常常伸出几片长叶,而花朵总是羞涩地藏于叶的背后,星星点点,忽隐忽现。即使如此,香气依旧弥漫在整个山涧。这便是兰,一种让人敬仰且迷恋的花。  兰像贤达的君子,退隐山林,又像娇嗔的仙女,暗香撩人。  兰是高洁的象征,它清高脱俗的
期刊
说到杏仁,大概很多同学都为它那香甜的味道和优美的弧线形状而着迷吧。古人用“杏眼”来形容美貌女子的眼睛,足以见得人们对杏仁的喜爱和赞美。不过,提到这杏仁,爱看《甄嬛传》的“甄嬛迷”们怕是有点怵它吧?剧中的安陵容一枚一枚吃下苦杏仁,不一会儿就香消玉殒。杏仁怎么会是危害我们生命的毒药呢?它到底是什么来历?为什么有的杏仁香甜可口,有的却天生带着苦味儿?  一时间,关于杏仁的话题在坊间众说纷纭,疑团迭起。 
期刊
人类进入21世纪,科学家们把眼光投向了神秘莫测的火星。对于火星上有没有生物存在这个话题,人们已经争论了几百年。到底火星上有没有生命存在呢?火星上还有什么有趣的秘密呢?一起来看看吧。  众说纷纭的生命存在  我们都知道,火星是所有的行星中离地球最近的。1877年,美国天文学家霍尔发现火星旁边有两颗卫星,离它很近,于是霍尔把这两颗卫星命名为火卫1和火卫2。  为了揭开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谜,196
期刊
玛雅预言——2012世界末日
期刊
最近,小编跟朋友QQ聊天时,他总会给我发来一些闪动的图形加文字。在小编的百般央求下,他终于跟我说了这个QQ聊天绝招。刚刚出手就把网上的几个好友馋得不行了。后来在校友群里来了一个群发。呵呵,那效果真雷人,仿佛我给他们送去了一颗原子弹一样。原本只是想炫耀一下,结果被穷追猛打,都吵吵着要用。现在害得我上了QQ隐身都不行,“嘀嘀”声追着我叫唤。怎么样,你感兴趣吗?那就来这里咔咕一下吧!     第一步:先
期刊
11月1日万圣节是西方三大节日之一,是外国人的鬼节。万圣节前夜,孩子们会迫不及待穿上五颜六色的化装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着用南瓜做成的“杰克灯”,挨家挨户索要糖果,边要边说:“不给糖果就捣乱。”今年的“perfect moment”就要到了,你想自己动手做一盏南瓜灯吗?今天就来跟小编一起学做传统样式的南瓜灯吧!    Carving a pumpkin into a Jack O'Lanter
期刊
那些网络上的热点话题,或逗人一笑,或发人深省,由此产生的语言流行体更成为大家争相模仿的句式,这也让苗苗感慨广大网友们的智慧真是无敌。  快乐案例一:甄嬛体  2012年4月,随着电视剧《甄嬛传》的热播,观众们被电视剧里古色古香的台词所倾倒。剧中人物的对话语调不急不缓,口气不惊不乍,从容大方,网友们争相效仿,制造出无数欢乐。这种文体称为“甄嬛体”。  “甄嬛体”语言颇具古风,极具喜感。如:“咦,你今
期刊
五月,风轻云淡,轻轻的小风吹着,暖暖的太阳晒着,如此美好的季节给人带来了好心情,大家都想借着“五一”小长假和亲友好好聚一聚。说到聚会,那自然是要吃吃喝喝了。  吃,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头等大事,而优雅地吃,更是一门艺术。所以,今天教大家几招,让你成为一个优雅的“餐桌达人”。  你在品饭菜,别人在品你  餐桌礼仪在我们日常的交际中非常重要,因为大家都要经常与亲人、长辈、朋友一起吃饭。歪歪听过这样一句话:
期刊